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中国LCD显示器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第1页
2011-2012年中国LCD显示器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第2页
2011-2012年中国LCD显示器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第3页
2011-2012年中国LCD显示器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第4页
2011-2012年中国LCD显示器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年中国LCD显示器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电话:400-088-5338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西路3号新恒基国际大厦312012年中国LCD显示器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51报告在线2013.1

目录第一章LCD产业基础概述 12第一节LCD简述 12一、LCD产品性质特点 12二、LCD分类 14三、显示原理 14第二节LCD主要性能指标 16第三节LCD产业结构和投资特性 18一、LCD产业结构 18二、产业投资特性 19三、产业显著特征 20第二章2011-2012年全球显示器业运行状况分析 22第一节2011-2012年世界显示器产业发展概况 22一、全球显示器市场销量分析 22二、LCD显示器全球销量排名 22三、全球液晶显示器需求量分析 22第二节2011-2012年世界显示器主要国家运行情况分析 23一、美国 23二、日本 24三、德国 26第三节2011-2012年世界显示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8第三章2011-2012年全球LCD产业运行动态分析 29第一节2011-2012年全球LCD产业现状综述 29一、液晶显示器销售与发展趋势 29二、2011年全球LCD出货量 30三、手机屏幕TFT-LCD份额 30四、液晶面板价格走势 30第二节2011-2012年全球TFT-LCD设备产业市场概况 31一、TFT-LCD面板市场特点分析 31二、全球TFT-LCD设备产业规模 31三、日本TFT-LCD设备产业状况 33四、韩国TFT-LCD设备产业状况 34五、台湾TFT-LCD设备产业状况 34六、国内TFT-LCD设备产业状况 35第三节2013-2017年全球LCD产业前景预测分析 36第四章2011-2012年中国LCD显示器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37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7一、中国GDP分析 37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38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38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0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41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LCD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41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41二、LCD技术标准 43三、国家产业优惠政策 44第三节2011-2012年中国LCD产业技术环境分析 44第五章2011-2012年中国LCD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46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LCD显示器综述 46一、中国LCD显示器产业亮点分析 46二、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结构分析 46三、重点厂商竞争力评价 46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LCD动态分析 47一、中国LCD市场发展变化情况 47二、上游厂商角逐TFT-LCD市场 47三、近两年LCD关注度状况 47第六章2011-2012年中国LCD上游产业分析 51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彩色滤光片概况 51一、彩色滤光片结构 51二、彩色滤光片材料分析 51三、彩色滤光片合成工艺现状 51四、彩色滤光片供应情况 52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偏光板发展概况 52一、偏光片关键材料产业概况 52二、2011年偏光板产业形势分析 53第三节2011-2012年中国玻璃基板运行探析 54一、2011年玻璃基板市场发展现状 54二、中国LCD玻璃基板研制成功 55三、国内LCD玻璃基板投资情况 55四、全球LCD玻璃基板发展现状 56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LCD驱动IC业运行透析 57第五节2011-2012年中国背光模块业运行分析 58第六节2011-2012年中国LCD上游产业企业分析 58一、2011年锦明昆山厂业绩预测 58二、2011年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收预测 59三、2011年台湾嘉联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绩分析 59第七章2011-2012年中国LCD面板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61第一节2011-2012年全球面板市场综述 61一、LCD面板出货情况分析 61二、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增长迅速 61三、全球各地中小尺寸面板领域新态势 62四、全球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 65五、2013年面板行情分析预测 67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面板市场动态分析 67一、国家政策对LCD面板的大力支持 67二、中国迎来大尺寸LCD面板投资高峰 67三、国内液晶面板需求增加 69四、国产面板产量提升 70第三节2011-2012年中国LCD面板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71第八章2011-2012年中国LCD应用细分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72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平板电视机市场分析 72一、全球电视市场液晶电视所占份额 72二、近三年中国液晶电视产量分析 72三、中国LCD电视出货情况 74三、2011年中国液晶电视消费形势 74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PC市场运行分析 75一、中国笔记本电脑产量分析 75二、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销售情况 75三、2011年中国笔记本市场热门机型点评 76四、中国PC品牌关注度分析 76第三节2011-2012年中国PDA市场分析 79一、PDA简介 79二、中国PDA的发展趋势 80三、高端PDA市场启动在即 80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投影机市场分析 80一、LCD投影机简介 80二、替代产品LED投影机介绍 81三、各种投影机对比 82第五节2011-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分析 85一、中国手机行业发展回顾 85二、中国移动电话机产量分析 88三、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销售形势分析 89四、2012年我国手机市场发展形势调查分析 90第六节2011-2012年中国LCD其他应用领域分析 92一、车载显示器 92二、车载显示器的发展趋势 93三、全球车载显示器市场状况 93四、中国车载显示器市场发展形势 95第九章2011-2012年中国LCD行业供需分析 100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LCD供需分析 100一、2011年中国LCD供给情况分析 100二、中国LCD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及市场结构分析 100三、中国LCD大尺寸显示出货量及市场结构分析 102第二节中小尺寸TFT-LCD面板需求分析 103第十章2011-2012年中国LCD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105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LCD产业竞争总况 105一、中国液晶产业竞争激烈 