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鹤壁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2022•山城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望柳庄
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充满)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
春天在哪里?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锹
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建青藏公路
的总指挥慕生忠将军。
在修路队伍离开西宁途经涅源县城时,慕生忠买了一百棵杨柳树苗。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要做第
一代格尔木人,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
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
第一次看到望柳庄是在一场风沙中。平房前的沙滩上横七竖八地半躺半立着一棵棵树苗,有的柳树已
经被沙土埋得不见其真面目了。风沙停后,慕生忠带着同志们把倒地的树苗一棵一棵都扶了起来,培好土。
他边收拾残局边对大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
地站在沙地上为止。”
望柳庄有三株柳树死了,慕生忠把三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端详了几番又几番。末了,他说:“它
们毕竟为咱格尔木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应该把它们埋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就出现了独特
的柳树墓。常有格尔木人给那土丘浇水。谁也没想到,人们无意浇的水,浇醒了死去的柳树。到了第二年
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条嫩芽儿。
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低变高……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潇洒更坚强了。青铁的
叶子泛着刚气,粗褐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拔
挺立)。在我的感觉里,它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时间年年月月地(消失消逝)着。望柳庄前的柳树
越来越多,树林越来越大。
青藏公路通车到拉萨后不久,彭德怀元帅来到格尔木,就住在望柳庄。慕生忠对彭老总说:“我百年
之后,就安葬在格尔木,这样能天天望见昆仑山,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舍弃,就是离不开格尔木,离不开
昆仑山。”
1994年10月19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保护护送)
着他的骨灰,踏上昆仑山的土地,随着将军的骨灰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此
刻,覆盖着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第1页共28页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
(2)用小标题的方式梳理选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将军带领大家种树)—*—»T(将军与树同在)
(3)选文善用修辞手法,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这两个角度赏析画的句子。
(4)“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中,“人扎根”指的是。下文哪处描写与这句话相
呼应?用画出来。
(5)选文主要通过写来塑造慕生忠将军的形象。综合文中的描写及下面的资料,说说将军是
一个怎样的人。
资料人们这样评价慕生忠--他是青藏公路的缔造者,更是格尔木的奠基人。整个修路过程中,他
和筑路工人们同吃同住,在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共同用缝衣针缝合脚后跟上的裂口.青藏公路开
通后,在拉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仪式,刚刚从工地上下来的将军还没来得及换上军装,穿着一件和工
人们一样的旧棉袄,风尘仆仆来到会场,那一幕令许多人潸然泪下。
2.(2022•浚县)阅读下面的文章答题。
记取岁月珠
至今我还记得,那天父母把我和妹妹叫到身边,郑重地说:“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我听了不由得感
到紧张,不知是什么事。
妈妈要跟我们商量的是:妈妈想进化工厂做活,补贴家用。化工厂的流水包装工分为日班和夜班。妈
妈要是选日班,晚上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回家,但我们中午吃饭就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要是选夜班,妈妈
白天可以在家照顾我们,但是夜班下班通常是十点多,妈妈到时得一个人回来。工厂离家挺远的,对于独
自夜行,妈妈有些顾虑一那会儿还没有路灯,到了晚上就黑髅(qQ)骏的,有一段路有几棵高大的槐树,
槐树投下的房影如一潭深水……
我和妹妹最终选择让妈妈上日班。那时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妹妹更小,刚上一年级。
此后每天中午,我和妹妹就约好一起回家。饭菜是妈妈在锅里留好了的。后来我年级读得高些,妈妈
教会了我做咸菜年糕汤。咸菜年糕汤做法简单,把年糕切片,放些咸菜,加水,煮熟就可以吃了。那时年
纪小,厨艺不佳,连咸菜切起来都是筋脉相连的,味道自然更不好。
小学的时候放学也早,三点多的时候就到家了。别的同龄人在外面玩得疯。我和妹妹回了家,早早地
关紧了门,又早早地上了楼一妈妈到底也是不放心,反复叮嘱我们不要乱跑,门要关牢。我们乖乖记着妈
妈的话。
楼上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有时候我们看看窗外的风景,不过看来看去也就瓦楞屋顶、远处的田野和
更远处的青山;有时候我们就只是躺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有一天,我们不知从哪里得来一个
