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内外比较阅读题目汇总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
(-)(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日:“从此
山径仄险,虽究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赢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
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
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译文:(二)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沐浴了黄山的温泉。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
在慈光寺住宿。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
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做‘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
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
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
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略无的处
(2)展引餐异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语段(一)中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4.两文都写到“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案】
1.(1)同“缺”,空隙,缺口(2)连接
2.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3.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4.《三峡》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游黄山记》描绘黄山具有险仄、奇雄等特点。
两文都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解释下列画横线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阙:(2)沿邂阻绝溯:
(3)则素湍绿潭素:(4)属引凄异属:
2.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两文都写到“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案】
1.①通“缺”,空隙、缺口②逆流而上③白色的④连接
2.如果不是中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引用渔人的歌词来反映三峡人民的悲惨生活,流露出作者悲哀、凄凉的感受和心中对苦难的三峡人民的同情之
心,将三峡的人的生活有机结合。结构上照应开头。另外也写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衬托三峡秋天的凄凉景象
4.《三峡》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游黄山记》描绘黄山具有险仄、奇雄等特点。
两文都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也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目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良多趣味/公步行县苦
C.维崛多生怪柏/猿则百叫无挚
D.属回凄异/乎五六壮佼者来
2.(甲)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馋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理解:此句写夏天发大水时,江水满溢,航路不通。体现出水势浩大、凶险。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理解:到了春冬时节,三峡的水虽然还湍急,但飞溅着白色浪花,气势已然不同。潭清水碧,多了一份沉静和优美。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声响,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理解:文章写三峡的秋天,选择猿猴凄凉的长啸声进行描写,从侧面表现三峡山高岭长的特点,更突出了秋天的肃
杀凄清。
3.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答案】
1.B
2.C
3.高大:《三峡》中写三峡的山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体现高;《游黄山记》写黄山的万座山峰直刺苍穹体现高。
险峻:《三峡》中写三峡的山“重重叠叠,直立像屏障”体现险峻。《游黄山记》写“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
不了”体现险峻。还可以结合“路绝矣,蹑木梯而上”“公步行良苦”等正侧面描写分析。多:《三峡》写三峡的
山重重叠叠表现多。《游黄山记》写黄山的万座山峰直刺苍穹体现多。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郦道元《三峡》)
(乙)湘东郡在湘水东,故以名郡。魏正元二年,吴主孙亮分长沙东部立。湘水又北历印石,盘石或大或小,
临水,石悉有迹,其方如印累然行列无文字,如此可二里许,因名为印石也。湘水又北径衡山县东,山在西南,有
三峰:一名紫盖,一名石困,一名芙容。芙容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阵云,非清霁
素朝,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澧泉流其右。山下有舜庙,南有祝融家。芙容峰之东有仙人石室,学者经过,往往
闻讽诵之音矣。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江湖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日:帆随湘转,望衡
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
(郦道元《湘水》)
【乙】湘东郡过去的治所在湘水的东边,因此取名为湘东郡。魏正元二年,吴国君主孙亮分出长沙郡东部设立(湘
东郡)。湘水又往北流经印石,水边有大大小小的巨石。石上都有痕迹,石头方正如印章,在水边密布,罗列成行,
但上面没有文字,散布长达二里左右,因此名为印石。湘水又向北流经衡山县东,山在西南,共有三座高峰:一座
叫紫盖,一座叫石困,一座叫芙容。芙容峰最为高耸,从远处望芙容峰,苍茫的山影隐没于天际。所以罗含说:遥
望芙容峰犹如阵云,不是雨后放晴或早晨天亮的时候,就看不见山峰。丹水在它左边腾涌,澧泉在它右边奔流。山
下有舜庙,南边有祝融墓。芙容峰的东面有仙人石室,读书人经过时,常常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衡山东南两面
靠近水倒映于湘江中,从长沙到这里沿湘水的七百里中,有九次面对山,九次背对山。所以渔民们唱道:风帆随着
湘水转,眺望衡山有九面。山上有飞瀑下泻,与下面的青林相映衬,直向山下倾泻而下,望上去宛如白绢挂在山间。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阙(2)哀转久绝绝
(3)芙容峰最为竦杰竦杰(4)望之若幅练在山矣练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
3.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
1.(1)空隙(2)停止(3)高耸(4)挂
2.(1)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从长沙到这里,沿湘水的七百里中,有九次面对山,有九次背对山。
3.甲文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衡山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三峡
(乙)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
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其后西二里,
试卷第2页,共46页
蹑峻凌崖。其崖高穹③溪上,与对崖骈④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节选自徐霞客《游大理日记》)
注: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穹:隆起。④骈:并列。
(乙)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走,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
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积雪的痕迹,
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溪北踏着山冈向
西上登,行了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一扇门,上边高
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略无I网处
(2)沿潮阻绝
(3)蹑峻凌崖
(4)塞崖高穹溪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略无照处()
(2)沿测阻绝()
(3)有峰东孙而下()
(4)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6.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1)阙同“缺”,空隙、缺口(2)逆流而上(3)踩,踏(4)这
2.(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3.甲: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溪破其中出。
4.阙,同“缺”,空隙、缺口逆流而上环绕于是
5.(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6.【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乙】溪破其中出。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自非亭午夜分自:
