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气温、天气与气候(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专题12 气温、天气与气候(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专题12 气温、天气与气候(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专题12 气温、天气与气候(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专题12 气温、天气与气候(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天气与气候专题12气温、天气与气候类型一气温 2类型二风和降水 3类型三天气 6类型四气候 8【方法归纳】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虽然都是表示天气状况,但两者的特点不同:从时间上看,天气描述的短时间,而气候描述的时间为长时间;从是否会发生变化上看,天气常变化,而气候少变化,具有稳定性。天气气候概念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阴晴、冷暖、风力大小等大气状况的综合表现。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1.短时间;2.多变化;3.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差别大;4.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差别大。1.长时间;2.稳定性强。2.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份是7月,气温最低月份是1月份,海洋气温最高月份是8月,气温最低月份是2月。3.百叶箱一般安放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地方。因为这个高度气温变化比较稳定,同时这个高度也是人类一般活动的范围。4.湿度的理解,湿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习时可充分联系实际,从一些生活经验出发。如冰箱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出汗”,打开冰箱门会涌出“白雾”等。5.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示数,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示数,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6.降雨量的测量通常用雨量杯来测定,雨量杯上的刻度是根据雨量筒口的面积换算的,读数即为降雨量“毫米”。还可用虹吸雨量计和翻斗式雨量计来测量。7.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做锋面。冷锋和暖锋系统应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锋面系统对所预报地区产生的影响。锋面移动的方向大致就是天气图上冷、暖锋面的三角或半圆凸所指的方向。锋面系统移入该地,则该地会逐渐出现此类锋面影响下的天气。①冷锋: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温、大风和降雨的过程。表示方法:②暖锋: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天气,并能使气温升高。表示方法:8.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反。(2)海陆分布: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3)地形:①对气温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在对流层,地面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②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9.我国的季风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季风的另一个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大陆因冷而形成高压区,海洋因暖而形成低压区,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因热而形成低压区,海洋因冷而形成高压区,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常考题型】(总题量:46题,建议用时:90分钟)类型一气温1.有关气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高C.一天内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D.我国的历史有记录的最低气温为-52.3℃2.以下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的主要原因是()A.此时太阳光线辐射的能量最强B.此时大气热量的吸收大于散失C.此时大气热量的吸收小于散失D.此时大气热量的吸收等于散失4.下列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B.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高C.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D.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5.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工业密集,气温明显较周边的郊区要高,称其为“热岛效应”,因此郊区近地面就会有风吹向城市,你认为形成这种风的原因是()A.城市的近地面气压较高B.郊区的近地面气温较高C.郊区的近地面气压较低D.郊区的近地面气温较低6.观察百叶箱,回答下列问题:(1)气象观测站的百叶箱内放置有湿度计和三种温度计,用来测定空气的湿度和__________;最高温度计,用来测定一段时间间隔内的___________温度;最低温度计,用来测定一段时间间隔内的___________温度。(2)温度计通常放在一只白色的百叶箱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表示的是最高温度计的一部分,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__。7.夏天烈日暴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__。A.早晨B.中午C.傍晚(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根据你对百叶箱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1)百叶箱内放置有三种温度计,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叶箱一般离地面1.5m,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的百叶箱的门朝哪个方向开?请说说理由。类型二风和降水1.下列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降水就是降雨B.测量降水量的基本器具是雨量筒C.赤道附近降水多D.非洲撒哈拉沙漠属于干燥少雨区2.在浙江的东部沿海,每当夏季,总是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则会从陆地吹向海洋。从以上资料分析可知()A.浙江的冬、夏季风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B.