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澄迈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澄迈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澄迈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澄迈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澄迈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海南省澄迈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黎吉标审题:王霑本试卷共6页,33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60分)本卷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A.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C.神话传说 D.学术论著2.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A.①——大汶口文化 B.②——河姆渡文化C.③——北京人遗址 D.④——元谋人遗址3.图1表明,半坡人A.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B.居住在长江流域C.已经具备审美意识 D.掌握了制瓷技术4.酒器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占较大比例,用于饮酒的有爵、觚、觯,温酒的有斝、觥,盛酒的有卣、壶、尊、彝,贮酒的有罌、瓿等。这说明商代A.青铜文化灿烂 B.阶级矛盾尖锐C.手工业门类单一 D.君主专制加强5.春秋时期,吴、越、楚、秦被视为蛮夷之国。《史记》认为这些蛮夷之国的诸侯王与黄帝有着血缘关系,都是黄帝的后代。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A.诸侯纷争激烈 B.华夷观念有别 C.习俗礼仪各异 D.华夏同源共祖6.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该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7.《史记·苏秦列传》载:“临淄之途,车毂(gu)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该景象的出现根源于A.铁犁牛耕的使用 B.商鞅变法的推动C.礼乐制度的崩溃 D.华夏认同的形成8.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实行宗法制 ②奖励军功③普遍推行县制 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秦朝法律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诽谤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等。这说明秦朝A.徭役繁重 B.限制特权 C.社会动荡 D.法律严苛10.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11.史载,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土地不过天下的1/3,民众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度,却达到了天下总量的60%,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汉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关中平原。这说明.A.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 B.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C.秦汉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D.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1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经济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对外贸易发达13.它是官僚政治进入完善和成熟时期的产物。它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但决策权力本身也被分割;它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于一身的旧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中枢机构的总体格局,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它指A.郡国并行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猛安谋克制14.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其中有这么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15.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实施尊崇儒术的文化改革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 D.设立直接为皇帝控制的中朝16.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九品中正制度确立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7.公元623年,药师惠日等人自中国返回日本后上奏天皇:“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之后,药师惠日等被起用为第一批遣唐使,后来陆续来唐的遺唐使多达十余批。据此可知,吸引造唐使来华的主要因素是A.日本的统治出现危机 B.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C.理学兴起影响周边国家 D.唐朝发达的海外贸易18.与北宋时期相比,南宋时期南方面粉消费量猛增,小麦价格暴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临安面食店的数量大增。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水稻种植技术落后 B.均田制度走向瓦解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饮食习惯根本改变19.这是一个在草的世界中导入禾的系统的创举。北面官负责管理草原游牧地区的部落事务,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设立,负责处理定居人口特别是汉族人的事务。这一创举出现于A.宋 B.辽 C.元 D.明20.《辽史》记载,辽太祖曾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耶律倍日:“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据此可知,此时辽国A.民间宗教信仰盛行 B.心学占据主导地位C.官方接受儒家文化 D.推行无为而治理念21.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其中改变了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是()A.《史记》 B.《神农本草经》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汉书》22.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不断变化,唐朝_________的实行,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横线处应填A.井田制 B.均田制 C.两税法 D.募兵制24.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作诗以表达其欣喜之情(下图)。这可以反映的选官制度是登科后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5.《太平寰宇记》记载当时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的户数占全国的59.1%,以北为40.9%。10万户以上的州和府,北方有2处,南方有3处;5万户到10万户的州,北方有5处,南方有17处。南多北少的户口分布格局至此定型。据此判断,《太平寰宇记》成书于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宋代26.宋太祖赵匡胤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其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C.缓解边境压力 D.解决财政危机27.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材料:“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南宋与金政权的对峙 B.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宋元思想文化高度繁荣28.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9.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A.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B.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C.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30.元世祖沿用金国行尚书省的旧例,在朝廷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和征伐事务。比如,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等,就是这一类型。这说明元初行省A.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B.违背了郡县制的精神C.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D.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3小题,第31题11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7分,共40分。31.中华文化从传统步人现代,兼收并蓄。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来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期,他希塑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速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扇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摘编自张机《中国古代简史》(1)依据材料概括“仁”的思想内涵,(3分)(2)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带来的大趋势。(8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西汉)司马迁《史记》材料二: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优良木材)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梁沈约《宋书》(1)汉代江南地区经济情况如何?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有怎样的发展?(8分)(2)这一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4分)33.(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唐的中央行政制度。(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为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5分)(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6分)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5ADCAD6-10BADDD11-15BCCBA16-20CBCBC21-25CDCDD26-30ABDDC31.(11分)

(1)内涵: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3分)(2)经济发展:铁犁牛耕;工商业繁荣(2分)政治变动:诸侯纷争;礼崩乐坏(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