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点分类复习提纲
【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1)基本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pm)、
纳米(nm)o
23by
(3)单位换算:11011=10%,lm=10dm=10cm=10mm=10Um=10nmo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等。
(2)刻度尺的使用
①选: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②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有刻度的一边与被测
边平行。
③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先测出数个相同的微小量的总
长度,然后除以个数,就可以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如图所示,用累积法测量铜
丝的直径。测出〃圈紧密缠绕的铜丝直径的总长度心则铜丝的直径d=l/n。
斗11.」平中n
ton」I。11
②化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时,借助易弯曲但弹性不大的细棉线等,使之与被测物
体紧密接触,两端做好记号,然后展开细棉线,量出两个标记间的长度,即可得到
所求长度。
第1页共23页
③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
进行测量(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
3.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
①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分(min)、小时(h)。
③单位换算:lmin=60s,lh=60min=3600s□
(2)测量工具:停表。
4.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理解: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
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减小误差。
二、机械运动与速度
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正确理解参照物
①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②物体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就要假定它是静止不动的;
③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否则物体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则静止。
2.速度
(1)概念: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v=s/t
变形公式:s=丫[、t=s/v
弟Z贝只贝
(4)单位
①基本单位:m/so
②常用单位:km/ho
③单位换算:Im/s=3.6km/ho
3.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
①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②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
③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当时间大变成原来的几倍时,物体通过的路程s也变成原
来的几倍。
三、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止。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1)概念: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液体
中传播较快,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②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在空气中声速的大小跟空气的温度有关,且随着
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o
4.回声
(1)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形成回声。
(2)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第3页共23页
如果障碍物离人较远,使得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
声和原声区分开。
(3)应用
回声可以用来测量距离。测量原理:s=(1/2)3,其中力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
的时间,]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注意此原理仅适用于声源和目标距离不变
的情况。
5.声音的特性
(1)音调
①概念: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②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说明:俗称声音的“粗”“细”。
④实例:男低音、女高音等。
(2)响度
①概念: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②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说明:俗称声音的“大”“小”。
④实例:低声细语、引吭高歌等。
⑤特别提醒:生活中“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指
的是音调太高或太低,而“压低声音”“高声喧哗”,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响度还
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
①概念:声音的品质称为音色。
②决定因素:发声体的结构、材料等。
③说明:音色是区分声音的重要依据。
④实例: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不同乐器的声音,通过声音辨别西瓜熟不熟等。
6.超声波与次声波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
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0
(2)超声波与次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因为它们超过人类听
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们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弟4贝只贝
7.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B
超等。
(2)声与能量:声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去污、超声波碎石、超声波焊接、超声
波育种、次声波武器等。
8.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界定
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
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
①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OdB是人刚能听到
的最微弱的声音。
②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控制噪声的措施
措施实例
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禁止鸣笛、给摩托车装消声器
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板、隔音墙、隔音绿化带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耳罩、头盔
四、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
2.温度计
(1)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温度计的使用
①使用前,要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第5页共23页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3.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的温度,测量范围是35〜42C,分度值是0.1C。
(2)使用
①使用前,由于细管的存在,温度降低时,直玻璃管中的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
内,应将体温计向下甩几下,让直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以确保读数低于被测
人的体温。
②读数时,把体温计从腋下或口腔中取出,应注意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五、物态变化
1.晶体和非晶体
种类特点举例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冰、蔡、石英、明矶、海
晶体
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波、食盐、各种金属等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松香、玻璃、沥青、橡胶、
非晶体
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塑料、石蜡、蜂蜡等
2.熔化
(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晶体的熔化
①条件: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②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处于熔点时的
物质可能有三种状态一一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③图像
(3)非晶体的熔化
①特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非晶体逐渐由硬变软、
变稀,直到全部变为液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第6贝共23贝
②图像
3.凝固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的熔液)的凝固
①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②特点:晶体(的熔液)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处于凝固点时的物质可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③图像
(3)非晶体(的熔液)的凝固
①特点:非晶体(的熔液)在凝固过程中,边放热,边降温,液体逐渐变稠、变硬,
直至变为固体。非晶体(的熔液)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