夏季的时候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的气压要高C.浙江的冬、夏季风向是固定不变的D.冬季的时候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的气压要高3.形成降水需具备的条件有()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物③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④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晴天,几位同学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A.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B.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C.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D.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5.在生活中,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而在空气中的水汽丰富程度相同时,不同的温度下其湿度也是不同的。下列对空气中所含水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大,水汽含量就越小B.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增大,空气温度就降低C.空气中的温度越高,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D.空气中的温度越高,水汽的含量肯定越大6.如图是a、b、c、d四地气压图,则a、b、c、d四地间的风向不可能是()A.a→bB.b→dC.c→dD.c→a7.干湿球温度计是一种既能测量空气温度,又能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常用测量仪器,仪器上有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地安装在同一刻度板上(图乙为其内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外面裹有被水浸湿的棉纱,这一支温度计即为湿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这一支温度计即为干球温度计。还有一个可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来确定空气相对湿度的转盘式标尺。(1)通常情况下,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稍低一些,这是为什么?(2)转盘式标尺由两个同轴的圆盘组成,其中外盘是固定的,上面标有对应“湿球温度计”温度值的0~40刻度线及表示相对湿度值的10~100刻度线;内盘可以绕轴转动,上面标有对应“干球温度计”温度值的0~40刻度线及“相对湿度%”字样。转动内盘,当内、外盘上的相同温度值对准时,“相对湿度”的箭头正好指向100,表明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如图丙所示。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说明如何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使用这个转盘式标尺来确定出空气的相对湿度。(3)中午,小宏看到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6.0℃,湿球温度计示数为22.0℃。到了晚上,小宏看到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6.0℃,湿球温度计示数为12.0℃。请思考并回答:①关于中午和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A.中午和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同B.因为中午和晚上气温不同,所以无法比较中午和晚上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C.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大D.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大②请你简要地说明选择该答案的理由。8.读“地形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的是_______因素对降水的影响。(2)山越高,降水越多,对吗?请分析原因。类型三天气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A春天来了,花儿争妍斗奇B暖锋过境,带来降雪,大风和降温C暖锋过境,带来降雪,气温将升高D冷锋过境,带来降雪、大风和降温2.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材料如表所示,引起该气象观测点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日期1月1日1月2日1月3日平均气温(℃)120-2气压(hPa)1002.51005.01007.5天气现象晴,1~2级偏北风中雪,6~8级偏北风阴转晴,2~3级偏北风A.暖锋B.冷锋C.低气压D.台风3.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中,表示冷锋的是()4.如图所示,①~④4个位置中,天气最晴朗的是()A.①B.②C.③D.④5.如图所示,下列对a、b、c、d四地的天气状况判断,正确的是()A.a、b、c、d四地都为阴雨天气B.a、c为晴朗天气C.a、b、c、d将出现阴雨天气D.b、c将出现阴雨天气6.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在仅考虑地势因素的情况下,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为32℃时,青藏高原(4000m以上)气温大致为()A.10℃B.9℃C.8℃D.7℃7.分析如图的温度垂直变化和地形雨示意图可知()A.地形雨只会发生在坡顶B.地形雨只会发生在迎风坡C.地形雨只会发生在背风坡D.背风坡地形雨比迎风坡少8.如图甲是某中学气象小组测得当地2月份数日的气象统计资料,读图后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2月6日-12日气压变化呈__________趋势,气温变化呈__________趋势.(2)2月6日前后该地受______气团控制,2月12日前后受_____气团控制.(3)这种天天变化是由______锋过境造成的,锋面过境大致是在______日前后,该锋面过境时降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4)请在图乙上绘制出该锋在P点处锋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及P点两侧气流、天气状况,并在图丙空白框内绘制该锋的示意符号。9.如图所示是高气压状况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1)近地面A、B、C三地中,__________地是高压区,__________地是低压区。(2)B点吹__________风。(3)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纬线上,此时地球A、B、C的地面处于夏季时,则A点处在__________(选填“陆地”或“海洋”)。10.如图所示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2)图中C、D两处,________处即将发生明显的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将受到________的影响,届时该地将出现________天气。