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觉醒后的人类,过分夸大了自身的力量,由于信仰的断裂而导致道德的解体。他们将自由等同于权力、金钱、异性,使自由意志张扬变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贪婪、嫉妒、刚愎自用。”该学者评价的是()A.科学革命中实证主义的不足 B.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局限C.宗教改革中浪漫主义的缺陷 D.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矫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觉醒后的人类,过分夸大了自身的力量,由于信仰的断裂而导致道德的解体。他们将自由等同于权力、金钱、异性,使自由意志张扬变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贪婪、嫉妒、刚愎自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文艺复兴,14至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掀起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但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B项正确;“科学革命中实证主义的不足”此说法与材料主旨信息无关,排除A项;“宗教改革中浪漫主义的缺陷”此说法与材料主旨信息无关,排除C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矫饰”此说法与材料主旨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欧洲)。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可知,《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界演化规律,而《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竞争、斗争的重要性,即其共同点是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D项正确;《物种起源》揭示的是生物界演化规律,而非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A项;科学革命发生在16至17世纪之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3.19世纪,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东方世界是世界历史的起点,而“西方绝对是历史的终点”。1918年西方学界出现了“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的声音。这一转变是由于()A.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传统国际秩序 B.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方向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D.战争引发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反思〖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的影响。根据材料“19世纪,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东方世界是世界历史的起点,而‘西方绝对是历史的终点’。1918年西方学界出现了‘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的声音。”可知,19世纪,西方观点认为,西方文明将是历史的终点,世界文明都将以西方文明为根本,而到了1918年,受一战的影响,人们开始对由西方文明发动的战争进行深刻反思,得出“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的声音,D项正确;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性,不会因为十月革命而转变西方主流思想,排除B项;凡尔赛体系在1918年尚未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4.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领导人认为此时的国际社会“产生着最深刻、最尖锐的世界资本主义危机,这种危机孕育着新战争”。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时有出现,甚至有联合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的行动。由此推断,苏联将()A.把维护国家安全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B.调整战略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支持欧洲工人运动来缓和国际矛盾 D.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生产来应对危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矛盾时有出现,甚至有联合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的行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封锁的行动,促使苏联调整了国家发展战略,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国家安全,涉及的是反对西方的经济封锁,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欧洲工人运动的状况,排除C项;苏联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并不是市场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5.在垄断资本急剧发展的同时,美国的小企业也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47年,全国小企业的数量约为806万家,1980年进一步上升到1620万家。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到40%—50%。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B.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的新变化C.国家政权干预社会经济生活D.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1947-1980年(美国)。根据题干在垄断资本急剧发展的同时,二战后美国小企业的数量增加,且其产值能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到40%到50%,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国家干预限制垄断组织发展,这促进了美国小企业的发展,C项正确;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并非自由资本主义,排除A项;福利国家建设和社会运动与小企业的发展没有关系,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体现在对外经济的变化,题干为美国国内小企业的变化,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6.戊戌政变后,梁启超说:“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意在说明()A.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顽固势力太大导致变法失败C.除旧与布新必须用力相等 D.变法中反封建主义力度欠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及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改革一定要破旧立新,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如果不能彻底反封建,则“新政反增其害矣”,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对反封建的态度,没有涉及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顽固派的势力是否强大,排除B项;材料认为彻底除旧才可以立新,而非用力相等,排除C项。故选D项。7.《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1920年(中国)。根据材料“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使《新青年》在翻译外国著作时,由以文学类为主转变为以政治类和社会类为主,B项正确;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革命,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1918年——1920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8.