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14+4模式)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14+4模式)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14+4模式)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14+4模式)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14+4模式)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

化学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016Na23S32Cl35.5Fe56Te128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经酯化后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可降解塑料等

B.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使用的赭石颜料属于无机化合物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玛瑙是生产汝瓷的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2.关于有机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浓澳水可鉴别澳乙烷、乙醛和苯酚

B.用现代元素分析仪可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C.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可推断其分子式为C5、2

D.麦芽糖与稀硫酸共热后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可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

3.取一定体积的下列两种试剂(浓度均为QlmoLLT)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反应产生的现象

相同的是

A.Na2c溶液、稀盐酸B.A12(SOj溶液、氨水

C.NaHCOs溶液、滨水D.H2cQ,溶液、酸性KMnO,溶液

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可与水互溶,是因为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

B.NaCl焰色试验为黄色,与C1核外电子跃迁有关

C.A1F3(1O4O℃)熔点远高于AlCb(178℃升华),是由于两者的晶体类型不同

D.氯乙酸(CH2clec)OH,pKa=2.86)酸性远强于乙酸(CH3coOH,pKa=4.76),是因为氯乙酸中羟基的

极性大于乙酸,更易电离出氢离子

5.2-丁焕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_1

-C臂

c4H8_I_CH,C=CCH

X催化剂33

(C4H6)〃

Z

A.2-丁焕分子通过缩聚反应生成Z

B.2-丁焕转化为X的过程中,。键和兀键的数目均发生了变化

C.Y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D.X、Y、Z均难溶于水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甲苯及其同系物均可被酸性高锦

A向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铳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酸钾溶液氧化

向某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B溶液中含有NH;

纸变蓝的气体

增大氢离子浓度可使转化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CrOj

C

(已知水溶液中CrO:为黄色,CrQ,为橙红色)为CrQ;

向CuSC)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再滴加葡萄糖溶液

D新制Cu(OH)2可检验葡萄糖

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7.药物异搏定合成路线中的某一步反应如图所示(部分产物未给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共面的碳原子最多有8个

B.有机物X不能与酸性高锌酸钾溶液反应

C.ImolY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

D.有机物Z与足量的氢气加成所得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8.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已知0?(g)和CL(g)的相对能量为

O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历程|历程”

A.E6—E3=E5—E2

B.。一0键能为2(耳—耳)0心0尸

c.相同条件下,。2的平衡转化率:历程i=历程n

D.历程I和n中速率最快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io(g)+o(g)=O2(g)+ci(g)

1

AW=(E4-E5)kJ-mor

9.化学上常用标准电极电势d(氧化型/还原型)比较物质氧化能力的大小。褶值越高,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

强。利用表格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氧化型/还原型(pe(Co3+/Co2+)<pe(Fe3+/Fe2+)(pe(Ch/Cl-)

酸性介质1.84V0.77V1.36V

<pe[CO(OH)/CO(OH)2(pe[Fe(OH)/Fe(OH)(pe(C107Cl-

氧化型/还原型332

]])

碱性介质0.17VXV0.89V

A.推测:X<0.77

B.Fe3O4与浓盐酸发生反应:Fe3O4+8HCl(浓尸FeCb+2FeC13+4H2O

C.CO3O4与浓盐酸发生反应:CO3CU+8HC1(浓)=3CoC12+CbT+4H2。

D.在等浓度的Co2+、Fe2\Cl-的混合液中,还原性:Co2+>Cl>Fe2+

10.甲烷与氧气直接选择性转化为甲醇是当今催化领域的“梦想反应”,科学家用TiC)2负载双组份催化剂(纳

米金和CoO*纳米簇)在室温和光照下完成了上述反应,选择性高达95%。机理如图A所示,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Au表面反应为:O2+2e+H=HOO

B.图A中含碳微粒只存在2种杂化方式

C.有无催化剂C。。,纳米簇对合成甲醇的产量无影响

161816

D.图B是通过O2+H2O和I'O2+H2O同位素示踪分析氧化甲烷过程中的产品质谱测试图,由图可

知体系中产品中氧主要来源于

CO2H2O

11.由短周期元素X、Y、W、Z构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且原子序数:X>Y>W>Z,其中基态X原

子3P轨道上有3个电子,W与Z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分子,且该分子含有18个电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Z