105二、我国TFT-LCD产业链主要竞争企业 106三、产业链竞争力分析 107四、中国台湾与韩国TFT-LCD产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 113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LCD面板行业集中度分析 120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120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120第三节外资大量进入对于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121一、行业对外开放程度 121二、目前行业外商投资状况 121三、行业内中资、外资的竞争 122四、外资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23第十一章2011-2012年LCD产业国外重点厂商介绍 125第一节三星 125第二节Philips 127第三节夏普 127第四节LG 128第五节索尼 129第六节优派 129第十二章2011-2012年中国LCD产业重点企业关键性财务指标分析 131第一节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1一、企业基本概况 131二、公司发展历程 132三、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134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35五、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35第二节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36一、企业基本概况 136二、公司发展历程 137三、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137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38五、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38第三节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139一、企业基本概况 139二、公司发展历程 139三、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140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40五、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40第四节冠捷科技集团 141一、企业基本概况 141二、公司发展历程 141三、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143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43五、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44第五节明基友达集团 144一、企业基本概况 144二、公司发展历程 145三、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145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45五、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46第十三章2013-2017年中国LCD产业前景预测分析 147第一节2013-2017年中国LCD技术发展趋势 147一、液晶显示器的新技术发展 147二、LCD面板色彩引擎发展 147第二节2013-2017年中国LCD市场新趋势探析 148一、LCD应用的新趋势 148二、LCD主流类型分析 151三、TFT-LCD产业发展趋势 151四、国内TFT-LCD产能发展趋势 152第十四章2013-2017年中国显示屏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防范 153第一节2013-2017年中国显示屏行业投资分析 153一、OLED新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153二、中国OLED显示屏市场存在的问题 154三、中国OLED显示屏市场机遇 155第二节2013-2017年中国显示屏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 156一、市场竞争风险 156二、原材料压力风险 156三、技术风险 157四、财务风险 157五、政策风险 158六、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158第三节51报告在线权威专家投资建议 159一、主要结论 159二、投资建议 161表目录TOC\h\z\c"表"表1-2010年7月份以来全球TFT-LCD产业市场格局(单位:百万美元) 33表2-2011-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GDP)运行情况 37表3-2012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39表4-LCD技术标准一览表 43表5-2010年11-12月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对比 48表6-2010年11-12月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对比 50表7-国内主要偏光片企业基本情况 53表8-2012年嘉联益年度第3季财务收入状况(单位:新台币仟元) 59表9-产能转移后的国内液晶模组厂商 66表10-目前中国投产的LCD面板厂商 68表11-2011年Q1-Q2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对比 77表12-2012年Q1-Q2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对比 79表13-2011年1-12月中国移动通信手持机分省市产量统计(单位:台) 88表14-国内已建成及正在建设中的TFT-LCD生产线 105表15-我国TFT-LCD产业链主要企业 107表16-液晶显示产业链议价能力分析 108表17-国内外商投资TFT‐LCD情况 122表18-按产品类别分类的构成情况表(单位:人民币,万元) 134表19-按地区分布分类的构成情况表(单位:人民币,万元) 134表20-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销售情况表(单位:人民币,元) 138表21-2011年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单位:亿元) 140图目录TOC\h\z\c"图"图1-LCD产业结构图 18图2-LCD产业投资特性(一) 19图3-LCD产业投资特性(二) 20图4-2009年与2012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TFT-LCD产能分布情况 32图5-2012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38图6-2010年12月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 48图7-2012年12月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 49图8-彩色滤光片供应情况 52图9-全球玻璃基板竞争格局 56图10-未来几年各类面板出货量预测情况 61图11-2009年与2012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TFT-LCD产能分布情况 66图12-台湾面板制造企业月度营收(亿新台币) 71图13-全球大尺寸面板应用分类市场占比变化情况(按面板销售金额计) 72图14-中国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的月度数据(4月后为预测数据) 74图15-2011年上半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 77图16-2012年上半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 78图17-车用LCD制造商市场占有率(按出货量统计) 95图18-2012年中国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器市场分布(单位:%) 101图19-2009-2011年中国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规模(单位:亿片,%) 101图20-2011年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分布(单位:%) 103图21-液晶面板及模组行业五力竞争模型 108图22-显示终端行业五力竞争模型 109图23-LCD产业链微笑曲线 110图24-配套率低是国内LCD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111图25-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三星和LGD2009年液晶显示业务仍保持盈利 112图26-中国中小尺寸TFT-LCD/TRT-LCM厂商分布 121图27-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权关系 132图28-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权关系 136图29-手机、电脑和电视的主要升级趋势 148图30-2007‐2016LED背光源面板在10寸以上液晶面板渗透率(按不同应用类别) 150第一章LCD产业基础概述第一节LCD简述一、LCD产品性质特点显示器是人与机器沟通的重要界面,早期以显像管(CRT/CathodeRayTube)显示器为主,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显示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近来由于液晶显示器(LCD)具有轻薄短小、低耗电量、无辐射危险,平面直角显示以及影像稳定不闪烁等优势,在近年来价格不断下跌的吸引下,逐渐取代CRT之主流地位,显示器明日之星架势十足。