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
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与考生本人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0%;《中外历史纲要》下册7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位列其中,该遗
址有墓葬20座,均为近南北向分布,排列有序,等级关系明显,整体上展示了商朝早期高
等级贵族丧葬礼制的规范。由此可知
A.河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B.该区域最早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C.考古发现助推历史认知发展D.民族文化的传承须依托历史遗址
2.右图为宫廷画家徐扬1759年作品《盛世滋生图》,以苏州当时繁华景象为创作内容。作
者在题跋中写道:“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
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
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臣执艺所有事也。”这表明当时
A.国家治理周密完善
B.商业都会兴盛发展
C.文化专制左右艺术创作
《盛世滋生图》(局部)
D.传统经济结构出现质变
3.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深重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中国的文化选择始终没有停
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良派就是进行文化选择的最初探索者。从“师夷
长技以制夷”来看,魏源的文化选择表现了
A.西方化的文化追求B.不求功利的文化策略
C.自省式的文化改良D.自我沉浸的文化自信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4.红白之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独有的一种地理因素。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熊要据点的(铁)路江(海)
示意图(1927-1945)
右图中的“三横”(平绥线、陇海线、长江)、“三纵”(同蒲线、
平汉一粤汉线、京山线京津段一津浦线一京沪线再加海运
线)构成了一张白区交通网,大小不一的红区就分布在这
张网的网眼里。由此可推知当时
A.党的工作重心仍在城市
B.地缘要素决定革命走向
C特色革命道路形成发展
D.革命中心发生南北易位
5.1977年,中共中央修订的《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
年规划纲要》提出要“认真组织好出国考察工作”。从1977年年底开始,中国掀起了一股声
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从出访领域看,科技教育类增长率最高;从出访国家看,发达国家
和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明显增多。这些活动
A.酝酿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B.体现中国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
C.打破了西方孤立中国的局面D.基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6.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山区,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
……并逐步发展起了生产率更高的新灌溉农业和新社会制度。新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社
会制度相互作用,引发连锁反应,最终产生了文明。材料意在说明
A.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
B.农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分工的出现
C.人类逐步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D.文明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7.奥斯曼帝国地跨三大洲I,统治着黑海和地中海,是15至17世纪全球军事超级大国。其
疆域在1683年达到最大而丧失疆土也从这一年开始,其摊大饼式地无限扩展疆土却没
有来得及或者不善于规划如何进行内部管理,被欧洲人看作“西亚病夫”。上述材料可以
用来印证奥斯曼帝国
A.脆弱的霸权B.萎缩的边疆C.无效的管理D.强势的扩张
8.下面图表是15-18世纪使用人数排名前10位的语言统计表。其中,英语和西班牙语排
位相对靠前。这一现象反映出
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将以下各语言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人(以百万)
汉语、普通话
英语
印地语
西班牙语
俄语
孟加拉语
葡萄牙语
德语、.标准语
法语
日语
A.两国的语言易于学习和运用B.两国最早开辟了远洋航线
C.殖民扩张助推国家影响扩大D.工业化促使世界格局改变
9.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的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鹿鸣馆
的名称出自中国《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由于来
客大都是日本现代化的栋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于鹿鸣馆,于是人们把这一
时期称为“鹿鸣馆时代”。据此可知,鹿鸣馆的开设
A.契合了文明开化的发展要求B.实现了日本的现代化转型
C.增强了东西文化的兼收互鉴D.表明日本开启了脱亚入欧
10.19世纪80年代,英国长期专注于推销纺织品的自由贸易,完全信赖资本的逐利性。吉
芬呼吁英国集中精力增加生产力,并将生产转移到那些拥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中。但英
国却选择了最为省事的措施——贸易,并提出“要么死亡,要么贸易”的口号。材料可以
