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基与基础试题库填空题_第1页
2024年地基与基础试题库填空题_第2页
2024年地基与基础试题库填空题_第3页
2024年地基与基础试题库填空题_第4页
2024年地基与基础试题库填空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填空題1.土体最重要特性是它的和,這是它在强度、变形等力學性质上与其他持续固体介质主线不一样的内在原因。2.把土层中附加压力和变形所不能忽视的那部分土层称為,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构造称為。3.當地基由两层及两层以上土层時将直接与基础接触的土层称為,其如下的土层称為。4.不需要处理而直接运用天然土层的地基称為;把通過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為地基的称為。5.土的构造一般认為有,和三种。6.土的颗粒级配是指大小土粒的搭配状况,一般以来表达。7.為了反应土的级配特性,工程上常用两個级配指標来描述即和。8.土的级配指標CU=d60/d10中,d10称為,d60称為。9.土体在一般状况下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其中构成土体的骨架,是三相体系中的主体。10.土中水按其形态可分為、、。11.在土的物理性质指標中、、称為基本指標。12.土的重度一般用测定,土的含水量W一般用测定。13.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称為土的,它可用来评价天然土层的。14.反应土中孔隙被水充斥程度的指標称為土的。當土处在完全饱和状态時。15.鉴定砂土密实状态的最理想理论指標為。16.粘性土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称為,用符号表达。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根据将粘性土划分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及液塑五种状态,其中的称為流塑状态。18.反应粘性土构造性强弱的指標称為。其中St>4的土称粘土。19.粘性土扰動後的强度減少,但静置一段時间後,土粒离子和水分子之间又趋于新的平衡状态,土的强度又逐渐增長,這种性质称為粘性土的。20.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對無粘性土分类的重要根据是,對粘性土分类的重要根据则是。21.是指粒径不小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過全重50%,粒径不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過全重50%的土。22.的土称為粘土,塑性指数10<IP<=17的土称為。23.某土样不一样粒组的含量見下表定出该土的名称。粒径(mm)2~51-20.5~10.25~0.50.1~0.250.075~0.1占全重的比例(x%)3.1614.441.526924.某种土样试验成果如下表,确定该土的名称及软硬状态、。天然含水量w(%)塑限(%)液限(%)40.425.447.9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把作為建筑地基的岩土,分為、、、、和。26.人工填土按其构成和成因可分為、、和。27.土体中的压力按其产生的原因重要由两种:、。28.對均质土、竖向自重压力沿成直线分布,對成层土,竖向自重压力在土层界面处发生,沿深度成。29.當地下水位下降時,原地下水位如下的自重压力。30.建筑物荷载通過基础传給地基,基础底面传递到地基表面的压力称為,而地基支撑基础的反力称為。31.增大基础的埋置深度,基底附加压力将含。32.集中荷载P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压力??沿P作用线上的分布规律。33.當地基表面作用多种集中力時,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會出現。34.當基础底面上的荷载為竖向均布荷载力,底面尺寸愈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则。35.基底压力保持不变,增大基础的埋置深度则土中的附加应力?将會。36.土的压缩随時间而增長的過程称為。37.土在固結過程中某一時间t的固結沉降量St与固結稳定的最终沉降量S之比称為。38.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称為。39.用来反应土体压塑性高下的两個指標分别是和,它們都是在下由压塑试验求得的,它們之间的关系為。4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按a1-2的大小将地基土的压塑性分為三类,其中a1-2>=0.5MPa-1時,称為。41.某工程地基钻孔取样,進行室内压塑性试验,式样高為h0=20mm,在P1=100KPa作用下测得压缩量S1=1.1mm,在P2=200KPa作用下的压缩量為S2=0.64mm。土样的初始孔隙比為l0=1.4,试计算压力P=100~200KPa范围内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该土的压缩性。42.在地基沉降量的计算中,是将地基压缩层范围以内的土层划分若干薄层,分别计算每一薄层土的变形量,最终總和起来,即得基础的沉降量。43.在确定地基压缩层厚度時,一般取处的地基深度Zn作為压缩层计算深度的下限,當该深度下有高压缩性土层時取對应深度。4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措施计算基础沉降量将地基土按----------------分层。4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将地基变形根据特性分為、、、。46.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和两個基本条件。47.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土体内部产生剪应力時,土對剪切破壞的极限抵御能力。48.粘性土的库仑抗剪强度定律体現式為,其中為粘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標。49.無粘性土的库仑抗剪强度定律体現式為,其中為土的抗剪强度指標。50.土颗粒愈粗,内摩擦角。51.土颗粒愈细,塑性愈大,其粘聚力也。52.