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有人将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即dN-Pα~Pβ~Pγ,其中Pγ用P标记)、微量的T2噬菌体DNA混合液在有Mg2+存在的条件下于37℃静置30min,检测是否能合成DNA分子以及放射性。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DNA合成,原DNA中无放射性,因为实验装置中未提供能量B.有DNA合成,新DNA中无放射性,新DNA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的DNA相同C.有DNA合成,新DNA中有放射性,新DNA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的DNA相同D.有DNA合成,新DNA中有放射性,新DNA碱基序列与大肠杆菌的DNA相同2.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人感染了以后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导致肺炎、严重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自身的蛋白质B.新型冠状病毒以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值C.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嘌呤总数一定等于嘧啶总数D.冠状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会对肺部细胞进行攻击而引发肺炎,此时可以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病人进行治疗3.物质甲能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和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过量误食会导致心率减慢,注射适量肾上腺素可使心率恢复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心脏活动的稳态B.物质甲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后,Na+内流受阻C.物质甲能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D.肾上腺素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使心率加快4.驱蚊香草为常用绿化及驱蚊的优良植物,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对驱蚊香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实验中各实验组将健壮饱满的驱蚊香草种子放在不同浓度NAA溶液中浸泡3h,而后取出各组种子并放于25℃恒温箱中,培养至第3天和第7天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实验结果不仅受NAA浓度的影响,还受培养时间的影响B.第3天时NAA促进驱蚊香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是1.5mg/LC.第3天和第7天的实验结果都能说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NAA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培养温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5.某湖泊中存在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该湖泊由于环境污染导致鱼类和浮游动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的污染,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导致鱼类死亡,鱼类腐烂后的尸体会加速环境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B.若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疯长,会使鱼类获得的能量增多,数量增加C.未受污染时,该湖泊中各生物的数量关系为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D.鱼类每增加1kJ的能量,至少需要浮游植物提供100kJ的能量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组合是()①"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是种群遗传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结果③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④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④⑤7.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D.若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37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个菌落,则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为34个/平板8.(10分)下列有关动物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由基因调控的C.癌变的细胞不保留原来细胞的特点,具有无限增殖能力D.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受到细胞内物质的限制而不表现全能性二、非选择题9.(10分)灰沼狸是非洲群栖性很强的哺乳动物之一,群体中的一部分个体会在其他个体取食时占据高处,站立放哨。请回答下列问题:(1)灰沼狸喜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块茎和根,因此灰诏狸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灰沼狸也取食毒性很强的蝎子、眼镜蛇等,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对这些动物的毒性不敏感,灰沼狸能够适应毒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灰沼狸的天敌主要是鹰和隼,灰沼狸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传递到鹰体内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站岗放哨的个体发现天敌后会发出警告声,这种信息传递对种群的意义是___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站岗者“的行为更有利于自身生存,理由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10.(14分)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γ—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的小鼠。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了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1)现提供正常小鼠和一只B+B-雄性小鼠,欲选育B-B-雄性小鼠。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选育过程(遗传图解中表现型不作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__________上进行,通过tRNA上的_______________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胱硫醚在G酶的催化下生成H2S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3)右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这是因为______。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11.(14分)根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可分为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其中伴性遗传又分为伴X遗传(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伴Y遗传(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和同源区段遗传(基因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有研究人员从世代连续培养的野生型红眼果蝇种群中分离出雌、雄各一只紫眼突变体,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实验①:紫眼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F1均为红眼→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F2中红眼:紫眼=3:1实验②:紫眼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F1均为红眼→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F2中红眼:紫眼=3: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确定果蝇眼色的遗传不可能是伴Y遗传,确定的依据是____;也可确定果蝇眼色的遗传不可能伴X遗传,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2)研究人员提出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假设(假设一)。你认为果蝇眼色基因的位置还可以提出哪一种假设_______(假设二)。(3)为了判断上述何种假设成立,需要对实验①、②的结果做进一步的观测,则支持上述假设一的观测结果是_______。(4)若假设一成立,将实验①F2的雌果蝇与实验②F2:的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子代的红眼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12.下图1为某地区苹果种植户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__,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图1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_____________。(2)果园中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4)图2中的A代表______________,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详解】A、dNTP要作为DNA复制的原料则需要脱去Pβ和Pγ两个磷酸基团,该过程中可为DNA复制提供能量,A错误;BCD、由于T2噬菌体的DNA可作为模板,有原料、酶和能量,所以有DNA合成,且新合成DNA的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相同,又因Pγ用P标记,用作原料时已被脱去,故合成的DNA无放射性,B正确,C、D错误。

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D【解析】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不具有核糖体,也不能独立合成自身的蛋白质,A错误;B、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在宿主细胞内寄生完成增值过程,B错误;C、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通常为单链结构,故其中的嘌呤总数一般不等于嘧啶总数,C错误;D、冠状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会对肺部细胞进行攻击而引发肺炎,为保护肺部细胞,此时可以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病人进行治疗,同时需要设法抑制冠状病毒的增殖,D正确。故选D。3、D【解析】

