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章背景需求..................................................4
1.1应用背景.................................................4
1.2业务现状.................................................4
1.3需求分析.................................................5
1.4设计原则.................................................6
1.5设计依据.................................................7
第一章系统总体设计.............................................10
2.1设计目标................................................10
2.2设计思路................................................11
2.3总体架构................................................11
2.3.1学校综合安防架构.....................................11
24系统功能.................................................13
第二章详细方案设计.............................................17
3.1信息发布系统............................................17
3.1.1系统架构............................................17
3.1.2系统优势............................................19
3.2传输网络设计............................................21
3.2.1总体设计............................................21
3.2.2详细设计............................................24
3.3综合布线设计............................................28
3.3.1信息点分布说明.......................................28
3.3.2六类系统解决方案....................................28
3.3.3系统设计与构成......................................30
3.4监控中心设计............................................36
3.4.1机房环境............................................37
3.4.2存储设计............................................40
3.4.3解码控制设计........................................56
3.4.4显示设计............................................59
3.4.5利旧设计............................................63
3.5综合管理平台设计.........................................64
3.5.1平台整体架构........................................64
3.5.2平台组件............................................66
3.5.3平台客户端..........................................67
3.5.4平台功能............................................67
第四章成功案例................................................117
4.1杭州第二中学...........................................117
4.2杭州第十四中学.........................................119
4.3旬邑县教育局联网.......................................120
第一章背景需求
1.1应用背景
近期,江苏、山东、广西等地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先后发生数起安全
事故,严重危害师生生命安全,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学校周边环
境复杂,安全管理规范不健全,校门口恐怖袭击、校园欺凌、楼梯踩踏、校车事
故、学校食堂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等紧急突发事件,严重侵害师生人身安全。如何
切实加强学校及其周边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广大师
生生命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保护青少年和儿童的人身安全,防止内外侵害案件和紧急安全事件
的发生,维护校园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公安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等部门
联合出动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平安校园”、“数字校园”等建设相继
展开。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发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
《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
督导评估办法》,加强教育局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督导,提出进一步健全警校
合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公安机关和学校要在信息沟通、应急处置等方面加强
协作,健全联动机制。为防治学生欺凌行为,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11部
门一齐向学生欺凌行为“亮剑”,共同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方案》强调学校要强化管理,加快推进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等建
设。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在人力
防范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技防手段的安全防范系统正在各类校园开始推广和大
规模应用。
1.2业务现状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小学视频监控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基本的视频、
录像、报警等,满足了监控的基本需求,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前期建
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制约了建设系统新建扩建、视频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业务的
整合,制约了整体普教防控体系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做到整体系统的“联网化”
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视频监控及报警系统存在盲区,己有设备老旧不满足监管需求。在一
些重要场所往往不能看清人脸或车牌号码,利用视频图像信息进行取证具有一定
困难。
2)中小学校门口恐怖暴力、校内楼梯踩踏等紧急安全事件难以防范,应急处
置效率低。
3)各学校采用设备不一,系统硬件品牌繁多,标准不一,联网率低,如各学
校都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主,缺乏全面的考虑和统一规划,视频资源不能为其
他部门和上级机构共享。
4)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对视频信息的利用主要是事后查证,对大规模视频
监控图像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缺乏有效的联动预案,智能化的技术支撑和应用
管理。
5)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够满足将来业务应用的需求,如:传输网络、监控中心
显示系统等,影响了业务的有效开展。
6)其他业务子系统建设起步晚,暂未有效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如访客系统,
出入口系统,门禁系统等。
7)教育局联网系统业务单一
对学校报警视频数据利用仅仅是事后查证,缺少对所属学校设备运维状态、
历史报警信息统计分析和相应的报警联动。
1.3需求分析
针对学校安防建设难点,一方面加大校园重点要害部位、重点公共区域及一
般区域视频监控、一键报警、出入管控等系统建设的覆盖,加强校园自身安全监
管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将重要点位视频、报警接入教育局,实现教育局对所属学
校资源的查询、定位、管理、分析,加强校内紧急事件的防范和应急联动。
1)校园监控高清无死角
学校人员密集,要求校区重点要害区域无死角,重点公共区域无盲区,一般
区域易案发点无遗漏。因此需要在学校主干道、操场、围墙,校大门、宿舍楼、
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食堂、体育馆等大门出入口、走廊、通道处装设摄像
探头,实现学校无盲区视频监控及预警功能,满足监控存储及联动等基本要求。
2)校园重点区域联网
学校重点点位视频、报警可通过NVR或综合管理平台对接教育局,教育局
将所属学校重要视频接入公安局,门卫室一键报警接入110接警中心。教育局通
