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2024年中学历史6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4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原始社会经验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对这三个阶段排序正确的是A.原始人群、母系社会、父系社会 B.父系社会、母系社会、原始人群C.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原始人群 D.原始人群、父系社会,母系社会2.先秦时期,外交“辞令”的发展经验了由同心同德到个人见机行事的发展过程,甚至出现了专供辩士们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反映了先秦时期A.社会转型的大趋势 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C.诸侯之间征伐不断 D.各国交往日益频繁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家立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爱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4.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A.北魏、西晋、北周 B.西晋、前秦、后周C.西晋、北魏、北周 D.北魏、前秦、西晋5.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峻,客户(非土著住户)大量增加,以户税和地税为主要内容的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这一措施A.加重了农夫负担 B.消退了土地兼并C.有助于社会公允 D.抑制了人口增长6.宋代书院特别重视历史教化。朱熹认为学生应当“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才能有可能有为于时,有补千世;陆九渊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据此可知,二人在教学理念方面的相同之处是A.经世致用 B.修身明理C.鉴戒资政 D.知行合一7.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更反映了A.中心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加8.近代中国,旧式的跪拜、作揖等礼节被废除,代之以鞠躬、握手;旧的“大人”“老爷”等称谓被“先生”或“君”所取代。推动这一转变的历史事务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9.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发表文章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陈望道10.1923年,中国共产党一份议决案中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这一相识A.标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C.放弃了党对民主革命领导权 D.导致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11.标记着中国共产党起先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事务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12.中国抗击了日本法西斯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和海军兵力的近三分之一。自1931年以来,中国歼灭的日军有150余万,约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人数的70%。这主要说明A.中国抗战持续的时间最长 B.中国军队战斗力快速提升C.中国战场是东部的主战场 D.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支援13.解放斗争时期,解放军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是在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B.辽沈战役后C.三大决战后D.渡江战役后14.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爱‘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A.以联合国为中心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C.以广交挚友为宗旨D.具有敏捷性和务实性15.“改革开放”这四个字连写在一起出现在报刊文件上,并不是在70年头末或80年头初,而是到了1984年。最合理的说明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亲密了改革与开放的联系B.改革开放实施的时间是1984年C.改革开放正式得到了政府和媒体的一样认可D.打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如表所列条文内容可主要用于探讨,古巴比伦的法律文献条文内容《汉漠拉比法典》假如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他应当将“拉梨臂”公牛的租金4石(约合1200升)大麦称出。.他要向牛的主子称出3石大麦,作为拉两边的公牛的租金。假如一个人把一头牛作为(债务)抵押物,扣押了,他应当称给(牛的主子)三分之一马那(约等于500克)银子(作为牛价)。古巴比伦时期的《耕牛租赁法典》由承租人自己的缘由造成的耕牛的损失,承租人负相应的责任;假如耕牛由于生病、被狮子咬死等人力无法避开的损失出现时,那么承租人不用负任何责任,损失由出租人自行担当。A.耕作方式 B.货币体系 C.契约意识 D.租佃关系17.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地球上各个大陆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起先连成一个整体,起先于:A.罗马帝国的建立B.蒙古帝国的建立C.新航路的开拓D.工业革命的起先18.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A.学习和复原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否定基督教会地位C.创立新兴资产阶级须要新文化 D.创新文学艺术形式19.英国1832年改革在新兴城市设立了40多个选区,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和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上升到8%。这反映出英国A.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B.土地贵族优势地位动摇C.普选权在英国得以实现 D.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20.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被镇压;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被镇压;英国宪章运动失败。三大工人运动这样的结果也从一个侧面说明:A.工人运动迫切须要科学理论的指导B.欧洲各国反动势力强大C.工人阶级力气弱小D.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21.西方列强对非洲的侵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中叶以前在非洲沿海地区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黑奴贸易;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主要进行内地探险;工业革命之后掀起瓜分非洲狂潮。这种阶段性的根本缘由是:A.殖民国家的经济形式B.殖民国家的航海实力C.非洲地区经济的衰退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须要22.1921年,苏维埃政府在探讨粮食税税额标准时,把“依据农户收获量、人口和牲口数量,从农户产品中按百分比扣除”的预定方案修改成“依据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确定”。苏维埃政府此举意在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追求粮食亩产量的最大化C.降低粮食税的税额标准D.平衡农夫贫富不均的冲突23.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气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这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取得成功的主要缘由是:A.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长久作战B.美国对德、日宣战C.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同作战D.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成功24.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领先挑起了冷战。美国发起冷战的标记是:A.1944年罗斯福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B.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1947年6月欧洲复兴安排的提出D.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25.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这样叙述20世纪70—90年头的世界: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对其事务限制驾驭的范围日渐缩小;反之,其行动运作不为领土疆界所局限的另一类组织,如跨国公司、国际货币市场,以及卫星时代的全球媒体传播事业,却起先高奏凯歌。作者认为A.发达国家限制世界的手段越来越隐秘 B.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影响深远C.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治理提出新的挑战 D.西方国家和平演化政策损害他国主权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留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很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更。——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隆庆元年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致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运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很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更。(5分)(2)据材料二据材料二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4分)(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旺盛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加以说明。