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高考真题对对练6高考第29题对对练_第1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高考真题对对练6高考第29题对对练_第2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高考真题对对练6高考第29题对对练_第3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高考真题对对练6高考第29题对对练_第4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高考真题对对练6高考第29题对对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题对练6高考第29题对对练1.[2024·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起先接触和运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起先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旧特别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2.[2024·全国甲卷]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渐渐衰落B.戏剧起先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扬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扬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3.[2024·全国乙卷]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见“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B.民主与科学深化人心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4.[2024·全国甲卷]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留意增加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探讨今后的工作时,“确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学问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确定要特殊留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民主革命纲领起先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5.[2024·全国甲卷]“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隐私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6.[2024·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确定。这一转变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起先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退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更7.甲午战前,由中国人执笔的《申报》对日本进行全面报道,对于中日实力对比特别乐观,“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战后,《申报》感慨道:“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见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由此可知,甲午斗争中国的失败()A.证明白洋务运动的破产B.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C.激起国民盲目崇外心理D.增加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8.1897年,德国出兵占据胶州湾,总理衙门两度求助俄国未果。11月,俄国主动提出“助华”,并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俄皇表示:“俄舰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防护他国占据。”据此推知,俄国的这一行为()A.促使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B.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C.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D.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9.鸦片斗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识之士求新求变。特殊是在甲午中日斗争失败极大的触动下,世纪之交的中国先后经验了戊戌变法与新政。有关上述变法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B.起到了确定思想启蒙作用C.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D.有利于巩固清政府的统治10.义和团揭帖,大多以精于象纬之学,料事如神的预言家《刘伯温碑记》的形式出现。如图所示揭帖部分原文为:“君非桀纣,奈有匪人。最恨合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这体现了义和团()义和团揭帖A.具有爱国与迷信的双重性B.利用揭帖广泛地发动人民C.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D.主见推翻腐朽的清政府11.图一为天津老百姓茫然地看着八国联军大军,图二为八国联军中的法军攻打皇城,翻墙走捷径,墙上有帮助法军的中国民众。这说明当时()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淡薄B.八国联军熟识中国国情C.民心向背确定斗争结局D.满清政府中心权威丢失12.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颁行爱护租界的十条规则,如不许华人携带武器在租界行走;不得缉捕逃入或潜藏在租界的犯人;不准在租界搜查和扣留偷运、接济敌人军火的外国兵轮;等等。这反映出南京临时政府()A.强化了对租界的管理B.留意维护国家领土主权C.在外交上具有懦弱性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承认13.1912年7月,时任教化总长的蔡元培提出新的教化宗旨是:“留意道德教化,以实利教化、军国民教化辅之,更以美感教化完成其道德”。南京临时政府也在《一般教化暂行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尤宜留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这说明民国政府留意()A.培育青年学生国家意识B.探讨政治体制的改良C.引进西方先进教化观念D.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4.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国运用阳历,但在农村仍旧运用旧历;抵制剪辫运动在偏远农村特别普遍,在城市也司空见惯;不少妇女对放足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生产力发展不平衡B.群众对民主革命漠不关切C.政府政策脱离民众D.守旧与革新贯穿社会生活15.五四运动时期,在当时社会名流当中,大家都会谈“劳工神圣”“劳动神圣”这样的话题。从1919到1921年,《青年》杂志发表过140多篇报道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和探讨劳动合理性、必要性的文章。这些文章()A.说明民主观念深化人心B.服务于社会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活动C.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缓和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打算16.中共“二大”某决议案指出,无产阶级加入民主革命的运动,并不是倒戈于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派来做他们的附属品,而是因为在事实上必需短暂联合民主派才能够打倒公共的敌人。由此可知,该决议案主见()A.促成民主联合战线B.变更政治革命目标C.建立国共合作战线D.强化国民革命运动17.1924年,国民党起先重视民众运动,广东成为全国农夫运动中心。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农夫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夫运动却停滞不前。这一现象说明()A.两湖地区土地革命快速发展B.革命政权的群众基础得以扩大C.农夫运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D.革命形势的发展影响农夫运动18.1904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立通海垦牧公司,特地用于收购苏北海滨的盐场荒地。1914年以来,通海垦牧公司从淮南垦务局贱价买到很多土地。此外,大生纱厂所得到的借款,也大量用来兼并土地。张謇的做法()A.受到“实业救国”思潮影响B.缓解了民族资本的资金压力C.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D.有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19.1916年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这看似是因为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指责《青年杂志》与他们的刊物在名称上有雷同、混淆之嫌,要求其改名,其事实上正如后来史家所说:“添加一个‘新’字,实则‘新’意迭出,寄予着陈独秀独特的理念和深厚的思想感情。”可见,《新青年》的“新”意最突出的是()A.创新服务面对青年群体B.采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C.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D.高举思想启蒙利器以救国20.1918年1月,孙中山先生说:“此后我国形势,应留意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这表明孙中山()A.确定走俄式革命道路B.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C.寻求国共之间的合作D.