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流程题_第1页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流程题_第2页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流程题_第3页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流程题_第4页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流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要考点:流程题

1.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了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的新型储能技术,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电解池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整个流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设备有

(3)关于该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A.可捕集CCh缓解温室效应

B.可生产不含硫元素的汽油

C.能量的转化形式:风能、光能T电能T化学能

2.某化学社团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他们设计了以下流程从废水中回收铜和

硫酸锌。

(1)操作I的名称是=

(2)上述流程中,物质A可能是(写化学式)。

(3)操作I和操作H中均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o

(4)若加入的物质B为稀硫酸,用量为100g,在此过程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0.4g,则所

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孔雀石标本,他查阅资料知其主要成分是

CU2(OH)2c03.他以CU2(OH)2c03为原料制取铜,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溶液C中所含的溶质是

(2)固体D中所含的物质是—o

(3)CU2(OH)2c03与稀硫酸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o

4.二氧化碳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是碳中和领域研究热点。

⑴碳捕集:科学家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02(如图)。

(1)捕捉室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操作,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

的原因是o

(2)该过程中操作n的名称是0

(3)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NaOH和o

(II)碳的资源化利用: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0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主要过程如下:

阶段I阶段n

甲醇----->甲醛-*…f葡萄糖->-f淀粉

co2——►

(4)检验淀粉的常用试剂是(填名称)。

(5)绿色植物实现C02到葡萄糖的转化过程称为0

(6)阶段1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写出甲醇的化学式:。

。氢原子O氧原子•碳原子

5.蔗糖是常用的调味品。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试卷第2页,共8页

(1)操作A名称是,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o

(2)蔗渣造纸过程中常用的漂白剂是二氧化氯。60℃时,将氯酸钾和草酸(H2c2。4)混合即可生

成二氧化氯、二氧化碳、碳酸钾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O

6.氧化锌(ZnO)俗称锌白,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工业级粗氧化锌(含有FeO、

MnO、NiO等杂质)提纯为“锌白”的流程如图所示。

(1)已知步骤①中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步骤①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o

(2)步骤②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o

(3)步骤③中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应该排在Ni的—(填

“前”或“后”湎。

(4)步骤④中滤液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5)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Zn2(OH)2CO3-2ZnO+CO2?+;若在实验室中进行此

反应,Zn2(OH)2c03固体应放在_____(选填"邺印或“蒸发皿”)中高温加热;从“碳达峰”和

“碳中和”角度分析,吸收二氧化碳的试剂为。

7.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金属钮的氧化物(丫2。3)广泛应

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利用富铝稀土(含丫2。3约70%,

含Fe2O3、CuO、SiCh等约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钮的种工艺如下:

稀盐酸有机溶剂

滤液1水溶洒

富忆稀土-----►酸溶过滤分离提纯

SiCh等残渣含杂质的有机相

NH4HCO3

大颗粒碳酸―

氧化铉"一些"一过滤一卜冗铉I调pH

滤液2

(1)“酸溶”过程中,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1中的—(填化学式)。

8.工业制造高纯氧化钙(CaO)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Ca(NO3)2

鼓泡塔反应釜过滤器焙烧炉

(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o

⑶烘焙炉中产生的X是O

9.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某河的水样,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对该水样进行了净化

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原水样

静置匚

(I)操作①的名称是,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试卷第4页,共8页

如果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水样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答1点)o

(2)为除去水样2中的一些异味和色素,加入的物质B是,利用的是该物质

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10.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Ch,含少量FeCCh

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图:

滤渣Fe(OH),SO,CO,

⑴FeCCh读作-

(2)“酸溶”过程主要发生复分解反应,推断溶液I中主要的金属阳离子有0

(3)通过加入氨水使溶液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将杂质离子沉淀除去。

(4)“高温燃烧”生成的SO2和CO2质量比为0

(5)100t含杂质16%(杂质不含镁元素)的菱镁矿经过此流程,理论上可制得氧化镁的质量

为to

(6)为了探究工业生产中最佳的实验条件,提升硫酸镁固体的转化率,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

实验,并得到如下数据:

编号矿石质量/g温度/℃m(MgSO4):m(C)时间/h硫酸镁的转化率/%

185.716001:10.549.98

285.716502:10.565.34

385.716002:10.556.39

485.716502:1180.76

585.718008:1298.12

685.718508:1398.48

分析以上数据,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填编号)的条件更合理。

11.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锌和硝酸铜三种物质。为了分离并回收金属银

和铜,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准备运用刚学到的“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设计方案,分离

并回收金属银和铜。

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固体X是(填物质名称),操作a的名称是o

(2)滤液B中除了水还含有的物质有(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⑷从固体Y得到纯净的铜,从以下选出正确的试剂和操作(填序号)。

a、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b、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c、在足量氧气中,加热

12.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

验过程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矶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操作①的名称是;该操作中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任写一个),若进行完该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旧浑浊,造成这

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3)为检验液体D是硬水还是软水,应选用的试剂是,若观察到则说明是

硬水,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o

13.利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制硫酸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试卷第6页,共8页

(1)粉碎黄铁矿的目的是。

(2)利用反应釜1中产生的FezCh进行工业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o

(3)反应釜2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4)反应釜3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4.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厂以一种镁矿石(主要成分为SiCh和

MgCCh,还含有少量FeCCh,其它成分忽略)为原料制备MgSO4«7H2O的主要流程如图:

过量稀硫酸

镁矿石|操jaN溶液A|~f

废渣X

加当。o

溶港B|调BP”/木溶液c-------►MgSO4-7H:0

废渣Y

查阅资料: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阳离子Mg2+Fe2+Fe3+

开始沉淀时的pH9.17.61.9

沉淀完全时的pH11.19.7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gCO3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让镁矿石与稀硫酸充分反应,

提高原料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为—(填字母)。

A将镁矿石粉碎B升高反应温度C用稀硫酸多次浸泡

(2)溶液A中所含的溶质成分有;溶液A中加入H2O2溶液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