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对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 (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对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 (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对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 (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对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 (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对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07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十三年谦以兵部左侍郎召。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chéng]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景泰八年正月上皇复位,即执谦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弘治二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注】土木:土木堡,地名。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资:资助。B.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比:比较。C.谦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亟:马上。D.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荐:举荐,推荐。答案:B解析:比:等到。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登到听说以后。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B.王乃受命今君乃亡赵走燕C.王惊谢至再乃令张良留谢D.十三年谦以兵部左侍郎召以吾一日长乎尔第答案:A解析:A项,都是假使、如果的意思;B项,于是/竟然、却;C项,推辞、拒绝/感谢、道谢;D项,凭借/因为。11.把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1)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3分)答案: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解析:“流行”“避匿”翻译出来各得1分。(2)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3分)答案:于谦大声说:我们确实是担忧国家的安危,不是为个人私下打算。解析:“宣言”“诚”“私计”翻译出来各得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1题。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gu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节选自《资治通鉴》)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潮闻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B.巡阳许诺阳:假装。C.被以黑衣被:通“披”,将衣物披搭在身上。D.潮惭益兵围之益:更加。答案:D解析:益:增加。潮惭益兵围之:令孤潮感到惭愧,增加士兵继续围困张巡他们。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答案:B解析:A项“且,”第一个,副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第二个,副词,将要。B项“乃”,都是副词,才。C项“于”,第一个,介词,在;第二个,介词,比。D项“焉”,第一个,疑问代词,哪里。第二个,兼词,兼有介词“于”“之”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11.把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1)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3分)答案:第二天在公堂上摆出天子的画像,率众将士朝拜,众人都哭了。(2)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3分)答案:十天里,老百姓离开贼兵前来归附的有一万多户。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1题。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有大志,所交皆豪侠士。闲骑射。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瞷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李纲宣抚两河,上书言纲不知兵,恐误国。书闻,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彦仙。河东陷,彦仙拔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zuǐ],民争依之。下今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乘胜渡河,列栅中条诸山,旁郡邑皆响附,分遣邵云等下绛、解诸邑。事闻,上谓辅臣曰:“近知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即命知陕州兼安抚使,迁武节郎。彦仙搜军械,增降浚潢,益为战守备,尽取家属以来,曰:“语以家徇国,与城俱存亡。”闻者感服。三年,娄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彦仙伏兵中条山击之,金兵大溃,娄宿仅以身免。投右武大夫。娄宿率判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食尽,煮豆以啖其下。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遂投河死,年三十六。乾道八年,谥忠威。彦仙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躏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彦仙以孤城扼其冲再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节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东陷,彦仙拔归拔:攻取B.彦仙阴遣士厕其间厕:参与,混杂C.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啖:引诱,诱惑D.躏死相枕躏:踩踏答案:A解析:拔:脱身。河东陷,彦仙拔归:河东陷落,彦仙脱身归来。B项,彦仙阴遣士厕其间:彦仙暗地派士兵置身其间。C项,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曾经用河南兵马元帅的官职引诱他。D项,躏死相枕:金人践踏伤害纵横相枕。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民争依之秦以攻取之外B.故士乐为用于人为可讥C.金人将尸汝于市设九宾于庭D.取其善马以归以五十步笑百步答案:C解析:C项,在。A项,他/表领有、连属关系。C项,金人将尸汝于市:金人将会在街市上把你们的尸体示众。B项,被/是。D项,表目的/凭着。A项,民争依之:百姓争相依附于他。B项,故士乐为:所以士兵乐意为其所用。D项,取其善马以归:抢取敌人的好马回去。11.把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1)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瞷([jiàn]窥视;偷看)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3分)答案:他家住在近边地的地方,每次出来必定暗地观察山川形势,或者窥视敌人放牧,抢取敌人的好马回去。(2)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3分)答案:县尉与本县人不同,不像你们家室、祖坟都在这里,今天县尉替你们守卫,如果不尽力,那么金人将会在街市上把你们的尸体示众。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1小题。山居斗鸡记(明)袁宏道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擿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节选自《明史·吴履传》)【注】①擿[tī]:揭发②淫:不合礼制的。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易:轻视。B.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詈:辱骂。C.以中益怒,曰:“丞慢我。”慢:诋毁。D.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完:保全。