类型四气候1.A、B、C、D四地的地理位置如图所示,其中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A.A地B.B地C.C地D.差不多2.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3.有这样一幅圣诞宣传画:圣诞老人穿着红色的T恤、短裤,踏着滑水板,背着礼物迎面而来……下面关于这幅画的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这是作者的新创意B.预示现在全球气温变暖了C.这应是澳大利亚的圣诞宣传画D.圣诞老人是神,不怕冷4.根据等温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D.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5.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冰箱排放的废气导致臭氧空洞②砍伐森林导致全球变暖③燃烧煤炭、石油导致酸雨危害④植树种草导致洪涝灾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6.近年来蔬菜大棚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下列符号所示天气对蔬菜大棚有破坏性的是()7.如图所示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不会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8.“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这句诗说明在陆游的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下列不是城市“热岛”现象形成原因的是()A.城市人口密集B.经济高度发展,能量消耗多C.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D.城区气温低,湿度大9.深圳和哈尔滨两城市相同的气候特点是()A.夏季高温,降水丰富B.冬季寒冷,降水较少C.全年气温的季节变化都比较小D.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都很均匀10.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南北温差大,寒冷干燥B.东部季风区冷热差距不明显C.西北内陆地区长冬无夏D.以上三个都正确11.读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B.乙地夏秋季节易受沙尘暴影响C.甲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环境湿润D.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环境干燥12.图中,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气候类型是()A.①B.②C.③D.④13.上题图中,亚洲最为显著的气候类型是()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14.如图所示是某科学探究小组在某山地观测到的气温结果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图中丙地气温最相符的是____。ABCD(2)造成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A.海拔高低B.纬度差异C.海陆分布D.人类活动15.星期天,小明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七点开始每隔半小时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温度变化幅度小,是_________(选填“气温”或“水温”)的图像,温度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结合如图所示的地形图填空:(1)山顶比山脚下的温度_________(选填“高”或“低”)。(2)图中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地位于背风坡。(3)甲、乙两地年降水量_________地更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小明是个地理迷,他所在班级组织了一个“学习促进组”,搞了一次“送学到家”活动。小明是小组成员,如图是他做的活动日记图。读图回答:(1)学习促进组4天到了四位同学家,其中天气最好的是_____月_____日,这一天的天气是_____。(2)11月11日学习促进组到王动家走访,会遇到_____天气。你认为他们应当带_______(填生活用品)。(3)从11月8日到11日,该地区的天气变化__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4)当学习组到李凡家时,李凡很感动地说:“这几天气候很不好,外面风很大,能来帮我学习,太感谢了。”请指出她话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读如图所示的“气温日变化图”,回答问题:(1)A、B两地温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温差达到了________℃。(2)假如A、B两地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那么________地是海洋,________地是陆地。(3)假如A、B两地都是陆地,且两地都在种植哈密瓜,那么,________地的哈密瓜会更甜一点。(4)大气层由内到外可以分为五层,其中,臭氧层位于__________,请你在图2中画出空气对流的方向。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组”完成的一份报告草案宣称,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很有可能是近50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材料二漫画:“啊!地球出汗了!”(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材料一、二告诉我们,气候还受____________的影响。(2)“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_____________现象,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产生的。(3)将下列现象重新排序,组成联系,并将字母填入对应空格内:A.全球气温升高B.海平面上升C.二氧化碳增加D.燃烧煤、石油E.沿海低地被淹F.两极冰川融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去500年地表年平均温度变化如表所示:年份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地表年平均温度(℃)12.812.913.013.213.513.9若仅根据表中数据显示的地表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预测2100年地表的年平均温度约为______℃。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材料二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地表土壤,破坏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道,给防洪和河道整治造成了困难,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人们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积极的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黄土土质_________,易溶于水;地表_________,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且多_________;人类过度开垦、过度_________;人为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2)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有哪些?