垂露状的玻璃坠子,意外发现透过玻璃坠子看外面,坠子边缘的切面会反射出虹霓一样美丽的折光。我和
第2页共28页
妹妹轮流看,看天,看山,看夕阳,一看就可以看半个时辰。
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童年里最寂寥、最凄清、最无趣的一段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
是的,能换回妈妈安安心心地回家,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
更何况,那一段时光青灰的底色里,也还有一丝温柔的暖色:比如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有几回把我
惊醒了,我就会看到门缝底下漏进一线光亮,我的心瞬间充满了欣喜;有时我睡得沉,等妈妈上来把我叫
醒,我才知道他们回来了。像变魔法一样的,眼前还有香喷喷的饭菜。妈妈或许也不忍叫起我们下楼,铺
了报纸,“纵容”我们在床上吃。
成长的路上,所有的欢笑和泪水都值得被深深地铭记啊,它们会变成一颗颗珍珠,在你的年华里闪
闪发光。
(节选自《儿童文学》2018年“选萃”第4期,有删改)
(1)文中讲“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这件事”指的是。
(2)妈妈去化工厂上班后,最担心的问题是。
(3)作者在文中提到“垂露状的玻璃坠子”的目的是
A.强调透过玻璃坠子看到的风景非常迷人。
B.突出在成长的路上自己收获了许多乐趣。
C.表现“我”和妹妹观察细致的良好习惯。
D.反映了那一段童年时光非常无聊与无趣。
(4)“那应该是我童年里最寂寥、最凄清、最无趣的一段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我从未后悔过”
的原因是。
(5)去化工厂上班后,妈妈是怎样照料“我”和妹妹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6)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的一件往事,请按叙述顺序简要概括事件的要点。
爸妈跟“我们”商量件事一一-爸妈下班回到家
(7)题目“记取岁月珠”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2022•浚县)阅读。
①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②这
是因为吃辣椒有三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③每100克辣椒
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④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l、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
养物质。⑤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⑥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⑦辣椒素一旦和舌头
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
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⑧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
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第3页共28页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文中说明“吃辣椒能驱风散寒”的句子是句。(只填句子序号)
(3)“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这"指的是。
(4)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2022•浚县)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生命中的伞
许多年了,每每走在飘雨的路上,望着迷蒙的远山近树,便在心里说:父亲又送伞来了吗?
那是读中学时候的一天,就在临近下课时,骤然间乌云压城。我不安而惶惶地收拾好书本准备回家,
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望着密密匝匝的细雨,我犹豫起来,到家定会浑身湿漉漉了。暮色愈来愈深,我
硬着头皮冲进了雨里。
一路小跑,隐隐约约,我看见前面有一个人,打着伞向我走来。走近了,才知道竟是父亲。父亲苍瘦
的脸庞露出了微笑,站在那里等着我。我无言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伞,父亲的嘴唇蠕动着,似乎想说些什
么,但终究没有说。一路上,父亲和我一前一后地各自走着一段沉默的路。我只望着飞舞的雨花或想着自
己的心事,仿佛忘了父亲走在我前面,就这样回到家中。
再后来,每逢下雨,父亲总是默默地出现在我眼前。一次,两次,三次……我始终把这看成是父亲的
义务。不要说亲昵,甚至连一句谢意的话都不曾说。每次父亲迈着沉重的步履将伞递给我时,我只是平淡
地接过便无语地跟在父亲身后,似乎这一切从道理上讲,都是应该做的。
有一天下雨,父亲却没有来。走在雨中迟迟未见父亲,我不禁生起了父亲的气。跑回家中,却见父亲
病恢恢躺在床榻上,青筋直露的手握着一把伞,紧紧地。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心底油然生出无限的歉意。
母亲走过来,告诉我:“你爸爸刚才还嚷着送伞给你,谁知没走几步却倒在地上,到底是人老了,身体也
每况愈下。”我猛地扑在床沿上,泪水小溪般地流了下来,看着脸上满是皱纹的父亲,为自己的懵懂无知,
为错怪父亲的真情而无地自容了。父亲永远都在无言地呵护着我,可我却没有领悟这感受极深、牢记于心
的爱的方式。
淡淡的,淡淡的雨丝中可是父亲打伞来了?站在异地他乡的蒙蒙细雨中,我又想起了父亲,想起了定
格在我生命中的那把伞,永远地嵌在心灵深处。
(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从道理上讲,都是应该做的
②感受极深、牢记于心
(2)本文写父亲送伞,具体写了次。
(3)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第4页共28页
(4)品读句子,完成下列各题。
①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我”见到父亲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②一次,两次,三次……(你从这句话中的省略号体会到什么?)
