第14课《诗词三首》学历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4课《诗词三首》学历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4课《诗词三首》学历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4课《诗词三首》学历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4课《诗词三首》学历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学案3/4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课《诗词三首》一、课前预习1.字音字形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歧路(qí)柯(kē)畔(pàn)暂(zàn)长精神(zhǎnɡ)宫阙(què)琼楼(qióng)绮户(qǐ)2.文学常识、写作背景背景材料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应召回京。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已有五年,与弟弟苏辙又长达七年未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再加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苏轼喝酒赏月,直到天亮,不禁思绪万千。这首词就是他赏月思亲而作。典故解析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故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姜尚垂钓、伊尹梦日: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两人都是古代怀才不遇但逢遇明君,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代表。3.内容感知和梳理(1)浏览诗歌,找出文中与情感表达的词语,梳理三首诗歌的脉络。(2)浏览诗歌,画出打动你的诗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准备课堂交流。二、课堂学习【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初步感知三首诗歌的主要内容。2.品读课文,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3.析读课文,结合助学资料理解诗歌情感脉络。【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熟读成诵能够默写,并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歌大意,感知诗歌描写的故事内容。评价符合标准基本符合标准熟读成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注意重音、停连等朗读要领,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诗歌。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能够注意重音、停连等朗读要领,能在提示下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能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歌大意,准确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能用朗朗上口的白话文翻译诗歌的内容。能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能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翻译诗歌的内容。学习活动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朗读《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熟读成诵。(活动要求:①自由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②小组内展示朗读,分享重音、停连等朗读要领;③熟读成诵能准确默写诗歌。)2.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独立用白话文翻译诗歌,初步疏通诗意。(二)【评价任务2——针对目标2】圈点勾画出诗歌中生动传神和含义丰富的字词,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和作用,初步感悟作者情感。评价符合标准基本符合标准品读重点词句,勾画关键语句圈点勾画出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词句,反复品析研读,说出自己的观点。圈点勾画出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词句,但不准确。能反复品读,基本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主要作用,准确分析重点语句的表达技巧的效果及作用,感悟作者情感。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作用,大体分析重点语句的表达技巧的效果及作用,感悟作者情感。学习活动二:品读词句,探究技巧1.在《行路难》其一中,诗人感慨“行路难”,诗句中描写了他“难”的哪些表现?找出对应诗句,并体会诗人的情感。2.请品读《行路难》其一,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3.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试着从炼字角度体会诗人的情感。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三)【评价任务3——针对目标3】圈点勾画出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助读资料”中的典故,进一步理解诗歌主题。评价符合标准基本符合标准把握诗歌脉络,感受诗人情怀通过悟读具体诗句小组合作交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脉络,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通过探究具体诗句,小组合作交流,能大致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并能够基本表达出来。结合资料,理解诗歌主题,把握作者情感结合资料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并能全面流畅地表达出来。结合资料基本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表达出来但不全面。学习活动三:结合资料,体悟情感1.反复诵读《行路难》其一,把握本诗的情感脉络。2.请品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分析全诗,试着以坐标轴的形式梳理本诗的情感变化。3.本课时所学的两首诗都大量使用典故,请阅读【助读资料】的《行路难》其一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部分,小组合作探究,谈一谈:在两首诗中,作者通过使用什么样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课堂归纳和小结】第二课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熟读成诵能够默写,并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歌大意,感知诗歌内容。评价符合标准基本符合标准熟读成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注意重音、停连等朗读要领,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诗歌。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能够注意重音、停连等朗读要领,能在提示下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能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歌大意,准确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能用朗朗上口的白话文翻译诗歌的内容。能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能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翻译诗歌的内容。学习活动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熟读成诵。(活动要求:①自由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②小组内展示朗读,分享重音、停连等朗读要领;③熟读成诵能准确默写诗歌。)2.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独立用白话文翻译诗歌,初步疏通诗意。(二)【评价任务2——针对目标2】圈点勾画出诗歌中生动传神和含义丰富的字词,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和作用,初步感悟作者情感。评价符合标准基本符合标准品读重点词句,勾画关键语句圈点勾画出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词句,反复品析研读,说出自己的观点。圈点勾画出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词句,但不准确。能反复品读,基本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主要作用,准确分析重点语句的表达技巧的效果及作用,感悟作者情感。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作用,大体分析重点语句的表达技巧的效果及作用,感悟作者情感。学习活动二:品读词句,探究技巧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3.试从炼字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的“转”“低”两字。4.哪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这句话所含的哲理是什么?(三)【评价任务3——针对目标3】圈点勾画出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助读资料”中的典故,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评价符合标准基本符合标准把握诗歌脉络,感受诗人情怀通过悟读具体诗句小组合作交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脉络,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通过探究具体诗句,小组合作交流,能大致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并能够基本表达出来。结合资料,理解诗歌主题,把握作者情感结合资料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并能全面流畅地表达出来。结合资料基本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表达出来但不全面。学习活动三:结合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