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切革命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及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此时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材料中的主张有利于团结小资产阶级、富农等其他阶级,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C项正确;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发生于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主张有利于联合不同阶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不是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排除B项;材料为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内容,此时抗日战争还未全面爆发,还未建设抗日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单位:%)。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牧业15.522.125.8林业3.65.24.3渔业1.63.55.4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80.475.876.5经济作物9.615.614.4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 B.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晚期中国。据材料“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结合表格可知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种植业的比重相对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相对上升,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农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C项正确;“全面开放”,表述错误,排除A项;高新技术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典型地反映从十世纪末到十六世纪期间,相对于世俗君主罗马教廷权势变化趋势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十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古罗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基督教形成,4世纪末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后基督教的实力不断强大,教权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但从15世纪后期,宗教改革的推动打击了罗马教廷,使之权力下降,因此罗马教廷权势发展的趋势应当是先升后降,B项正确;宗教改革冲击了罗马教廷,权力出现下降而非持续上升,排除A项;基督教自创立后不久就被确立为国教然后持续发展,不是先降低后升高,排除C项;罗马教廷不是权力直线下降,有变化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11.《史记·周本纪》载,周文王时期,虞国和芮国因为边界纠纷而派使臣请周文王仲裁。等使臣到了周地,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说完匆忙回国并互相让出了曾经争夺的土地。当时作者这样描述旨在A.褒扬周文王的德行 B.揭示儒家的政治理想C.警示后世的统治者 D.美化先秦的治国模式〖答案〗B〖解析〗〖祥解〗根据材料“虞国和芮国因为边界纠纷”、“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互相让出了曾经争夺的土地”及所学知识可得,利用儒家思想文化实现周朝有序的政治统治,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周文王的德行,而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其管理的文化氛围,有序的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后世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不是单纯的美化,而是强调儒家的政治理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2.“傅”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下表是西汉时期部分“太傅”设置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太傅”的设置旨在()西汉王国太傅表(部分)时间太傅名个人出身或素养任职国文景辕固儒者清河武帝夏侯始昌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昌邑宣帝庆普儒生东平A.推动儒学传播 B.巩固国家统一 C.完善官僚制度 D.强化地方治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代中央在地方诸侯国设置太傅是为了加强对地方诸侯国的影响和控制,以此来巩固国家统一,B项正确;文景时期,奉行的是还是黄老无为思想,所以此时并不是为了推动儒学传播,排除A项;在地方诸侯国设置太傅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而不是完善官僚制度和强化地方治理,排除CD项。故选B项。13.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实行君主直辖化即禁卫军化——他通过兵部选任军府将领,不再由一家一姓所世袭。同时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隋文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打击门阀士族 B.保证充足兵源 C.确保财政收入 D.强化户籍管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隋文帝直接统辖全国军队,由中央选任军府将领,将军人户籍并入所在州县等做法,剥夺了世家大族的军政特权,主要意图是打击门阀士族,A项正确;保证充足兵源并非全国军队禁卫军化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封建君主改革兵制的目的并非要确保财政收入,排除C项;强化户籍管理与“兵部选任军府将领”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宋太祖时期,政府规定:土地买卖的契约须注明立契人的姓名、顷亩、田色、坐落、四界、原业税钱及交易钱额等再向官府纳税,经官府勘验无误,注籍加印后,田产交易才是合法且有效的。田土产生纠纷,一旦经官处置,“唯凭契约”。这表明当时()A.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 B.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秩序C.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 D.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土地买卖的契约须注明立契人的姓名、顷亩、田色、坐落、四界、原业税钱及交易钱额等再向官府纳税,经官府勘验无误,注籍加印后,田产交易才是合法且有效的”信息可知当时是很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秩序的,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土地交易行为而不是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排除A项;两税法实施以来政府不抑土地兼并逐渐成为常态,因此宋初不存在“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的行为,排除C项;题干材料涉及到的土地买卖交易并没有规定商业交易的媒介必须是纸币(交子),排除D项。故选B项。15.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时,则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的条款。这反映出A.传统的宗藩国家体系逐渐解体 B.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压力减轻C.清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 D.洋务运动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1871年中日签订条约时,取消了"一体均沾"条款,改变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援引《虎门条约》规定,扩大侵略权益的做法,反映出清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传统宗藩国家体系逐渐解体,排除A项;1870年代,西方列强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压力并未减轻,排除B项;材料与洋务运动及其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漕运是古代通过水路向都城或其它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宋代漕运发运司平常时间在丰收的地区籴米储备,当某地因灾歉不能完成漕额或逾期未交,发运司便以所储之粮代为上供。尔后,将代发漕粮折算为钱,由被代地区上交。清代,朝廷不断上调漕船附载土宜的额度,对于回空南下的漕船也规定了具体附载物及其数量,过关免税。漕运体系构成了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有供都城消费的“京师之运”,供战争之需的“兵营之运”,供赈灾济荒的“赈济之运”。当南漕北运的格局形成之后,各王朝首先都没有考虑通过海运的形式来完成赋税的运输。漕运基本上始终是实物赋税的形式,由于漕运而流通的物质数量十分庞大,尤其是粮食,由于漕粮的持续供应,围绕都城巨额的粮食消费并未促成巨大粮食市场的形成。