③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心底油然生出无限的歉意。(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5)短文的最后一段很有意思。联系全文想想,你觉得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呢?
5.(2020•淇县)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
“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
的。”
"那怎么一一”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请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
(2)“我”理解的“碰壁”是,鲁迅先生说的“碰壁”是o
(3)文段主要采用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4)请写一句鲁迅的名言:
6.(2020•淇县)阅读。
马和马驹
有一匹可敬的老马,他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唯一的儿子和他一起生活。老马十分疼爱他,把他带到
一片草地上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阴。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生活放在眼里,每天滥啃三叶草,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浪费时光,毫无目的
地东奔西跑,没有必要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睡大觉。
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他找到父亲说:
第5页共28页
“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
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
“我亲爱的儿子,既然有关你的生命,我们马上离开这儿。”他的父亲答道。父子俩立刻出发去寻找
一个新家。
小马驹听说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怎么快乐,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他让他的孩
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
天快黑了,仍然没有牧草,父子俩只好空着肚子躺下来睡觉。第二天,他们儿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吃
到了一些长不高的灌木丛,心里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他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
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他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把儿子领上了一条不认识的路,走到半夜,又把他带回原
来的草地。小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去吃。
“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他喊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
要再往前走了,我们别回老家去了一一让我们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
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他这样说着说着,天亮了。小马驹认出这个地方,原来这就是几天前他离开的那片草地。他垂下了头,
非常羞愧。
老马温和地对他说:“我亲爱的孩子,要记住这句格言: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
就必须适度节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小马驹为什么要离开那片美丽的草地?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3)老马带着孩子离开了家,他要做什么?
(4)请你分别用一句话评价老马和小马驹。
老马:_______
小马驹:_______
(5)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文中画句子的含义?
(6)下面哪个词语最能代表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请说明理由。
智慧有趣引人深思
我选择的词语是,我的理由是o
7.(2021•淇县)阅读。
时光的气味
①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秒。
第6页共28页
②于我,2015年惊心动魄的那一秒,带着桂花的气味。那一秒,桂花树漏下了一缕很亮的阳光,照在
母亲左脸颊花白的鬓发间。突然,一颗铜钱大的黑痣映入眼帘!我感到心脏停跳了一秒后,咚咚咚失了节
奏。
③我说,妈!这颗痣什么时候有的?四周静了下来,只有我的声音飘忽着,听起来有点远。母亲说,
没事没事,以前就有的。“怎么这么大?这么黑?去医院看过吗?”“没有,不用,有点破了,我用抱子粉
涂了,过两天就好了。”
④深夜,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黑痣”,恐惧像洪水浸漫了我。难道充溢着桂花香的那一秒,那么
美好的一秒,是母亲和我们的分水岭?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家,没有母亲的人生,
尽管我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⑤手机相册里,绽放着母亲一个个笑脸。我一幅幅翻看着,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不不不,不会的!
⑥那几日,我照常和父母说笑,出去采风,拍照片和视频给他们看。父亲说,拍照没意思,多拍点视
频,留着将来看。我说对对对,拍视频,鼻子却酸了起来。这句平常的话,我都听不得了。实在忍不住了,
问父亲要不耍强拉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父亲说,我们都这把岁数了,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高寿
啦。
⑦父亲,我从小最敬畏却最懂我的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独自沉在谷底的心。他伸出手,把我捞了上来。
⑧时光在几天后的另一秒,变成了红薯粉圆子的味道。我下楼来,母亲手里正做着圆子,她歪了歪头,
侧过脸给我看,说,你看,掉了!
⑨一个淡褐色的疤痕,替代了那颗烙在我心里的黑痣!
⑩她说,昨晚洗澡脱衣服不小心扯了一下,扯掉了。
⑪那一秒,我在心里跪下了……感谢老天让我仍然拥有完好无损的母亲,让我继续有力气直面并不总
是完好无损的人生。感谢老天给了父母那么大的心,把一场惊险看得那么云淡风轻。然而,他们是真的心
眼大,还是只为宽慰在他们眼里永远孩子般的女儿?这世间有多少父母,在病痛煎熬中天天盼着儿女回来,
却口是心非地说,我们都好,忙你们的。
⑫时光往往会安排一个一闪而过的时机,让你表达你的感恩,让你把感恩付诸行动。有时,时光又会
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但时光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过去后,便来不及了。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图表。
(2)文章主要写了两种“时光的气味”,一是,二是
第7页共28页
(3)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谈一谈你对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题目新颖别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母亲把那颗痣看得云淡风轻,其实是为了宽慰女儿,不让女儿担心。
C.本文的语言风格清新活泼,浅易明快,全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5)读第4自然段,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6)文章的最后说,“有时,时光又会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你觉得“母亲的
黑痣”给了作者什么警醒?请写下来。
8.(2021•山城区)
茶杯与茶壶
①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习丹青,但至
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②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藏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
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年轻人精神一振,问:“画什么呢?”释圆说:“老僧最
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典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
人听了,信心十足地说:“这还不容易?”于是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信手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
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
③年轻人沾沾自喜,问:“这幅画你满意吗?”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不错,但还是
有失偏颇,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说:“大师糊涂了
吧,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④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
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
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
此时,年轻人.