(至少写2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举例说明保持水土的基本措施?(至少写2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章天气与气候专题12气温、天气与气候类型一气温 2类型二风和降水 4类型三天气 8类型四气候 12【方法归纳】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虽然都是表示天气状况,但两者的特点不同:从时间上看,天气描述的短时间,而气候描述的时间为长时间;从是否会发生变化上看,天气常变化,而气候少变化,具有稳定性。天气气候概念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阴晴、冷暖、风力大小等大气状况的综合表现。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1.短时间;2.多变化;3.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差别大;4.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差别大。1.长时间;2.稳定性强。2.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份是7月,气温最低月份是1月份,海洋气温最高月份是8月,气温最低月份是2月。3.百叶箱一般安放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地方。因为这个高度气温变化比较稳定,同时这个高度也是人类一般活动的范围。4.湿度的理解,湿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习时可充分联系实际,从一些生活经验出发。如冰箱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出汗”,打开冰箱门会涌出“白雾”等。5.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示数,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示数,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6.降雨量的测量通常用雨量杯来测定,雨量杯上的刻度是根据雨量筒口的面积换算的,读数即为降雨量“毫米”。还可用虹吸雨量计和翻斗式雨量计来测量。7.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做锋面。冷锋和暖锋系统应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锋面系统对所预报地区产生的影响。锋面移动的方向大致就是天气图上冷、暖锋面的三角或半圆凸所指的方向。锋面系统移入该地,则该地会逐渐出现此类锋面影响下的天气。①冷锋: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温、大风和降雨的过程。表示方法:②暖锋: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天气,并能使气温升高。表示方法:8.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反。(2)海陆分布: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3)地形:①对气温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在对流层,地面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②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9.我国的季风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季风的另一个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大陆因冷而形成高压区,海洋因暖而形成低压区,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因热而形成低压区,海洋因冷而形成高压区,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常考题型】(总题量:46题,建议用时:90分钟)类型一气温1.有关气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高C.一天内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D.我国的历史有记录的最低气温为-52.3℃【答案】B【解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以下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答案】B【解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属于天气,选项ACD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属于气候。3.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的主要原因是()A.此时太阳光线辐射的能量最强B.此时大气热量的吸收大于散失C.此时大气热量的吸收小于散失D.此时大气热量的吸收等于散失【答案】D【解析】一天中太阳辐射能量最强是在中午12时,但大气的热量不是直接来自太阳,而是太阳先让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后再反射回大气。在午后2时之前,大气热量的吸收大于散失,表现为温度持续上升;到午后2时时,温度达到最高不再上升,是因为此时大气热量的吸收等于散失。4.下列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B.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高C.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D.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答案】C【解析】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5.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工业密集,气温明显较周边的郊区要高,称其为“热岛效应”,因此郊区近地面就会有风吹向城市,你认为形成这种风的原因是()A.城市的近地面气压较高B.郊区的近地面气温较高C.郊区的近地面气压较低D.郊区的近地面气温较低【答案】D【解析】城市气温高形成低气压,郊区气温相对低形成高气压,因此郊区近地面就会有风吹向城市。6.观察百叶箱,回答下列问题:(1)气象观测站的百叶箱内放置有湿度计和三种温度计,用来测定空气的湿度和__________;最高温度计,用来测定一段时间间隔内的___________温度;最低温度计,用来测定一段时间间隔内的___________温度。(2)温度计通常放在一只白色的百叶箱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表示的是最高温度计的一部分,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__。