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清远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清远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清远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清远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下图中的工程加强了南北交通,使南方为北方提供给养与支持,对维护国家统一具有深远影响。这项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

2、唐朝科举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这表明A.明经科主要是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B.进士科主要考察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C.进士科考试难度大大高于明经科D.考中进士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因此更受世人看重

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举措的共同点(

)A.设置节度使B.开凿大运河C.创立科举制D.重用人才

4、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景象。下列盛世出现在唐朝的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到破坏的悲怆情怀,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A.诗史B.诗狂C.诗鬼D.诗圣

6、在下面“唐朝的兴亡”示意图中,①对应的统治者和②事件的影响分别是(

A.武则天;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唐玄宗;藩镇割据局面延续C.唐玄宗;唐朝至此灭亡D.武则天;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7、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水、张载、沈括等等。这反映了宋代(

)A.重文轻武导致冗官现象严重B.举制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C.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D.人才选拔做到了公平和公正

8、《湘山野录》记载:“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由此可见,占城稻的引进主要得益于(

)A.统治者的支持B.自然灾害频发C.造船业的发达D.生产技术提高

9、运用如下图三幅图解释一个共同主题,主题是(

A.科技进步B.国家治理C.商业发展D.教育兴盛

10、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A.江浙B.四川C.海南岛D.中原

1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里“一代天骄”的历史功绩是(

)A.建立秦朝B.统一蒙古C.开创大一统格局D.建立元朝

12、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善于骑射,经常使用大兵团围歼突袭战术南下劫掠。下列政权在蒙古铁蹄下败亡的顺序正确的是(

)A.西夏—金—大理—南宋B.金—西夏—南宋—大理C.大理—南宋—金—西夏D.南宋—大理—西夏—金

13、《文献通考》中记载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上供钱物共计1503万贯,其中北方诸路只占六分之一,南方占六分之五。到南宋时,东南财赋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基础。据此判断南宋(

)A.统治集团腐败无能B.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C.营造浓厚读书风气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4、李清照的作品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于词作之中。这反映了宋词(

)A.风格千变万化B.反映社会现实C.艺术价值较高D.内容结构单一

15、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是A.司马光B.司马迁C.关汉卿D.苏轼

16、下图人物是明朝的著名将领。下列诗句与其关系最为紧密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17、“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A.秦朝修筑的B.汉朝修筑的C.明朝修筑的D.清朝修筑的

18、“1405-1433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这此信息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哥伦布远洋航海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

19、在中国古代,改朝换代有很多种方式,直接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0、元朝时,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畏兀儿、蒙、汉等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从而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个新的民族是(

)A.回族B.维吾尔族C.朝鲜族D.藏族

21、清朝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等民谣。这些民谣反映的社会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主要原因是清朝A.官员之间结党营私B.官僚体制日趋腐败C.官员中饱私囊D.官员骄横贪婪

22、京剧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代表。京剧形成于

A.康熙年间B.乾隆年间C.雍正年间D.同治、光绪年间

23、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

)时间事件作用1684年设置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稳定西北边疆A.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B.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C.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D.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二、综合题

24、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变革息息相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唐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宋朝的政体有着非常明确的分权意识。宰相的权力被多个机构分割。……君主与宰相“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君主若是侵夺宰相之职权,则属违制,将受到群臣抗议。——《凤凰网》材料三

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1)材料一中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请概括宋代政体“分权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影响有哪些?

(3)据材料三,明初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

2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元宣政院印材料二政权民族措施西夏党项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文字。金女真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思想。为满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内容命题的需求,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元朝蒙古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三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重点笼络其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张传奎《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一中“宣政院”负责掌管哪一地区的事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三个政权在治国措施上最主要的共同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措施。

26、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版块一思想篇】

(1)“无为而治”是版块一中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写序号)?汉初统治者借鉴了该主张并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哪一政策,使得经济逐步得以恢复,社会局势逐步稳定?

【版块二文学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诗词文赋争相辉映,璀案夺目。随着古代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大体上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和明清小说。

(2)根据版块二中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元代杂剧家及其代表作。分析归纳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