(1)“颇”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
“颇”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不正;②很。第二自然段中“颇爱收集”的“颇”应选第种解
释;第三自然段中“有失偏颇”的“颇”应选第种解释。
(2)请你照样子各写出两个成语:
第8页共28页
①一心一意(含数字式):
②寥寥数笔(AABC式):
(3)将第三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
(4)请你依次摘录文中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心的词语,并在文章最后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5)年轻人“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6)谈谈你对“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
经验。”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9.(2022•浚县)文言文阅读。
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
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或劝改业:
②砚穿则易: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来向别人示威。
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
(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4)读完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0.(2021•淇县)阅读。
学弈
弈秋,。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第9页共28页
(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文中加点的两个“之”字分别指和(填选项)
A.指弈秋的教诲
B.他
C.指鸿鹄
(3)两位学弈者态度有何不同,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人是,一人是
结果是:。
(4)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具体事例说说这篇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第10页共2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2022•山城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望柳庄
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充满)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
春天在哪里?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锹
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建青藏公路
的总指挥慕生忠将军。
在修路队伍离开西宁途经漠源县城时,慕生忠买了一百棵杨柳树苗。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要做第
一代格尔木人,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
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
第一次看到望柳庄是在一场风沙中。平房前的沙滩上横七竖八地半躺半立着一棵棵树苗,有的柳树已
经被沙土埋得不见其真面目了•风沙停后,慕生忠带着同志们把倒地的树苗一棵一棵都扶了起来,培好土。
他边收拾残局边对大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
地站在沙地上为止。”
望柳庄有三株柳树死了,慕生忠把三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端详了几番又几番。末了,他说:“它
们毕竟为咱格尔木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应该把它们埋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就出现了独特
的柳树墓。常有格尔木人给那土丘浇水。谁也没想到,人们无意浇的水,浇醒了死去的柳树。到了第二年
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条嫩芽儿。
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低变高……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潇洒更坚强了。青铁的
叶子泛着刚气,粗褐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拔
挺立)。在我的感觉里,它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时间年年月月地(消失消逝)着。望柳庄前的柳树
越来越多,树林越来越大。
青藏公路通车到拉萨后不久,彭德怀元帅来到格尔木,就住在望柳庄。慕生忠对彭老总说:“我百年
之后,就安葬在格尔木,这样能天天望见昆仑山,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舍弃,就是离不开格尔木,离不开
昆仑山。”
1994年10月19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保护护送)
着他的骨灰,踏上昆仑山的土地,随着将军的骨灰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此
刻,覆盖着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第11页共28页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
(2)用小标题的方式梳理选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将军带领大家种树)一将军带领大家护树一将军带领大家葬树一(将军与树
同在)
(3)选文善用修辞手法,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这两个角度赏析画的句子。
(4)“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中,“人扎根”指的是扎根在格尔木。下文哪处描写
与这句话相呼应?用画出来。
(5)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写来塑造慕生忠将军的形象。综合文中的描写及下面的资料,说说
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资料人们这样评价慕生忠--他是青藏公路的缔造者,更是格尔木的奠基人。整个修路过程中,他
和筑路工人们同吃同住,在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共同用缝衣针缝合脚后跟上的裂口。青藏公路开