【答案】(1)温度最高最低(2)阳光被白色表面反射,使箱内温度不致升得太高(合理即可)(3)14℃【解析】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观测仪器要放置在百叶箱中,并在固定的时间观测;读取数据时对温度计要轻拿轻放,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气温单位是摄氏度,记作℃;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7.夏天烈日暴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__。A.早晨B.中午C.傍晚(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B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解析】(1)要比较遮阳帘的作用,就要采用阳光充足的地方和时间,中午的阳光比较充足;(2)要看遮阳帘是否有作用,最好是把挂有遮阳帘的和没有挂遮阳帘的来进行比较;8.根据你对百叶箱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1)百叶箱内放置有三种温度计,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叶箱一般离地面1.5m,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的百叶箱的门朝哪个方向开?请说说理由。【答案】(1)一天中气温在不断变化(2)在这个高度上空气变化比较稳定,并且这个高度通常是人类活动的高度,更具实用价值,便于实际操作(3)(3)朝北开;避免太阳直射,使示数更准确。【解析】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不同时间气温不同,百叶箱内放置有三种温度计,主要测不同时间的温度。类型二风和降水1.下列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降水就是降雨B.测量降水量的基本器具是雨量筒C.赤道附近降水多D.非洲撒哈拉沙漠属于干燥少雨区【答案】A【解析】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统称为降水,它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A、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统称为降水,它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故A符合题意。B、测量降水量的基本器具是雨量器。故B不符合题意。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故C不符合题意。D、非洲撒哈拉沙漠位于回归线西部,属于干燥少雨区。故D不符合题意。2.在浙江的东部沿海,每当夏季,总是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则会从陆地吹向海洋。从以上资料分析可知()A.浙江的冬、夏季风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B.夏季的时候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的气压要高C.浙江的冬、夏季风向是固定不变的D.冬季的时候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的气压要高【答案】B【解析】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浙江位于季风区,夏季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3.形成降水需具备的条件有()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物③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④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形成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的三个必要条件是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空气的上升运动。4.晴天,几位同学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A.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B.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C.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D.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答案】C【解析】森林中水分含量高,在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吸热,使森林中空气温度升高慢,空气的温度比较低,密度比较大;森林外空气温度高,密度比较小,热空气上升后,森林中的冷空气补充过来就形成风。风是从森林吹向外界的,要走出森林,就要顺风走。5.在生活中,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而在空气中的水汽丰富程度相同时,不同的温度下其湿度也是不同的。下列对空气中所含水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大,水汽含量就越小B.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增大,空气温度就降低C.空气中的温度越高,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D.空气中的温度越高,水汽的含量肯定越大【答案】C【解析】湿度是指空气的干湿程度,或含有的水蒸气的多少,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的最大可容纳水汽含量的百分比值。人体感觉舒适的湿度一般为40%~70%.相对湿度为100%时,称为饱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水分不再蒸发。夏季遇到这种天气,人体分泌的汗水难以蒸发,感到闷热难以忍受。冬天的南方,潮湿的空气不仅让人感觉“湿冷”,还会使衣物非常难干。温度低、相对湿度高,蒸发慢,所以南方的冬季经常会出现衣物久晾不干甚至发出异味的情况。6.如图是a、b、c、d四地气压图,则a、b、c、d四地间的风向不可能是()A.a→bB.b→dC.c→dD.c→a【答案】B【解析】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7.干湿球温度计是一种既能测量空气温度,又能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常用测量仪器,仪器上有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地安装在同一刻度板上(图乙为其内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外面裹有被水浸湿的棉纱,这一支温度计即为湿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这一支温度计即为干球温度计。还有一个可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来确定空气相对湿度的转盘式标尺。(1)通常情况下,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稍低一些,这是为什么?(2)转盘式标尺由两个同轴的圆盘组成,其中外盘是固定的,上面标有对应“湿球温度计”温度值的0~40刻度线及表示相对湿度值的10~100刻度线;内盘可以绕轴转动,上面标有对应“干球温度计”温度值的0~40刻度线及“相对湿度%”字样。