过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对系统资源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健全公安局、教育局和学
校的合作机制。
3)应急指挥联动
学校视频监控系统,应联动一键报警系统,出现紧急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及时
通知学校及教育、公安等上级监管部门,以满足应急指挥需要。
4)危险预警防范
建设的系统不仅要满足视频录像事后取证的功能,最为重要的是应有一定的
预警功能,根据预警信息采用适当措施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而不能影响到学
生的安全。
5)设备利旧系统兼容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从而减少项目集成成本的投入。
需要考虑接入其它系统,从而实现联动及统一管理。如访客系统、出入口系
统、门禁系统等。
1/设计原则
方案设计时应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综合
考虑后期维护及操作等因素,并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留有扩充的余地。
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
操作性。其具备以下原则:
先进性:系统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系统的安
装调试、操作使用又应简便易行,容易掌握。该系统集国际上众多先进技术于一
体,代表了当前计算机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适应时代发
展的要求。
经济性与实用性:充分考虑视频联网系统的实际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根据校园的现场环境,设计选用目前安防市场上占有率高、功能适合校园实际需
求、符合校园监控要求的系统配置方案,通过严密、有机的组合,实现最佳的性
能价格比,以便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保证系统功能实施的需求,经济实用。
安全性:前端对系统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病毒感染、黑客攻击、
非法访问,防雷击、过载、断电和人为破坏等,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可靠性:系统基于可靠的网络通信技术,能确保系统级别的高稳定性和可靠
性,满足7X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
可管理性:校园视频接入系统集中于监控中心统一控制管理,实现对所有远
端设备的控制和设置。保证系统的高效、有序、可靠的发挥其应用管理职能。
规范性:控制协议、编解码协议、接口协议、视频文件格式、传输协议等应
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教育部颁布的技术规范。
开放性:由于视频联网系统涉及多方监管问题,本系统需充分考虑教育、公
安等部门的业务需求,提供平台对接接口,让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应急事件并进
行协同指挥作战。
可维护性:所设计的系统和采用的产品应简单、实用、易操作、易维护。系
统的易操作和易维护是保证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好本系统的先决条件。并且,
系统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得到及时、快
速的维护。
1.5设计依据
系统的建设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相关研究成果等
资料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如下:
《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29315-2012)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T16-1992);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J57-83);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GB479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6-2055);
《安全检查防范系统通作图形符号》(GA/74-19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94);
《电气指标标准》EIA-422EIA-48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1994;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GA/T379-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GA/T388-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GA/T388-2002B;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GA/T390-2002)。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28181-
2016)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DB33/T629-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2000)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833-2009)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3659-83)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98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17963)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216.1—1999)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停车场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394-200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17626-2006
《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DGJ08-93-200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2.1设计目标
系统采用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图像分析、报警管理、智能ic卡等技术,实
现整个校园的综合监管,实现全网调度、管理及智能化应用,为用户提供一套“高
清化、网络化、智能化、高集成”的安防综合监管系统,满足用户在综合安防业
务应用中日益迫切的需求。本方案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统一的中心管理平台: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统一的安防资源管理,对
视频监控、车辆管理、门禁管理、报警管理等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远程参数
配置与远程控制等;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统一的用户和权限管理,满足系统多
用户的监控、管理需求,真正做到''坐阵指挥中心,掌控千里之外二
系统具备以下特征:
深度学习、场景适配的特性:通过新建或在原有系统扩建智能深度学习系统,
满足学校在校内各处安防场景的实际需要,通过科技释放人力,人防技防深度结
合;
系统具备高可靠性、高开放性的特征:通过采用业内成熟、主流的设备来提
高系统可靠性,尤其是录像存储的稳定性,另外系统可接入其他厂家的摄像机、
编码器、控制器等设备,能与其他厂家的平台无缝对接;
具备高智能化、低码流的特征:运用智能分析、带有智能功能的摄像机等提
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同时通过先进的编码技术降低视频码流,减少存储成本和网
络成本,减弱对网络的依赖性,提高视频预览的流畅度;
具备快速部署、及时维护的特征:通过采用高集成化、模块化设计的设备提
高系统部署效率,减少系统调试周期,系统能及时发现前端系统的故障并及时告
警,快速相应;
具备高度整合、充分利旧的特征:新建系统能与原有系统高度整合、无缝对
接,能充分利用原有监控资源,避免前期投资的浪费。
2.2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1)全面覆盖的高清监控防范系统
学校重点要害部位,如机要室、档案馆、危险实验室,财务中心,信息中心、
监控中心;校园重点公共区域,如校园周界、校园出入口、校园主干道及其交叉
口,图书馆、办公、教学,校园制高点、中心广场等场所,体育场馆、学生活动
中心等大型活动场所,学校医院、食堂、宿舍等场所,停车场(库)。室内外应
设置高清摄像机,入侵报警装置,出入口进行出入管控。重要图像声音应备份存
储,回放图像应能清晰辨别进出人员的面部特征或机动车号牌。
校园一般区域,如应在偏僻、易发案区域点应安装高清摄像机和一键报警装
置。
2)长效健全的联网风险防控系统
将校园的监控资源接入教育部门的监管平台,教育局将重要点位视频报警数
据接入公安机关,并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对接。学校门卫室由校保
安触发的一键报警装置,接入110接警中心实现报警。教育局主要部署联网监管
平台以及监控中心设备等内容,对各学校出入口视频报警资源进行二次集中存储。
2.3总体架构
2.3.1学校综合安防架构
学校端安防建设从逻辑上可分为视频监控、车辆管理、门禁管理、入侵报警
访客管理等几个系统,如下图所示。
校园综合安防系统
o司线广光蚌
同线
485—
也谴线
电一线
监控专网
开整杜系收
生名单防虫系携它舍片香系挽
及打•文科壬入立Ah外空科」.