答案:C解析:C项,慢:怠慢。丞慢我:县丞怠慢我。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其孰能讥之乎B.今絷者众,而捕未已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C.急且有变,奈何若属皆且为所虏D.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不赂者以赂者丧答案:C解析:C项,将要。急且有变,奈何:情况紧急有些变化怎么办?A项,他/难道。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B项,……的人/表停顿。今絷者众,而捕未已:现在抓起来的人多而犯人未捕住。D项,用/因为。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山东兵事常用牛羊代替秋天税收。11.把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1)易氏逃死耳,非反也。(3分)答案:易氏只是为了逃避死难而已,并非谋反。(2)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3分)答案: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1小题。山居斗鸡记(明)袁宏道余向在山居,南邻一姓金氏,隐于掾[yuàn],爱畜美鸡。一姓蒋氏,隐于商,从燕地归,得一巨鸡。燕地种原巨,而此巨特甚。足高尺许,粗毛厉嘴,行迟迟,有野鹳[guàn]状,婆娑可人。群鸡见之,辄避去。独掾隐家一鸡,纵步饮啄如常,玉羽金冠,娟然更又可人。然其体状,较之巨鸡,止可五之一。巨鸡遇之,侮其小,随意加啄。美鸡体状虽小,气不肯下,便跃然起斗。巨鸡张翅雄视,时欲即下;美鸡惟凝意抵防,不敢轻发。于是各张武勇,且前且后,两两相持,每费余刻。巨鸡或逞雄一下,美鸡自分不能当,即乘来势,从匿巨鸡胯下,避其冲甚巧。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美鸡从巨鸡尾后腾起,乘其不意,亦得一加于巨鸡。巨鸡才一受毒,便怒张扑来,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茶毒。余自初观斗至此,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则大生欢喜,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卒不可得,而亦终不想及为之所,美鸡将不堪。余正在烦恼间,有童子从东来,停足凝眸,既而抱不平,乃手搏巨鸡,容美鸡恣意数啄,复大挥巨鸡几掌。巨鸡失势遁去,美鸡乘势蹑其后,直抵其家。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如是再四。适两书生过,见童子谆谆用意为此,乃笑曰:“我未见人而乃与畜类相搏以为事也。”童子曰:“较之读书带乌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两书生愧去。余久病,未尝出里许,世间锄强扶弱豪行快举,了不得见;见此以为奇,逢人便说。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鸡自分不能当分:料想。B.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卒不可得卒:通“猝”,突然。C.美鸡将不堪堪:经得起,忍受D.巨鸡失势遁去遁:逃走。答案:B解析:卒:最后。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卒不可得:然后眼睁睁期盼美鸡或许能再赢一次却一直到最后也不能实现。A项,美鸡自分不能当:美鸡自料不能抵挡。C项,美鸡将不堪:美鸡恐怕将不行了。D项,巨鸡失势遁去:巨鸡见局势不利就逃跑了。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其体状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或百步而后止D.见此以为奇铸以为金人十二答案:A解析:A项,表转折。然其体状:然而它的体型。B项,地方/所字结构。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巨鸡一时间不知道美鸡躲在哪里。C项,有时/有的人。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大致看见美鸡有时能够打赢一次。D项,认为/把……作为。见此以为奇:所以见到这件事情就觉得很新鲜。11.把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1)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茶毒。(3分)答案:美鸡恰巧来不及躲避,便饱受残害。(2)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3分)答案:过了一会儿,巨鸡又追美鸡到打斗的地方,小孩依然像刚才一样又做了一遍。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1小题。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mín]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因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也。(节选自《唐摭[zhí]言·节操》)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师皇甫颖师:师从,以……为师。B.众皆伏泰之义伏:同“服”,佩服。C.既半授之矣授:传授。D.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除:任命,授职。答案:C解析:授:交付。C项,既半授之矣:已经交付了一半钱。A项,少师皇甫颖:年轻时师从皇甫颖。B项,众皆伏泰之义: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D项,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市之,而命洗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将家于义兴乃设九宾礼于廷C.泰怃然久之填然鼓之D.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D解析:D项,暂且/尚且。所居且命尔子掌之: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A项,表顺承关系。市之,而命洗刷: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B项,在。将家于义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C项,音节助词。泰怃然久之: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11.把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1)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3分)答案:年轻时以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2)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3分)答案:子孙不成材,别墅被他人拥有了。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1小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堤堰,决陂塘决:疏浚B.后安石当国当:掌管C.众不能诎诎:通“屈”,使屈服D.人言不足恤恤:体恤答案:D解析:恤:忧虑。人言不足恤: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属文动笔如飞其皆出于此乎B.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吾尝终日而思矣C.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案:D解析:D项,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代词/语气副词,大概。B项,并列关系/修饰关系。C项,因为/来。A项,其属文动笔如飞: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B项,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以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C项,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没有因财力不足而成为国家忧患的。D项,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11.把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1)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3分)答案: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以雄辩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议论,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2)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3分)答案: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1小题。