转动内盘,当内、外盘上的相同温度值对准时,“相对湿度”的箭头正好指向100,表明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如图丙所示。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说明如何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使用这个转盘式标尺来确定出空气的相对湿度。(3)中午,小宏看到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6.0℃,湿球温度计示数为22.0℃。到了晚上,小宏看到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6.0℃,湿球温度计示数为12.0℃。请思考并回答:①关于中午和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A.中午和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同B.因为中午和晚上气温不同,所以无法比较中午和晚上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C.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大D.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大②请你简要地说明选择该答案的理由。【答案】(1)通常情况下,湿棉纱上的水会蒸发吸热,使湿球温度计的测温泡温度低于周围大气温度,所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稍低。(2)先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t1、t2,然后转动内盘,当内盘上的温度值t1与外盘上的温度值t2对准时,“相对湿度”的箭头所指数值即为相对湿度值。(3)①C②中午将内盘干球温度计26.0℃刻度转到湿球温度计22.0℃刻度线对齐,内盘转过的角度为θ1,晚上将内盘干球温度计16.0℃刻度转到与湿球温度计12.0℃刻度线对齐,内盘转过的角度为θ2,由图丙可得,θ1<θ2,所以表示相对湿度的箭头在中午指示的相对湿度较大。【解析】(1)通常情况下,由于湿棉纱上的水蒸发吸热,使湿温度计的测温泡温度低于周围大气温度,进而湿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温度计的示数稍低。(2)先分别读取干、湿两支温度计的示数t1、t2,然后转动内盘,当内盘上的温度值t1与外盘上的温度值t2对准时,“相对湿度”的箭头所指数值即为相对湿度值。(3)中午将内盘干温度计26℃刻度转到湿温度计22℃刻度线对齐,内盘转过的角度为θ1,晚上将内盘干温度计16℃刻度转到与湿温度计12℃刻度线对齐,内盘转过的角度为θ2,由图丙可得,θ1<θ2,所以表示相对湿度的箭头在中午指示的相对湿度较大,所以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大,选C。8.读“地形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的是_______因素对降水的影响。(2)山越高,降水越多,对吗?请分析原因。【答案】(1)地形(2)不对。因为在一定的海拔范围内,空气中的水汽充足,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但超过该范围,空气的水汽不足,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减少。【解析】(1)读图可知,此图是地形雨形成示意图,反映的是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2)山越高,降水不一定越多;因为在一定的海拔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充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但超过一定的高度,空气中的水汽不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在山脉的迎风坡,来自于海洋的气流爬坡而上,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降低,湿润气流成云降雨,由此可见C位于迎风坡,降水应该是最多的地方.类型三天气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A春天来了,花儿争妍斗奇B暖锋过境,带来降雪,大风和降温C暖锋过境,带来降雪,气温将升高D冷锋过境,带来降雪、大风和降温【答案】D【解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的是美丽的雪景,说明冷锋过境,带来降雪、大风和降温。2.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材料如表所示,引起该气象观测点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日期1月1日1月2日1月3日平均气温(℃)120-2气压(hPa)1002.51005.01007.5天气现象晴,1~2级偏北风中雪,6~8级偏北风阴转晴,2~3级偏北风A.暖锋B.冷锋C.低气压D.台风【答案】B【解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湿度明显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解:材料反映受该天气系统影响下,气温明显下降,气压升高,出现雨雪,降温天气,故判断为冷锋影响。3.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中,表示冷锋的是()【答案】A【解析】冷锋是指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此时冷空气势力强,主动向暖空气一侧移动,暖空气被迫抬升,一般锋面坡度较陡,并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4.如图所示,①~④4个位置中,天气最晴朗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分析】我们把相同高度上气压较高的区域叫做高压区,气压较低的区域叫做低压区。研究表明,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变化密切相关。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由图可知①处气压为1010Pa,②和④处气压在1006Pa--1008Pa之间,③处气压大于1002Pa,所以③处的气压最高,天气最晴朗。故答案:C5.如图所示,下列对a、b、c、d四地的天气状况判断,正确的是()A.a、b、c、d四地都为阴雨天气B.a、c为晴朗天气C.a、b、c、d将出现阴雨天气D.b、c将出现阴雨天气【答案】B【解析】在天气图上冷锋用三角形的形状代表,三角形箭头所指方向为锋前;暖锋用半圆形的形状代表,半圆所指的方向为暖锋锋前。读图可知,左图为冷锋,右图为暖锋。b地位于冷锋前,为晴天;a地位于冷锋后,为阴雨天气;d地位于暖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c地位于暖锋后,为晴天;故选项B符合题意。6.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在仅考虑地势因素的情况下,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为32℃时,青藏高原(4000m以上)气温大致为()A.10℃B.9℃C.8℃D.7℃【答案】C【解析】因为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所以32℃-4000/1000×6℃=8℃。7.分析如图的温度垂直变化和地形雨示意图可知()A.地形雨只会发生在坡顶B.地形雨只会发生在迎风坡C.地形雨只会发生在背风坡D.背风坡地形雨比迎风坡少【答案】D【解析】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背风坡则会成为雨影区降水稀少。8.