同4■控方:竣父
S=
tt
油厂[送朴海二升人汽机粕“■_上用
用打人区讨力人宝机
.k.n一体机
图1学校系统图
黑名单防范系统:通过在学校大门附近部署人脸抓拍摄像机,对出入口附近
范围内的人员、车辆活动情况进行监控,当可疑恐怖犯罪分子出现时,前端抓拍
人脸,后端比对报警,保安可及时对校门口治安状况进行提前干预和预警防范。
出入口人员管理系统:门禁系统以门禁业务为核心,帮助学校在人力防范的
基础上,对学校重要场所进行全面管理;访客系统以访客业务为核心,实现准确
登记访客信息,提高登记效率并完成电子化存档。
升降柱系统:在校大门安装升降柱,可有效对车辆和人群隔离,防范校门口
恶意或意外交通事故造成群体人身伤害事件。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高清、智能监控技术,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全天
候的全面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安全隐患。
报警管理系统:以报警业务为核心,帮助学校在人力防范的基础上,最大限
度地减少各种安全隐患。
宿舍管理系统:人脸识别宿管系统主要由智能签到系统、通道考勤系统、楼
层签到系统组成,针对宿舍不同的管理需求,实现学生刷脸管理。
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满足校园自身的信息发布、文化展示外,可接
收发布教育局的通知指示。
传输网络设计:网络可靠性主要可从传输链路可靠性、网络设备可靠性两个
方面进行设计。
监控中心设计:监控中心的设计主要包括控制子系统、显示子系统、存储子
系统、编码子系统、服务器、管理设备等。
2.4系统功能
学校端建设全面覆盖的监控防范系统,满足自身安防监管需求。学校监控资
源接入教育局,学校门口报警资源接入110接警中心,教育局接入公安局,形成
长效健全的联网风险防控体系。
系统功能如下:
监视功能:采用高品质摄像机,获得监视范围内清晰的视频图像,在学校
大门等关键位置部署高清网络摄像机,实现24小时监控。
预警功能:通过学校前端和智能深度学习后端设备组合,实现校门口和周
边的黑名单布控告警,实现对校门师生进出、校外人员进出、周界围墙和楼梯
学生密度的实时监测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事故点,有关部门根据应急预案迅
速反应,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小范围,本系统应24小时可靠工作。
本地存储功能:前端摄像的视频信号接入NVR实现存储数据,录像保存时
间达到30天以上,以供事后调查取证。
集中备份功能:各学校重要点位录像,在区县/地市教育局均进行集中备份
存储,存储采用业内最先进的云存储系统,确保录像安全。
联网服务功能:通过NVR提供TCP/IP强大的视频服务功能,可为以后监
控系统联网提供服务。
手机查看功能:平台自动向用户手机推送报警信息,用户也可以随时调阅平
台和前端的视频。
报警联动功能:平台接收对应报警后,实现对报警信息的短信、邮件和声音
等多种提醒手段进行告知。
管理功能:管理人员或授权访问人员,能通过访问系统,实时预览监控画面、
回放历史监控图像、下载监控资料等。
平台对接功能:平台能与上级教育平台、公安平台实现对接,开放相应的视
频调用和管理权限,实现应对突发事件的协同应急指挥。
2.5系统优势
2.5.1充分利旧,降低建设成本
系统设计时,新建系统能与原有系统高度整合、无缝对接,能充分利用原有
监控资源,避免前期投资的浪费。
2.5.2边缘智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采用智能前端设备可实现更为丰富的视觉感知功能,智能感知目标场景、自
适应控制曝光、补光,从源头上提高图像质量,捕捉更多有价值的细节。通过按
需部署,使前端获得更高效、更精准的数据,实现更小的传输带宽和更智能敏捷
的控制。
2.5.3科学布建,增强系统的可用性
本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系统全天候、24小时的要求,广泛采用红外、
全彩、黑光摄像机,以满足学校在不同场景不同照度条件下图像清晰度的要求;
室外环境全部采用符合IP66级防水设计的室外摄像机,可靠性高。系统构架上
选用NVR+摄像机的学校存储模式,确保所有监控点位的录像资源得以保存;
云存储+重要点位的教育局存储模式,确保重要点位视频资源备份保存。
2.5.4统一平台,提升业务和管理的敏捷性
通过部署“一平台”,实现学校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应用、运维的统一管
理和业务的就进敏捷响应,不仅能保障业务时效性和管理效率,还具有较大的建
设成本优势。
平台主要服务器支持双机热备,大容量业务访问时可支持集群部署;存储服
务器支持N+1备份;流媒体服务器支持负载均衡。一系列的可靠性设计,确保
系统平台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有效的保证了用户业务的连续性。
