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记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文学角度来看,《开国大典》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记录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录了新中国海军、步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等部队接受检阅的场景,描绘了人民群众激动热烈的氛围,语言简洁朴实,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革命历史,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够使学生从中学习书写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从德育角度来看,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标志,对于每个中华儿女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开国大典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对学生爱党爱国精神的培养具有宝贵价值。《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也具有重要的德育意义。(二)学情分析现在的小学生成长在和谐繁荣的社会环境当中,现代社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天差地别,要想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这历史性的一刻,体会人民激动的心情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课文《开国大典》的篇幅较长,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针对本课的特点,我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从知识、思想、能力、情感多方面出发,抓住课文的重难点,充分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课堂引申到课外,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进而感受人民摆脱压迫、当家作主的自豪感。二、教学过程(一)历史情境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导入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富有吸引力、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我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主要采用新旧知识结合、出示史料两种方法。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两篇课文《七律·长征》和《狼牙山五壮士》,并提出问题:“在近代史上,我们的国家曾经面临着种种危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大家知道我国近代遭受了哪些危难呢?”学生纷纷举手,列举了一些事例,有火烧圆明园、割地赔款、侵华战争等。接着,我出示相关史料,让学生走进历史情境,对那个年代的社会情况形成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并借此引入本课的教学主题:“在旧中国,我们的先辈饱经磨难,人民连基本的饱暖都满足不了,中华民族岌岌可危。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经过前仆后继的努力,我们终于推倒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开国大典》。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候的盛况吧!”接着,我播放了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当时的场景形成直观感受,并提出问题:“观看了开国大典的视频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热烈景象吧!”然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二)攻克字词难点,奠定语言知识基础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但如果对文中的生字词逐一讲解,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学生一直听讲也会感到枯燥。教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在本课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举手,说出自己在阅读中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把他们提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如有的学生将“擎”读成了“jìng”,有的学生把“瞻仰”的“瞻”和“檐”字弄混了,有的学生不明白“诞”字的意思,等等。我针对学生的问题逐个解答,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字形和意思。然后,我让学生默写,并检查他们的书写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地默写出来,并标上对应的读音。接着,我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进行解读,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为学生留出自主阅读的时间,并让他们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逐个进行解答。有学生问:“老师,大典是什么意思?”我出示相关词语,包括开业典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典”字的意思,即创建、创立,而开国大典的意思就是“创建国家的典礼”。又如有学生问:“‘五更天’是什么意思,是指五点吗?”我在黑板上画出古代的时间表,讲解古人对夜晚时间的定义:“古代人把夜晚分为五个时间段,从下午7点黄昏时分开始算,到第二天早上五点为止,五更天是最后一个时间段,也就是凌晨3点到5点。”学生积极举手提问,我耐心地解答,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了深入准确的理解。与灌输式教学相比,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三)分段解读课文,细细品味重要语句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读起来还是会比较吃力。教师可以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出发,把课文划分成几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段解读和分析,使学生对文章的框架形成清晰的认识,并培养学生抓关键语句的意识,以此来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经过前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对文章进行分段讲解,并从文中挑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分析。1.开国大典的前奏我为学生留出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速读课文第1~4自然段,并思考问题: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和地点?有哪些人参加?总共有多少人参加?天安门广场是怎样布置的?然后随机指名学生作答,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补充,提炼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并重点品味句子:“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引导学生品味句子中比喻的手法,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大典时兴奋、激动的心情。2.开国大典的过程我让学生阅读课文第5~10自然段,并对其中重要的事情进行梳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举行了升旗仪式,升起了五星红旗。·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我重点指出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意义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代表着中国人不再受列强的欺凌。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意味着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我对学生的说法表示肯定,并继续引导:“在开国大典中,还有一件极具历史意义的事情,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很快有学生提出:“升起了五星红旗!”我利用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图片及文字说明:“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代表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代表着闪耀的红星从世界东方升起。”接着,我询问学生:“开国大典上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时候,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了描述人们当时反应的关键词句,“热烈的欢呼”“响起一阵掌声”等,使学生体会了当时人们欣喜的心情。接着,我让学生阅读第11~13自然段,让学生依次朗读关于海军、陆军、空军的内容,并梳理阅兵式的过程,分析群众欢喜和激动的心情。3.开国大典的尾声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景。开国大典结束后,天色渐晚,但人民群众并没有立刻离去,他们还做了哪些事情?”学生给出“结队游行”“与毛主席互动”等答案。随后,我让学生重点分析课文最后一句“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谈谈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说:“虽然已经很晚了,但群众欢喜的心情难以平复,高举灯和火把,在城中游行,光芒充满了北京城。”有的学生认为:“开国大典意味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摆脱了过去的枷锁,这里的‘光明’可以理解成中华民族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学生各抒己见,虽然说法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末尾的这句话写得很好,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喜悦和热情,也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是一片光明,给人充满希望的感觉。全文讲解结束后,我播放一段群众游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结束后,人民群众热情不减的氛围,进一步强调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4.关键语句品读经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我从文中挑选出一些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分析。我提出问题:“在下午三点整的时候,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大典会场上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能表达人民群众的反应?”然后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回答,有的学生说:“课文用‘把手都拍麻了’来形容人们的掌声,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和敬仰。”有的学生说:“‘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明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接着,我引导学生阅读关于阅兵式的部分,并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如“群众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到天上,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声音,写出了群众激动万分的心情。”“群众喊哑了嗓子、拍麻了手掌,表达了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在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和饱满的爱国热情。(四)对比古今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元素,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层面的培养。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旧中国的图像资料,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接着,我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讲话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总结视频中的信息,包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和人民团结一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人民共同的目标”等。古今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我作出总结:“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旧社会的内忧外患,到今天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是党和人民齐心协力的结果。有革命先辈的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的岁月静好,我们生活在这样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当中,更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革命英雄付出的努力,牢记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使命,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课堂最后,我提出问题:“我们应当怎样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和遗志呢?”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作贡献的动力。三、教学效果(一)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本节课融入许多形象化的资源,有开国大典的历史资料、旧社会的图像材料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视频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阅读课文内容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二)培养了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本课教学采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生物制剂市场增长驱动因素与投资回报分析报告
- 2025-2030环保建材领域免漆门产业链全景调研及竞争策略研究
- 2025-2030牛肉丸行业食品安全风险与质量控制报告
- 2025-2030牛肉丸行业价格战预警与差异化突围策略报告
- 新余市中医院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分级考核
- 商场导购员考试考务人员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管理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高中历史文化影响科普试题及答案
- 中医儿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学员试题及答案
- 护士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护士三基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锡林郭勒正蓝旗招聘18名社区工作者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抖音团播联动研究报告
- 全球能源电力清洁转型经验与转型-中国、德国实践(中文)
- 供货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下半年广东广州市荔湾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92人(第二批)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央国企人才激励白皮书-薪酬与绩效创新、长效提质增效-智联测评研究院
- 腰痛经典课件
- DB50T 1859-2025丘陵山区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指引
- 广东省玩具出口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
- 1-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及台账模板(2024-2026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