如图甲是某中学气象小组测得当地2月份数日的气象统计资料,读图后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2月6日-12日气压变化呈__________趋势,气温变化呈__________趋势.(2)2月6日前后该地受______气团控制,2月12日前后受_____气团控制.(3)这种天天变化是由______锋过境造成的,锋面过境大致是在______日前后,该锋面过境时降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4)请在图乙上绘制出该锋在P点处锋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及P点两侧气流、天气状况,并在图丙空白框内绘制该锋的示意符号。【答案】(1)下降上升(2)冷暖(3)暖9连续降水(4)如答图所示。【解析】(1)根据图中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曲线,不难判断出2月6日-12日气压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2)2月6日前后,气温低,气压高,可判断受冷气团控制;2月12日前后,气温高,气压低,可判断受暖气团控制.(3)根据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情况,在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这种天气是由暖锋造成的,锋面过境大致是在9日前后,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4)画暖锋示意图,要注意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锋面的坡度.暖锋的锋线表示方法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9.如图所示是高气压状况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1)近地面A、B、C三地中,__________地是高压区,__________地是低压区。(2)B点吹__________风。(3)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纬线上,此时地球A、B、C的地面处于夏季时,则A点处在__________(选填“陆地”或“海洋”)。【答案】(1)CA(2)西(3)陆地【解析】(1)根据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相对应的近地面气压则相反,所以A地是低压区,C地是高压区。(2)同一纬线上,同一高度空气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故B处的风应从C处吹向A处。(3)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即为北半球的夏季.夏季陆地由于比热容较小,故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反之海洋温度较低气压较高.故A为陆地.10.如图所示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2)图中C、D两处,________处即将发生明显的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将受到________的影响,届时该地将出现________天气。【答案】(1)高压晴朗干燥低压阴雨(2)C冷锋下雨、刮风、降温【解析】通过对图的观察我们发现:A处等压线从四周到中心逐渐增大,A属于高压区,B处等压线从四周到中心逐渐减小,B属于低压区。高压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低压区多阴雨天气,C处受冷锋影响,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类型四气候1.A、B、C、D四地的地理位置如图所示,其中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A.A地B.B地C.C地D.差不多【答案】B【解析】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解:读图可得,图中A、B、C、D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B地,该地处于迎风坡。2.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答案】B【解析】根据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间长,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气候。ACD的叙述中指的都是某地区在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状况,属于天气现象。3.有这样一幅圣诞宣传画:圣诞老人穿着红色的T恤、短裤,踏着滑水板,背着礼物迎面而来……下面关于这幅画的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这是作者的新创意B.预示现在全球气温变暖了C.这应是澳大利亚的圣诞宣传画D.圣诞老人是神,不怕冷【答案】C【解析】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解:圣诞节的时间是12月25日,北半球属于冬季,气温较低,圣诞老人不会穿衬衫短裤,而处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夏季,气温较高可以穿短裤衬衫,踏着滑水板到海边冲浪,所以我们说这应是澳大利亚的圣诞宣传画。4.根据等温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D.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答案】C【解析】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说明此地在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高纬)凸,海洋等温线向北(低纬)凸,即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是南半球的夏季,即一月。5.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冰箱排放的废气导致臭氧空洞②砍伐森林导致全球变暖③燃烧煤炭、石油导致酸雨危害④植树种草导致洪涝灾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答案】A【解析】政府气候变化专家组的科学家搜集了全球人口增长的预测资料、经济增长的预测资料、技术进步的资料和其他相关的能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报模型.其中,IPPC给出了人类活动在未来100年间排放的二氧化碳的35种估计数值,这些数值达60亿~350亿吨/年.他们采用了7种预报模型,模拟全球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得到了235种全球变暖的预测数值,预测指出: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将上升1.4~5.8℃.解: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6.近年来蔬菜大棚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下列符号所示天气对蔬菜大棚有破坏性的是()【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多云,B表示的天气是阴,C表示的天气是小雨,D表示的天气是冰雹。对蔬菜大棚有破坏性的是冰雹,故选项D符合题意。7.