那么液晶显示器与传统的显示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显示质量高由于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而不象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亮点。因此,液晶显示器画质高而且绝对不会闪烁,把眼睛疲劳降到最低。2、没有电磁辐射传统显示器的显示材料是荧光粉,通过电子束撞击荧光粉而显示,电子束在打到荧光粉上的一刹那间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尽管目前有许多显示器产品在处理辐射问题上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处理,尽可能地把辐射量降到最低,但要彻底消除是困难的。相对来说,液晶显示器在防止辐射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辐射。在电磁波的防范方面,液晶显示器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采用了严格的密封技术将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封闭在显示器中,而普通显示器为了散发热量的需要,必须尽可能地让内部的电路与空气接触,这样内部电路产生的电磁波也就大量地向外“泄漏”了。3、可视面积大对于相同尺寸的显示器来说,液晶显示器的可视面积要更大一些。液晶显示器的可视面积跟它的对角线尺寸相同。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显像管前面板四周有一英寸左右的边框不能用于显示。4、应用范围广最初的液晶显示器由于无法显示细腻的字符,通常应用在电子表、计算器上。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字符显示开始细腻起来,同时也支持基本的彩色显示,并逐步用于液晶电视、摄像机的液晶显示器、掌上游戏机上。而随后出现的DSTN和TFT则被广泛制作成电脑中的液晶显示设备,DSTN液晶显示屏用于早期的笔记本电脑;TFT则既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现在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使用TFT显示屏),又用于主流台式显示器上。5、画面效果好与传统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一开始就使用纯平面的玻璃板,其显示效果是平面直角的,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液晶显示器更容易在小面积屏幕上实现高分辨率,例如,17英寸的液晶显示器就能很好地实现1280×1024分辨率,而通常18英寸CRT彩显上使用6、数字式接口液晶显示器都是数字式的,不像阴极射线管彩显采用模拟接口。也就是说,使用液晶显示器,显卡再也不需要像往常那样把数字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再行输出了。理论上,这会使色彩和定位都更加准确完美。7、“身材”匀称小巧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后面总是拖着一个笨重的射线管。液晶显示器突破了这一限制,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传统显示器是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到屏幕,因而显像管的管颈不能做得很短,当屏幕增加时也必然增大整个显示器的体积。而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体积也不会成正比的增加,而且在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显示器要轻得多。8、功率消耗小传统的显示器内部由许多电路组成,这些电路驱动着阴极射线显像管工作时,需要消耗很大的功率,而且随着体积的不断增大,其内部电路消耗的功率肯定也会随之增大。相比而言,液晶显示器的功耗主要消耗在其内部的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传统显示器也要小得多。二、LCD分类液晶显示器按照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被动矩阵式LCD及主动矩阵式LCD两种。1.被动矩阵式LCD在亮度及可视角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反应速度也较慢。由于画面质量方面的问题,使得这种显示设备不利于发展为桌面型显示器,但由于成本低廉的因素,市场上仍有部分的显示器采用被动矩阵式LCD。被动矩阵式LCD又可分为TN-LCD(TwistedNematic-LCD,扭曲向列LCD)、STN-LCD(SuperTN-LCD,超扭曲向列LCD)和DSTN-LCD(DoublelayerSTN-LCD,双层超扭曲向列LCD)。2.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主动矩阵式LCD,也称TFT-LCD(ThinFilmTransistor-LCD,薄膜晶体管LCD)。TFT液晶显示器是在画面中的每个像素内建晶体管,可使亮度更明亮、色彩更丰富及更宽广的可视面积。与CRT显示器相比,LCD显示器的平面显示技术体现为较少的零件、占据较少的桌面及耗电量较小,但CRT技术较为稳定成熟。三、显示原理我们很早就知道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型态。液体分子质心的排列虽然不具有任何规律性,但是如果这些分子是长形的(或扁形的),它们的分子指向就可能有规律性。于是我们就可将液态又细分为许多型态。分子方向没有规律性的液体我们直接称为液体,而分子具有方向性的液体则称之为“液态晶体”,又简称“液晶”。液晶产品其实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常见到的手机、计算器都是属于液晶产品。液晶是在1888年,由奥地利植物学家Reinitzer发现的,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最常用的液晶型态为向列型液晶,分子形状为细长棒形,长宽约1nm~10nm,在不同电流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做规则旋转90度排列,产生透光度的差别,如此在电源ON/OFF下产生明暗的区别,依此原理控制每个像素,便可构成所需图像。1.被动矩阵式LCD工作原理TN-LCD、STN-LCD和DSTN-LCD之间的显示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有些差别。下面以典型的TN-LCD为例,向大家介绍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在厚度不到1厘米的TN-LCD液晶显示屏面板中,通常是由两片大玻璃基板,内夹着彩色滤光片、配向膜等制成的夹板?外面再包裹着两片偏光板,它们可决定光通量的最大值与颜色的产生。彩色滤光片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构成的滤片,有规律地制作在一块大玻璃基板上。每一个像素是由三种颜色的单元(或称为子像素)所组成。假如有一块面板的分辨率为1280×1024,则它实际拥有3840×1024个晶体管及子像素。每个子像素的左上角(灰色矩形)为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彩色滤光片能产生RGB三原色。每个夹层都包含电极和配向膜上形成的沟槽,上下夹层中填充了多层液晶分子(液晶空间不到5×10-6m)。在同一层内,液晶分子的位置虽不规则,但长轴取向都是平行于偏光板的。另一方面,在不同层之间,液晶分子的长轴沿偏光板平行平面连续扭转90度。其中,邻接偏光板的两层液晶分子长轴的取向,与所邻接的偏光板的偏振光方向一致。在接近上部夹层的液晶分子按照上部沟槽的方向来排列,而下部夹层的液晶分子按照下部沟槽的方向排列。最后再封装成一个液晶盒,并与驱动IC、控制IC在正常情况下光线从上向下照射时,通常只有一个角度的光线能够穿透下来,通过上偏光板导入上部夹层的沟槽中,再通过液晶分子扭转排列的通路从下偏光板穿出,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线穿透途径。而液晶显示器的夹层贴附了两块偏光板,这两块偏光板的排列和透光角度与上下夹层的沟槽排列相同。