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兴奋后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抑制后突触后膜仍旧为外负内正,但电位差可能进一步加大。【详解】A、正常情况下,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心脏活动的稳态,A正确;B、物质甲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后,Na+内流受阻,B正确;C、物质甲能影响某些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过量误食会导致心率减慢,C正确;D、肾上腺素不能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D。4、B【解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由图可知,无论是3天的检测结果还是7天的检测结果,随NAA溶液浓度的增加,均是先表现了促进发芽,然后表现了抑制发芽,所以均能体现两重性。【详解】A、从第3天或第7天的实验结果均可看出,NAA的浓度不同导致种子的发芽率不同,所以NAA的浓度可以影响实验结果,第3天和第7天的实验结果相比,说明培养时间也可以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B、第3天时虽然1.5mg/L的NAA在图中的实验结果中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强,但不能判断该浓度就是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B错误;C、无论是第3天还是第7天的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既有发芽率高于对照组的也有发芽率低于对照组的,所以能说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D、不同组别间的NAA浓度不同,所以NAA的浓度属于该实验的自变量,不同组别的培养温度都是25℃,所以培养温度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D正确。故选B。【点睛】理解两重性以及最适浓度时促进效果最好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

(1)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详解】A、环境污染导致鱼类死亡,鱼类腐烂后的尸体会加速环境污染,这种调节方式会导致生态系统偏离稳态,属于正反馈调节,A正确;B、若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浮游生物疯长,最终使得鱼的数量减少,B错误;C、未受污染时生态系统各生物的数量关系为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C错误;D、鱼类每增加1kJ的能量,至少需要浮游植物提供25kJ的能量,D错误。故选A。6、C【解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①收割理论”指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①正确;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是种群遗传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结果,②正确;③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③错误;④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④正确;⑤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⑤错误。故选C。7、C【解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详解】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碳源,A错误;B、倒平板时,不能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微生物污染,正确的做法是: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C、无机盐可以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所以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C正确;D、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D错误。故选C。8、C【解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②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③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沉积;④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⑤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正确;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凋亡,B正确;C、癌变的细胞仍保留原来细胞的某些特点,C错误;D、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要表现出全能性必需要离体,如果不离体,细胞全能性会受到抑制,不能表现出来,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二、非选择题9、消费者种群的抗毒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灰沼狸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部分灰沼狸的能量会流向分解者、部分能量储存在灰沼狸体内未被利用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天敌后,迅速躲避敌害;在站岗处取食,减少与其他个体的争食斗争【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用到的知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沿食物链传递时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呼吸消耗、有一把分流向分解者、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灰沼狸喜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块茎和根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长期的自然选择使一些灰沼狸适应蝎子、眼镜蛇等的毒性,即灰沼狸群体发生进化,而灰沼狸适应毒性的实质是种群的抗毒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灰沼狸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传递到鹰体内的原因是灰沼狸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部分灰沼狸的能量会流向分解者、部分能量储存在灰沼狸体内的有机物中未被利用等。(3)信息传递是个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种群繁衍所需要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站岗放哨的个体发现天敌后会发出警告声,这种信息传递对种群的意义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站岗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天敌,能迅速躲避敌害;在站岗处取食,减少与其他个体的争食斗争等。【点睛】本题易错点是不能从进化的实质上分析灰沼狸能够适应毒性的根本原因,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生物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的特点、信息传递的作用通过识记和理解,可以直接答题。10、核糖体反密码子G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血浆中的H2S不仅仅由G酶催化产生基因可通过控制G酶的合成来控制H2S浓度【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有关知识。(1)遗传图解如下:(2)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通过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上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这是因为血浆中的H2S不仅仅由G酶催化生成。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基因可通过控制G酶的合成来控制H2S浓度。11、①若眼色为伴Y遗传,实验①的F1应为♀紫眼:♂红眼=1:1,与实验结果不符。②若眼色为伴Y遗传,实验②的F1♂应全为紫眼,与实验结果不符。③若眼色为伴Y遗传,雌果蝇中不可能出现突变体,与题意不符。④若眼色为伴Y遗传,雌果蝇中不可能有显性性状个体,与题意不符。若果蝇眼色的遗传是伴X遗传,则实验①F1应为红眼:紫眼=1:1,F2也应为红眼:紫眼=1:1,与实际杂交结果不符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①F2中紫眼果蝇性别是雌性,实验②F2中紫眼果蝇性别是雄性1/7【解析】

基因在染色的位置有以下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XY的同源区段;位于Y染色体,可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B、b。【详解】(1)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体(伴Y遗传),则实验①的F1和F2中所有雄果蝇均应与亲代雄蝇的表现型相同,即均表现为红眼;实验②的F1和F2中所有雄性果蝇的眼色均应与亲代雄蝇相同,表现为紫眼,而实际杂交结果与之不符,或若眼色为伴Y遗传,雌果蝇中不可能出现突变体,与题意不符;或若眼色为伴Y遗传,雌果蝇中不可能有显性性状个体,与题意不符;故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由杂交实验①②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红眼对紫眼为显性,若该性状为伴X遗传,则实验①为XbXb×XBY→F1:XBXb、XbY→F2:XBXb、XbXb、XBY、XbY,即F1应为红眼:紫眼=1:1,F2也应为红眼:紫眼=1:1,与实际结果不符,故不可能为件X遗传。(2)根据题意,该性状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及仅位于X染色体,故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还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假设1)或是常染色体(假设2)。(3)为了判断上述何种假设成立,需要对实验①、②的结果做进一步的观测,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①为:XbXb×XBYB→F1:XBXb、XbYB→F2:XbXb、XBXb、XBYB、XbYB,即F2紫眼性别为雌性;实验②为:XbYb×XBXB→F1:XBXb、XBYb→F2:XBXB、XBXb、XBYb、XbYb,即F2紫眼性别为雄性。(4)根据第(3)问分析可知,如果假设1成立,则:实验①F2的雌果蝇即XbXb、XBXb,产生的雌配子为3/4Xb、1/4XB,实验②F2雄果蝇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