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乳杀菌参数选择对牛奶新鲜度影响1_第1页
灭菌乳杀菌参数选择对牛奶新鲜度影响1_第2页
灭菌乳杀菌参数选择对牛奶新鲜度影响1_第3页
灭菌乳杀菌参数选择对牛奶新鲜度影响1_第4页
灭菌乳杀菌参数选择对牛奶新鲜度影响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灭菌乳杀菌参数选择对牛奶新鲜度影响

一、摘要:此研究适用于乳品工厂长保质期牛奶生产工艺过程。牛奶的加工处理主要是一个灭菌(杀菌)并包装的过程,为了保证牛奶在标准要求保质期内的质量,乳品工厂普遍将新鲜的原奶加温到摄氏133-143度,保持3-6秒,彻底消灭原奶中的一切微生物进行无菌灌装。这样生产的牛奶由于杀菌温度不同,对牛奶的口感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我们通常以牛奶受热处理前后糠氨酸值进行衡量,为了即保证灭菌奶的保质期,又能最大程度降低灭菌奶营养成分的损失。本文以糠氨酸指标为牛奶受热参数,对不同类型的杀菌工况进行研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最优质、健康的产品。Abstract:Thisstudyissuitablefortheprocessofrefrigeratingmaterialsindairyfactorieswhichneedtobeheated.二、关键词:灭菌乳、杀菌参数、糠氨酸值三、研究目的与方法:1、目的:通过对不同杀菌参数选型,对牛奶加热程度指标值---糠氨酸的数据测试并进行研究,选择最优的杀菌工艺参数。2、灭菌乳糠氨酸值的判定标准:(一)W-0.7×t>190判定不合格;式中:W——待测灭菌乳样品中每100g蛋白质中所含糠氨酸的毫克数;t——待测灭菌乳贮存天数;0.7——待测灭菌乳每贮存一天每100g蛋白质中产生的糠氨酸毫克数。(二)糠氨酸值在140mg/100g蛋白质-190mg/100g蛋白质之间的,进行乳果糖的进一步验证分析,当乳果糖含量值/糠氨酸含量值>4时判定为合格,反之则判定为不合格。三、检测数据分析:(一)不同杀菌工况对比情况:杀菌温度121-143度,杀菌时间5---0.2秒UHT类型平均值抽取数量合格数量合格率a212.1514321.43%b207.4615426.67%c201.32511937.25%d180.21674059.70%e178.761499563.76%f172.5328219067.38%g159.25181477.78%h136.41292793.10%i84.18161593.75%j131.0277100.00%从上述10中不同参数类别选择来分析j没有出现不合格,数据以此为j>i>h>g>f>e>d>c>b>a(二)工艺中增加无菌罐和不加无菌罐的对比情况:无菌罐平均值抽检数量合格数量合格率有无菌罐171.24734561.64%无无菌罐173.9858537864.62%从合格率情况来看,没有无菌罐的合格率比较高,从平均值来看,有无无菌罐的结果差距不大;(三)通过以上数据得出:部分产品的糠氨酸检测数值超出标准范围(190mg/100g蛋白质),可以看出是由于杀菌机选型直接导致,而且对j和i生产的产品检测数据来看,基本符合标准(i蒸汽直接加热杀菌,j虽为间接加热,但加热时间比较短)。说明蒸汽直接加热杀菌会降低糠氨酸的产生,可见糠氨酸的产生主要由2个因素引起:“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四、参考资料:现代乳品加工手册中记载“在直接UHT牛乳中加热温度和时间对糠氨酸(呋喃素)的影响”,如图:从图可以看出,随着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的增加,糠氨酸含量也在增加,而且从120℃开始不同时间的糠氨酸含量都有所上升,测试数据与图形曲线吻合。五、加热时间及温度对比分析:针对杀菌机对糠氨酸值的影响,对不同杀菌机的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进行了对比,并且对各类型杀菌机从120℃到灭菌温度区间所用的时间进行了对比,如下:UHT所用时间(S)备注J0.2I17.00h17.00g26.00f28.00e30.00d32.00c32.00b34.00a41.00通过对比发现a\b\c系列杀菌机的加热时间比较长,因而我们就有关是否由于某种类型杀菌机的过热反应而造成的结果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并对设备参数重新设定测试如下:六:相关实验验证:(一)、根据检测数据,重点对b和c两种机型进行更改参数测试,进行相关试验。1、针对b我们通过缩短加热时间进行了改造,改造方法是将其升温过程中的两根加热管去掉,我们将改造前和改造后分别进行了糠氨酸的取样检测。改造前的平均值是169.67,改造后的检测平均值是187.87,从检测结果上看,加热时间本身前后差别不大,如果继续减少加热管减少受热时间,物料则达不到杀菌要求,所以本设备改造前后没有明显变化。2、针对c我们通过缩短加热时间进行了改造,改造方法也是将其升温过程中的两根加热管去掉,使118℃到137℃缩短了8秒,我们将改造前和改造后分别进行了糠氨酸的取样检测。改造前的平均值是205.78,改造后的检测平均值是128.84,改造后糠氨酸检测结果有了明显降低,但后期生产过程中,杀菌机生产到6小时后,出口温差达到了10.5℃,不符合杀菌机连续运行参数要求,后又将其进行恢复。(二)验证循环闪蒸对糠氨酸的影响:分别对循环闪蒸不同时长的半成品及成品进行了取样检测。半成品的糠氨酸检测结果全部为0。“没有循环”、“循环5分钟”、“循环10分钟”的样品糠氨酸检测结果分别是125.57、156.91、117.50。从检测结果看没有规律,无法说明循环闪蒸对糠氨酸产生的影响。七、总结:通过对以上数据及验证试验结果看,糠氨酸的产生主要由杀菌机加热产生,与循环闪蒸的关联较小,为保证设备生产效率,设计中考虑尽量延长杀菌机生产时间的角度出发,降低牛奶与加热介质之间的温差变化,则加热过程会比较缓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