②图像
4.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
两种形式。
(2)沸腾
①概念: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特点: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③图像
④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升高而升高。典型的应用是高
压锅。
⑤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二者缺一不可。
(3)蒸发
①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是在汽化现象发生过程中的温度,如零下10℃水结成了冰,不会发生汽
化现象,就不会发生蒸发)
②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5.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理解
①液化放热。
②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够液化。
③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同时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例如氮气。
④“雾、露、白气、冒气”等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是
水蒸气。(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水蒸气是气体,不能写成水蒸汽)
6.升华和凝华
项目升华凝华
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吸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实例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樟脑片变小等霜、冰花、雾淞的形成等
六、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第8页共23页
注意:一是自身;二是发光,反光的镜子、月亮等都不是光源;电灯泡不发光也不
是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
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研究光的传播的理想化物理模型。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①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不能到达的
地方形成的阴暗区域。(应该是黑色的区域,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空气中有尘埃,
对空中的太阳光进行漫反射,有一部分光进入黑色区域,从而使黑色区域变成阴暗
区域)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
③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
小孔的距离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大小(应该为“远近”)关系。
④激光准直、站队看齐等。
(5)光速
①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
表示。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取c=3X10m/so一般空气中的光速也取3X
10sm/so
②水、玻璃等介质中的光速都比真空中的光速小。
③光年是光在真空中1年内传播的距离,是天文学中常用的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
间单位。
2.光的反射
(1)概念:如图所示,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
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
我们的眼睛。
第9页共23页
(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简记为“三线共
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3)特别说明
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传播速度相等。
②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
合一。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项目镜面反射漫反射
反射面光滑平整凹凸不平
不
平行光反射光平行射出,且只能在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在任何方
同
入射时反射光方向上看到物体向上都可以看到物体
点
实例光污染、黑板反光等看电影、看到黑板上的字等
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
相同点
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
(1)原理:光的反射。如图所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
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平面镜的应用
应用实例
成像梳妆镜、舞蹈演员对着镜子纠正舞姿等
改变光路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等
扩大视觉空间墙上装镜子,感觉空间更大;利用镜子在较小空间内
第10页共23页
完成视力检查
4.凸面镜和凹面镜
项目凸面镜凹面镜
光路
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缩小的虚像对光有会聚作用,能成放大的虚像
实例路口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等太阳灶、医生观察耳道所用的镜子等
5.光的折射
(1)概念:如图所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
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⑤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特别说明
①发生折射现象的位置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
②因为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所以传播的速度不相等;
③发生折射的同时也一定发生反射;
④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
(4)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第11页共23页
①水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②海市蜃楼。
③插入水中的筷子或插入水中的其他条形物体看起来在水面处发生弯折。
④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6.光的色散
(1)概念: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色散。
(2)实质:光的色散实际上是光的折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从而造成色散。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红外线和紫外线
项目红外线紫外线
概念红光之外的不可见光紫光之外的不可见光
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能杀菌消毒;过度的紫外线对人体
不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有害;具有荧光效应
特点
同线,且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
点红外线越强
红外线取暖、红外遥控(电视用紫外线灯灭菌、紫外线摄影、验
应用
机遥控器)、红外遥感钞机
相同点都是不可见光
七、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种类概念特点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如图所示,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第12页共23页
②如图所示,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射出。
①如图所示,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②如图所示,延长线经过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射出。
③如图所示,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2.凸透镜成像
(1)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放大镜应用了此原
理。
(2)当〃=广时,不成像。
(3)当〃〉f时,成倒立的实像,像和物分处透镜的两侧,成像规律及应用如下:
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应用
第13页共23页
f<u<2fv>2f放大投影仪
u=2fv=2f等大——
u>2ff<v<2f缩小照相机
3.眼睛和眼镜
(1)眼睛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会聚
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2)近视眼及矫正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物体的
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如图甲);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如图乙)。
(3)远视眼及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
光会聚于视网膜后,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如图甲);远视眼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如图乙)。
4.显微镜和望远镜
项目显微镜开普勒望远镜
原理二次成像,二次放大二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物镜:f<u<2f,相当于投影仪,物镜:u>2f,相当于照相机,成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
结构
目镜:u<f,相当于放大镜,以物目镜:u<f,相当于放大镜,以物
镜所成像为物体,进行二次成像,镜所成像为物体,进行二次成像,
第14页共23页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八、质量和密度
1.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质量,通常用字母勿表示。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单位:千克(kg)。
②常用单位:吨(t)、克(g)和毫克(mg)o
③换算关系:lt=103kg,lkg=103g,lg=103mgo