通后,在拉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仪式,刚刚从工地上下来的将军还没来得及换上军装,穿着一件和工
人们一样的旧棉袄,风尘仆仆来到会场,那一幕令许多人潸然泪下。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弥漫”的意思是指(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充满”
的意思是指填满;布满。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弥漫”。“挺拔”的意思是直立而高耸。“挺立”的意思是直
立。根据语义应选择“挺立”。“消失”的意思是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不复存在。“消逝”的意思是指慢慢
逝去,不再存在。结合语境选择“消逝”。“保护”的意思是爱护使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的影
响。“护送”的意思是为了保护的目的而陪同•结合语境选择“护送”。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将军带领大家护树;将军带领
大家葬树。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在我的感觉里,它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可知,这个句
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柳树艰难而不屈的生长历程。一个“站”字让人仿佛看到了柳树挺立
在戈壁滩上与风沙战斗的情形,而“迎”字又写出了柳树乐观坚定的信念。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可知,“人扎根”
指的是扎根在格尔木。阅读句子“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立”可知,
这句话“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相照应。
(5)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章可知,短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慕生忠将军的形象。
阅读材料可知,通过文中四处对慕将军语言的描写和链接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将军
无所畏惧,以他的坚毅顽强带领着战士们在格尔木安家立业;他率先垂范,与筑路工人同甘共苦,表现了
一个革命者乐观执著、无私奉献的人。
故答案为:
第12页共28页
(1)弥漫挺立消逝护送;
(2)将军带领大家护树将军带领大家葬树;
(3)这个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柳树艰难而不屈的生长历程。一个“站”字让人仿
佛看到了柳树挺立在戈壁滩上与风沙战斗的情形,而“迎”字又写出了柳树乐观坚定的信念。
(4)扎根在格尔木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立。
(5)语言描写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将军无所畏惧,以他的坚毅顽强带领着战士们在格尔木安家立业;
他率先垂范,与筑路工人同甘共苦,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乐观执著、无私奉献的人。
2.(2022•浚县)阅读下面的文章答题。
记取岁月珠
至今我还记得,那天父母把我和妹妹叫到身边,郑重地说:“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我听了不由得感
到紧张,不知是什么事。
妈妈要跟我们商量的是:妈妈想进化工厂做活,补贴家用。化工厂的流水包装工分为日班和夜班。妈
妈要是选日班,晚上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回家,但我们中午吃饭就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要是选夜班,妈妈
白天可以在家照顾我们,但是夜班下班通常是十点多,妈妈到时得一个人回来。工厂离家挺远的,对于独
自夜行,妈妈有些顾虑一那会儿还没有路灯,到了晚上就黑髅(qu)髅的,有一段路有几棵高大的槐树,
槐树投下的房影如一潭深水……
我和妹妹最终选择让妈妈上日班。那时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妹妹更小,刚上一年级。
此后每天中午,我和妹妹就约好一起回家。饭菜是妈妈在锅里留好了的。后来我年级读得高些,妈妈
教会了我做咸菜年糕汤。咸菜年糕汤做法简单,把年糕切片,放些咸菜,加水,煮熟就可以吃了。那时年
纪小,厨艺不佳,连咸菜切起来都是筋脉相连的,味道自然更不好。
小学的时候放学也早,三点多的时候就到家了。别的同龄人在外面玩得疯。我和妹妹回了家,早早地
关紧了门,又早早地上了楼一妈妈到底也是不放心,反复叮嘱我们不要乱跑,门要关牢。我们乖乖记着妈
妈的话。
楼上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有时候我们看看窗外的风景,不过看来看去也就瓦楞屋顶、远处的田野和
更远处的青山;有时候我们就只是躺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有一天,我们不知从哪里得来一个
垂露状的玻璃坠子,意外发现透过玻璃坠子看外面,坠子边缘的切面会反射出虹霓一样美丽的折光。我和
妹妹轮流看,看天,看山,看夕阳,一看就可以看半个时辰。
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童年里最寂寥、最凄清、最无趣的一段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
是的,能换回妈妈安安心心地回家,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
更何况,那一段时光青灰的底色里,也还有一丝温柔的暖色:比如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有几回把我
惊醒了,我就会看到门缝底下漏进一线光亮,我的心瞬间充满了欣喜;有时我睡得沉,等妈妈上来把我叫
第13页共28页
醒,我才知道他们回来了。像变魔法一样的,眼前还有香喷喷的饭菜。妈妈或许也不忍叫起我们下楼,铺
了报纸,“纵容”我们在床上吃。
成长的路上,所有的欢笑和泪水都值得被深深地铭记啊,它们会变成一颗颗珍珠,在你的年华里闪
闪发光。
(节选自《儿童文学》2018年“选萃”第4期,有删改)
(1)文中讲“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妈妈去上II班还是夜班。
(2)妈妈去化工厂上班后,最担心的问题是姐妹俩中午吃饭和安全问题。
(3)作者在文中提到“垂露状的玻璃坠子”的目的是B
A.强调透过玻璃坠子看到的风景非常迷人。
B.突出在成长的路上自己收获了许多乐趣。
C.表现“我”和妹妹观察细致的良好习惯。
D.反映了那一段童年时光非常无聊与无趣。
(4)“那应该是我童年里最寂寥、最凄清、最无趣的一段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我从未后悔过”
的原因是为了让妈妈安心回家,II子怎样过都值得。
