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文言文复习
一、《桃花源记》知识点及练习。
1、课内知识点
①世外桃源的含义:世外桃源原意是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来也
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
美好世界。
②“世外桃源”的特点: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
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
③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
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2、课内外对比阅读。
汉永平五年,剑①县刘展、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乏尽,饥馁
殆死。
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永无登路,攀缘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
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②嗽。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
胡麻饭稼③。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行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
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④向⑤所失流杯来。”
展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⑥,乃相见忻喜。悉问:“来何晚邪?”因
要还家。
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⑦,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
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遂呼前来女子,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
邑屋改异,无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
知何所。(刘义庆《幽明录》)
【注释】①炎U(shan)②盥(guan贯):浇水洗手。③稷(san伞):饭粒。④捉:
拿。⑤向:刚才。⑥旧,旧识,旧时相识的人。⑦宿福所牵:前生的福气把你牵引
到这儿来的。
【译文】汉明帝永平五年,物县人刘晨、阮肇一同到天台山(采树皮),在山里迷了路,
1
回不了家。过了十三天,他们带的粮食全部吃光了,饿得快要死去。
(这时他们)看到远处的山顶上有一棵桃树,结满了果实,根本无路可走。他们抓住藤子
和葛条攀登,才上到了山顶。两人各吃了几个桃子之后,便感到饥饿消除,体力充沛。(接
着他们)又下了山,拿出杯子来打水,想要洗漱一番。突然他们发现有芜菁叶从山洞里
的溪涧里流出来,很新鲜,接着又有一只杯子流出,里面盛着芝麻饭。于是一同涉水,
逆着水流来的方向
走了两三里路,穿过一座山,看见一条大溪流出。溪边站着两位女子,姿态和容貌都美
得无人可比。看见他们拿着杯子走来,便笑着说:“刘、阮两位郎君拿着我们以前丢失的
杯子来了.〃刘晨、阮肇已经不认识她们,因为两位女子当即叫出他们的姓氏,如同曾
经相识,见面就非常欣喜。都问怎么来得这样迟?于是邀请他们一同回家。
于是他们在山中停留了半年。到了春天,气候温暖,草木繁茂,百鸟啼鸣,刘晨和阮肇
更加愁思满怀,回家的愿望更是强烈。于是他们叫来上次来过的女子,他们指明回家的
道路。他们从山里回到家中以后,发现亲戚朋友都已经去世,村落和房屋也改变了原来
的样子,再也见不到过去熟悉的一切了。经过打听才找到第七代孙儿,(孙儿说)听别
人讲,从前我的祖先进山以后,迷了路没能回来。到了太元八年,刘晨和阮肇又忽然离家
远去,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什么地方。
1、解释下列中加点的词。
(1)攀缪藤葛乃得至上(沿着)(2)因事还家(同“邀”邀请)
2、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
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便共没水逆流,行二三里,得度山。
译文:于是一同涉水,逆着水流来的方向走了两三里路,穿过一座山,
4、本文按照“邂逅绝境一一探访绝境——寻找绝境——失去绝境”的结构来叙事。
这样在情节上形成一波三折,有波澜有起伏。
5、比较本文和《桃花源记》在主题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都暗示这种理想生活只能是作者的美好向往和憧憬,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2
二、《小石潭记》知识点及练习。
1、课内知识点
(1)写景的方法:
①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
到皇族,由皇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电
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周围景物的特点。
②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写游鱼动静结合,通过写游鱼侧面烘托水的清澈。
③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文中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悠然自得,写潭水的空
明清澈,写环境的清冷幽寂,都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2)作者情感的变化:
听水声,心乐之。是感情的第一层次。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是作者从自然界得
到充分的慰藉,是感情的第二层次。“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和个人的感受
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
2、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
【甲】《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
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理厄⑥,蕴⑦
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
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肪之苦。⑥理(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
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与同辈七人俱修(被贬)②览之者为之谡卿(感到凄恻)
2、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3
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蕴⑦骚人之郁悼'情叙事'动必以文。
3翻译下面句子。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他)和检查御史吕温一起被秘密召入宫中,一起商讨国家革新大事。
4.【甲】文第二段写出了小石潭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
分析。
答:清澈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游鱼好像在空中游动,
无所依傍,侧面写出了水清;“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阳光照射到水底,都能看到鱼
的影子映在石头上,侧面写出了水清。(举一例即可)
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甲】文中作者“凄神寒骨”的原因。
答:(1)小石潭景色太过凄清;(2)屡次被贬,政治失意,使作者心情悲伤;(3)小石
潭凄清的环境,使作者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因而“凄神寒骨”。
【译文】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
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
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
To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
蛮瘴历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
笔就一定写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到凄恻哀婉。
(二)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
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廊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
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
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
直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趋,安闲
宁寂,毋乃⑩静躁关其老少耶?
4
[注]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
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
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
人喜爱。⑧跳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
相当于“恐怕”“只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下见文砾金沙(向下)②其长尺许者(表示约数,“来”“上下”“左右”。)
2、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
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
4、本文和《小石潭记》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本文抒发了作者游览西山碧云寺的欢快愉悦之情。《小石潭记》不仅写了作者寄情
山水的短暂快乐,更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
【解析】甲文,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表现了他的凄苦孤寂之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
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乙文,袁中道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郊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西山十记》记
录了作者在西山游玩的所见所闻。“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
中空火出”“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作者
在写景中,间接抒发了一种欢快愉悦之情。
【译文】从香山寺沿着石磴俯阶而下,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
寺。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冰似雪,水波荡漾。泉水从一棵空
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在石渠中激荡起
哗啦啦的水声,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周围
5
以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
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得耀人眼目。阳光照射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
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
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鱼群便争先向右,一片吞服之声。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
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
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
三、《北冥有鱼》知识点及练习。
1、课内知识点
1、大鹏的特点: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2、语言特点:夸张、想象雄奇瑰丽。
2、课内外对比阅读。
南华老仙①,集志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鳏。化成大鹏,
质凝胚浑,脱髻鬣②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
川为之崩奔。六月一息,至于海湄。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息③之野入乎汪逆④之池。猛
势所射,馀风所吹。溟涨⑤沸渭,岩峦纷披。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并序》)
[注]①南华老仙:庄子。庄子著有《南华经》,故亦被称为南华真人。②髻鬣(lie):
鱼的脊鳍。③泱湃:广大的样子。④汪涅:深广。⑤溟涨:溟海与涨海,此处泛指大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集志怪于齐谐志:—记载。
(2)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若:—像,好像。
2、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湃③之野入乎汪涅④之池。
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沸③之野'入乎汪涅④之池。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鳏。
我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它的名字叫鲍。
6
4、本文语言精妙。主要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鲍鹏的“一
神怪之若此"(第二空用原文中的词句填空)
5.鳏鹏的形象,在庄子文中诞生,在李白赋中丰满。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士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商标保护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化肥检验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沂九中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血液透析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青少年法律竞赛题库
- 2025年汽车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株洲中医院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淘宝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解剖内分泌试题及答案
- 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疗法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年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教育局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中医生殖抗衰培训课件
- 乡土中国读书分享课件
- JG/T 163-2013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
- DB32/T 4593-2023研究型医院建设规范
- 台球球员签约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检验无人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钛粉末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国家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