平台采用统一的设备接入服务模块进行设备接入,使得设备SDK和应用服
务层完全隔离,因为设备厂商的SDK稳定性是无法保证的,而SDK的不稳定
性往往对平台的稳定运行造成致命的影响。我们通过设备接入服务模块进行设备
接入,使得设备SDK和应用服务层完全隔离,SDK的不稳定性不会对系统造成
影响,从而充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平台通过联网网关实现可屏蔽伴随国标GB/T28181-2011联网标准的进一
步细化,而造成对平台内部各模块的改动或定制业务的不可用。国标的一系列细
化工作,仅需在联网网关上进行更改,可有效的保护用户原有的业务应用。
2.5.5运维便捷,提高设备状态的管理效率
系统提供功能完善的视频网管功能,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系统中核心
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信息,能够提供对系统内设备的自动巡检功
能,执行对前端视频图像的质量诊断,使系统维护人员能够快速了解异常情况,
及时排除设备故障,有效预防因图像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提高运维效率。
2.5.6开放兼容,增强系统的扩展性
系统具备强大的软件环境适应能力,支持主流操作系统、Web中间件、数据
库产品以及其他第三方标准中间件产品的开发和运行环境。
系统具备强大的硬件兼容性和开放性,兼容国际、行业标准和主流厂商的
SDK的编解码设备的兼容性接入,同时提供插件化管理方式,采用不同的接入
模块兼容不同厂家设备,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实现平台之间的级联与互联,并
且兼容第三方国标平台与非国标平台的接入;提供开放的第三方系统对接方案,
提供相应的对接开发包,提供WebService接口。
卿3T\,、、;
第三章详细方案设计
学校端系统场景设计图如下:
交园综合安防场景图.cJFW>
河道水域
食堂牛在摞强利、松二
何途三摄过却、人的二二1%
公共,活动区域
一装根答样.ym*n
核、生、化、厚实验室
W:MlPC.人睡、・界,叁•
财务室机要塞、档案馆
期PC.FIPC医二寸・人6f)U
邛我Fl、日院流护恢鹦离「尊…由
校大门口黑名重
校门迸出।OJI
力留1.明溢人般问机
图2学校端系统场景设计图
3.1信息发布系统
3.1.1系统架构
智能信息发布屏系统主要由信息发布服务器和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发布屏终
端构成,系统部署方便快捷,组网架构图如下所示:
DS-D60S
管理客户湍管理客户端
I_
专网/公网
一区化安卓弓息复考终消
暂绕白息发布终塔若能住息发布缘消
图3信息发布系统系统架构
系统组网说明如下:
DS-D60s信息发布服务器:提供用户、终端、素材、节目、日程数据、智
能数据存储,承载客户端与终端的连接。
智能信息发布终端:主要用于显示节目信息,并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节目播放
控制,同时处理智能IPC过来的数据分析、显示、以及上报到服务器,提供人脸
基本属性信息识别、有效客流统计等功能应用。
管理客户端:主要提供节目制作、终端管理、日程发布到终端等功能管理入
I—IO
传输网络:支持基于公网、专网的信息传递。
系统信息发布流程如下:
客户端
信息发布服务器
s能
过
数后
信息推送
媒体显示媒体显示
终端终端
料能智能
数据数据
智能IPC智能IPC
信息发布一体机信息发布一体机
图4系统信息发布流程
3.1.2系统优势
精准营销'提高留存
智能信息发布系统在提供信息发布的基础之上同时提供数据统计分析等数
据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作为产品运营内容的选择依据和支撑;对用户的
需求进行分析,发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可优化运营,选择目标客户进行精准运
营,扩大内容运营的效果!
3.12.2一屏多用、功能丰富
信息展示:智能信息发布屏支持多区域多素材类型内容的展示,各区域位置
和大小随意调整;支持视频、音频、图片、PDF、txt、时间控件、天气控件、网
页、实时监控视频、第三方数据展示。
监控联动应用:支持与监控系统的联动,在节目内容播放的同时支持监控
IPC画面的播放。
无线投屏应用:可将移动端的显示内容投放至显示终端上,实现移动端发布
的功能,便于客户轻松轻松实现临时发布的功能。
智能数据分析应用:支持图像处理算法可实现性别、年龄、观看人数报表数
据统计,提供节目观看人数、性别、年龄分布统计等数据信息,为用户的精细化
营销做支撑和优化。
播放灵活、传递高效
播放灵活:智能信息发布屏支持定时播放、垫片播放、周期播放、间隔插播、
紧急插播、分组组播播放等多种播放,支持不同终端播放不同的内容,不同时间
段播放不一样的节目内容,传递更生动、人性化!
