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新入选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九年级新入选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九年级新入选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九年级新入选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九年级新入选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新入选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点总结1.作者简介编者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2.故事梗概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3.文学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

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二.思维导图三人物赏析主要人物精要分析性格特征李白在盛唐诗人中,他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是一个天才的诗人。热情天真、自信乐观、洒脱不群、他留给后世的诗作,表现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他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他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反对外族侵略和军阀割据,极力主张维护祖国统一。他也不忘关怀人民,写了不少的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他重情重义,写了很多的赠别诗来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真情。他更是喜爱纵情山水的游侠,凭借自己超凡的想象和浪漫主义情怀以山水抒发胸中之情。桀骜不驯、藐视权贵杜甫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终不得志,作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代尊为“诗圣”。

他仁慈、博爱,不仅对亲友倾注一腔真情,还关心天下万物苍生。他是耿介(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的,不肯屈节事人、阿谀奉承。为了进入仕途,他多次投诗求援,但又每每写诗讽刺所求之人的不良行为。

面对龙颜,他也毫不退缩,仗义谏言。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忧乐与国事紧密相连,其大量的沉郁之作充满了忠君、爱国、忧民的真挚感情。他虽然一生命运坎坷,却始终保持着诙谐和风趣,对于不幸的友人,他经常以戏谑之笔寄托自己的同情,开阔友人的胸怀。面对生活的重压,他也以幽默来缓解心里的重负。他嫉恶如仇,对一切不合理的现实,对奸臣、贪官,甚至是皇帝都敢大胆地讽刺、批判。

他十分刚毅,虽然因仗义执言而遭贬官,一生都在辗转漂泊,却从未间断过对诗歌的精心创作,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仁善、耿介、真诚、狂傲、幽默、刚毅王维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画家。其诗作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早年丧父,全凭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而在众兄弟姐妹中又以他为长,因此他感恩母亲,爱护弟妹,尤为重视孝悌友爱。他心善言慈,厚德仁爱。自然界的一花一木,一泉一石,飞禽走兽,云霞烟霭,都笼罩着他的爱意。对于人世生活的美好、温馨、祥和,他由衷地赞美和歌颂,对辛苦劳作、命运悲惨的人民,他深表同情。他喜好山水田园和一切纯美精雅的自然景物,在辋川精心布置别业园林,作为隐居之所,生活充满了浪漫、诗意的情韵。厚德仁爱、笃挚诚信、温和从容、芳洁懿美李商隐他是晚唐文学的代表诗人,将晚唐诗细腻绵密、辞彩浓丽的诗风发挥到了极致。他十岁丧父,家贫势弱,投靠无门,只有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身为家中长子,他独自承担起了撑掌门户的重责。正是由于生活的窘迫,他不得已一生汲汲于功名。可同时,家庭的变故、命运的坎坷也造就了他自卑而又极度孤傲、清高的性格。所以他虽然内心天资聪颖、多愁善感、清高狂狷、似柔实刚充满了出仕为官的愿望,却又接受不了来自上级的不公平待遇,一生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孟浩然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生在盛唐时期,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因此一生并未出仕,以隐士终身。他洁身自好,不乐于趋承逢迎,其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文人所倾慕。由于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的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诗风清淡自然,不事雕饰,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豪爽大方、直率任性、洁身自好四《唐诗三百首》考点试题1一、填空题1.《唐诗三百首》由_______(朝代)_______(人名)选编。2.《唐诗三百首》包括_______位唐代诗人的作品,“脍炙人口”是《唐诗三百首》选诗准则。3.《唐诗三百首》按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_________、_________。4.《唐诗三百首》第一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在数量上以_____________为多。5.熟读唐诗三百首,________________。(孙洙《唐诗三百首序》)。6.刘禹锡,字_______。因唐顺宗“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远州司马。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_____________”。7.柳宗元,字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贞元二十一年(805),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8.李贺,字_______,是中唐诗坛天才,他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有_____________之称。9.诗、酒、剑,唐朝文化强盛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它们像一个三角形的箭头,指向通往艺术与美的最高境界,让人们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浪漫与潇洒、自信与豪迈。“___________________,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瀚《凉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尔曹身与名倶灭,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与元九书》)“___________________,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___________________。”(贾岛《剑客》)如此美妙的诗篇奏响了中国人最奔放、最诗意、最潇洒、最自信的时代之音。“________________,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10.晚唐的诗歌总给人以萧瑟衰飒之感。由于对现实的极度失望,诗人的目光已经由外在的现实退守到内心,于是杜牧悄悄吟唱“银烛秋光冷画屏,___________________”(《秋夕》);李商隐悲歌“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感慨“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温庭筠执着于“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而晚唐的咏史诗,则更像是帝国衰亡的预言,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盛唐的豪迈不再,这绝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