(3)特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只要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质量
的大小就不会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物态(固态、液态或气态)以及物体所在位置
的改变而改变。
2.天平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每架天平配有一套祛码)。
(2)使用步骤
①调: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
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调平衡螺母时可简记为“左偏右调,右偏
左调”。
②测: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保子向右盘中加减祛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
位置,直到横梁恢复水平平衡。(简记为“物左码右”)注意:不能用手拿祛码,
不能用手拨游码。
③读:右盘中所有祛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中物
体的质量。
④收:首先将被测物体取下,然后用镜子将祛码夹回祛码盒,最后将游码拨回标尺
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3)使用注意事项
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②不能用手接触祛码,不能把祛码弄湿、弄脏。向托盘中加减祛码时要用镜子。
③托盘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能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入托盘中。
④天平一旦调节平衡就不能再移动位置,否则应重新调节。
3.密度
于JLJXK
(1)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
号P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单位: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常用单位还有克每立方厘
米,符号是g/cn?。二者的换算关系是1.Og/cm3=1.OXlO,kg/m"
(4)计算公式:p—m/Va
4.密度与社会生活
(1)应用
①求物质的密度(鉴别物质)O=加/匕
②求物体的质量m=P匕
③求物体的体积Y=mlP。
(2)密度与温度:风的形成;水在4C时密度最大。
【专题一】估测、估算类
1.长度(高度、厚度)
(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为1.5~L7m;
(2)课桌的高度约为0.8m(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
(3)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cm;
(4)学校教室的长度约为8m;
(5)成年人一步的长度约为67cm;
(6)教室黑板的长度约为4m;
(7)教室门高约为2nl(比中学生身高略高);
(8)普通住宅楼一层高约为3nl(比教室门高1m左右);
(9)一支新铅笔长约为18cm;
(10)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5cm。
2.时间(频率)
(1)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14s;
(2)人的脉搏正常跳动的频率为60~70次/分钟;
(3)人眨眼1次需要的时间约为0.1s;
(4)橡皮从课桌掉落到地面需要的时间约为0.4s。
第16页共23页
3.速度
(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X10、/5;
(3)飞机正常飞行的速度约为800km/h;
(4)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lm/s;
(5)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为4~5m/s;
(6)中学生50nl短跑的平均速度约为7m/s。
4.质量
(1)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2)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3)一张课桌的质量约为10kg;
(4)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g;
(5)一包方便面的质量约为100g;
(6)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00g;
(7)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8)一个乒乓球拍的质量约为200g;
(9)一本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200g。
【专题二】仪器读数类
一、刻度尺
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一确定始末刻度一相减。
(1)确定分度值:0.1cm(1mm)。
(2)确定起始刻度:6.OOcmo
(3)确定末端刻度:8.70cm。
(4)确定物体长度:8.70cm-6.00cm=2.70cmo
2.注意事项
第17页共23页
(1)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如视线方)。
(2)读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停表
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一确定分针的读数一确定秒针的读数一相加。
(1)分针的分度值:0.5min。秒针的分度值:0.1s
(2)分针的示数:4min。
(3)秒针的示数:由于分针过半格,读数从41开始,41s+9X0.ls=41.9so
(4)确定时间:4min4L9s(或281.9s)。
2.注意事项
大表盘读数时应注意小表盘中分针指针是否过半格(半分钟),过半格秒针的读数
在30s之上,没有过半格读数在30s之下。
三、温度计
1.读数步骤:确定零刻度线一确定液面在零上还是零下一确定分度值一确定示数。
(1)确定液面位置:零上。
(2)确定分度值:1℃。
(3)确定温度计的示数:40℃+8Xl℃=48℃o
2.注意事项
(1)温度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7PJL。KK2N
(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如视线方)。
四、天平
1.读数步骤:确定祛码的质量一确定标尺分度值一确定标尺示数一相加。
(1)确定祛码的质量:20g+10g+5g=35go
(2)确定标尺分度值:0.2g。(3)确定标尺的示数:3g+lX0.2g=3.2go
(4)确定物体的质量:35g+3.2g=38.2go
2.注意事项
(1)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
五、量筒
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一确定示数。
(1)确定分度值:ImLo
(2)确定量筒的示数:10mL+8XlmL=18niLo
2.注意事项: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凹底部)相平(如视线方),或与液面(凸顶部)
相平。
【专题三】核心实验
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装置:
核心问题:
(1)实验时,要测量小车在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要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
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特别是在测量时间时,要做到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
时,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
(2)斜面要长一些而且要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下滑时运动得慢些,运动
的时间长一些,以便于较准确地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在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坡度不能改变。
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装置:
1tj-卜
▲备管、
核心问题:
(1)酒精灯要用点火工具点燃,绝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2)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3)实验时为了使海波和石蜡受热均匀,试管应该选细一些的。
(4)实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海波或石蜡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试管壁或试
管底。
(5)48。。时,海波的状态不确定,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这点
易错。
实验三: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装置:
第20页共23页
一凌火
吟.
家或
贺求
—"k
泗秸才
%乂-
核心问题:
(1)实验时烧杯中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且水沸腾时容易溅到
身上。
(2)实验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加热温水,或在烧杯上加盖,以减少热量损失。
(3)实验时得出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门面房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代理记账合同正式签订新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 2025房屋租赁代理合同书样本
- 2025果园承包经营合同协议书
- 2025店铺租赁合同模板「详细版」
- 2025房产买卖合同补充协议
- 2025南昌市建筑材料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农田租赁合同书样本
- 2025最权威的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2025违反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法律责任
- 创新物业服务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 上市公司涉税风险分析报告
- 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介绍图文课件
- 引导接车监控装置操作办法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
- 读书分享交流会《外婆的道歉信》课件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件
- 医疗器械自查表【模板】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2BM3U2Rules》教学
- 曼陀罗绘画疗法
- 四年级下册英语素材单元知识点总结 陕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