(5)去化工厂上班后,妈妈是怎样照料“我”和妹妹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6)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的一件往事,请按叙述顺序简要概括事件的要点。
爸妈跟“我们”商量件事f自做年糕汤一打发在家的时间一爸妈下班回到家
(7)题目“记取岁月珠”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指的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如同珍珠般闪耀,永远
留在记忆深处。
【解答】(D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文中讲“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这件
事”指的是妈妈去上日班还是夜班。
(2)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妈妈去化工厂上班后,最担心的问题是姐妹俩
中午吃饭和安全问题。
(3)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因为作者为了突出在成长的路上自己收获了许
多乐趣,所以在文中提到了“垂露状的玻璃坠子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因为“我”为了让妈妈安心回家,日子怎样过都
值得,所以从未后悔过。
(5)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妈妈去化工厂上班后,为了照料“我”妹妹,会
提前留饭菜在锅里,教“我”做咸菜年糕汤,叮嘱“我们”不要乱跑。傍晚回家煮饭给“我们”吃。
(6)考查学生对文章那我让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的一件往事,即:爸妈
跟“我们”商量件事一自做年糕汤一打发在家的时间一爸妈下班回到家。
第14页共28页
(7)考查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阅读文章内容可知,”记取岁月珠”指的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如同
珍珠般闪耀,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故答案为:
(1)妈妈去上日班还是夜班。
(2)姐妹俩中午吃饭和安全问题;
(3)B;
(4)为了让妈妈安心回家,日子怎样过都值得;
(5)①提前留饭菜在锅里。②教“我”做咸菜年糕汤。③叮嘱“我们”不要乱跑。④傍晚回家煮饭
给“我们”吃。
(6)自做年糕汤打发在家的时间;
(7)指的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如同珍珠般闪耀,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3.(2022•浚县)阅读。
①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②这
是因为吃辣椒有三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③每100克辣椒
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④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l、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
养物质。⑤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⑥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⑦辣椒素一旦和舌头
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
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⑧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
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文中说明“吃辣椒能驱风散寒”的句子是⑤⑥⑦句。(只填句子序号)
(3)“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这”指的是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
(4)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抓住关键句子概括,通过阅读可知,本文主要说明了
人们为什么要吃辣?因为吃辣椒有三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
然后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吃辣椒的三个好处。所以这段话主要介绍了吃辣椒的好处。
(2)本题考查对文段中句子的理解。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目找出答案。文章中“谚语曰:三个
辣椒,顶件棉袄。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辣椒素一日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
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
感到发热”都是说明“吃辣椒能驱风散寒”的句子。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由“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
第15页共28页
于消化,增进食欲”可知,“这”指的是前文所说的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
(4)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运用。从“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l、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
质”可知,这句话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辣椒中含有维生素Bl、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营养丰富,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增强说服力。
故答案为:
(1)这段话主要介绍了吃辣椒的三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
食欲。
(2)⑤⑥⑦;
(3)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
(4)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增强说服力,说明辣椒的营养丰富。
4.(2022•浚县)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生命中的伞
许多年了,每每走在飘雨的路上,望着迷蒙的远山近树,便在心里说:父亲又送伞来了吗?