当液晶层施加某一电压时,由于受到外界电压的影响,液晶会改变它的初始状态,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排列,而变成竖立的状态。因此经过液晶的光会被第二层偏光板吸收而整个结构呈现不透光的状态,结果在显示屏上出现黑色。当液晶层不施任何电压时,液晶是在它的初始状态,会把入射光的方向扭转90度,因此让背光源的入射光能够通过整个结构,结果在显示屏上出现白色。为了达到在面板上的每一个独立像素都能产生你想要的色彩,多个冷阴极灯管必须被使用来当作显示器的背光源。2.主动矩阵式LCD工作原理TFT-LCD液晶显示器的结构与TN-LCD液晶显示器基本相同,只不过将TN-LCD上夹层的电极改为FET晶体管,而下夹层改为共通电极。TFT-LCD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与TN-LCD却有许多不同之处。TFT-LCD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是采用“背透式”照射方式。当光源照射时,先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借助液晶分子来传导光线。由于上下夹层的电极改成FET电极和共通电极,在FET电极导通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同样会发生改变,也通过遮光和透光来达到显示的目的。但不同的是,由于FET晶体管具有电容效应,能够保持电位状态,先前透光的液晶分子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直到FET电极下一次再加电改变其排列方式为止。第二节LCD主要性能指标1.可视面积液晶显示器所标示的尺寸就是实际可以使用的屏幕范围一致。例如,一个15.1英寸的液晶显示器约等于17英寸2.可视角度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左右对称,而上下则不一定对称。举个例子,当背光源的入射光通过偏光板、液晶及取向膜后,输出光便具备了特定的方向特性,也就是说,大多数从屏幕射出的光具备了垂直方向。假如从一个非常斜的角度观看一个全白的画面,我们可能会看到黑色或是色彩失真。一般来说,上下角度要小于或等于左右角度。如果可视角度为左右80度,表示在始于屏幕法线80度的位置时可以清晰地看见屏幕图像。但是,由于人的视力范围不同,如果没有站在最佳的可视角度内,所看到的颜色和亮度将会有误差。现在有些厂商就开发出各种广视角技术,试图改善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特性,如:IPS(InPlaneSwitching)、MVA(MultidomainVerticalAlignment)、TN+FILM。这些技术都能把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增加到160度,甚至更多。3.点距我们常问到液晶显示器的点距是多大,但是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数值是如何得到的,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究竟是如何得到的。举例来说一般14英寸LCD的可视面积为285.7mm×214.3mm,它的最大分辨率为1024×768,那么点距就等于:可视宽度/水平像素(或者可视高度/垂直像素),即285.7mm/1024=0.279mm(或者是214.3mm/768=0.279mm)4.色彩度LCD重要的当然是的色彩表现度。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任何一种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组成的。LCD面板上是由1024×768个像素点组成显像的,每个独立的像素色彩是由红、绿、蓝(R、G、B)三种基本色来控制。大部分厂商生产出来的液晶显示器,每个基本色(R、G、B)达到6位,即64种表现度,那么每个独立的像素就有64×64×64=262144种色彩。也有不少厂商使用了所谓的FRC(FrameRateControl)技术以仿真的方式来表现出全彩的画面,也就是每个基本色(R、G、B)能达到8位,即256种表现度,那么每个独立的像素就有高达256×256×256=16777216种色彩了。5.对比值对比值是定义最大亮度值(全白)除以最小亮度值(全黑)的比值。CRT显示器的对比值通常高达500:1,以致在CRT显示器上呈现真正全黑的画面是很容易的。但对LCD来说就不是很容易了,由冷阴极射线管所构成的背光源是很难去做快速地开关动作,因此背光源始终处于点亮的状态。为了要得到全黑画面,液晶模块必须完全把由背光源而来的光完全阻挡,但在物理特性上,这些元件并无法完全达到这样的要求,总是会有一些漏光发生。一般来说,人眼可以接受的对比值约为250:1。6.亮度值液晶显示器的最大亮度,通常由冷阴极射线管(背光源)来决定,亮度值一般都在200~250cd/m2间。液晶显示器的亮度略低,会觉得屏幕发暗。虽然技术上可以达到更高亮度,但是这并不代表亮度值越高越好,因为太高亮度的显示器有可能使观看者眼睛受伤。7.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此值当然是越小越好。如果响应时间太长了,就有可能使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动态图像时,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在20~30ms之间。第三节LCD产业结构和投资特性一、LCD产业结构图SEQ图\*ARABIC1-LCD产业结构图资料来源:中华液晶网上游:基础材料、零部件行业。主要包括玻璃基板、镀膜材料、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偏光片、背光模组的上游材料(包括CCFL/LED芯片、光学膜、导光板凳)等。行业主要以基础材料的生产为主,需要极高的化工材料、半导体设备工业为支撑。因此,上游基础产业基本上由日本企业以及一些美韩企业所垄断。中游:面板、模组制造行业。液晶面板生产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性行业。全球面板市场基本上由日本、韩国、台湾所瓜分。模组生产(包括背光模组)由于技术门坎相对较低,人工需求量大,生产企业正逐步向大陆转移。下游:终端产品应用行业。液晶显示应用产品种类众多,包括各类家电、电脑、通讯产品、消费电子等。其中以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监视器等生产企业为主,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或正在大量向中国大陆转移。但这些产品的品牌主要以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为主。由于LCD产品制作程序复杂,且各材料及主要器件之间技术障碍较高,所以液晶显示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厂商之间分工比较明确。二、产业投资特性TFT-LCD产业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资本竞赛,需要庞大的投资金额,有着极高的进入与退出障碍。投入该行业从“进入”到“投资”到“降低成本”到“再投资”是一条不归路。图SEQ图\*ARABIC2-LCD产业投资特性(一)资料来源:中华液晶网液晶周期的存在:新世代线投产→产能过剩→降价→亏损→新市场被开拓→产能不足→涨价→再投资→如此循环图SEQ图\*ARABIC3-LCD产业投资特性(二)资料来源:中华液晶网价格持续下降,低成本成为行业主要的竞争优势。主要应对措施:发展高世代线提高效率、垂直整合降低成本。三、产业显著特征与半导体产业类似,LCD产业链也同样存在着相似的规律,业界称之为“西村法则”:液晶面板的玻璃基板尺寸具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大约每3年扩大1.8倍。西村法则根源于需求扩大,直接驱动力是厂商提高生产率的动机。西村法则与摩尔定律的不同之处在于产业链环境不同、代际产品间的替代性不同、需求扩张的方式不同。液晶周期:耐用品周期与资本开支周期共同作用的产物LCD设备投资昂贵,退出壁垒高。液晶产业链上存在着每2-3年一个周期的波动规律,它是耐用品需求周期和资本开支周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因为竞争对手之间往往对于需求成长形成比较一致的预期,因此各大面板厂商的资本开支和利润率变化高度同步。预期收益驱动着LCD设备投资,产能建设周期漫长,一旦“产能集中释放”与“需求扩张”不能精确衔接,就会造成LCD产业链的利润率的急剧波动。上游材料的寡头格局形成了一致的现金成本上游原材料市场寡头垄断的结果是,上游原材料产值的占比(占液晶面板产值的比例)多年保持在60%上下的水平。垄断格局形成了全球市场,带来了一致价格。这就使得不同地区、相同世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的现金成本趋于一致。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上游化工材料给背光模组和光学膜片带来了相对独立于LCD的周期,不应忽视。需求增长的三个驱动力:技术替换、换机潮、大尺寸化我们认为,技术替换、换机潮、大尺寸化是驱动LCD产业需求增长的驱动力,其中需求的大尺寸化是阶段性的,呈现阶梯状上升的特征。补贴对于大尺寸化需求具有催化和加速的作用,我们会对国内外的补贴政策保持跟踪,对补贴的效果保持观察。地区间竞争的三要素:市场、产能、技术地区间竞争的三要素是:市场、产能、技术。“市场换技术”的逻辑将继续驱动新一轮的国际产能流动;而地区间的产能优势只能通过“导入新工艺升级产能”来维持,因此我们会对LTPS、OLED的大尺寸化和IGZO的产业化保持密切观察;新一轮技术竞争将依托于“新工艺的产业化”展开,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区间竞争的新格局。