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与文化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台湾历史与文化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台湾历史与文化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台湾历史与文化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台湾历史与文化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灣歷史與文化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100-1朝陽科大通識課程授課老師:張淑惠/9/16第1页第1页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第一節十七世紀以前台灣/9/16一、十六世紀:台灣島地位轉變

I.路權→海權(15~16C)台灣成為東亞貿易轉運中心

II.台灣成為各國競爭空間第2页第2页二、台灣名稱由來《列子˙湯問篇》:「岱員」《史記˙秦始皇本紀》:「瀛洲」《三國志》:「夷州」《隋書》:「琉球」《東西洋考》:「雞籠」、「淡水」、「打狗」、「大員」/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一節十七世紀以前台灣第3页第3页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一節十七世紀以前台灣連橫《台灣通史˙開闢紀》:「或曰台灣原名埋冤,為漳、泉人所號。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不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9/16第4页第4页重點:關於「台灣」名稱,以周嬰〈東番記〉所載「台員」演變而來,源起於今天台南安平一帶平埔族中西拉雅族「台窩灣」部落名之說,似乎較靠近事實。至於「台灣」一詞,正式成為今日台灣全境之總稱,則開始於台灣入清朝版圖之翌年,即康熙23年。/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一節十七世紀以前台灣第5页第5页一、政權更替頻繁1624年:台灣大部分區域被荷蘭人佔領。1626年:西班牙佔領雞籠港之社寮島(今和平島)。1642年:荷蘭人驅逐西班牙人。1661年:鄭成功決定東征台灣,與滿清抗衡。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1683年:施琅攻台,開始清朝在台灣統治。1895年:甲午戰爭清朝敗給日本,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治台共2。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戰後歸中華民國政府接管。1949年:中華民國失去大陸,政府播遷來台。/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二節台灣歷史發展特質第6页第6页二、多族群移墾社會台灣雖小,卻是由許多族群共同組成社會。最早是南島民族原住民居住地方,到了荷蘭、西班牙統治時期,開始移入一批批外來移民,歷經明鄭、清代、日治迄今,台灣成為一個多族群移民社會。/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二節台灣歷史發展特質第7页第7页台灣原住民,無論是平埔族或高山族,都屬於人類學上南島語族。漢人大規模來台開墾,起源於荷蘭人為了生產米、糖,招徠漢人從事農耕。之後隨著鄭氏政權及清朝統治,漢人移民人口大量增长,據估算,明鄭時期台灣漢人人口約有12萬,至18台灣漢人人口已達200萬之多。/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二節台灣歷史發展特質第8页第8页日治以前,台灣漢人主要來自閩(福建省)、粵(廣東省)兩省,由於移民來自不同原鄉,如漳州、泉州、嘉應州等,加上語言、風俗習慣等差異,各籍分類聚居,因此清代大多將來台漢人分為漳、泉、客三類。過去習慣以移民「先來後到」解釋為什麼漳州人居內陸平原、泉州人居住濱海平原、客家人居住丘陵台地。但今日學者認為這種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二節台灣歷史發展特質第9页第9页漳、泉、客民之因此定居在不同地區,是因為與原鄉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漳州人習慣以農耕為經濟活動,故有「萬般武藝不如鋤頭鋤地」舊諺。客家人長於丘陵地、山地耕種,故有所謂「逢山必有客,無客不居山」諺語。/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二節台灣歷史發展特質第10页第10页三、經濟發展奇蹟16世紀時,台灣仍處於漁獵經濟階段,但自1624年荷蘭人以台灣做為中國、日本及南洋貿易轉口站後,台灣就變成非常主要商業據點。荷蘭治台時期,主要輸出商品有:鹿皮、蔗糖。清朝時期,以經營農業和貿易為主,中北部樟腦、茶葉快速發展,大量行銷國際。日治時期,為滿足日本國內需求,米、糖大量增產。民國49-68年是台灣出口擴張帶動經濟起飛成長主要階段。今日台灣已經是富裕開放工商業社會。/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二節台灣歷史發展特質第11页第11页四、文化豐富多元依據考古學者說法,台灣歷史不僅有4,而是有更長時間深度,在史前時代就住著許多族群,發展出不同文化。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網形文化、左鎮人新石器早期:大坌坑文化為代表新石器時代中期:牛罵頭文化、牛稠子文化新石器晚期: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金屬器與金石並用時代:十三行文化/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二節台灣歷史發展特質第12页第12页史前時代之後,還有原住民文化,他們在音樂、神話傳說方面都有出色表現。16世紀後,荷蘭人、西班牙人引進歐洲政經體制、物質文明和基督教,並創造平埔族拼音文字(新港文),為台灣社會注入西方文化色彩。明鄭治台後,漢文化隨著鄭氏傳入台灣,舉凡典章制度、文化思想、社會習俗等均移植至台,將台灣納入儒家文化圈。/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二節台灣歷史發展特質第13页第13页1895年,日本殖民台灣,台灣人在各方面皆受到日本文化影響。戰後,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接受,大陸各省人民大量移民台灣,各地域漢文化在台灣匯集融合,形成新台灣文化。50年代後,美國對台灣影響很大,從物質到精神層面台灣均受美國影響,呈現相當程度西化。/9/16一、台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第二節台灣歷史發展特質第14页第14页台灣政權更替頻仍,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曾經歷過哪些政權統治?這個現象,對於台灣歷史文化會有哪些影響?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