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 大象版必修2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 大象版必修2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 大象版必修2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 大象版必修2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 大象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上图为新中国“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比例上升与当时的大炼钢铁运动直接有关B.农业比重下降是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趋于合理D.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取图表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B两项分别分析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二者表明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出现了偏差。C项结论不符合史实,“左”倾错误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C2.(·东北师大附中模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统计数据显示,到1957年为止,全国城市人口增加了72.58%。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B.实行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过剩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开展“大跃进”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时间“1957年”、城市人口猛增,可知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工业发展较快。答案:C3.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上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A.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设B.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左”倾思想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D.邓小平拨乱反正思想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应充分利用图片中的文字。“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等集中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中,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中存在的严重失误。答案:B4.(·广东文基,26)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解析:注意抓住时间1960年,“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人民公社体制当时已经推行,由于推行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导致严重“左”倾错误,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故毛泽东亲自深入农村调查。答案:D 5.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与图片中的口号相关的是()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超美”、“超英”可判断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与其相关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故选C项。答案:C6.(·江苏模拟)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了()A.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B.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D.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展示的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说明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A、B两项结论不对,C项结论与题意无关。答案:D7.图一至图三是按时间顺序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判断其反映的时段是()A.1927~1949年B.1950~1956年C.1956~1978年D.1979~1999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图例说明及其变化趋势。社会主义工业比重上升、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比重增加、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亡,这些现象显然与社会主义改造有关。A、C、D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答案:B8.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已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①③④都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②的说法错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改革,没有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制。答案:C9.(·山东文综,1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时期是()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解析:图表信息反映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均衡、全面发展。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当时新中国“一穷二白”,重工业根本无从发展;也不可能出现在1953~1955年期间,因为此时优先发展重工业;C项处于十年探索时期,“大跃进”运动出现,“以钢为纲”,重工业更是畸形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轻工业得以发展,才会出现题干中的情况,故选D项。答案:D10.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11.(·山东烟台模拟)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A.1949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解析:根据图表,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反映的应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结构比例。答案:D12.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和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A.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解析:图1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图2股票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答案:A13.(·山东滨州模拟,26)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一度落后的主要原因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对我们再度起飞具有重要作用④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A.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解析: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发明,指南针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名为司南,火药发明于唐朝,故排除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于十四大,故排除④。答案:D14.《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B.“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D.“向雷锋同志学习”“实现四个现代化”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的两个时间概念“1958年”和“1980年”,结合所学知识仔细分析比较A、B、C、D四项。A项中的“八字方针”不符合1958年;B项中的“改革开放”不符合1980年;D项中的“实现四个现代化”,不符合1980年。C项的叙述符合1958年和1980年两个时间概念。由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15.(·广东深圳模拟,24)1987年一家日本跨国公司决定考察我国辽宁省的某一城市,并在当地投资设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考察的城市是()A.大连B.秦皇岛C.沈阳D.烟台解析:四个城市中,大连和沈阳属于辽宁省,其中大连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答案:A16.(·连云港模拟)年7月8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揭晓,江苏江阴市居首位,并且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7席。下列对外开放的举措,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是()①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③开发开放浦东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直接”,①中有江苏的连云港、南通,②③都能直接促进江苏的发展。④距离过远,对江苏的发展不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答案:A17.“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B.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结果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D.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促使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所以以前的俗语成为了笑谈。答案:B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①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移到经济建设方面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首先得益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其次,对外开放政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也起了重要作用;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城市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答案:D19.下列政策和具体措施中,你认为不利于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是()A.1986年藏族同胞在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出口摆起了货摊B.到年,世界著名的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400多家企业C.海尔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了14家工厂和工业园D.为防止资金外流,四川省经委禁止长虹集团在非洲建立分厂答案:D20.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A.海南岛B.深圳C.大连D.上海浦东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限定语“当今”,以及材料中的“大门”、“金钥匙”、“桥梁”等词语,可以判断只有上海浦东符合题目要求。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材料二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材料三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上海浦东开发成为重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2.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引起不少人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