/

Y\〃W—Z

X—Y

/\

ZZ

A.Y元素的单质均为非极性分子

B.简单氢化物沸点:W<Y

C.与X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比X第一电离能大的元素有2种

D.仅由Y、W、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显酸性

12.工业上煨烧含硫矿物产生的SO2可以按如图流程脱除或利用。

0

燃烧.II

含硫矿物X(CHO—s—OH)

I37II

0

O

已知:途径I、II、ni中均有空气参与;硫酸的结构简式为HO-A-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O

A.含硫矿物粉碎有利于提高“煨烧”效率

高温

-

B.途径II发生的反应为2SO2+O2+2CaCO32CaSO4+2CO2

C.途径III产生的SO3也可以用浓硫酸吸收

D.1molX最多可以与1molNaOH反应

13.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由废水(含UO;+、SOj等)提铀并同步产电的工艺,其工作原理和相关物质转

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

附r*Fe

O

CC一

离Fe一

交3

22+HO

S换H22

020①2lp,-(UO)O-2HO(s

IJ2O水222

H2溶

04液

科UO

UO2(s)

A.电子从Fe电极经导线流向CCF电极

B.CCF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有:Oz+ZHQ+Ze-HQz+ZOH一

C.生成((11。2)02-2旦0的反应中,氧化剂):还原齐1))=1:2

D.利用电解法再次获得含U0:溶液,需将附着U0,、(11。2)02・2凡。的电极置于阳极

14.室温下,调节MgCb溶液、HF溶液、HA溶液[已知((HF)>Ka(HA)]的pH,测得溶液中PX[pX=-lgX;

X代表c(Mg2+)、c(HW4]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Ksp(MgB)=7.0xl0T]。下列叙述

c(HF)c(HA)

正确的是

cF一

A.L?代表溶液中p-^随溶液pH的变化

B.浓度均为0.1moLL-iNaF、NaA的混合溶液中:cfOH-)>c(HF)>c(HA)

c(F)c(HF)

C.NaF、NaA的混合溶液中:——>1。—

c(A-jc(HA)

D.由于4p(Mgf9、K」Mg(OH)2]很接近,故Mg(OH)?很难转化为MgF?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确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从确铜渣[主要

成分为Cu?Te,含Bi(III)、Sb(III),Pb(II)、Se等杂质]中分离提纯硫的一种流程如下图所示。

(Bi2s3、Sb2s3、PBS)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酸浸”时,Cuje发生反应生成难溶的Te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碱浸除杂”所得浸出液中硒和碇的化合价相同,“氧化沉神”的目的是利用钠盐的溶解性差异

分离硒和磁,推测滤液2中硒的存在形式是(填离子符号);为除去所得NazTeO4表面吸附的

杂质,将其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常温漂洗,漂洗液与滤液2合并,经煮沸后可返回上述流程中的一

工序循环利用,煮沸的目的是o

(3)NazTeO,在“溶解还原”工序中生成单质Te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滤液1、2、3中,含铜量较高,可用于回收铜的是o

(5)确是第五周期氧族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常温常压下,单质确为六

方晶体结构,8个原子位于晶胞顶点,2个原子位于晶胞内部,晶胞参数如图所示,其中,a=b=445.6pm、

c-592.1pm,a=0=9O。,y=120°,确晶体的密度为g-cm{列出计算式即可)。

16.(15分)磺酰胺[SO2(NH2)2]易溶于醇,溶于热水,不溶于冷水,在酸性、中性、碱性水溶液中性质稳定,

主要用于制造医药、农药、染料等。制备磺酰胺的装置如下,其原理为

SO2C12+4NH3=SO2(NH2)2+2NH4C10已知:磺酰氯(SO2cL)熔点为-54TC,沸点为69.1℃,遇潮湿空

气会水解产生酸雾。

I.磺酰胺的制备

(1)试剂X的名称为o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填字母)。

a.碱石灰b.浓硫酸(填字母)c.P2O5d.无水CaCL

(3)写出SO2c12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4)装置C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

II.用如下装置测定产品SO2(NH2)2的含量(假设只含NH4cl杂质,部分装置已省略)

(5)蒸氨:取ag样品进行测定。添加药品后,加热仪器M,蒸出的NH3通入含有VimLcimol/LH2s04

标准溶液的锥形瓶中。仪器M的名称为,单向阀的作用是。

(6)滴定:将液封装置2中的水放入锥形瓶中,再将锥形瓶中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配制成500mL的

溶液,取20mL溶液用C2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H2so4,共消耗NaOH标准溶液V2mL,