那是读中学时候的一天,就在临近下课时,骤然间乌云压城。我不安而惶惶地收拾好书本准备回家,
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望着密密匝匝的细雨,我犹豫起来,到家定会浑身湿漉漉了。暮色愈来愈深,我
硬着头皮冲进了雨里。
一路小跑,隐隐约约,我看见前面有一个人,打着伞向我走来。走近了,才知道竟是父亲。父亲苍瘦
的脸庞露出了微笑,站在那里等着我。我无言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伞,父亲的嘴唇蠕动着,似乎想说些什
么,但终究没有说。一路上,父亲和我一前一后地各自走着一段沉默的路。我只望着飞舞的雨花或想着自
己的心事,仿佛忘了父亲走在我前面,就这样回到家中。
再后来,每逢下雨,父亲总是默默地出现在我眼前。一次,两次,三次……我始终把这看成是父亲的
义务。不要说亲昵,甚至连一句谢意的话都不曾说。每次父亲迈着沉重的步履将伞递给我时,我只是平淡
地接过便无语地跟在父亲身后,似乎这一切从道理上讲,都是应该做的。
有一天下雨,父亲却没有来。走在雨中迟迟未见父亲,我不禁生起了父亲的气。跑回家中,却见父亲
病恢恢躺在床榻上,青筋直露的手握着一把伞,紧紧地。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心底油然生出无限的歉意。
母亲走过来,告诉我:“你爸爸刚才还嚷着送伞给你,谁知没走儿步却倒在地上,到底是人老了,身体也
每况愈下。”我猛地扑在床沿上,泪水小溪般地流了下来,看着脸上满是皱纹的父亲,为自己的懵懂无知,
为错怪父亲的真情而无地自容了。父亲永远都在无言地呵护着我,可我却没有领悟这感受极深、牢记于心
的爱的方式。
淡淡的,淡淡的雨丝中可是父亲打伞来了?站在异地他乡的蒙蒙细雨中,我又想起了父亲,想起了定
第16页共28页
格在我生命中的那把伞,永远地嵌在心灵深处。
(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从道理上讲,都是应该做的理所当然
②感受极深、牢记于心枯骨铭心
(2)本文写父亲送伞,具体写了2次。
(3)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父亲坚持给“我”送伞,哪怕生病也要送。这“伞”
永远地嵌在“我”的心灵深处。
(4)品读句子,完成下列各题。
①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我”见到父亲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②一次,两次,三次……(你从这句话中的省略号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了父亲对“我”无尽的
爱。
③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心底油然生出无限的歉意。(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之前“我”习惯了父亲
送伞,所以觉得他送伞是理所当然,甚至因为他没有送伞感到生气。直到回家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得知
父亲生病仍要给“我”送伞,“我”深受感动并为自己不懂感恩感到愧疚。
(5)短文的最后一段很有意思。联系全文想想,你觉得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呢?篇末点题,升华
主旨,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因此,①对应的词语是“理所
当然"。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因此,②对应的词语是“刻骨铭心”。
(2)本题考查文章的详略安排。读文章可知,三和五自然段是对父亲送伞的详写,共2次具体描写。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仔细读文章,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进行概括即可。
(4)①本题考查根据要求筛选句子。题干要求画出“我”见到父亲躺在病床上的情景的句子,可定
位到句子“跑回家中,却见父亲病恢恢躺在床榻上,青筋直露的手握着一把伞,紧紧地”。
②本题考查省略号的运用。“一次,两次,三次……”,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说明父亲给“我”
送伞还有很多次,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对“我”无尽的爱。
③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前文“一次,两次,三次……我始终把这看成是父亲的义务”“有一
天下雨,父亲却没有来。走在雨中迟迟未见父亲,我不禁生起了父亲的气。跑回家中,却见父亲病恢恢躺
在床榻上,青筋直露的手握着一把伞,紧紧地”可知,之前“我”习惯了父亲送伞,所以觉得他送伞是理
所当然,甚至因为他没有送伞感到生气。直到回家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得知父亲生病仍要给“我”送伞,
“我”深受感动并为自己不懂感恩感到愧疚。
(5)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淡淡的,淡淡的雨丝中可是父亲打伞来了?站在异地他乡的蒙蒙细雨中,
我又想起了父亲,想起了定格在我生命中的那把伞,永远地嵌在心灵深处”与第一段“许多年了,每每走
第17页共28页
在飘雨的路上,望着迷蒙的远山近树,便在心里说:父亲又送伞来了吗”相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本文
的主题是表现父爱,文末句子直接点题,升华了主旨。
故答案为:
(1)①理所当然②刻骨铭心;
(2)2;
(3)父亲坚持给“我”送伞,哪怕生病也要送。这“伞”永远地嵌在“我”的心灵深处。
(4)①跑回家中,却见父亲病恢恢躺在床榻上,青筋直露的手握着一把伞,紧紧地。
②体会到了父亲对“我”无尽的爱。
③之前“我”习惯了父亲送伞,所以觉得他送伞是理所当然,甚至因为他没有送伞感到生气。直到回
家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得知父亲生病仍要给“我”送伞,“我”深受感动并为自己不懂感恩感到愧疚。
(5)篇末点题,升华主旨,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5.(2020•淇县)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
“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
的。”
“那怎么一一”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请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谈“碰壁”。
(2)“我”理解的“碰壁”是鼻子碰到墙壁了,鲁迅先生说的“碰壁”是受到反动派的迫害。
(3)文段主要采用的语言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幽默、勇敢、敢于抗争的
人。
(4)请写一句鲁迅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倘只看书,便变成书
第18页共28页
橱。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拟定标题的能力。结合语段内容,拟定标题即可。语段主要写“我”的伯
父鲁迅先生和“我”谈碰壁的事。因此,小标题可为:谈“碰壁”。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
小心?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可知,“我”理解
的“碰壁”是指撞到墙壁上。从“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知,鲁迅先生所说的“碰
壁”意思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
