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1页
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2页
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3页
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4页
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背景: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完成

工业革命).

鸦片输入的危害:伤害身体、白银大量外流、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虎门销烟。(民族英雄)

禁烟措施:缉拿烟贩、交出鸦片、保证以后不再走私鸦片、允许和外商有正当贸易。

虎门销烟的意义: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

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结果: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战败原因:消朝的腐朽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丧失)⑵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关税主权丧失)(最能体现其根

本口的)《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

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3)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4)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促使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出现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武器先进;

清政府腐败落后,武器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4、魏源《海国图志》

(1)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2)“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向外国学习。制夷: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义: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对洋务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一、劫难

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时间:1856——1860年

3、结果: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四明囿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火多万平方公里。

二、抗争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村洪秀全。1853年占领南京(天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在进

攻上海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漫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坐空。在中外

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但型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

府在期圈设立行省。

3、为什么说地二次鸦片战争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1)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大:(1)侵略的国家:主要是英国(英法)(2)侵略的时间:2年(4年)

(3)开放的通商口岸:南方沿海(东南沿海并深入内地)

(4)签订的条约:英、法、美(英、法、美、俄共7个条约)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

勇抗敌,以身殉国,李鸿章的“避战保船”使中国失去了黄海制海权,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

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旗、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民族危机,《马关条约》冰方如承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中国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

(2)俄国在中国取得了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

(3)英国如何完全占领香港

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②《北京条约》割九龙

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1895年,在北京城门贴出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庆祝60大寿

三军败绩: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割地求和: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义和团运动道

(1)背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兴起:参加者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进行反清活动,1900年打出“扶

清灭洋”的旗号

2、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在廊坊、杨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

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

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2)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3)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4)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5攻占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这种观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为此,

它采用了三件武器:商品、鸦片和炮舰。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地位,于是转向鸦片走,遭到中国人民抵制。

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不惜使出第三件武器一一炮舰。因此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外国资本主义是怎样侵略中国,把中国一步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次战争的比较:

战争名称时间条约及内容影响

《南京条约》其内容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

割香港岛给英国: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1840年赔款2100万白银;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进一步加深了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

《马关条约》其内容是:

割让辽东坐圜、自漕、.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军费工伍两白银;大大加深了中国半

甲午战争1894年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殖民地半封建化程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度。

《辛丑条约》其内容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

八国联军赔款4.5亿两白银;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华战争1900年严禁成立反帝组织;

允许各国在战略要地驻兵;

使馆驻兵。

19世纪的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0世纪的侵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攻占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中国战败最主要的原因:

清政府的腐朽(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第6课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一90年代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代表人物:中央一奕听地方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为口号

(6)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军事工业)②创办新式学堂

③派遣留学生④筹建新式陆海军(蟋、直注、福建三支海军)⑤创办民用工业

(7)结果:甲午战争(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存看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8)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9)评价:消极: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列强侵略也起了一定

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才强。

(10)失败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军用工业: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张之洞

汉阳铁厂

二、轮船、电报、铁路

1、轮船招商局,经营沿海和内河新航线

2、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设计)

3、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改变了过去靠驿站和马匹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

三、状元实业家张骞主张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四、詹天佑

京张铁路(北京一一张家口),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一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一一左宗棠

民用工业:汉阳铁厂一一张之洞轮船招商局一一李鸿章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与以前的手工作坊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洋务派创办的工业是大机器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是有限的,未能涉及政治体制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一一公车上书

1、公车: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称谓。

2、公车上书: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

强,称“公车上书”。

3、背景: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

4、结果:没成功.

5、影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严复《天演论》一一推动维新运动发展

1、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党、培养人才,制造变法舆论。

2J天新孤艇施战翔(触天描介翳中国,认为西施过帼艇林伙在于翻、而肝制度,既变法,才能"睛保甲.