此外,考虑到地区间市场的隔离倾向,我们仍将继续关注关税变化对于产品和设备的流动作用。第二章2011-2012年全球显示器业运行状况分析第一节2011-2012年世界显示器产业发展概况一、全球显示器市场销量分析2012年,市场研究机构WitsView针对全球前10大液晶显示器品牌及代工厂商出货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前10大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出货总量为1.29亿台,年衰退幅度达8%。而2012年全球整体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出货量达到1.54亿台,年衰退7.3%,也已经连续两年衰退。二、LCD显示器全球销量排名据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显示,2011年三星电子在全球LCD显示器市场的占有率均荣登首位,达15.1%,超越了戴尔(12.9%)与惠普(12.9%),跃居首位。LCD显示器全球前十大厂商依次是三星电子、戴尔、惠普、LG电子、宏基、联想、冠捷、ViewSonic、明基和飞利浦。2011年在led市场,三星电子以19.6%的占有率赶超了2010年度占据首位的lg电子,占据了该领域的龙头宝座。此外,三星电子在一般显示器以外的大型高档显示器市场中也占据首位。在全球24英寸以上的大型led显示器市场中,三星电子的份额高达34.7%,远远超过苹果公司(14.1%)。三星电子特别是在拉美地区24英寸以上大型led显示器市场中拥有78.1%的压倒性占有率。而在北美地区的份额居苹果(26.2%)之后,占市场第二位,为24.3%。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上升,继aoc冠捷之后居第二位。三、全球液晶显示器需求量分析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液晶面板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除了液晶电视、PC笔记本、手机三大主要应用领域外,导航设备、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框成为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新兴应用领域。2012年,市场研究机构WitsView针对全球前10大液晶显示器需求量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6月份全球前10大液晶显示器品牌需求总量估达1087万台、月增估1.9%,前10大液晶显示器代工厂需求总量估达1099万台,月增估1%以内。主要系受到终端需求低迷,以及部分厂商已于5月份提前铺货至渠道所影响。其中,2012年第三季7月全球前10大液晶显示器品牌商需求量估达1093万台、月增估仅0.6%,8月份需求量可能续增至1153万台,月增估5.4%。而全球前10大液晶显示器代工厂7月需求量估达1159万台、月增估4.8%,8月份需求量可能续增至1229万台、月增估6%。2012年12月前10大液晶显示器品牌商单月需求量为955万台,较前月衰退14.5%,年减10.7%。前10大液晶显示器代工厂12月份需求总量则为1166万台,较前月微增0.3%,与2011年同期则大致相当。2012年12月份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出货衰退主要系因为多数品牌厂商已于10、11月冲刺出货量,就12月份来说、传统出货高峰已过,加上淡季将至、已无后续需求支撑,各大品牌厂商以控制库存为前提。第二节2011-2012年世界显示器主要国家运行情况分析一、美国美国LCD电视市场2011年1~2月,三星电子在美国LCD电视市场的占有率位居首位,达到26.3%,为第二位索尼(14.6%)的约1倍。仅从2月来看,市场占有率排名依次为三星电子(26.5%)、索尼(16.3%)、LG电子(9%)、东芝(6.3%)、夏普(6%)等。三星电子的占有率同比(17.1%)上升9个百分点,而LG电子也同比(6.7%)上升2个百分点,国内企业的表现十分抢眼。反观,索尼从18.1%降至16.3%。另外,近来美国电视市场尽管经济萧条,但依然维持稳定的增长趋势。2012年1月和2月美国数字电视需求量分别为166万台和149万台,同比分别增加32%和37%。而LCD电视的需求量,也分别增加39%和40%,达到145万台和130万台。美国手机市场北美手机市场主要以智能机为主力,2010年度预估出货2.28亿支,年增率达14%,创下5年多以来最高成长幅度。就智能手机而言,2010年Android的表现颇为出色。从该年1月份几乎为零的市场份额起步,直到2011年底占据三分之一美国智能手机的销量,可谓是一个飞跃。因此,各大厂商巨头云集谷歌身旁,开始力推Android平板。他们普遍期望Android平板能够在2011年底超过iPad。大体上,Android平板的市场份额约在15%至30%之间。2010年下半年一线智能型手机厂商便开始加倍努力在新兴市场宣传智能机的产品阵容,多方布局的三星成果丰硕,苹果也同样朝中国大陆、印度、南美洲等地拓展销售通路。诺基亚(Nokia)期许WindowsPhone7Lumia系列智能机能有助于拓展大陆与印度两地市场,两者上市的时间分别为2011年第一季度与2010年12月。2011年,美国在全球功能型与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当中仅占15%,不过因高价位智能机所占比重高,就销售额而言则足足占了40%,显见苹果(Apple)、三星(Samsung)、摩托罗拉(Motorola)、谷歌(Google)、宏达电(2498)、微软(Microsoft)甚至英国电信(BritishTelecom)之间的专利权争战其来有自。201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总数中国占据1/4达到26.5%,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最大的国家。美国以17.8%位居次席,而第三名英国只有4.5%出货量。二、日本日本电视市场近年大尺寸LCD面板面临供过于求而不断降价的态势下,中小尺寸LCD面板却因智慧型手机与平板装置的兴起而拥有广大市场潜力,为把握此商机,日本面板业者持续投入高性能LCD面板的技术研发。但在全球不景气及日圆高涨不利出口的背景下,日本面板产品难以与台、韩的低价面板竞争,因此日本面板厂积极进行内部结构重组,或者寻求厂商技术合作,目前日本主要中小尺寸面板厂商已整合为夏普(Sharp)与JapanDisplay等2家。2011年度(2011/4~2012/3)夏普虽曾进行2次结构重组,但其营收年衰退率为18.4%,当期净损更达到3,760亿日圆(约45亿美元),创2007年度以来的历年新高。究其原因,除了因日圆升值不利出口,致使大陆市场对夏普LCD需求减缓等外在环境影响外,原先预定于2012年2月量产的氧化铟镓锌(IndiumGalliumZincOxide;IGZO)TFTLCD无法如期出货,亦为夏普亏损的原因之一。夏普于2002年开始研发IGZOTFT,2011年全面投入发展此技术,因TFT拥有较非晶硅(amorphoussilicon;a-Si)TFT更高的画质精细度、更低的耗电量,以及更流畅的触控功能,虽其电子迁移率与画面精细度稍逊于CGSi(ContinuousGrainSilicon)TFT与LTPSTFT,但整体而言适用于平板装置、高精细监视器与NB等规格需求介于a-SiTFT与CGSiTFT的终端产品,且具成本优势,预期具有相当市场潜力。夏普已于2012年4月正式量产平板装置用IGZOTFTLCD,未来可望导入LCDTV等更多产品应用。至于2012年4月正式成立的JapanDisplay,因其内部来自Sony、东芝、日立等企业的技术仍需时间整合,因此2012年将以原有的LTPSTFT为技术发展重点,并搭配IPS画面显示技术,JapanDisplay发展的技术类型适用于高性能LCD终端产品,预期将搭载于其主要商品智慧型手机上,但因LTPSTFT製程複杂且良率低,发展此技术将可能使JapanDisplay承担较高成本风险。JapanDisplay发展LTPSTFT与IPS技术搭载于中小尺寸LCD产品上:数据源:JapanDisplay日本手机市场2011年日本智能手机市场iPhone最畅销。世界上有两个手机市场,一个是世界市场,一个是日本市场。确实,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手机市场都非常封闭,基本上只能看到本土的手机品牌在市场上横行。但是,随着iPhone的崛起,这种情况也终于发生了改变。之前IDC的报告就显示在2010年10至12月中,iPhone是全日本最畅销的手机。而现在根据研究机构MMRI的预测,在2011年全年iPhone在日本的销量达到了约730万部,这个数字占到了全日本智能手机销量——2,420万部的30%,一举成为了销量冠军。不过,另一边的Android军团成绩也不赖。实际上在扣除了iPhone的30%后,剩下的智能手机几乎全部(实际数据为69%)使用的是Android系统。另外即使是放到整个携带电话(手机)市场,iPhone的市占率(17.0%)也只是以微弱的劣势落后于富士通(17.9%)。研究者们预计在2012年日本的智能手机数量将会有15%的增长,而iPhone在KDDI的支援下能否继续保持第一的位置,现在来看依然还是个未知数。三、德国德国电视市场2011年德国家用电器市场销售额增长3.5%,达77亿欧元。家电旺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新电器更加节能环保,虽然科技含量增高导致了价格上涨,但消费者可以节省更多的能源费用。其中东欧和亚洲市场扩大,而北美和南欧市场需求缩小。2012年德国家用电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销售额将增长1%至2%。