(3)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语段的人物对话可知,文段主要采用的语
言描写,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可以看出是一个幽默、勇敢、敢于抗争的人。
(4)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言的积累。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写一句鲁迅的名言即可。如:时间就像海
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故答案为:
⑴谈“碰壁”;
(2)鼻子碰到墙壁了受到反动派的迫害;
(3)语言幽默、勇敢、敢于抗争;
(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6.(2020•淇县)阅读。
马和马驹
有一匹可敬的老马,他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唯一的儿子和他一起生活。老马十分疼爱他,把他带到
一片草地上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阴。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生活放在眼里,每天滥啃三叶草,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浪费时光,毫无目的
地东奔西跑,没有必要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睡大觉。
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他找到父亲说:
“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
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
“我亲爱的儿子,既然有关你的生命,我们马上离开这儿。”他的父亲答道。父子俩立刻出发去寻找
一个新家。
小马驹听说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怎么快乐,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他让他的孩
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
天快黑了,仍然没有牧草,父子俩只好空着肚子躺下来睡觉。第二天,他们几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吃
到了一些长不高的灌木丛,心里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他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
第19页共28页
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他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把儿子领上了一条不认识的路,走到半夜,又把他带回原
来的草地。小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去吃。
“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他喊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
要再往前走了,我们别回老家去了一一让我们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
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他这样说着说着,天亮了。小马驹认出这个地方,原来这就是几天前他离开的那片草地。他垂下了头,
非常羞愧。
老马温和地对他说:“我亲爱的孩子,要记住这句格言: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
就必须适度节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一匹小马驹厌倦了自己美好的生活,要离开那里,去
别的地方生活。这过程中的困难,让他最终意识到“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若要得到幸福,就必须
适度节制”的道理。
(2)小马驹为什么要离开那片美丽的草地?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马驹对那样舒服的生活逐渐
厌烦了,对那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想去别的地方生活。后来老马带小马驹来到荒芜的高山,当它
饿得几乎迈不动腿时,又悄悄把小马驹带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小马驹这才意识到原来幸福就在身边,为以
前的行为感到羞愧。
(3)老马带着孩子离开了家,他要做什么?老马带着孩子离开家,他要让小马驹得到教训,明白
“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若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的道理。
(4)请你分别用一句话评价老马和小马驹。
老马:可敬、有智慧且疼爱自己的儿子,能及时教导儿子。
小马驹:不懂得珍惜,身在福中不知福。但也能认清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
(5)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文中画句子的含义?享受太多,习以为常,就不会感到快乐;
如果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必须适度节制,学会珍惜,这样幸福才会更踏实,人也容易满足。
(6)下面哪个词语最能代表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请说明理由。
智慧有趣引人深思
我选择的词语是智慧,我的理由是面对不懂得珍惜生活的小马驹,老马用自己的智慧告诉它
现在生活的美好。
【解答】(1)本题考查了概括文章内容。认真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短文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宿迁市中医院术后呼吸抑制处理考核
- 福州市中医院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技术考核
- 淄博市中医院医疗绩效指标设计考核
- 衢州市人民医院疑难问题如顽固生物膜复杂故障处理能力口试
- 泉州市中医院肛门括约肌电图考核
- 泉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师考核
- 绍兴市中医院肛肠科科研能力评估
- 淮安市中医院教学病案管理考核
- 丽水市中医院肌电图技师资格认证
- 镇江市中医院孕产妇安全管理考核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一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 《护理文书书写》课件
- 衣食住行见证改革开放时代变迁-(修订)
- 书法鉴赏 (浙江财大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小学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 六孔陶笛带歌词48首曲谱
- 电测应力应变实验课件ppt
- 大学生研究生就业方案
- 乘法小故事小学二年级
- 2023年度广东省成人高考《英语》(高升本)真题库及答案(单选题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