产品中SO2(NH2)2的含量是(列出计算式)。

17.(15分)二氢毗咤类钙拮抗剂是目前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主要药物,某种二氢毗咤类钙拮抗剂的合成

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2)D的名称为o

(3)C+D-E的化学方程式为o

(4)E-F的反应类型为»

(5)符合以下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遇到FeCL溶液显紫色b.能发生银镜反应

O

(6)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以乙酸乙酯和乙醛为主要原料制备c%。COOC2H5的合成路

线o

18.(14分)氢气和碳氧化物反应生成甲烷,有利于实现碳循环利用.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I:CO(g)+3H2(g).•CH4(g)+H2O(g)△W=-206.2kJ-moH

反应II:CO(g)+H2O(g),•CO2(g)+H2(g)AH2

反应山:CO2(g)+4H2(g).*CH4(g)+2H2O(g)=-165.0kJ-moE

回答下列问题:

1

(1)AH2=kJ-moro

(2)已知反应n的速率方程为v正=)£斑8)中(凡0)#逆=k]p(CC)2)・p(H2),其中k正、k逆分别为正、

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如图(lgk表示速率常数的对数:1表示温度的倒数)所示a、b、c、d四条斜线

中,能表示Igk逆随!变化关系的是斜线(填标号)。

(3)温度T?时,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ImolCO,平衡时和CO的转化率(a)及

CH4和CO2的物质的量(n)随

①图中表示()、(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COmCHj(填标号);m;CH4

的选择性———~~V——7X100%

n(CO2)+n(CH4)

②已知起始充入Imol的CO和0.5mol的Hz进行上述反应时,起始压强为1.5p()。反应1的=

___________(用Po表示):温度工,粤%=1时,a(CO)可能对应图中X、Y、Z、W四点中的

n(CO)

(填标号)。

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O16Na23S32Cl35.5Fe56Te128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经酯化后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可降解塑料等

B.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使用的赭石颜料属于无机化合物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玛瑙是生产汝瓷的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答案】C

【解析】A.淀粉为糖类,含有羟基,经酯化后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可降解塑料等,A正确;

B.赭石颜料为矿物颜料,属于无机化合物,B正确;

C.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

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

D.玛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D正确;

故选Co

2.关于有机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浓澳水可鉴别澳乙烷、乙醛和苯酚

B.用现代元素分析仪可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C.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可推断其分子式为C5H

D.麦芽糖与稀硫酸共热后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可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

【答案】A

【解析】A.澳易溶于澳乙烷与水分层,澳水氧化乙醛后溶液为无色,浓澳水与苯酚反应生成沉淀,现象不

同,可鉴别,故A正确;

B.元素分析仪只能测定出元素种类,不能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故B错误;

C.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其分子式可能为C5H12或c4H8。或C3H4。2,故C错误;

D.麦芽糖、葡萄糖均含醛基,均可在碱性溶液中与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由实验操作和现

象,不能证明麦芽糖是否水解,故D错误;

故选:Ao

3.取一定体积的下列两种试剂(浓度均为(HmoLL/i)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反应产生的现象

相同的是

A.Na2cO3溶液、稀盐酸B.A12(SC>4)3溶液、氨水

C.NaHCC>3溶液、滨水D.H2cQ4溶液、酸性KMnO,溶液

【答案】B

【解析】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刚开始没有气泡,然后才产生气泡,向稀盐酸中滴加Na2c溶

液直接产生气泡,故A不符合题意;

B.Al?(SO4力溶液和氨水无论滴加顺序怎样,都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B符合题意;

C.向NaHCC)3溶液中滴加滨水,澳水中的HC1和NaHCOs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滨水过量时溶液变为橙

黄色,向澳水中滴加NaHCC^溶液,澳水中的HC1和NaHCOs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由橙黄色变为

无色,故C不符合题意;

D.向H2c溶液中滴加酸性KMnC)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酸性KMnO,溶液中滴加H2cq,溶液,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可与水互溶,是因为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

B.NaCl焰色试验为黄色,与C1核外电子跃迁有关

C.A1F3(1O4O℃)熔点远高于AlCb(178℃升华),是由于两者的晶体类型不同

D.氯乙酸(CH2clec)OH,pKa=2.86)酸性远强于乙酸(CH3coOH,pKa=4.76),是因为氯乙酸中羟基的极性

大于乙酸,更易电离出氢离子

【答案】B

【解析】A.乙醇可与水互溶,是因为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除了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形成了氢键,增

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A正确;

