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模考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将下列图片中出土文物(或复制品)的序号与相关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北京人b半坡人c山顶洞人A.①—a②—b③—cB.①—b②—c③—aC.①—c②—a③—bD.①—a②—c③—b

2、传说中他的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他的部落在阪泉大战中是失败者,在涿鹿激战中又是胜利者。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他是(

)A.黄帝B.炎帝C.蚩尤D.仓颉

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汤建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B武王伐纣使西周走向灭亡C禹建立夏朝“家天下”代替“公天下”D周初实行分封制缩小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A.AB.BC.CD.D

4、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有关于商王武丁的卜问等文字记载。这种了解商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大篆

5、下列各项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的是(

①使用弓箭

②建造房屋

③开挖水井

④打造铜器

⑤用麻织布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④⑤

6、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反常),善复为妖”观点,肯定事物无不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家是(

)A.孔子B.韩非子C.老子D.墨子

7、为了"示疆威,服海内",秦始皇先后五次巡视全国,足迹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岛,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区,东到山东沿海,并在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城)、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在今河北昌黎)等地留下刻石。当时可使用的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行书

8、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失去民心B.骄傲自大C.不用权术D.不善用人

9、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西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巩固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0、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

)A.实施盐铁官营专卖B.命张骞通西域C.实施“推恩令”D.办学以德化民

1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

)A.康乾盛世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贞观之治

12、“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于《过秦论》,它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该起义的发起者是A.陈胜、吴广B.陈胜、刘邦C.吴广、项羽D.刘邦、项羽

13、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14、学习历史要关注单元主题和课题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结构。下列思维导图中的单元主题应是(

)单元主题:___________第16课

三国鼎立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北魏孝文帝改革也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这两场改革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A.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D.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

16、农业生产应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一观点应当出自(

)A.《齐民要术》B.《道德经》C.《兰亭集序》D.《伤寒杂病论》

17、与下表息息相关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18、下面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骨耜

曲辕犁

翻车

筒车A.政治制度逐渐完善B.贸易往来频繁C.农业生产技术进步D.文学艺术繁荣

19、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包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有力证明是(

)项目主题: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选项资源①视频:《人类起源一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上下五千年》②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③化石:“北京人”和“山项洞人”头盖骨④书籍:《中国通史》《易中天中华史》A.①B.②C.③D.④

20、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D.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摘编自《论语》材料二: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成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摘编自《中国通史》材料三:“魏主”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装,魏逐步强大。——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2)根据材料二,简述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析秦国权力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2、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局面?这种局面有什么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初并天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3、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领先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工具篇)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政策篇)材料二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

(水利篇)材料三

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

(技术篇)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

(1)材料一中,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图三是春秋时期出现的铁质农具;从材料一中工具的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汉初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3)材料三叙述了一项水利工程建成后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请你据材料三和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由此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4)材料四告诉我们发展农业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5)综上所述,归纳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属于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从材料中可看出这一学派的核心思想是。

(2)材料二中包含了孔子哪些有益的教育思想?材料三: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高度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参看以下人物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老子

韩非

(3)材料三中,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主要记录在《》一书中。战国时期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政治和社会都要随形势的发展变化而进行改革。提倡“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书同文,行同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自此形成国家统一为众心所向、分裂为历史逆流的大一统历史传统。……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基并初具规模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三

作为部落首领,他完成了祖先的遗愿,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民族大融合,才使华夏民族的发展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中国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打着“攘夷”旗号成为春秋首霸的人物。材料一认为春秋争霸战争产生了怎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