(2)涉溯阻绝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语段(甲)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中的“趣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语段(甲)(乙)同是写山水,在内容和材料的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1.(1)如果(2)顺流而下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3.①“绿潭”"绝崎r高低成趣;②“绿潭”和“素湍”“回清”“悬泉”动静结合,相映成趣;③“素”“绿”
色彩清新:④“绿潭”“绝蝇”“倒影”“悬泉”“瀑布”形状各异。
4.语段【甲】略写山,详写水,重点写了三峡四季不同的水景;语段【乙】以溪水为线索,详写岸上的山峰,展
现游览时日看到的美景。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隐天蔽日:—(2)或王命急宣:一(3)有峰东坯而下:
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渡二溪而或长烟二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之下流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窸如门照交乎南北(〈捕蛇者说)
D.上耸下削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4.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1)遮藏(2)宣布,传达(3)环绕
2.B
3.(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
走入峡谷。
4.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溪破其中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三峡》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
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久”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断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乙文译文: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狮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
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
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新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
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
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
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
A.沿潮阻绝()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则簟湍绿潭()
D.唇引凄异()
2.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往相田(因为)
B.闻麻桥人庞安常普医而聋(擅长)
C.称愈(疾病)
D.剧饮而归(看剧)
4.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乙文通过叙事、写景、抒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试卷第4页,共46页
1.逆流而上这里指飞奔的马白色连接
2.(1)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雪白的急流和碧绿的潭水都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D
4.(1)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2)体现了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自信、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小题
(甲)(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
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讲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
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呼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
云。
(乙)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
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
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
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1.解释下面句加点中字的意思。
(1)沿溯阻绝。绝:
(2)属引凄异。引:
(3)是日,天宇晴霁。是:
(4)然十二峰者不可否见。悉: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3.[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请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引凄先亦可辱也B.更王命急宣更异二者之为
C.沿溯阻绝哀转久维D.春冬之时有丝竹之音
5.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乙文作者把景物描写与诗文引证熔于一炉,使读者获得了美的享受。
C.甲乙两文都属山水游记类散文。
D.甲文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演染了三峡秋天萧瑟
凄清的气氛。
6.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7.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8.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承
②更王命急宣______
③不以零也______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否见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1.(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12.(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略无聊处______________
②沿硼阻绝______________
③然十二峰者不可否见
④愚日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5.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到“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16.解释句中加点字。
(1)达早方渐止()
(2)逑日,天宇晴霁()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8.(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写的山各有什么特点?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不见嚷月②沿潮阻绝
③不可是见④天。晴等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21.请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22.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
思想感情?
2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尊王命急宣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遢妙用真人祠
(5)然十二峰者不可花见
24.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25.(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26.(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略无用处()(2)目为仙真所托()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29.两文都写到山,请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每至晴初霜早()
②属引凄异()
③号日,天宇晴霁()
④四顾无纤翳()
3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之"都用作助词的一项是(一)
例句: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试卷第6页,共46页
A.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烹彘》)B.求之下流,固颠(《河中石兽》)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3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画处朗读停顿。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33.翻译下列句子。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了巫峡秋景和巫山群峰,二者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有什么作用?