电视尺寸冲90娱乐更多样在平板电视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电视机视觉体验、功能需求的要求也逐步提高。2012德国IFA展上国际一线彩电品牌们推出了众多拥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和丰富应用功能产品。目前,大家对家用级大尺寸平板电视市场的了解还大多提留在60英寸左右,而在2012年德国IFA上,夏普展出了一款90英寸液晶电视,索尼、LG、东芝等品牌也纷纷亮相了84英寸UHD液晶电视,液晶电视的家用尺寸已经挺近了90英寸领域。2012德国iF产品设计奖(iFproductdesignaward)评选中,飞利浦Moda摩登显示器以其优美的外观、精湛的工艺与卓越的性能,从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4322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2012德国“iF产品设计大奖”。作为全球顶级显示器品牌,近期飞利浦推出的Moda摩登显示器产品,无论从外观设计、制造工艺、色彩表现,还是在应用体验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被誉为“飞利浦史上最美显示器”,此次获得2012德国“iF产品设计大奖”,可谓名至实归。在接下来的3月以及2012年下半年,飞利浦Moda摩登显示器还将相继在汉诺威、汉堡等德国一线城市巡展,让更多欧洲消费者感受飞利浦史上最美显示器的卓绝身姿。德国手机市场德国手机运营商的竞争日趋激烈。根据联邦网络局(Bundesnetzagentur)数字,德国总计有近1.14亿手机账户。每一个居住在德国的人平均拥有1.4张SIM卡。移动运营商E-Plus和Telefonica/O2在2012年上半年显著地提高了自己的市场份额。E-Plus的市场份额达到约21%(2350万用户),O2近17%(1880万用户)。他们的业绩增长对德国市场最大的供应商Vodafone而言并非美事,Vodafone上半年的市场份额从33%下降到了31.5%(3580万用户)。市场排名第二位的德国电信(DeutscheTelekom)紧随其后,占有31.2%(3550万用户)的市场份额。第三节2011-2012年世界显示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从发展趋势来看,TFT-LCD仍是未来FDP的主流。根据Displaysearch预测,2015年全球FPD产业产值将达到1480亿美元,出货面积将占所有显示器件的98%,其中TFT-LCD面板产值将达1337亿美元,占FPD产业的91%。目前,全球正在扩建或筹建中的平板显示生产线主要集中在高世代TFT-LCD和AMOLED生产线,其生产线折旧年限均在10年以上,但OLED的生产线规模相比还非常小,这决定了未来十年平板显示仍以TFT-LCD为主导,到2020年TFT-LCD仍将是主流的显示技术。目前,全球显示器市场不断发生变化,迅速朝高端化发展,尤其是24英寸以上的大型led显示器的销量逐年增加,高档产品市场持续扩大。第三章2011-2012年全球LCD产业运行动态分析第一节2011-2012年全球LCD产业现状综述一、液晶显示器销售与发展趋势针对2013年液晶显示器市场发展看法仍偏保守。从市场需求面来看,主要有三大因素:一、全球经济表现仍充满不确定性,消费者恐仍须勒紧裤带;二、液晶显示器实为PC周边产品,尽管市场期待Win8的成功,但预估PC市场仍将持续受到平板电脑及智慧型手机热销的排挤;三、产品走向轻薄时尚,Ultrabook/Ultra-like笔电将掀降价风,威胁传统(桌机+显示器)的市场规模。供给面部分,由于面板厂策略性的将产能转至利润较好的产品,如液晶电视及平板电脑,持续减少液晶显示器面板产量。基于上述原因,2013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含AIO)出货将呈现持续衰退走势。WitsView估计,2013年液晶显示器合计AIO的出货量约为1.65亿台,年减率为2.8%,其中显示器约1.51亿元台,年减率3.7%;AIO约1400万台,年增率约​​8.1%。2013年液晶显示器市场将因新尺寸的加入而有变化,新尺寸中以19.5吋产品最受到品牌厂瞩目,主因为19.5吋介于18.5吋至20吋之间,根据WitsView的统计,2012年18.5吋、19吋及20吋三个尺寸占整体显示器出货比重约44%,其潜在市场取代效应不容小觑。而对于面板厂来说,19.5吋在六代线可达到与18.5吋同样24切的切割优势,拥有极佳的玻璃利用率。2012年虽仅有CMI开始量产19.5吋,但到2013年LGD及AUO将加入生产行列,使得19.5吋市占率将有机会上看7%以上。从产品产量和销售额规模来看,到2020年,TFT-LCD仍将是主流的显示技术,其稳定高效的性能、成熟而不断革进的产业化技术,以及迅速下降的成本,都将成为维持其主流地位的保障。目前,全球正在扩建或筹建中的平板显示生产线主要集中在高世代TFT-LCD和AMOLED生产线,其生产线折旧年限均在10年以上,但OLED的生产线规模相比还非常小,这决定了未来十年平板显示仍以TFT-LCD为主导。二、2011年全球LCD出货量2011年全球液晶显示器的的出货量在1.6亿到1.7亿台之间,随着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的兴起,来自PC等产品的液晶显示器需求量逐渐下降。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液晶显示器OEM厂商的数据显示,2011年2月份,全球液晶显示器OEM出货量下降了30%,降至1035万台。其中,前十大液晶显示器OEM厂商的出货量下降约20%,降至968万台。三、手机屏幕TFT-LCD份额低温多晶硅LTPS制程TFT-LCD液晶面板也正加速朝应用于智能手机的较大尺寸手机面板发展,尽管2010年全球手机用LTPSTFT面板出货量约达3.16亿片,市占率约达19.5%,与2008年出货量3.2亿片、2009年出货量2.98亿片相较,并无显著成长,主因是LTPSTFT面板产能有限。但因应市场对于LTPSTFT面板需求增强,LTPSTFT面板产能扩充将可预期。随着移动电话市场因新兴市场需求与智能手机应用推升而持续成长,手机面板需求也不断往较高规格发展,包括尺寸变大、解析度提高等等。目前,小型液晶显示器市场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需求、智能手机应用趋势,推动高规格手机面板需求增加。低温多晶硅LTPS制程TFT-LCD液晶面板也正加速朝应用于智能手机的较大尺寸手机面板发展。四、液晶面板价格走势LCD面板行业信心指数有所恢复:2012年的MCI走势在7月27日达到最低点3544.9之后,开始一路上行,至11月13日攀升至4456.8高位,较7月最低点上升25.7%,显示出3季度面板行业市场信心有所恢复。9月全球面板营收环比上升:9月全球LCD面板行业营收85亿美元,同比上升13%,环比增长5%。主要受益于9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小幅上涨,以及电视面板出货环比增长4%,笔记本面板环比增长8%。电视、笔记本面板需求持续环比上升:9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2150万片,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4%。9月全球显示器面板出货量为1560万片,同比下降5%,环比上升1%。9月全球笔记本面板(包括平板电脑、迷你笔记本)出货3190万片,同比增长22%,环比上升8%。11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全线上涨:相对于10月5日公布的数据,32寸电视面板上涨2美元,涨幅约1.5%;32寸opencell产品调涨1美元,涨幅约1%;40-42寸上涨3美元,涨幅约近1%;46寸上涨1美元,涨幅约1%。显示器用面板和笔记本用面板价格未出现变化。适逢年末商战结束,各品牌厂尚未推出新品,2013年1月全球液晶电视(LCDTV)市场新品款数不多,整体均价呈现50吋以上大尺寸机种跌、50吋以下中小尺寸机种涨的现象。市场均价方面,美国46/47吋以上机种均价则因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呈现下滑;英国市场LCDTV大尺寸化发展不如德国,50吋以上机种款数少、均价波动大,德国在60吋机种低价化的情况下,均价与52/55吋机种拉近;日本全尺寸机种均价皆下跌,以65吋跌幅最高。第二节2011-2012年全球TFT-LCD设备产业市场概况一、TFT-LCD面板市场特点分析TFT-LCD: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AM-LCD)中的一种。液晶平板显示器,特别TFT-LCD,是目前唯一在亮度、对比度、功耗、寿命、体积和重量等综合性能上全面赶上和超过CRT的显示器件,它的性能优良、大规模生产特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成本低廉,发展空间广阔,将迅速成为新世纪的主流产品,是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TFT-LCD的主要特点是为每个像素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由于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目前韩国三星和LG占主导。日本企业联合生产了大量的面板,但企业太多,每家份额太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以降低成本,也不能融资投资和竞争对手抗衡。所以,日本企业渐渐走向下坡路。中国大陆和台湾制造商正在大规模、高质量地发展,这使得竞争对手窘境更甚,尽管它们本身也只是偶尔才盈利。