高度集中:支持远程集中控制,并对所需播放的广告内容进行编辑处理,然
后通过网络发送给系统内各个播放终端,从而实现大范围多个视频播放终端的信
息发布。
智能告警:支持远程在线实时预览终端屏幕播放内容,支持终端硬盘空间自
动报警等功能。
3.124信息安全'多重保障
内容安全:二级审核流程,素材通过审核后方可使用,节目通过审核后才能
下发终端;素材存储加密。
传输安全:端到端信息安全加密,网络层采用数据加密传输,RSA握手密码
不对称加密;软件层采用.net中间语音保护层引至汇编保护层,数据层采用节目
发布后采用独有的加密压缩方式进行存储和播出校对。
多级别权限认证:提供管理员、审核员、操作员多级别权限管理认证,提供
素材审核、节目制作、节目审核等严谨的节目发布流程,在操作前需输入操作密
码,输入正确密码后才能对信息发布设备进行操作。
3.2传输网络设计
网络的整体设计不仅关系到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还涉及到未来网络系统如
何有效地与新技术接轨以及系统的平滑升级等问题。本系统立足于满足高清视频
接入、转发、存储、解码等需求,同时选择适合的有发展前途的网络技术,充分
满足未来五年监控系统业务的需求。
3.2.1总体设计
设计思路
监控系统网络的建网思路需要做一个整体规划,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采用新一代、主流网络技术来设计监控网络,新一代网络技术往往能提
供更高的性能,而且有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便于维护。
2)传统的设计方法是按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分级设计,但是随着网络
管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网络设计向扁平型方向发展,采用核心、接入层设计。
3)监控网络需要按照模块化、结构化的原则设计,便于今后扩容和升级。
4)针对网络的安全隐患,系统应通过多种安全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
设计要求
1)网络传输协议要求
系统网络层应支持IP协议,传输层应支持TCP和UDP协议。
2)媒体传输协议要求
视音频流在基于IP的网络上传输时应支持RTP/RTCP协议;视音频流的
数据封装格式应符合标准要求。
3)信息传输延迟时间
当信息(包括视音频信息、控制信息及报警信息等)经由IP网络传输时,
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
码、显示等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应满足要求:前端设备与信号直接接入的监控
中心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2s。
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4s。
4)网络传输带宽
联网系统网络带宽设计应能满足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互联、用
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的带宽要求,并留有余量。
5)网络传输质量
联网系统IP网络的传输质量(如传输时延、包丢失率、包误差率、虚假包
率等)应符合如下要求:
网络时延上限值为400ms;
时延抖动上限值为50ms;
丢包率上限值为1x10-3;
包误差率上限值为1x10-4。
321.3传输网络结构设计
监控传输网络系统主要作用是接入各类监控资源,为中心管理平台的各项应
用提供基础保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各类用户。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1)核心层
核心层主要设备是核心交换机,作为整个网络的大脑,核心交换机的配置性
能较高。目前核心交换机一般都具备双电源、双引擎,故核心交换机一般不采用
双核心交换机部署方式,但是对于核心交换机的背板带宽及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2)接入层
•前端视频资源接入
前端网络采用独立的IP地址网段,完成对前端多种监控设备的互联。前端
视频资源通过IP传输网络接入监控中心或者数据机房进行汇聚。前端网络接入
目前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于远距离传输,通常为点对点光纤接入的方式;
对于近距离接入,可采用直接接入交换机的方式。
•用户接入
对于用户端接入交换机部分,需要增加相应的用户接入交换机,提供用户接
入服务。
3.2.2详细设计
VLAN规划
VLAN就是虚拟局域网,随着视频专网中用户和终端设备大规模接入,网络
广播的流量呈几何级数量增多,通过VLAN技术,把一定规模的用户和终端归纳
到一个广播域当中,从而限制视频专网的广播流量,提高带宽利用率。
每一个VLAN在数据转发时,可以二层和三层方式实现数据转发,二层
VLAN技术能将一组用户归纳到一个广播域当中,从而限制广播流量,提高带宽
利用率。三层VLAN是基于IP协议,一组用户归纳到一个网段内,通过网关与
别的组进行交换。
在网络用户VLAN规划方面,一般可根据视频用户、前端设备、后台设备等
所属的部门,以及具体的网络应用权限来划分。在具体VLAN规划中,应合理规
划每一个VLAN中实际用户数量。
一般规划VLAN资源参考如下几个做法:
1)VLAN1在所有设备上不启用三层接口地址,不使用VLAN1承载实际业
务或者作为网管VLAN。
2)全网每台设备的网管VLAN可以使用同一个,方便设备预配置与日常管
理。
3)我们一般建议按照每个区域进行VLAN资源的划分,所有IPC使用的
VLAN均遵从所在区域的VLAN规划。
4)尽管在不同的汇聚设备上使用相同的VLAN并不冲突,但是不允许这样
的做法,会对后期的维护和故障的排除造成很大的困难。
5)如果建设网络所使用的设备不能直接在端口上配置互联用的IP地址,需
要绑定相应的VLAN的话,还需要单独划分出来一大段VLAN资源用于设备互
联,强烈建议全网设备互联用VLAN按照链路去划分,每条链路使用一个互联
VLANo
