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李白诗词诗集》教育教学课件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李白诗词诗集》教育教学课件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李白诗词诗集》教育教学课件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李白诗词诗集》教育教学课件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李白诗词诗集》教育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峨眉山月歌唐代诗人李白主讲人:铺作品作者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作品概况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创作年代:盛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者:李白题材:山水诗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铺VIP字体:字体管家润行腾祥范笑歌楷书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作品原文《峨眉山月歌》éméishānyuèbànlúnqiūyǐngrùpíngqiāngjiāngshuǐliúyèfāqīngxīxiàngsānxiásījun1bújiànxiàyúzhōu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作品译文《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不懂的词语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半分钟)词句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⑷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诗中的地名,你能都找出来吗?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有何作用?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作品鉴赏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后世影响

这首诗对当时及后世的诗歌创作颇有影响。杜甫《江月》《月三首》、郑遥《初月赋》、苏轼《送张嘉州》、陆游《月岩》等作品都有明显的受到李白《峨眉山月歌》影响的痕迹。谢谢您的观看THANKYOUFORWATCHING主讲人:铺人物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TOP-PPT20XX.X.X目录CONTENTSMORE01人物生平02主要成就04人物评价03个人作品PART01人物生平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1、人物生平与李白合称“李杜”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1、人物生平与李白合称“李杜”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战乱流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江舟长逝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为官时期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PART02主要成就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2、主要成就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2、主要成就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三吏”和“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PART03个人作品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3、个人作品与李白合称“李杜”作品名称作品出处作品体裁《春望》《全唐诗》五言律诗《北征》《全唐诗》五言长篇叙事诗《新安吏》《全唐诗》五言古诗《潼关吏》《全唐诗》五言古诗《石壕吏》《全唐诗》五言古诗《新婚别》《全唐诗》五言古诗《无家别》《全唐诗》五言古诗《垂老别》《全唐诗》五言古诗PART04人物评价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4、人物评价与李白合称“李杜”——清《全唐诗》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4、人物评价与李白合称“李杜”——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曾经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记》等名作参与发动“五四”文化革命之鲁迅,到三十年代,岿然成为众望所归之革命文学导师,晚年与友人讨论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