(3分)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定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运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更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阅读材料一,依据“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更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更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8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材料二材料三“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起先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逝了。——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五“中国全面推动改革开放,集中力气发展经济,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2002年10月24日)(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956年底我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更?(2分)(2)结合材料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4分)(3)据所学学问,材料四中所说的领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几个省份?这种变革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3分)(4)据材料五和所学学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更。(3分)2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兴起于欧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这个时候的欧洲正好处在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时候。经济一发展,资产阶级的力气就壮大了。愚昧是产生专制的唯一土壤,而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能够扫荡愚昧,也就能扫荡专制。……《社会契约论》一经发表,就产生了剧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卢梭的观点有很激进的地方,他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自由之花要不断地用暴君的鲜血浇灌,才能长得强壮”这种话,所以法国大革命时有些过火、过激的行为,就跟卢梭的这种宣扬鼓动有很大的关系。——《袁腾飞讲世界史》材料二孟德斯鸠把法视为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完全抛开了神权和特权。他明确提出“一切存在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上帝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人类也有自己的法,立法的基础就是人的理性。既然人类的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那它的本质就应当是维护人的权利。——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6分)(2)依据材料一,概括卢梭的思想主见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分)(3)依据材料二,分析孟德斯鸠的法律主见及目的。(5分)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ADACCABDBB11121314151617181920BCADACCCAA2122232425DBCCC1.【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学问,中国原始社会经验了约200万年的历史,主要依次分为原始人群、母系社会、父系社会三个历史阶段,故A项正确;B、C、D三项的排列依次不符合中国原始社会所经验的三个阶段的相关史实,故解除。故选A。2.【答案】D【解析】先秦外交辞令的丰富化、多样化、敏捷化与诸侯国外交事务的增多有关,故D正确;材料主旨为先秦外交辞令的发展,而不是社会转型,解除A;B项“出现”一词表述不精确,解除B;诸侯外交辞令的发展体现外交的发展,并不肯定是斗争所致,解除C。故选D。3.【答案】A【解析】材料“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家立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爱护环境并不是董仲舒的目的,且材料中没有体现爱护环境这一说法,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分别为“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没有强调“天与民众”的关系,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儒家学说政治地位是否因此提高,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①即统一魏、蜀、吴三国的西晋,②为结束十六国局面的北魏,③是代替西魏,灭亡北齐,统一北方的北周,C项正确;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①是西晋,而非北魏,AD两项错误;结束十六国并立局面的②是北魏,而非前秦,B、D两项错误。5.【答案】C【详解】两税法包括地税和户税,地税按亩征收,户税按资产多寡多少来征收,体现了两税法主要依据土地和资产为主为标准来征税,这一措施有利于减轻农夫负担,有利于缓和土地兼并和社会的公允,故选C,解除AB;按资产多少收税,人丁税比重降低,有利于人口增长,解除D。6.【答案】A【解析】“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有为于时,有补千世”与“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都强调的是所学要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要经世致用,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二者都没有谈到修身明理这个方面,解除B项;材料强调经世致用,而非鉴戒资政,解除C项;D项是王阳明的主见,不符合朱熹,故解除D项。7.【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中显示的变更可知,由三省六部制到废除丞相制度,这一变更是相权不断被减弱并废除,其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正确;题干未涉及中心和地方的冲突,解除A;题干未涉及地方行政机构变更,解除C;D与题干内容相反,解除。8.【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引发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更,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抗拒的是清政府统治,解除A项;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解除B项;义和团运动属于反帝爱国运动,解除C项。故选D项。9.【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因此B项正确。10.【答案】B【解析】中共相识到在当时的中国,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政党,这样中共就渐渐靠近国民党,为国共两党的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故选B;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记是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解除A;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共放弃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解除C;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缘由是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不是中共的这一相识,解除D。11.【答案】B【解析】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干脆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它打响了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究竟的坚决立场,标记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斗争的起先,是创建人民军队的起先。12.【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抗击和牵制了大多数日军,而且歼灭日军数量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0%,这说明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气,中国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斗争的时间和军队战斗力,故解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援状况,故解除D项。13.【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三大战役后解放军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因此C正确。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解除。故选C。1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爱‘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具有敏捷性和务实性,故选D。A、C、D都与这一主旨不符,均解除。15.【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要求扩大国际市场,由此可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亲密了改革与开放的联系,故选A;做出改革开放宏大决策是在1978年中共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解除B、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中共十四大,解除D。