注:交换机中标记vlan的数据长度是12位,所以vEn取值范围是0〜4095,
通常0和4095是系统保留,1通常是交换机的默认vlan号。
网络IP地址规划
IP地址的合理分配是保证网络顺利运行和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要充
分考虑到地址空间的合理使用,保证实现最佳的网络地址分配及业务流量的均匀
分布。
IP地址空间的分配与合理使用与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组织及路由有非常密
切的关系,将对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与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对网络IP
地址进行规划建设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本地网对IP地址的需求,以满足未来业
务发展对IP地址的需求。
IP地址规划原则:
1)唯一性:一个IP网络中不能有两个主机采用相同的IP地址;这就需要
选择一个足够大的IP地址范围,不但能够满足现有的需要,同时能够满足未来
网络的扩展。两个不同网络互联时应避免使用同一网段IP地址,以免造成IP地
址冲突。
2)简单性:地址分配应简单易于管理,降低网络扩展的复杂性,简化路由
表项。
3)连续性:连续地址在层次结构网络中易于进行路径叠合,大大缩减路由
表,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IP地址分配既要考虑到扩充,又要能做到连续。
4)可扩展性:地址分配在每一层次上都要留有余量,在网络规模扩展时能
保证地址叠合所需的连续性。
5)灵活性:地址分配应具有灵活性,以满足多种路由策略的优化,充分利
用地址空间。
路由总体规划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
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
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在所
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
路由为准。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
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动态路由适用于网
络规模大、网络拓扑复杂的网络。其中最常用的动态路由是OSPF(Open
ShortestPath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网络传输带宽要求
考虑到网络传输过程及其它应用的开销,链路的可用带宽理论值为链路带宽
的80%左右,为保障视频图像的高质量传输,带宽使用时建议采用轻载设计,轻
载带宽上限控制在链路带宽的50%以内。
1)核心层交换机到接入交换机的网络采用光模块来传输,带宽需达到千兆
以上,原有带宽未达到要求的,增加带宽;
2)传输设备如光纤收发器到接入交换机之间的带宽建议达到百兆;
3)传输设备如光纤收发器之间的传输带宽建议达到百兆;
结合项目实际需求,网络带宽规划可做相应调整。
网络可靠性设计
网络的可靠性是为了保证视频在传输过程中,重要环节在出现设备损坏或失
败时,还能够保证正常传输。网络可靠性主要可从传输链路可靠性、网络设备可
靠性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1)传输链路可靠性
传输链路的可靠性一般通过链路聚合技术来进行保障。链路聚合设计增加了
网络的复杂性,但是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使关键线路上实现了冗余功能。除此
之外,链路聚合还可以实现负载均衡。
2)网络设备可靠性
网络设备的可靠性主要通过关键部件冗余备份、设备冗余备份、传输告警抑
制和快速链路故障检测来进行保障。
关键部件冗余备份是指网络设备提供主控、电源等关键部件的1+1冗余备
份;另外系统各单板及电源、风扇模块均具有热插拔功能。这些设计使得设备或
网络出现严重异常时,系统能够快速地恢复和作出反应,从而提高系统的平均无
故障运行时间,尽可能地降低不可靠因素对正常业务的影响。
设备冗余备份是指通过双机虚拟化或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等方式实现网络
设备的冗余备份。一旦出现设备不可用的情况,可提供动态的故障转移机制,允
许网络系统继续正常工作。
传输告警抑制是指对告警进行过滤和抑制,避免网络频繁振荡,因为当接口
启动快速检测功能后,告警信息上报速度加快,会引起接口的物理层状态频繁在
Up和Down之间切换。
快速链路故障检测是一套全网统一的检测机制,用于快速检测、监控网络中
链路或者IP路由的转发连通状况。
3.2,2.6网络安全性设计
网络安全性方面是保护网络系统中的软件、硬件及数据信息资源,使之免受
偶然或恶意的破坏、篡改和泄露,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的不中断。
网络安全性设计主要有结构安全、访问控制、安全审计、边界完整性检查、入侵
防范和网络设备防护这几方面的内容。
3.2.27网络管理规划
网络管理主要是从网络监控管理、应急操作管理和日常维护管理三个方面对
网络管理规划进行简要说明:
1)网络监控管理
网络系统监控主要是通过网管系统统一进行信息采集和事件呈现,配合网络
系统进行实施。
2)应急操作管理
应急操作管理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操作流程,通过对故障设备进行主备切换、
脱网隔离和旁路等方式快速恢复网络系统的连通性。
3)日常维护管理
日常维护管理主要包括故障诊断、配置和设备操作等内容,指导网络运维人
员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3.3综合布线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包含了语音通信和计算机局域网络,涉及的传输介质有光纤、
大对数线缆、双绞线等。总体设计思路:“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