B.NaCl焰色试验为黄色,是由于在灼烧时Na+核外电子发生跃迁,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电子处于高能

态不稳定,会再跃迁到低能态,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与C1核外电子跃迁无关,B错误;

C.A1F3是离子晶体,阴阳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离子键是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因此其熔沸点较高;而

AlCb是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因此其熔沸点较低,故二者熔点差别较大是由于它

们的晶体类型不同,C正确;

D.CH2CI—的极性比CH3—的极性强,使竣基的一0H氢原子更容易发生电离,因而酸性:CH2C1COOH>

CH3COOH,溶液的酸性越强,其电离平衡常数就越小,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5.2-丁焕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H2°CHO

c4H8«2CHC=CCH

X催化剂33催化剂Y

(C4H6)〃

Z

A.2-丁快分子通过缩聚反应生成Z

B.2-丁快转化为X的过程中,b键和无键的数目均发生了变化

C.Y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D.X、Y、Z均难溶于水

【答案】B

【解析】2-丁焕和H2发生加成反应得到2-丁烯,X为CH2cH=CHCH3,2-丁焕和H20发生加成反应生成Y,

Y为CH3cH=CH(0H)CH3,2-丁快中含有碳碳三键,通过加聚反应生成Z,以此解答。

A.2-丁焕中含有碳碳三键,通过加聚反应生成Z,故A错误;

B.2-丁焕和H2发生加成反应得到2-丁烯,兀键的数目减小,b键数目增大,故B正确;

C.Y为CH3cH=CH(OH)CH3,含有双键且双键上连接的基团不同,存在顺反异构现象,烯醇也可能异构化

生成酮,就不存在顺反异构,故C错误;

D.Y、Z为烧,难溶于水,Y中含有羟基或酮锻基,是亲水基团,可以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甲苯及其同系物均可被酸性高

A向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锦酸钾溶液氧化

向某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溶液中含有NH;

的气体

增大氢离子浓度可使:转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已知水CrO

C

溶液中CrO;-为黄色,Cr2O;-为橙红色)化为Cr?。:

向CuSC)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再滴加葡萄糖溶液并加热,

D新制Cu(OH)2可检验葡萄糖

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A.苯是甲苯的同系物,不能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故A错误;

B.溶液中镂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共热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则向含有镂根离子的

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不加热条件下是不可能有氨气生成的,故B错误;

C.向格酸钾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说明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可使溶液中的黄色的

铭酸根离子转化为橙红色的重铭酸根离子,故C正确;

D.硫酸铜溶液与少量的氢氧化溶液反应生成不能与葡萄糖反应的碱式硫酸铜,所以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

量的氢氧化溶液,再滴加葡萄糖溶液并加热,不可能产生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Co

7.药物异搏定合成路线中的某一步反应如图所示(部分产物未给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

NaH,DMF

A.X分子中共面的碳原子最多有8个

B.有机物X不能与酸性高锌酸钾溶液反应

C.ImolY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

D.有机物Z与足量的氢气加成所得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答案】A

【解析】A项,苯环、段基中7个碳原子共平面,甲基中的1个碳原子有可能与苯环共平面,则该分子中

最多有8个碳原子共平面,A项正确;B项,X含酚羟基,易被氧化,能与酸性高锦酸钾溶液反应,B项错

误;C项,Y中酯基、滨原子水解都能和NaOH以1:1反应,1个Y分子中有1个酯基和1个澳原子,ImolY

最多消耗2moiNaOH,C项错误;D项,Z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产物如图所示

,共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D项错误;故选Ao

8.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已知。2信)和CL(g)的相对能量为

A.—E3=E5—E2

B.Cl-Cl键能为2(弓-鸟)kJ-mo『

C.相同条件下,。2的平衡转化率:历程1=历程II

D.历程I和H中速率最快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lO(g)+O(g)=C»2(g)+Cl(g)AH=(E「E5)kJ-moL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C1原子是历程II的催化剂,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则历程I、II的反应

热相等,即△H=E6-E3=E5-E2,故A正确;

B.Cb(g)的相对能量为0,由图可知Cl(g)的相对能力为(E2-E3)kJ/mol,断裂化学键吸收热量,Cb(g)-2cl(g)

吸收能量为2(E2-E3)kJ/mol,则C1-C1键能为2(E2-E3)kJ/mol,故B正确;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即相同条件下03的平衡转化率:

历程H=历程I,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历程II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小于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