(甲)特征:;作用:
(乙)特征:;作用:
35.下列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遏妙用真人祠日扳仲永环遇于邑人
B.是日,天宇晴霁实是欲界之仙都
C.哀转久绝今绝无一乌
D.故渔者歌曰不知其故
36.下列“之''的意义或用法与“春冬之时”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不散B.有丝竹之音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何陋之有
37.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38.甲乙两文都描写三峡之巫山,都写出了巫山的特点。为表现这一特点,甲文语句“”从
侧面进行描写;乙文语句“__________”从正面进行描写。
【答案】
1.(1)断(2)延长(3)这(4)全、都
2.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很多趣味。
②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
3.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4.D
5.D
6.(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7.甲文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8.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9.(1)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者上
10.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11.【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
秀等特点。
12.对冠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3.阙同“缺”,空隙、缺口。逆流而上全,都这
14.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15.甲文: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的特点。
16.早晨这
17.(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船行得快。
(3)议论的人说泰(太)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特的景色。
18.甲文段写三峡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高峻、险拔深幽、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
高、奇、秀、纤丽奇峭等特点。两篇文章抒发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9.①日光,这里指太阳②逆流而上③全,都④天放晴
20.①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②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
妙。
21.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22.甲文的山具有连绵不断、高峻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的山具有高、奇、秀的特点。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
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3.(1)断,阻挡(2)有时(3)飞奔的马(4)拜谒(5)全,都
24.(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2)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5.【甲】文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秀、奇
等特点。
26.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7.阙:通“缺”,空缺。宜:应该、应当
28.①示例: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示例: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一个现
象。
29.示例:甲文段写三峡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
奇、秀,纤丽奇峭的特点。
30.(1)①早晨②延长③这④望(看),环视
31.C
3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33.(1)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2)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34.【甲】特征:萧条冷落(凄清哀婉、凄美悲凉等);作用: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抒发
了对三峡渔夫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意对即可)【乙】特征:高、奇、秀(巍峨奇特、纤丽奇峭);作
用: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意对即可)
35.A
36.B
37.(4分)(1)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乘船)快。(2)山上的猿猴都在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
止。(每句1分)
38.3分)高耸陡峭(意同即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峰峦上入霄汉“(每空1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三峡》
乙
仆去月谢,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
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
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薜(bi)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乙文参考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
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
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志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网处阙:通“缺”,空缺。
B.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C.造溯阻绝沿:逆流而上。
D.哀转久里绝:消失。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语段(甲)中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两个语段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
1.C
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
(2)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3.连绵不断,山势高俊,遮天蔽日。
4.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
可。
试卷第8页,共46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陋室铭》)
B.良多趣味此皆息实(《出师表》)
C.居引凄异展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有时期发白帝,暮到江陵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作者写三峡的“水”为什么要从“夏水”写起?“夏水”与其它季节的水有什么不同?
4.郦道元描写三峡,吴均描写石门山,两者所描绘的相同景物有哪些?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D
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3.因为夏水最能体现长江水势汹涌的特点,夏水波涛汹涌,而其它季节的水则比较平静,如春冬“素湍绿潭”。
4.两者都写了高山、绿水、猿鸣,(写出任意两个即可)都寄寓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1)目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沿潮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素演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履由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写出了它们怎样的特点?
4.郦道元描写三峡,吴均描写石门山,两者相同的景物有哪些?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如果逆流而上(的船)。急流。连续不断
2.(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3.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写山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通过不同季节的变
化来表现,夏一一水涨流急,交通阻断。春冬一一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一一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如此将三峡
的美丽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4.二者都写了高山、绿水、树荣、猿啼,都寄寓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宜都记》日: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奸曲①,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
月o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
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我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
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①纤曲:迂回曲折。
(乙)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界,至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要不是
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是彩色的,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
状。林木高大茂密,经冬至春四季都是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
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O
山松说:常土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
丽。等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就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尊王命急宣或
(2)属弓J凄异引
(3)至峡口百许里许
(4)用;其一也此: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
3.乙文中的“山水纤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这句话,与《三峡》一文中的哪些句子意思
相同?请简要分析二者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展王命急宣
②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写猿,甲文重在写猿声凄异,突出三峡秋天景色的凄美,乙文重在写猿声不断,突出三峡的勃勃生
机。
B.甲文从猿鸣声中侧面表现出人们生活的不幸,寄托了作者的哀思,乙文写出了作者在旅行过程中看到各种景象
的欣喜之情。
C.甲乙两文都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来记叙三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甲文作者没有去三峡,而是在乙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三峡》,但是甲文却能将不同的语言转化为不同的情调,
把强烈的意趣统一起来。
7.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峡的水,但水的特点不尽相同,请你结合两个文本内容,指出不同之处。
【答案】
1.有时延长左右这
2.(1)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猿啼的声音特别凄清,在山谷中
回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
3.《三峡》一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法分析: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
结合的方法。先写了山的高峻险拔、连绵不断,然后通过写只有中午和半夜才能看到日月,以此烘托山的高峻连绵。
4.①有时;②不是。
5.①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②悬泉和瀑布,在山峰上飞速往下冲荡。
6.C
7.甲文的水或湍急迅猛,或沉静清澈,或凄寒清冷。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
湍绿潭"''回清倒影”“林寒涧肃”等语句可以读出;乙文的水只有迂回曲折。从“山水迂曲”可以读出。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
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
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实曲直而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乙】登山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
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
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
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
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飒阻绝溯:(2)属引凄异引:
(3)不及返顾顾:(4)学从三姑又上半里遂:
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3.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
致”?请简要概括。
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试卷第10页,共46页
①虽乘奔御风()
②属引渡异()
③不及返期()
④还从三姑又上半里()
5.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哪两句诗,请将诗句工工整
整地写在下面。
丽的景致?请简要概括。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属引凄异(2)飞激其间
(3)不及返顾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________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
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答案】
1.(1)逆流而上(2)延长(3)看,回头看(4)于是
2.(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3.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意思答对即可)
4.这里指飞奔的马凄惨看,回头看于是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7.延长冲刷看,回头看就是
8.(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9.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洲阻绝溯:
②属引凄异引:
③不及返顾顾:
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3.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
致”?请简要概括。
4.两篇文章都是山水游记,但又各有特点,请从写作顺序和情感两方面阐述它们的异同.