1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假如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由承租人自己的缘由造成的耕牛的损失,承租人负相应的责任;假如耕牛由于生病、被狮子咬死等人力无法避开的损失出现时,那么承租人不用负任何责任,损失由出租人自行担当”可知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用于探讨古巴比伦当时的契约意识,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租赁耕牛的契约意识,并不是强调耕作方式、货币体系,解除A、B两项;材料主旨强调租赁耕牛的契约意识,租佃关系表述不太科学,解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新航路的开拓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地球上各个大陆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起先连成一个整体,因此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解除。故选C。18.【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因此其实质是创立新兴资产阶级须要的新文化,C正确;A只是文艺复兴的表象而非实质,解除;文艺复兴中并未否定基督教会的地位,而非抨击教会的腐败,解除B;D是文艺复兴时期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手段方式,而非其实质,解除D。19.【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英国1832年改革扩大了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但仍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使得一般民众未获得选举权,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英国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B项;1969年,普选权在英国得以实现,解除C项;《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D项说法错误,解除D项。故选A项。20.【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前半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一个侧面说明,工人运动迫切须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解除。故选A。21.【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黑奴贸易时期欧洲人为了资本原始积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须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及投资场所,因此西方列强对非洲的侵略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故选D。22.【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下粮食税是固定的,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夫自己支配,修改后的方案“依据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确定”这有利于提高农夫的生产主动性,便于农夫追求粮食亩产量的最大化,故选B项。2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气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取得成功的主要缘由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同作战,而不是每一个战场的单独成功或单独的军事政治行动,因此C项正确,而解除A、B、D。故选C。2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起冷战的标记。故选C。25.【答案】C【解析】材料“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对其事务限制驾驭的范围日渐缩小;反之,其行动运作不为领土疆界所局限的另一类组织,如跨国公司、国际货币市场,以及卫星时代的全球媒体传播事业,却起先高奏凯歌”体现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民族国家主权受到肯定程度的损害,维护国家主权和融入全球化之间的冲突越来越突出,这就对国家治理提出新的挑战,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主权国家利益造成肯定程度的损害,没有特指发达国家,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影响而非科技革命,解除B项;材料并没有强调西方国家和平演化政策对他国主权的损害,解除D项。故选C项。26.【答案】(1)变更: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5分)(2)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4分)(3)说明: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起先变更。(3分)【解析】(1)依据材料“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归纳出粮食产量增长;依据材料“使很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归纳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依据材料“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归纳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和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依据材料“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归纳出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2)第一小问国内因素,据材料二“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致的丝绸和瓷器”得出明政府开放海禁;中国手工业品精致畅销。其次小问表现,依据材料“到万历年间,白银的运用已相当普遍”归纳出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依据材料“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归纳出商人资本雄厚;依据材料“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归纳出长途贩运发展较快;依据材料“很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归纳出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3)第一小问说明,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着手可得: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起先变更。27.【答案】(1)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4分)(2)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2分)缘由: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削减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削减了对外国商品的依靠;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6分)【解析】(1)影响:依据材料“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定是解体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从客观影响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在经济结构上使得中国发生了变更,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趋势:依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缘由:依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削减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削减了对外国商品的依靠;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28.【答案】(1)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基本建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安排的实施,起先变更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2分)(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领域,使国民经济遭遇重大损失。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缘由是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途。(4分)(3)首先“尝试”变革的是安徽、四川。意义: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分)(4)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3分)【解析】(1)依据所学,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基本建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工业方面,“一五”安排的实施,起先变更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2)材料二的图片展示的是大炼钢铁,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配置管理在复杂项目中的非正式评审-全面剖析
- 融合策略与效果评估-全面剖析
- 企业管理-全屋定制合同
-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工程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城市居民出行效率提升报告
- 逻辑转向-全面剖析
- 智能轮椅家居环境交互设计-全面剖析
- 零售行业2025年私域流量运营模式创新案例分析报告
- 天然气勘探开发新技术在四川盆地的应用与2025年前景报告
- 食品饮料行业包装环保认证体系2025年研究报告
- 小学篮球训练计划与职业发展路径
- 业务流程管理在项目与任务管理中的应用
- 希望之星看单词编故事课件
- 新疆民居及建筑纹饰介绍(37张)
- 年产5万吨钢结构件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 Unit6Section+A+3a-3c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外科学(2)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
- 99S203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
- 回复订单确认函英文(22篇)
- 交房通知短信(5篇)
- 高中英语 A precious family dinner说课课件
- 鼻部疾病 慢性鼻窦炎的诊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