3、康有为称赞光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一一维新变法的高潮(1898)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共103天,故戊戌变法又称

百日维新

(3)标志:3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4)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5)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废除八股文。

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

(7)性质:资产阶级性质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反对

②.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③脱离群众。

(9)历史意义:在社会上起了用浮眉蒙作用,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表人物:谭嗣同,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夏威夷)成立,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中国同盟会: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孙中山为总理,

(2)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政治纲领:''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清政府)

(4)机关刊物:《民报〉〉

(5)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氐族''(驱除鞍虏,恢复中华),‘‘民权''(创

立民国),,‘‘居生’(平均地权)',简称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三民主义的意义(作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主力:湖北新军

(2)经过: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领,冲向楚望台军械库,当晚占武昌.

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史称''辛亥革命''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4)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I(最大的功绩)1,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消极方面: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公

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同时成立了参议院。1912年为民国元年。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孙中山:人们称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人。

四、其他知识点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个新阶段

2、计算民国的方法:年份一1911(1949年是民国38年)

3、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资产阶级维新派:“变者,天下之公理。”

资产阶级革命派:“驱除鞍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孙中山:人们称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人。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上海一一北京)

标志一一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人物一一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一一《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两大旗帜一一“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内容一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一一激发了广大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

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函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以白话文运动为发端的文学革命

三、文学巨匠)一gffl]

1、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深刻批判。

3、睡|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推动了新文

化运动的发展。

四、中国近代化历程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一一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一一学习西方的思

想文化。请列举这三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

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生产技术(奕诉李鸿章、左宗棠)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宣传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第10课清末明初的文化与教育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

下的唯一成果。

(2)梁启超起草京师大学堂的学堂章程,其办学原则: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

•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废科举、兴学堂

1、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此后,各地建立各级新式学堂。

2、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三、《申报》的创办

在匡圄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质的报纸。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1897年在面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产生,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2、1895年,电影诞生于丽丁|1896年,传入中国,当时称为“南洋影戏厂,1905年,中

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M,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20世纪初由无声影片到有声电影。

剪发辫、改称呼(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剪发辫令,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服饰的变化

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有特色的服装;

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开始流行。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爱国运动|(北京一一上句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说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举措。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4)经过:

时间重心主力斗争方式

5.4—6o4北京学生集会、游行

工人罢工

6.5—6月底上海工人

商人罢市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

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8)意义: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衽五四运动中,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七一党的「日:1921.7中共一大的召开

八一建《军节:1927.8.1南昌起义

(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堇必武、李达等13人。五四青年节:1919.5.4五四运动

(4)内容:

名称奋斗目标当前任务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5)成立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建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6)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从1922年到1923年2月,相继爆发了:

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吴佩孚疯狂镇压京

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了二七惨案,I林祥谦和施洋I被杀害

1、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有什么不同?

(1)指导思想不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3)奋斗目标不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中共创建时期的“南陈北李”指:I陈独秀、李大钊I

4、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的口号:I外争国权,内的献

5、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无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6、5月4日后来成为“中国青年节”主要是因为

ID、中国青年发扬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I

7、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将德国在

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领导阶级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黄埔军校的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时间:1924.5(在中共的建议下创建)2、创立者:孙中山

3、地点:广州黄埔

4,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5、性质:国共合作后创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6、领导机构: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7、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8、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

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1、时间:1926、7,国民革命军10万人从广州出师北伐|——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⑷山

4、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5、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敌吴佩孚।>孙传芳

6、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6、先锋:叶挺独立团,取得I汀泗桥、贺庭树战役的胜利为鹰丽赢得“铁军”的称号。

7、结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北伐的目的有没有达到?原因是什么?

答:H匕伐的目的I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I而最后的结果I是消灭

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没有消灭张作霖的统治,没有打倒帝国主义和统一全国。

I原因在于I: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了革命。

北伐成功了,但为何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答:蒋介石等人背叛革命,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败,但出现了以蒋介

石为首的新军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

有改变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