——摘编自吴琦《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汉、唐朝、明朝三个时期的漕运线路方向作出合理解释。(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漕运的影响。〖答案〗(1)解释从线路方向角度:西汉为东西方向。唐朝为东南西北方向。明朝为南北方向。从原因的角度:西汉定都西北(长安),主要依赖东西向河流运输,经济重心在北方。唐朝定都西北(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大运河的开通。明朝定都北京,京杭大运河得以贯通,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立南北。(2)简评:维系了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转,满足了封建王朝军事活动的需要,推动了赈灾救济的实施。调控了市场和物价,促进了商品流通,促成了沿线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了自由市场的发展,限制了海洋意识和海洋资源的开发。〖解析〗(1)解释:从线路方向角度:根据图片可以看出,西汉为东西方向。唐朝为东南西北方向。明朝为南北方向。从原因的角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定都西北(长安),主要依赖东西向河流运输,经济重心在北方。唐朝定都西北(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大运河的开通。明朝定都北京,京杭大运河得以贯通,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立南北。(2)简评:根据材料“漕运体系构成了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有供都城消费的;京师之运,供战争之需的‘兵营之运’,供赈灾济荒的‘赈济之运’”可知,维系了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转,满足了封建王朝军事活动的需要,推动了赈灾救济的实施。根据材料“漕运基本上始终是实物赋税的形式,由于漕运而流通的物质数量十分庞大,尤其是粮食,由于漕粮的持续供应,围绕都城巨额的粮食消费并未促成巨大粮食市场的形成”可知,漕运调控了市场和物价,促进了商品流通,促成了沿线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根从局限性看,漕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了自由市场的发展,限制了海洋意识和海洋资源的开发。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建设主义”之集体之个体1911年《留美学生年报》创刊号介绍美国留学界情:形,强调"建设主义"是留美学界之一大特色。所谓"建设主义"有三重意涵:其一,留学生多修实用之学;其二,美国为"大建设之国",建设精神处处可见,在此留学不能不受此影响;其三,中国即将步入建设时代,铁路开矿政治法律,莫非建设事业。据1911年留美学界之专业统计一、选修人数25人以上通常大学科50人,铁路工程50人,农业38人,科学34人,矿业27二、选修人数-15—25人商业:23人,机器工程23人,化学工程19人,电学工程15人,理财15)三、选修人数5—15人法律12人,政治11人,教育10人,化学9人,医学6人,语言6人四、选修人数1—5人神学4人,哲学3人,音乐2人,牙医1人,森林1人,建筑1人——据朱庭祺《美国留学界》(1911年初到美国留学的胡适给好友写信道)弟初习农后以本年所习大干属文学,且自视性与之近,有改习arts(文科)之意,今则立定志向,不再复易矣。其故盖以弟若改科,必专习古文字,然此是小技,非今日之急。……“文学救国”今非其时,故不欲为。——《胡适许怡荪通信集》(1917年胡适在归国日记中感叹)吾数月以来,但安排归去后之建设事业,以为破坏事业已粗粗就绪,可不须吾与闻矣。何意日来国中警电纷至,南北之纷争已成事实。时势似不许我归来作建设事。——《胡适日记全编》评述1910年代留美学界的“建设主义”。〖答案〗评述: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留美学界主张通过建设来挽救民族危机;1901年清政府新政,派遣留学生,奖励事业等措施的推动;中国进入建设时代,需要铁路开矿政治法律等建设事业;留美学界收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留美学生提出“建设主义”,影响到留学生的专业选择及其志向,留学生多修铁路工程、机器工程、商业等实用之学等。“建设主义”的实质是“实业救国”思潮的体现。“建设主义”是先进中国人对救国救民道路的积极探索,但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建设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评述内容应包括“建设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实质、评价等;背景,根据“1911年”,结合所学,可从知识界认为需要通过建设来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新政的推动以及西学东渐的影响等进行总结。“建设主义”的表现,根据留美学界之专业统计、胡适给好友写信和胡适日记,可得出“建设主义”影响到留学生的专业选择及其志向等。“建设主义”的实质,根据“中国即将步入建设时代,铁路开矿政治法律,莫非建设事业”“‘文学救国’今非其时,故不欲为”可知是“实业救国”思潮的体现。“建设主义”的评价,可从是先进中国人救国道路的积极探索总结其积极意义,可从囿于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建设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等说明其局限性。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材料二——摘自《伟大的十年》对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现象予以阐释。〖答案〗我国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农业合作化加快推进,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苏联的援助等。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改变了我国的落后面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可知,从1952年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呈现增长趋势,说明我国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增长原因,可知1949年到1952年,此时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3年到1956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以及苏联援助等等,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1952-1956”“参加农业合作社的户数”“参加农业合作社的户数占总农户的百分比”可知,此时进行三大改造,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改变了我国的落后面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等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金银的流通材料一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材料二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表国别年代中国英国西班牙15341:6.3631:11.51:1215961:7.501:11.901:12.1216221:8.001:12.501:13.1316771:9.001:15.361741—17501:11.771:14.931791—18001:15.401:15.42材料三由于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这使西班牙工业处于严重不利地位,因为其产品过于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4129-2025胶鞋、运动鞋外底不留痕试验方法
- 计算机通信技术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研讨会试题及答案分享
- 对火灾应急预案的评价(3篇)
- 儿科火灾应急演练预案(3篇)
- 计算机硬件选型与配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企业整合与风险管理的策略探讨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的职业生涯规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竞争优势构建与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广东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3年《中药商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威努特防火墙配置手册
- 模具工装检具加工申请单
- 南京求真中学新初一分班英语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各地市地图课件
- 预见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课件
- 新疆维吾尔阿克苏地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 抚养费一次性付清协议书
- 每日工作流程物业保安主管经理
- STEM教学设计与实施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