如图所示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不会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观察图示可知,温度的变化随着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而变化,所以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8.“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这句诗说明在陆游的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下列不是城市“热岛”现象形成原因的是()A.城市人口密集B.经济高度发展,能量消耗多C.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D.城区气温低,湿度大【答案】D【解析】引起热岛效应的原因有:工厂、交通工具等排放大量的废气,给空气带来大量的热;城市建筑材料的沙石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的日照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较快;城市水少,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少;建筑物较高,空气难以形成对流。9.深圳和哈尔滨两城市相同的气候特点是()A.夏季高温,降水丰富B.冬季寒冷,降水较少C.全年气温的季节变化都比较小D.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都很均匀【答案】A【解析】深圳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哈尔滨的温带季风气候相同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哈尔滨在冬季寒冷,降水较少;哈尔滨全年的气温季节变化大;两地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10.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南北温差大,寒冷干燥B.东部季风区冷热差距不明显C.西北内陆地区长冬无夏D.以上三个都正确【答案】A【解析】我国的气候复杂,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属于高山高原气候。相对而言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南北温差大,寒冷干燥;东部季风区冷热差距明显;西北内陆地区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偏少,故A符合题意。11.读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B.乙地夏秋季节易受沙尘暴影响C.甲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环境湿润D.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环境干燥【答案】B【解析】浙江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环境湿润。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内陆,降水较少,冬春季节易受沙尘暴影响。B选项不正确。12.图中,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气候类型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由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分别是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故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小。13.上题图中,亚洲最为显著的气候类型是()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亚洲最典型的是季风气候,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选D。14.如图所示是某科学探究小组在某山地观测到的气温结果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图中丙地气温最相符的是____。ABCD(2)造成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A.海拔高低B.纬度差异C.海陆分布D.人类活动【答案】(1)C(2)A【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为0米,气温约为26℃,乙地的海拔为1000米,气温约为20℃,丙地的海拔为2000米,丁地的海拔为3000米,气温约为8℃。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由此可知,丙地气温应在20℃与8℃之间。分析选项可知,选项A的气温值约为26℃,选项B的气温约为20℃,选项C的气温约为12℃,选项D的气温约为8℃。(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造成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15.星期天,小明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七点开始每隔半小时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温度变化幅度小,是_________(选填“气温”或“水温”)的图像,温度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温水的比热容较大【解析】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大,在相同条件下,水温变化比较小。16.结合如图所示的地形图填空:(1)山顶比山脚下的温度_________(选填“高”或“低”)。(2)图中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地位于背风坡。(3)甲、乙两地年降水量_________地更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低(2)甲(3)乙;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解析】(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在同一山区,通常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2)能够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山坡即为山地迎风坡,反之则为背风坡.(3)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的降水,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17.小明是个地理迷,他所在班级组织了一个“学习促进组”,搞了一次“送学到家”活动。小明是小组成员,如图是他做的活动日记图。读图回答:(1)学习促进组4天到了四位同学家,其中天气最好的是_____月_____日,这一天的天气是_____。(2)11月11日学习促进组到王动家走访,会遇到_____天气。你认为他们应当带_______(填生活用品)。(3)从11月8日到11日,该地区的天气变化__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4)当学习组到李凡家时,李凡很感动地说:“这几天气候很不好,外面风很大,能来帮我学习,太感谢了。”请指出她话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1;8;晴;(2)小雨;雨伞;(3)明显;(4)应说天气不好,而不是气候。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