则历程I、历程n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

cio(g)+o(g)=o2(g)+ci(g)AH=(E5-E4)kJ-mor,故D错误;

答案选D。

9.化学上常用标准电极电势d(氧化型/还原型)比较物质氧化能力的大小。褶值越高,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

强。利用表格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氧化型/还原型(p9(Co3+/Co2+)<pe(Fe3+/Fe2+)<pe(Ch/Cl-)

酸性介质1.84V0.77V1.36V

(pe[CO(OH)/CO(OH)2(p6[Fe(OH)/Fe(OH)(pe(ClO7Cl-

氧化型/还原型332

]])

碱性介质0.17VXV0.89V

A.推测:X<0.77

B.Fe3O4与浓盐酸发生反应:Fe3O4+8HCl(浓尸FeCb+2FeCb+4H2O

C.C03CU与浓盐酸发生反应:CO3O4+8HCI(浓)=3CoCb+C12f+4H2。

D.在等浓度的C02+、Fe2\CT的混合液中,还原性:Co2+>Cl>Fe2+

【答案】D

【解析】化学上常用标准电极电势数据中0(氧化型/还原型)比较物质氧化能力,初值越高,氧化型的氧化

能力越强,结合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解题,据此分析解题。

A.因为氧化性Fe3+>Fe(OH)3,所以电极电势(p“Fe3+/Fe2+)>cp"[Fe(OH)3/Fe(OH)2],推测:x<0.77,故A

正确;

B.Fe3O4与浓盐酸的反应为Fe3C)4+8HCl(浓尸FeCL+2FeC13+4H2O,故B正确;

C.Co3C)4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钻、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O4+8HCI(浓)=3CoCb+

CI2T+4H2O,故C正确;

e3+2+993+2+

D.<p(Co/Co)>(p(Cl2/Cl-)><p(Fe/Fe),氧化性Co3+>Cb>Fe3+,所以还原性Co2+<CkFe2+,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0.甲烷与氧气直接选择性转化为甲醇是当今催化领域的“梦想反应”,科学家用TiO?负载双组份催化剂(纳

米金和CoO,纳米簇)在室温和光照下完成了上述反应,选择性高达95%。机理如图A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o

+

A.Au表面反应为:O2+2e+H=HOO

B.图A中含碳微粒只存在2种杂化方式

C.有无催化剂CoO、纳米簇对合成甲醇的产量无影响

D.图B是通过1602+1^80和KOz+Hjo同位素示踪分析氧化甲烷过程中的产品质谱测试图,由图可知体

系中产品C0?中氧主要来源于H20

【答案】D

【解析】由图A可知,氧气和氢离子在金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COO,甲烷在二氧化钛表面转化为CH3,

HCOO与CE结合为CH3OOH,CH3OOH转化为CH3OH,水在CoOx表面转化为OH,OH与甲醇反应

生成甲醛和二氧化碳;由图B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含有16。和180,说明二氧化碳的氧原子来源于氧

气和水。

A.由分析可知,氧气和氢离子在金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COO,反应方程式为C)2+2e-+H+=HOQ,故A

正确;

B.由图可知,A中双键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单键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共有2种杂化

方式,故B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化学平衡不移动,甲醇的产量不变,则

有无催化剂Co。、纳米簇对合成甲醇的产量无影响,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含有16。和180,说明二氧化碳的氧原子来源于氧气和水,故D错误;

故选D。

11.由短周期元素X、Y、W、Z构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且原子序数:X>Y>W>Z,其中基态X原

子3P轨道上有3个电子,W与Z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分子,且该分子含有18个电子。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z

/

Y\〃W—Z

X—Y

/\

ZZ

A.Y元素的单质均为非极性分子

B.简单氢化物沸点:W<Y

C.与X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比X第一电离能大的元素有2种

D.仅由Y、W、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显酸性

【答案】B

【解析】原子序数:X>Y>W>Z,其中基态X原子3P轨道上有3个电子,X为P元素,Y连接2个共价键,

Y为0元素,W连接3个共价键,W为N元素,W与Z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分子,且该分子含有

18个电子,Z为H元素,该物质为N2H4,以此解答。

由分析可知,X为磷元素,Y为氧元素,W为氮元素,Z为氢元素。

A,氧元素的单质有02、03,02为非极性分子,03为极性分子,A错误;

B.水的沸点大于氨气,所以简单氢化物沸点:H2O>NH3,B正确;

C.与P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比P第一电离能大的元素有1种,即C1元素,C错误;