一管理”的原则。
建立一套先进、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为高性能的网络设备提供平台,为各
种应用,包括语音、数据等应用系统提供接入方式,既充分满足学校内各功能区
域当前的使用需求,又考虑系统将来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系统配置灵活、易于
管理、易于维护、易于扩充的目的。
系统设计结构严格按照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主干子
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共六个子系统进行划分和组成。竣工后的综
合布线系统应能为各种智能化应用提供开放式布线结构,系统配置灵活、易于扩
充、易于管理、易于维护。建成后的系统应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3.3.1信息点分布说明
信息点布点原则:信息点数量一般遵循偶数原则,根据房间功能,在所有办
公区域布设网络,每个工作室最少2个信息点:1个语音点,1个数据点。开放
式办公区域还考虑进行无线AP覆盖。
3.3.2六类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千兆网络,虽然Cat.5e也足够应付lOOOMbp的数据
速率,却未能确保支持超过千兆网的其他性能要求,而Cat.6系统可于250MHz
频率下稳定运作,并提供更高余量,有效地减少误码率,从而减小因丢失数据包
而需要重覆传输的情况,大大提高网络的稳定性,降低维护的成本。并且,综合
布线系统作为网络的物理层,考虑到要满足未来15〜20年的发展应用,网络要
具有足够的升级空间,否则,系统重新改造的话,会非常的繁琐,造价成本也会
非常昂贵。
•提供屏蔽和非屏蔽两种解决方案;
•提供CM和LSZH两种线缆/跳线护套;
•海康威视推出的H-JACK快捷安装解决方案,让布线施工更快速便捷,
•彩色化端口管理:非屏蔽六类模块和非屏蔽六类跳线均能提供6种以上
颜色(基本色:蓝、白、红、黄、橙、绿),用以区分不同的区域、不同
的应用、不同的网段,简化了布线管理的难度;
•配线架端既可采用模块+空架的模式,通过自由组合彩色模块数量灵活
配置;也可采用一体化配线架,安装方便快捷;同时海康威视还提供了
1U48口高密度六类屏蔽配线架。
•配合彩色模块都有相应的彩色跳线,实现全色彩管理。
•海康威视斜口信息面板的防尘罩都是透明的,可以让使用者方便识别
模块颜色。
•采用防尘模块,实现配线架端口防尘管理,最大限度防止粉尘附着在模
块接触点后,影响传输效率。保护了内部的线缆和卡线端口,有效防尘、
防湿和外界电磁干扰;可选用角型配线架,方便线缆走线管理,省去理
线器的空间。
•端到端的系统性能符合并超过ANSI/TIA-568-C和ISO/IEC11801中
规定要求。
海康威视还提供了六类智能配线解决方案:
对整个综合布线链路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可实时无错误率查看整个链
路的状态以及任何一个端口问题可实时告警,并通过短信或者邮件通知管理
人员。
将常规的综合布线系统有效的以及智能的和网络系统结合,发挥管理的最佳
功效。
整个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得保证。不仅链路安全得到保障(管理员可
以随时知晓链路的任意故障和人为破坏),而且可以最快速查询以及定位非法
MAC地址的入侵。
智能化的对整个综合布线的资产进行统计和管理,避免了以前人为管理所带
来的各种问题。可以及时高效查找综合布线系统任一需要使用的端口,随时做系
统使用状态的最准确报表。
通过管理软件的强大图形功能,可以让用户对整个综合布线系统了如指掌;
实现了综合布线系统的电子化管理,并且使网络管理具备了到终端的能力。
引导跳线操作:配线架的每个端口都有LED,能准确引导客户完成跳线的操
作。
跳线改变,系统能够自动、准确记录连接关系的变化
能够准确显示从Switch端口到房间位置终端的链路信息
历史数据的记录和追踪能力
方便系统管理,通过软件操作即可知道各个信息点的连接情况。在经过长时
间的多人管理的情况下也能很清晰的解决各种管理混乱问题。
实时的通断监测功能。能监视和管理所有通断链路的所有完整信息,不仅仅
是包括其通断状态,而且能对其通断端口的位置做准确定位。
实时的操作提醒功能。有效控制和实时发现非授权的任何操作。
资产管理功能。通过端口管理,可以知道每个端口利用情况进行监测,知道
每台机柜端口使用情况。
报表生成功能。可以实时观测所有端口(包括配线和网络交换)的运行状况,做
到对错误信号的实时检测.并且对运行状态自动生成打印的中文报告单。
3.3.3系统设计与构成
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
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
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
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线
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
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
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
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
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一个设计良好的综合布线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能互
连许多不同应用系统的设备,如模拟式或数字式机的公共系统设备,也应能支持
图像(电视会议、监视电视)等设备。
系统规划及工程界面
综合布线系统按照国际标准的结构化综合布线方式,所有水平布线系统均采
用六类非屏蔽线缆的标准设计和施工,并能满足在水平链路应用上的语音与数据
信息点之间可通过跳线实现互换。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工作区子系统、水平