二、全球TFT-LCD设备产业规模全球显示屏的产业集中在东亚地区,重点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从1990年美国原创技术转移到亚洲形成产业到现在,液晶的发展经历了四次转移浪潮,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中国大陆正成为产业新的热点地区。从全球TFT-LCD产业格局来看,韩国、台湾、日本是全球主要的TFT-LCD生产地,中国大陆TFT-LCD产业正在快速崛起。根据Displaysearch数据,2010年11月份,全球TFT-LCD产业总销售额为78.74亿美元,其中韩国为39.30亿美元,比重达到50%,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台湾为28.14亿美元,占35.7%;日本、中国分别占11.8%和2.1%。随着中国大陆今后两年生产线的加快建设,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将会快速提升。图SEQ图\*ARABIC4-2009年与2012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TFT-LCD产能分布情况数据来源:Displaysearch,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表SEQ表\*ARABIC1-2010年7月份以来全球TFT-LCD产业市场格局(单位:百万美元)数据来源:Displaysearch,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三、日本TFT-LCD设备产业状况日本是全世界首先将液晶显示器商业化的国家。早在1995年,日本就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上中下游厂家都很齐全。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是唯一具备完整LCD产业链的国家,而且在产业链的上端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TFT-LCD面板的上游材料包括液晶、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的CR(彩色光阻)、OC(保护膜)、BM(黑矩阵)以及偏光片的原材料PVA和TAC,日本都可以生产,并且属于垄断竞争格局。归纳目前日本液晶显示产业发展策略:1)低世代生产线向高世代转化,如夏普等公司近几年投资建设8代以上的面板生产线,并领先于韩国首先进入10代线的建设中,竞争中高端市场;2)加强与中国台湾和大陆的合作,不但可以遏制韩国进入垄断,还可以将低世代的技术和设备出售给中国,加快日本的技术升级,取得技术主动;3)发挥家电品牌优势,努力开拓液晶电视市场,避开与韩国、中国台湾在信息产品应用方面的竞争。四、韩国TFT-LCD设备产业状况1992年日本10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面板开始量产,日本开始将中小尺寸TFT-LCD技术向韩国转移。以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与LG两大集团为后盾的两大面板生产厂商,从1998年末逐渐崭露头角,并在后续积极的投资扩产计划与产销策略配合下,逐渐将产业主导力量由日本厂商手中抢夺过来。根据DisplaySearch预测数据显示,2009年三星电子液晶面板出货量市场占有率将占全球的27%,LGD将占全球的25%,韩国两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一半,达到52%。韩国虽然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远没有日本完善,但是大部分原材料能够自己生产,玻璃基板是由三星和康宁的合资公司提供的,彩色滤光片、驱动IC和背光系统也都能够自给,只有部分原材料国内还不能够生产,比如液晶、偏光片的上游原材料PVA和COMP等。五、台湾TFT-LCD设备产业状况1996年日本对于TFT-LCD产业进行大额投资,但是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而后1998年面板价格下跌导致面板厂商严重赤字。为了解决困局,日本厂商开始向台湾厂商实施技术转移,这样可以使自己通过收取技术转移专利费来获取利润,从而规避面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1998年开始,台湾厂商开始投入大尺寸TFT-LCD面板的研发和制造工作。可以说台湾的上游产业链几乎每一家都接受过来自日本的技术支持,台湾的上游原材料自给能力要低于韩国,包括液晶、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的CS、偏光片除TAC外都不能自给。虽然台湾也有玻璃基板生产厂商,但是都是属于日本和美国玻璃基板公司的独资公司。依靠技术授权快速进入TFT-LCD面板市场,这是台湾成功的关键。而日本厂商则依靠扶植台湾企业来对抗韩国双雄,日本企业仍然牢牢掌控上游。我国台湾发展TFT-LCD显示屏上采取的技术模式是大力发展下游产品组装,通过下游拉动上游高技术含量产业进入。加强与国外的技术交流,走技术引进之路。台湾发展TFT-LCD显示屏上采取的产业发展模式是组建专业显示产业公司进行发展,并且注重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显示产业达到一定的区域凝聚。六、国内TFT-LCD设备产业状况我国液晶显示技术发展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9年,属于TN-LCD阶段。电子部774厂、科学院713厂和上海电子管厂先后引进4英寸基片玻璃的LCD生产线,主要生产用于手表、计算器和一些仪表的液晶产品。第二阶段:1989-2002年,属于STN-LCD(CSTN-LCD)阶段。引进12×14、14×14(16)英寸TN-LCD生产线,如天马二期、康惠、信利一期,河源精电、深辉二期、晶蕾等,这些生产线产量大,设备比较先进,效益比较好,是目前主要的TN-LCD生产线。第三个阶段:2003年到现在,属于TFT-LCD阶段。国内目前建有3条5代TFT-LCD生产线、2条4.5代线,计划中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有:在江苏,昆山龙腾光电8.5代线(龙腾光电第三期计划)投资额33亿美元;南京夏普向中电熊猫转让6代线(夏普协助推进后者6代线建设)总投资138亿元,CEC与夏普合资八代线总投资300亿元;三星拟在苏州投建的7.5代线。在北京,京东方八代线总投资280亿元。在广东,广州市有LGD的8代线正式落户广州开发区,总投资40亿美元;深圳市则有深超光电5代线TFT-LCD面板生产线和TCL集团与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45亿元启动8.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在合肥,京东方投资建设6代线。中国大陆目前占全球4%的市场份额,不过按照目前中国大陆对于先进生产线投资规模,中国大陆有可能在2012年将市场占有率提高到9%。虽然中国已经建了3条五代线,正在建设的高世代线更多,但是中国TFT-LCD面板的上游原材料自给能力是最差的,几乎所有的上游材料都要从国外进口。不过中国的一些TFT-LCD厂商也开始突破部分上游原材料,比如诚志股份开始生产液晶,彩虹股份开始生产玻璃基板,深纺织A开始生产偏光片等,但是都是属于开始介入阶段,尚需要经历下游客户的检验。第三节2013-2017年全球LCD产业前景预测分析进入21世纪,人们需要性能更好、更能符合未来生活需求的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以迎接所谓的“4C”,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consumerelectronics)、汽车电子(carelectronics)以及“3G”时代。尤其未来的趋势是要在轻巧的柔性体上输送大量的信息和影像,而现今的平板显示器显然已不符合需求。显示技术在经历了CRT、LCD、PDP技术之后,正向大面积、超薄、低成本、柔性等方面发展。OLED因自身多项优点,符合未来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因此,有专家称二十一世纪最有“钱景”的产业,就是拥有“梦幻显示器”之称的“OLED”。目前AM-OLED所需的TFT技术还不成熟,目前国际上几大厂家所使用的TFT技术,几乎都是自已根据LCD的TFT技术自主研发的。因为技术不成熟,导致产品的良率低,成本较高,因此在价格方面,目前暂无法与TFT-LCD形成有效竞争。第四章2011-2012年中国LCD显示器产业运行环境分析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中国GDP分析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表SEQ表\*ARABIC2-2011-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GDP)运行情况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绝对值(亿元)同比增长绝对值(亿元)同比增长绝对值(亿元)同比增长绝对值(亿元)同比增长2012年第1-4季度5193227.8%523774.5%2353198.1%2316268.1%2012年第1-3季度3534807.7%330884.2%1654298.1%1549637.9%2012年第1-2季度2270987.8%174714.3%1109508.3%986777.7%2012年第1季度1079958.1%69223.8%514519.1%496227.5%2011年第1-4季度4715649.2%477124.5%22059210.6%2032608.9%2011年第1-3季度3206929.4%303403.8%15479510.8%1355579.0%2011年第1-2季度2044599.6%157003.2%10217811.0%865819.2%2011年第1季度963119.7%59803.5%4678811.1%435439.