【答案】
1.逆流而上延长看,回头看就是
2.(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3.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4.甲文按夏一春冬一秋的时间顺序来写,乙文按游踪顺序来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欣赏与热爱之情。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溯:
②属引凄异弓I:
③不及返期顾:
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
致”?请简要概括。
【答案】
1.①逆流而上②延长③看,回头看④就是
2.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3.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的处_____________
(2)登山里许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然业己上登,不及返顾。
3.(甲)文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4.(甲)(乙)两文都写“山水之景”,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写作顺序有何不同?
【答案】
1.同“缺”,空隙、缺口表示约数
2.(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然而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
3.【甲】文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结构上: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
峡之长,袁声之哀,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触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抒发了作者对渔民的
同情。
4.【甲】文先写山,后写水,重在写水,写水按照夏、春冬、秋的时间顺序。【乙】文先写水,后写山,重在写
山,写山按照空间顺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沿期阻绝溯:
⑵属凄异引:
⑶不及返职顾:
⑷岩啰幔亭峰后崖也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哀带久绝随岩宛特
B.不以疾也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
C.飞漱其间俯瞰若下
D.两岸连中登中里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乙文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的“佳致”(提取关键词句作答);甲乙两文都用
“”形容山峰,都流露出作者对自然风景的之情。
【答案】
1.(1)溯:逆流而上(2)引:延长(3)顾:看,回头看(4)即:就是
2.D
3.(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危壁出泉疏竹掩映叠嶂喜爱赞美
试卷第12页,共46页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2)亦有用壁(3)不及返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名疾也自康乐以来
B.春冬之时山川之美
C.耳间千二百里择基善者而从之
D.也环绕山巅如叠嶂三十加立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
“佳致”?请简要概括。
【答案】
1.(1)这里指飞奔的马(2)高(3)看
2.B
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2)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
4.(1)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2)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吸王命急宣________(2)则素湍绿潭
(3)不及返顾(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3.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
致”?请简要概括。
【答案】
1.有时白色看,回头看就是
2.(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3.甲:夏水凶猛湍急;春冬水清澈透明;秋水凄丽清冷。乙: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
黄,成就®分明,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纤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目:“朝
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纾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有删减。)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
像是人拿(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
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即使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
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水
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目非亭午夜分
②展引凄异
③哀转久承
④黄牛如故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种写法都属描写。
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目非亭午夜分
B.维峨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维
C.里乘奔御风里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日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形如人负刀牵牛。
7.(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
8.(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涉朔阻绝()
(2)皇王命急宣()
(3)则素湍绿潭()
(4)虽乘奔御风()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目非亭午夜分
B.维蟾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组
C.里乘奔御风里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阚处阙:
(2)至于夏水襄陵襄:
(3)良多趣味良
(4)名望见此物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
15.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绝爆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6.两文所描写的江水有何异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困处(_________________)②夏水寒陵(_________________)
⑧业余翥践跻此境()向泠泠不飨()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19.甲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
20.阅读甲乙两文,说说西陵峡和三峡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软考网络管理员综合模拟试题及答案
- 法学精英晋升途径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的逻辑思维与实践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全体共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必读文献与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话题解读试题及答案
- 公司战略与质量管理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构建用户友好的UI界面的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新的思维模型及试题答案
- 并行计算基本概念试题及答案
- 游泳馆安全运营管理措施
- (统编版2025新教材)历史八下期末复习考点讲解(1-19课)
- 750t履带吊安装拆卸安装方案
- 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与医疗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报告
- 北京市东城区2025年高三二模生物学试卷(有答案)
- 【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复习课件:广西乡土地理
- 2025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短评类主观题练习题(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9 Section A单词词汇课件
-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教学设计
- 2025年初级消防员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