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主干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图6综合布线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从终端设备延伸到信息插座,是放置应用系统设备的地方,工作区终
端设备通过跳线连接到信息插座。如下图所示。计算机终端通过RJ45跳线与数
据信息插座连接,而电话机终端则通过RJ11跳线与语音信息插座连接。其中,
数据和语音信息插座均采用相同标准的模块,实现语音端口和数据端口之间的方
便转换。插座底盒距离装修地面30cm。信息插座也可以接入无线网桥,提供无
线接入。
图7工作区子系统示意图
工作区安装结合平面图,在设计施工中分为墙面暗装(距地面高度300mm),
柜台安装,,抗静电高架地板下安装(专用机房),此外,在特殊的房间,工作区
信息点安装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工作区子系统配置:
海康威视信息插座面板采用进口的PC材料,防火性能达到850。C阻燃。
其中,斜口面板同时支持铜缆模块(Cat.5e/Cat.6/Cat.6A)和光纤耦合器(单工
SC/双工LC)的安装,光、铜混合,自由搭配,方便、灵活。
信息插座模块采用六类非屏蔽模块,根据信息点满配。海康威视六类非屏蔽
模块同时支持传统打线方式和快速打线工具的快速端接,更加方便现场施工人员
的安装。6种以上模块颜色的选择,便于系统网络端口的分类管理。
数据网络使用RJ45跳线,按数据信息点数量的100%进行配置;其中,语
音跳线由于购买电话机时一般已带话线,所以不需要单独购买。
水平区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位于工作区信息插座与管理间的水平交连之间,负责将干线子系
统经楼层配线间的管理区延伸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如下图所示。
图8水平区子系统示意图
水平子系统配置:
根据国际标准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综合性”要求,水平区子系统线缆均使用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海康威视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带十字骨架结构,降低了4个线对间的串扰,在
施工安装过程中也起到了抗拉的作用。
根据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平面图测算,信息点至楼层弱电间的平均长度L的计
算方法如下:
L=((距离楼层弱电井最远点位长度+最近的点位长度)+2+线缆上下桥
架走线暗埋的长度+线缆两端的预留长度)X(1+5%〜10%),其中5%〜10%
为不可控制的因素而考虑的冗余长度。
若有N个信息点,则,根据每箱六类线缆305米计算,线缆箱数X的计算
公式:X=L*N/305o
如果桌面同时有光纤信息点,可采用OM3室内光缆,每个信息点一收一发,
只需要2芯光缆,但是更建议采用4芯光缆。因为光纤传输介质非常脆弱,另外
2芯可以作备用。
管理间子系统
本大楼的设备全部采用互连的方式,管理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的线缆。
管理区为连通各个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所有的网络设备和通讯设备都放置在各
楼层的管理间内,水平区域信息点端口和网络通讯设备的交接也在设备间内完成。
下图是管理间数据配线架的跳线连接方式:
图9管理间子系统示意图
管理间子系统配置:
楼层的管理间规划如下:由于楼层的管理间(弱电井)面积比较小,所以,
布线机柜尽量控制在1〜2个,机柜最高的高度为42Uo
所有接入楼层管理间的水平铜缆,首先接入到24口铜缆配线架后,再分别
通过RJ45-RJ45或RJ45-110跳线连接至网络交换机或语音110主干配线架上。
铜缆配线架数量=管理间管理的信息点924,进1取整。
海康威视光纤配线箱采用24口模块化设计,外壳采用优质冷轧钢板材料,
同时支持光纤耦合器(SC/双工LC)和铜缆模块的安装。本项目采用双工LC耦
合器接口类型,根据主干光缆的芯数来计算光纤配线架的数量。
同时海康威视还提供1U96芯、2U192芯的光纤配线箱+适配器面板的解决
方案。
主干语音配线架采用100对110型机架式配线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砀山幼教考试真题及答案
- 高端装备生产设施设备管理方案
- 一建考试题真题及答案
- KOL推广合作计划
- 2026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考试题库300道及答案(新)
- 生产性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美容信息化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6年初级管理会计之专业知识考试题库300道及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安全防范流程制定
- 网红景点演艺品牌推广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Fisher - valvelink阀门诊断软件
- JJF(纺织) 020-2024 织物厚度仪校准规范
- 新生儿溶血习题及答案
- 2025艺术品购买合同范本
- 国土治理培训课件
- 水泥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配合要点
- 2024年湖南长沙市宁乡市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8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冀少版)
- JG-T 225-202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