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着关联[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真题对练6高考第29题对对练1.D依据材料信息“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起先接触和运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起先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旧特别守旧和传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商人阶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层起先扩大;同时“士”和“商”起先结合,在晚清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绅商作为从传统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商人,即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引领中国进步的革命性,又对旧势力存在妥协,即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绅商对于社会转型的意义,但无法得出“主要阻力”,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的内容,且“遭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的表述过于确定,解除C项。故选D项。2.C依据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陈去病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革命思潮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陈去病认为戏剧对宣扬革命的作用比《革命军》等著作作用更大,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戏曲的演出渐渐衰落的内容,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戏剧的受众,且“起先”的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戏剧与革命思想相结合,更能发挥革命思想宣扬的效用,并非强调反清书籍宣扬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解除D项。故选C项。3.C据本题材料“他发文主见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并结合五四运动相关史实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力气壮大,“劳心者治于人”呈现出对工人阶级的重视,源于工人阶级力气的壮大,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陈独秀主见工人阶级用革命手段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叙述工人的待遇得到极大改善,解除A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民主与科学”,与材料内容无关,解除B项;北伐斗争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解除D项。故选C项。4.C依据材料“确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学问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确定要特殊留意组织工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化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C项正确;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解除A项;1922年中共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解除B项;在开拓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实践中,毛泽东渐渐发展这种思想,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故选C项。5.B材料“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表明梁启超在学堂上宣扬兴民权的温柔改良思想,“窃印……禁书……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表明其私下鼓吹激进革命思想,收获众多支持者,新旧派对此“大哄”则反映出时人对于维新变法的手段是改良还是革命的看法不统一,故选B。“隐私分布”表明革命思想在当时并未成为主要思潮,解除A。“根本转变”说法过于确定,解除C。材料反映的仅是梁启超一人的做法,不能由此得出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解除D。6.D依据材料可知,在五四运动初期,一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概否定,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确定。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更,从五四运动前期彻底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发展到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故选D。东西方文化论争从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不久就已经发生了,并不是从五四运动时期才起先的,解除A。明末清初的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已经对传统儒学进行过批判,解除B。“消退”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C。7.D依据材料“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见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甲午战前,国人认为日本不行能战胜中国,而甲午中日斗争后,国人要求效法日本进行变革,这主要是由于甲午斗争的失败增加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破产,解除A项;B项是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斗争的失败增加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不是盲目崇外心理的体现,解除C项。故选D项。8.C依据材料可知,俄国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名为“助华”,实为占据势力范围,损害了中国主权,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C项正确;洋务运动中兴办新式海军,加强了清政府的海军建设,但与材料无关,解除A项;揭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序幕的是三国干涉还辽,解除B项;俄国的这一行为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没有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解除D项。故选C项。9.A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虽然都失败了,但二者都学习西方,确定程度上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A项正确;B、C项是戊戌变法,解除B、C项;二者都失败,并没有巩固清王朝,解除D项。故选A项。10.A依据材料以及所学学问可知,义和团假借古人之口表达了对列强入侵的愤恨,这其中既有浓烈的爱国情感,又有无法超脱本阶级局限性的信仰封建迷信的一面,A项正确;利用揭帖广泛地发动人民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揭帖本身暴露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解除B项;材料中不仅体现了局限性,还体现了义和团的爱国精神,解除C项;义和团主见扶清灭洋,解除D项。故选A项。11.A天津老百姓看着八国联军大军入侵麻木不仁,八国联军中的法军攻打皇城,墙上有帮助法军的中国民众,均说明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缺失,民族精神沦丧,民族意识的模糊,民族认同感的错位,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列强熟识中国国情,解除B项;民心向背确定斗争结局中确定的说法太过于确定,解除C项;中心权威是就中心与地方关系而言的,材料并未体现,解除D项。故选A项。12.C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颁行爱护租界的十条规则,承认了列强在租界的特权,想以此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这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上的懦弱性,C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颁行爱护租界的十条规则不利于南京临时政府对租界的管理,解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颁行爱护租界的十条规则事实上是对国家主权的一种牺牲,解除B项;寻求西方国家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承认是主观目的,结果如何,材料无从体现,解除D项。故选C项。13.A依据“留意道德教化,以实利教化、军国民教化辅之,更以美感教化完成其道德”“尤宜留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可得出,他强调要培育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体改革,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引进西方教化理念,解除C项;D项宽泛,不够精确,材料针对的是学生的国家意识,解除D项。故选A项。14.D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国运用阳历、剪辫、放足是社会革新,但群众的守旧思想在社会生活中仍普遍存在,D项正确;运用阳历、剪辫、放足等反映的是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等社会现象,并不是经济现象,且题干中有“在城市也司空见惯”,解除A项;生活习惯的守旧不能反映群众对民主革命漠不关切,解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政策是否脱离民众,解除C项。故选D项。15.D依据题意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从社会名流到报刊杂志都在推崇劳工的地位,说明相识到无产阶级的力气,从而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打算,D项正确;这些文章是在探讨劳动人民,并不是说明民主观念深化人心,解除A项;“各阶级联合”的说法过于夸张,解除B项;中国共产党到1921年才成立,解除C项。故选D项。16.A中共“二大”认为无产阶级加入民主革命运动不是倒戈,而是为了联合更多的力气打倒公共的敌人,这一主见确定了联合的重要性,促成了民主联合战线的形成,A项正确;中共并未变更政治革命目标,而是变更了策略,解除B项;决议只是强调无产阶级加入民主革命运动,而非建立国共合作战线,解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起先时间是在1924年,解除D项。故选A项。17.D依据材料“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农夫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夫运动却停滞不前”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北伐斗争进行到湖南、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