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1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古代文1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古代文1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古代文1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古代文1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Ⅲ课程教学大纲(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Ⅲ)课程代码:0708005学分:3学时:48(48,0,先修课程:III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1.出版时间:20188(2)。2.出版时间:20025(1)。课程归口:人文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可作为秘书学专业和其它有关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课程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注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领有机统一。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熟悉古代文学史PAGEPAGE179创意写作和科学研究能力。二、课程目标1.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掌握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目标2.掌握文学基本知识、概念、术语、理论和方法,运用掌握的文学理论和方法,开展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3.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4.究方案。目标5.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文化自信。目标6.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2(60%)、毕业4(60%)5(对应关系如表所示。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目标6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5√√√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宋代文学概说教学内容宋代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宋代文学发展过程。了解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掌握宋代文学独特成就。精神和崇尚理性的思想观念。重点难点宋代文学发展的过程和总体特征。宋代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考察阐释文艺现象。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批评观念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道德习俗在文学领域的的反映,形成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的素养。(二)北宋前期的诗文教学内容人。欧阳修诗文革新主张,欧阳修诗文创作。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创作。王安石的诗文创作,曾巩、苏洵、苏辙的散文创作。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宋初白体诗人、晚唐体诗人、西昆体诗人的诗歌主张。了解并掌握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文学内涵和欧阳修诗文创作特点。了解并掌握王安石、曾巩诗文创作特点。重点难点西昆体的概念。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内涵以及诗文特点。王安石散文的特点,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北宋前期的词教学内容柳永词的新变:长调慢词、以赋为词、雅俗共赏。基本要求了解北宋词的传承流变的规律,掌握北宋初期词风的转变。了解并掌握晏殊、柳永等词人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重点难点北宋初期词风转变的原因。柳永词的艺术风格。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评论作家作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四)苏轼教学内容苏轼的生平思想。苏轼的散文:散文理论、类型以及特点。苏轼的诗歌:题材、特征、艺术风格。苏轼的词:扩大题材,以诗为词,豪放词风。苏轼的意义和影响基本要求了解苏轼生平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掌握苏轼诗词文的特征和艺术风格。掌握苏轼对中国文学的成就和贡献。重点难点苏轼的文学成就。苏轼对后代的影响。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生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五)北宋后期的诗词教学内容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江西诗派的形成与诗歌主张。陈师道的诗歌创作。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的词创。基本要求了解北宋后期诗词创作的变化。掌握黄庭坚诗歌创作与江西诗派的理论主张。掌握秦观、贺铸、周邦彦词的特点。认识北宋后期诗词的人生内涵和道德意识。重点难点江西诗派的理论主张。周邦彦词的特点。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词发展的过程,总结诗词发展的规律,掌握诗词的审美特征。(六)南宋前期文学教学内容李清照的生平与词作:“别是一家”的词论,易安体。朱敦儒、张元干、李纲、岳飞等人的词作。陈与义的诗歌创作。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笔记散文。基本要求了解靖康之难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掌握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风格。掌握陈与义诗歌创作特点。重点难点易安体。陈与义诗歌特点。(2)宋代民族危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操。(七)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教学内容陆游的生平思想。陆游诗歌特点与成就陆游对后代的影响杨万里、范成大的诗歌创作。基本要求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掌握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杨万里和范成大诗歌特点。重点难点陆游诗歌的特点。诚斋体。范成大的田园诗。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引导学生认识陆游作品中的抗金复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八)辛弃疾和辛派词人教学内容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辛词的思想内容。辛词的艺术成就。辛派词人简介。基本要求了解辛弃疾词的地位和影响。掌握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重点难点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辛弃疾词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大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九)南宋后期文学和金代文学教学内容姜夔、吴文英及其他词人。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文天祥与宋末其他诗人。元好问与金代诗歌。基本要求文英词的特点。掌握文天祥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掌握元好问诗歌特点重点难点姜夔词。文天祥诗。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天祥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十)元代文学概述教学内容元代文学的背景。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学的发展。元代的诗文创作。基本要求了解元代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和元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掌握元代文学特点和主要成就。认识元曲蕴涵的人文主义精神。重点难点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学的成就。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考察阐释文艺现象。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批评观念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道德习俗在文学领域的的反映,形成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的素养。(十一)元杂剧主要内容与艺术体制教学内容元杂剧的兴起和繁盛的原因。元杂剧的主要内容。元杂剧的艺术体制。基本要求了解元杂剧兴起和繁盛的原因。掌握元杂剧的主要内容和艺术体制。认识元杂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道德观念。重点难点元杂剧的思想内容元杂剧的艺术体制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十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教学内容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关汉卿杂剧的主要内容。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基本要求了解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和杂剧内容。掌握关汉卿杂剧创作的艺术成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难点关汉卿杂剧主要内容。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中同情人民疾苦、批判法律不公正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十三)王实甫《西厢记》及其他作家作品教学内容《西厢记》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白朴、马致远的杂剧作品。郑光祖的杂剧作品。纪君祥等其他杂剧作家的作品。基本要求了解“元曲四大家”杂剧创作。掌握《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重点难点《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西厢记》的艺术特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由的价值观。(十四)元代散曲、元代南戏和元代诗文教学内容散曲的特点、内容以及散曲的代表作家。南戏的兴起、形式特点以及《琵琶记》。元代诗文。基本要求了解南戏兴起的原因、散曲主要内容以及元代诗文特点。掌握散曲的特点、风格以《琵琶记》的艺术成就。重点难点散曲特点。《琵琶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道德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如表所示。序号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1宋代文学概说目标1、4、5、62、4、522北宋前期的诗文目标2、3、5、62、4、523北宋前期的词目标2、3、5、62、4、544苏轼目标2、3、5、62、4、545北宋后期的诗词目标2、3、5、62、4、526南宋前期文学目标2、3、5、62、4、527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目标2、3、5、62、4、548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目标2、3、5、62、4、549南宋后期文学和金代文学目标2、3、5、62、4、5410元代文学概述目标1、4、5、62、4、5211元杂剧主要内容与艺术体制目标2、3、5、62、4、5412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目标2、3、5、62、4、5213王实甫《西厢记》及其他作家作品目标2、3、5、62、4、5614元代散曲、元代南戏和元代诗文目标2、3、5、62、4、56合计480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的气氛。告、研究性论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能力。(二)课程实施与保障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PAGEPAGE1891备课划,编写每次授课的教案。教案内容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的、教法设2讲授讲授做到内容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作品赏析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讲授古文文学蕴涵丰富的道德思想观念、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生观。3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作业,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书写规范、清晰。解题方法和步骤正确。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求如下:学生的作业要按时全部批改,并及时进行讲评。学生作业的平均成绩应作为本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4课外答疑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需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5成绩考核本课程考核的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监考由学院统一安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31/3五、考核方式(一试方式。(二)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具体内容和比例如表所示。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权重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考勤50%均值。2、4、5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卷面成绩50%试卷题型为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并考核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5六、有关说明(一)持续改进善,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二)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