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2年受全球经济萎缩影响,近两年国内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增长幅度已由2011年一季度的9.8%下滑至2012年三季度的7.7%。其中,2012年一季度的增幅下降最为明显,较2011年四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与全球经济萎靡不振息息相关,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2012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保持在7.8%。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2012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3.0%,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7%。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上涨0.2%;食品价格上涨0.4%,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3%,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3%。图SEQ图\*ARABIC5-2012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1986元。按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4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16761元,中等收入组人均22419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29814元,高收入组人均51456元。统计还显示,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7019元。按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316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4807元,中等收入组人均7041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10142元,高收入组人均19009元。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290元,比上年增长11.8%。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2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773亿元,增长15.3%。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从环比看,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511亿元,同比增长1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23亿元,增长15.1%。按消费形态分,12月份,餐饮收入2287亿元,同比增长15.1%;商品零售18047亿元,增长15.2%。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9962亿元,增长15.4%。表SEQ表\*ARABIC3-2012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指标12月1-12月绝对量(亿元)同比增长(%)绝对量(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3415.220716714.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77315.310112914.6按经营地分城镇1751115.217931814.3乡村282315.12784914.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28715.12328313.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81214.1779912.9商品零售1804715.218388414.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996215.49333014.8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129118.31240617.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116216.4977818.0化妆品13616.5134017.0金银珠宝22519.6220916.0日用品34221.9336417.5体育、娱乐用品4422.341110.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6479.759367.2中西药品47321.4481423.0文化办公用品23212.7218317.7家具18932.4160427.0通讯器材15614.0154028.9石油及制品151419.01665716.9汽车26819.0238037.3建筑及装潢材料23823.3197824.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注: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2012年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3.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3%。分产业看,1-12月份,第一产业投资9004亿元,同比增长32.2%,增速比1-11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58672亿元,增长20.2%,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97159亿元,增长20.6%,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154636亿元,增长20%,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3129亿元,增长11.8%,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24971亿元,增长22%,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6536亿元,增长12.8%,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1-12月份,东部地区投资169939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03713亿元,增长25.8%,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86150亿元,增长24.2%,增速与1-11月份持平。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2012年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全年进出口总额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增速比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进出口相抵,顺差231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2009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加工贸易进出口13439.5亿美元,增长3.0%。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9880.1亿美元,增长7.7%;加工贸易出口8627.8亿美元,增长3.3%。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10218.2亿美元,增长1.4%;加工贸易进口4811.7亿美元,增长2.4%。12月份,进出口总额366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出口1992.3亿美元,增长14.1%;进口1676.1亿美元,增长6.0%。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LCD产业政策环境分析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