當土中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時,土体到达临界状态,称為。53.已知某土的Φ=270,c=15kPa,土中某點的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分别為350kPa和100kPa,该點所处的状态為。54.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根据排水条件可分為,,。55.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条件下,地基單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56.現場平板载荷试验時,從開始施加荷载并逐渐增長至地基破壞,地基的变形大体通過三個阶段:即、、。57.在地基变形中把土中即将出現剪切破壞(塑性变形)點時的基底压力称為。58.在地基变形中把地基刚出現整体滑裂破壞面時的基底压力,称為。59.地基承载力特性值可由或、、等措施综合确定。60.作用在挡土构造上的土压力,按构造受力後的位移状况可分為、、三种。61.朗肯积极土压力系数為。62.挡土墙的重要类型有、、、、。63.重力式挡土墙的验算一般包括、、。64.重力式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包括、。65.在设计重力式挡土墙時,砌石挡土墙顶宽不适宜不不小于,混凝土不适宜不不小于。基底宽约為墙高的。66.無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只取决于坡角β,只要,土坡即稳定。67.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一般采用。68.建筑場地的工程地质勘察一般分為四個阶段,即、、、。69.在阅讀和使用工程地质勘察汇报中,工程技术人员应重视如下三點:、、。70.對浅基础而言,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规定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71.假如地基土层上层持力层不小于下层土時,尽量运用作為地基持力层。72.在选择持力层時,對深基础而言,重要的問題時选择桩?。73.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有、、、。74.《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将地基基础分為三個设计等级即、、。75.在地基基础设计基规定,荷载效应组合计算中两种极限状态為和。76.浅基础根据材料、构造类型和受力特點可分為、、、、、。77.無筋扩展基础一般有、、、、、。78.扩展基础一般有和。79.基础埋置深度确实定应综合考虑如下原因:、、、、。80.基础埋置地表如下的最小埋深為,且基础顶面至少应低于室外设计地面。81.一般新建筑物基础埋深相邻原有建筑物基础。82.當墙下条形基础有不一样埋深時,应沿基础做成台阶形,并由深到浅逐渐過渡。83.在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時,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總荷载,应從建筑物的開始计算。84.柱下独立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上的平均应力应經修正後的地基承载力特性值。85.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時,规定作用在地基软弱下卧层顶面的不超過下卧层的承载力。86.對無筋扩展基础當材料及基础底面积确定後,只要限制基础台阶宽高比容許值规定即可。87.現浇柱基础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為。88.扩展基础底板受力刚筋最小直径不适宜不不小于。89.扩展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适宜低于。90.減少不均匀沉降的措施有、、。91.桩基础按承载性状可分為、。92.预制桩根据桩材料不一样,重要有、、等多种。93.灌注桩根据成孔措施可分為、和。94.單桩竖向承载力特性值应通過單桩竖向。95.桩基础验算包括、。96.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得低于。97.软弱地基重要由、、、或构成的地基。98.地基处理措施有、、、、、。99.地基处理中机械压实法、换填法、预压法合用于。100.我国区域性特殊土重要有、、、和等。答案1.松散性、三相构成2.地基基础3.持力层下卧层4.天然地基人工地基5.單粒构造蜂窝构造絮状构造6.土中各粒组的相對含量7.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8.有效粒径限定粒径9.土粒水气体土粒10.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11.重度?含水量?相對密度?12.环刀法烘干法13.孔隙比密实程度14.饱和度=100%15.相對密实度?16.塑性指数17.液性指数IL〉118.敏捷度高敏捷度19.触变性20.颗粒级配塑性指数21.砂、土22.塑性指数IP>17粉质粘土23.中砂24.粘土可塑状态25.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26.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冲填土27.自重压力附加压力28.转折折线分布29.增大30.基底压力地基反力31.減小32.?随深度增長而递減33.积聚現象34.愈大35.減小36.土的固結37.固結度?38.土的压缩性39.压缩系数a压缩模量ES侧限条件ES=(1+L1)/a40.高压缩性土41.0.8MPa-12.84MPa高压缩性土42.分层總和法43.??44.按压缩性45.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46.变形强度47.土的抗剪强度48.??49.?内摩擦角50.?越大51.愈大52.极限平衡状态53.破壞状态54.不固結--不排水剪试验固結--不排水剪试验固結--排水剪试验55.地基承载力特性值56.直线变形阶段局部剪切阶段失稳阶段57.临塑压力(或比例极限)58.极限荷载59.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工程实践經验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