D.仅有O、N、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HNCh显酸性,NH3-H2。显碱性,D错误;

综上所述,选B。

12.工业上煨烧含硫矿物产生的SCh可以按如图流程脱除或利用。

0

O

己知:途径I、II、皿中均有空气参与;硫酸的结构简式为HO—A—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O

A.含硫矿物粉碎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

高温

B.途径II发生的反应为2SO2+O2+2CaCO32CaSO4+2CO2

C.途径HI产生的SO3也可以用浓硫酸吸收

D.ImolX最多可以与ImolNaOH反应

【答案】D

【解析】含硫矿物煨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碳酸钙发生反应:

高温

2SO2+O2+2CaCO3==2CaSO4+2CO2,二氧化硫经催化氧化产生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甲醇反应得到X。

A.含硫矿物粉碎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A正确;

高温

B.途径II发生的反应为2so2+O2+2CaCO3^2CaSO4+2CO2,B正确;

C.途径HI产生的SO3也可以用浓硫酸吸收得到焦硫酸,再稀释转化为浓硫酸可以避免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形成大量酸雾,C正确;

D.X经水解可到硫酸和甲醇,故ImolX最多可以与2moiNaOH反应得到Imol硫酸钠和Imol甲醇,D错

误。

故选D。

13.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由废水(含UO;+、SO:等)提铀并同步产电的工艺,其工作原理和相关物质转

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X

FegiO'CCF0

电梃"电极2

交,HQ»HO

X22

H2sO4熟OH/『►(UC>2)O2,2H2O(S)

溶液膜1©废水

uoA■*UO2(s)

A.电子从Fe电极经导线流向CCF电极

B.CCF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有:O2+2H2O+2e=H2O2+2OH

C.生成((11。2)02-2旦0的反应中,氧化剂):〃(还原齐0=1:2

D.利用电解法再次获得含uo;+溶液,需将附着UOz、(UO2)O「2Hq的电极置于阳极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铁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Fe—2e-=Fe2+,CCF电极为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根

离子、UO;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UO2,电极反应式为Oz+ZHq+Ze=HQz+ZOJT、

UO7+2e—=UO2,放电生成的UO2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UO2)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UO2+2H2O2=(UO2)O2H2O。

A.由分析可知,铁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CCF电极为正极,则电子从Fe电极经导线流向CCF电极,故A

正确;

B.由分析可知,CCF电极为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根

离子、UO;+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UO2,电极反应式为02+2凡0+2b=凡。2+2011-、

UO:+2e—=UO2,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生成(UO2)O2-H2。的化学方程式为UO2+2H2O2=(UO2)O2・H2O,则反应中氧化剂H2O2与还

原剂U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c错误;

D.利用电解法再次获得含UO;+溶液时,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CCF电极为阳极,UO2、(UO2)O2H2O

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UO;+,故D正确;

故选C。

14.室温下,调节MgCl2溶液、HF溶液、HA溶液[已知&(HF)>K,(HA)]的pH,测得溶液中pX[pX=-IgX;

c(A-)/、..

代表(

XcMg?+,、,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己知KSp(Mg耳)=7.0xl(T\。下列叙述正确

(HF)c(HA)

的是

cH

A.L?代表溶液中p/U随溶液pH的变化

B.浓度均为0.1moLLTNaF、NaA的混合溶液中:C(OH)>c(HF)>c(HA)

c(F【c(HF)

C.NaF、NaA的混合溶液中:4

jc(HA)

D.由于/(MgB)、Ksp[Mg(OH)」很接近,故Mg(OH)2很难转化为MgF?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Ka=c(X)c(H")=]0一px“H+),L?上点(1,3.80)可知,该直线所示的

c(HX)

Ka=10-3-8xl0-i=10-4-8,同理可知,Li上点(2,1.45河知,该直线所示的KaHO-i4xlO^ioEs,又知

Ka(HF)>Ka(HA),故Li代表随溶液pH的变化,Lz代表p刀—随溶液pH的变化,L3代表Mg2+

c(HF)c(HA)

随溶液pH的变化,据此分析解题。

A.由分析可知,L2代表溶液中p水力随溶液pH的变化,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Ka(HF)>Ka(HA),则浓度均为0.1moLLJNaF、NaA的混合溶液中A-的水解程度

大于F的水解程度,故c(OJT)>c(HA)>c(HF),B错误;

c(F)c(H+)

KM一c(HF).cg—HA)」0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