玠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播州冉氏兄弟王进、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kǔn]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王进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昭以王进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注】①玠,南宋淳祐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②漫,抹掉。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在以礼遣之遣:送B.近则径诣公府诣:到C.刺入即出见之刺:刺杀D.又移金戎于大获戎:军队、军事力量答案:C解析:刺:名片。刺入即出见之:看到名片就立即出来会见他们。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咸得其欢心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引以为流觞曲水D.皆因山为垒因击沛公于坐答案:B解析:A项“于”,第一个,介词,在;第二个,介词,比。B项“其”,人称代词。C项“以”,第一个,介词,用;第二个,介词,把。D项“因”,第一个,动词,依靠;第二个,介词,趁机。11.把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1)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3分)答案:朝廷(也会)不吝惜以高爵重赏酬报的。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要求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2)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3分)答案:在这种布防下,(调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唤手指(一样自如),(各成兵力的)气势联通。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1小题。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鞍①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联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联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温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束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束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注】①鞚:带嚼子的马笼头。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臣莫及及:比得上B.朕欲得一佳士用之佳:德才兼优C.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擢:提拔D.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桃李:所教的学生答案:D解析:“桃李”在这里是“贤才”的意思。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天下的贤才,都出在你的门下。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B.率为名臣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C.乃迁秋官侍郎乃不知有汉D.常谓之国老而不名填然鼓之,兵刃既接答案:B解析:B项,“率”都是副词,全都的意思。A项,前一个作介词,“拿”的意思,后一个也是介词表原因,“因”的意思。C项,前“乃”作副词,“于是,就”,后“乃”副词,“竟然”。D项,前“之”代词,“他”,后一个“之”,音节助词,不译。11.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3分)答案:狄仁杰喜欢当面揭发奸邪,在朝廷上争辩是非,太后常改变主意依从他的主张。(2)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3分)答案:后来他的儿子景晖任魏州司功参军,(因为他的儿子)贪婪横暴成为百姓的祸害,(所以)百姓就毁坏了他(狄仁杰)的塑像。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怦①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①走怦:派人去。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身逆旅逆旅:旅馆B.明日为制冠服明日:第二天C.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业:职业D.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赍:赠送答案:C解析:业:以……为业。我非业此猎食者:我们并非以此为业来谋取生活。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苟以天下之大B.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大王来何操C.雨日中不止日削月割D.踩履而出,揖客入吾尝终日而思矣答案:D解析:A项,表目的,用来/凭,凭借。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只是每天靠开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糊口用品。B项,副词,怎么/代词,什么。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您来到我家,怎么就能向您索要报酬呢?C项,中午/一天天的,名词做状语。雨日中不止:雨一直到中午仍下个不停。D项,皆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踩履而出,揖客入:(丁前溪听后,慌得)蹑拉着鞋子就跑出来迎客。11.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宣告之,暇幸见顾。(3分)答案: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空闲时希望(他)光顾我家。(2)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3分)答案: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巨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节选自《汉书·萧何传》)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秦降将以距汉王距:远离。B.养其民以致贤人致:招来。C.臣等身被坚执兵被:通“披”,穿。D.攻城略地略:攻占。答案:A解析:“距”通“拒”,抵抗,抵御。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数以吏事护高祖不赂者以赂者丧B.沛公谢之得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乃遂就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D.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子路率尔而对答案:C解析:A项,以:用/因为。B项,代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乃:于是。D项,转折关系/修饰关系。A项,数以吏事护高祖: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B项,沛公谢之得解:沛公向他谢罪,才得以解脱。C项,乃遂就国:于是去封国即位。D项,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而发纵指示野兽所处的是人。11.把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1)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3分)答案:虽然讨厌在关中称王,但不比送死好吗?(2)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3分)答案:至于萧何,发令明示,是猎人一样的功劳。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选自《崤之战》)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免胄而下免:脱下B.超乘者三百乘超:跳跃C.无礼则脱脱:脱去D.秦师轻而无礼轻:轻佻,不庄重答案:B解析:脱:疏忽,指纪律不严明。没无礼则脱:礼貌就不谨慎。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左右免胄而下不如因而厚遇之B.言于王曰不拘于时C.能无败乎生乎吾前D.居则具一日之积则秦之所大欲答案:A解析:A项“而”,表顺承关系。B项“于”,第一个,介词,对、向;第二个,被。C项“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