用来解释当时英国
A.成为世界工厂的必然性B.依赖海外市场的盲目性
C.深化产业革命的可能性D.掩盖资本主义的侵略性
11.马克思曾高度赞扬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19日发布的《告法国人民书》。文件中申
明:“巴黎公社为现今唯一的政权,不承认凡尔赛政府……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
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A.探索了无产阶级民主政治B.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导
C.创新了社会主义政权形式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
12.一战后,德国盛行“刀刺在背”传说(如右图)。“刀刺在
背”为德语的意译,其具体意思是:德国人认为德军所
向无敌,只要没有后方的乱局就能够取胜;德国在战争
尚未波及本土的情况下,选择投降,原因在于国内左派
势力和敌人的勾结。这表明当时德国
A.法西斯主义已甚嚣尘上
高一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
B.民间反战浪潮愈演愈烈
C.民族复仇情绪潜滋暗长
D.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13.1922年10月前后,苏俄部分省份出现农民完成粮食税后,不得不在市场上购买粮食,甚至
出现完税后挨饿、自杀,进而仇视、憎恨苏维埃政权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当时苏俄
A.反法西斯战争导致粮食短缺B.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村生产力
C.余粮收集制破坏了工农联盟D.新经济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都先于联合国提出了非殖民化问题。20世纪80年代
之前,美国和苏联都不惜成本地支持非殖民地化。这说明
A.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B.不结盟运动如火如荼
C.民族自决成为时代主题D.冷战对抗渐趋向激烈
15.20世纪70年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生产增长率降
低,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自由主义失灵B.宏观调控强化C.经济危机冲击D.福利国家建立
16.靠着二战后建立起的经济霸权,美元从一种普通的支付、结算和投资载体,渐渐变成了
美国的政治讹诈和胁迫工具,当前很多国家开始尝试在双边贸易中弃用美元而直接使
用本币结算。从双边到多边,从理论到共识再到行动,全球去美元化正在加速。这表明
A.美国丧失世界经济强国地位B.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旧的货币秩序
C.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重大挫折D.世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难度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
共计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地中海、尼罗河瀑布和东、西部沙漠是保护埃及文明的屏障,也成为埃及人天
然的边疆。古代埃及人最初将王室所在地作为文明和埃及自身的核心,他们认为边疆
是危险的,埃及人都不应该穿越边疆。埃及经历了第一中间期的混乱后,王权重新巩
固,对边疆的防御问题开始引起埃及国王的重视。中王国时期,埃及国王在南部和北部
设立防御要塞来保护自己的疆土。新王国初期,埃及国王极力扩展自己的边疆,埃及人
对边缘的地理环境的描述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古代埃及边疆观的演变直接或间接地
促进了埃及的内部发展和对外扩张。随着新王国时期对南北边疆的扩张,埃及人获得
尼罗河流域贸易往来的统治权。埃及人在同外族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疆域的文化圈。
埃及的边疆地区则是埃及同其他文化的交融地区。随着边疆扩张,埃及人对族群的认
识更加清晰,甚至用各种动物形象来区分埃及人与边疆地区的族群,埃及国王的形象是
强大的公牛,外族人是河滩上的鳄鱼和豺狗,而水鸟、鱼和蝗虫等弱小动物则用于指代
埃及的敌人。
——摘编自葛会鹏《古代埃及人边疆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高一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埃及人对边疆态度的转变及转变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埃及人边疆观演变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中国东渐茫茫苍海,西北横亘漫漫戈壁,西南耸立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中国自古以来的统治者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内治和对少数民族的防御上。中国在相当长
的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较周边地区先进,促使中国形成了半封闭的文化环境,特别
是统治中国的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对外是“修文德以来之”,这种思想使得中国的
统治者和臣民守国土而不求于海外。中国资源和物产极其丰富,没有向外的经济利益,
也不可能向海洋拓展。
——摘编自王素娟《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海权》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文明史就是海权和陆权竞争的历史。近代以来,真正的
世界大国都是海洋性国家,在海陆对抗中,海洋国家大都在竞争中占优势并最终获胜。
主要海洋大国及其实力资源(1500—2000年)
时期主要•国家资源
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黄金、殖民地、海军
17世纪荷兰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法国人口、农业、军队、文化、工业、政治凝聚力
19世纪英国海军、国际规则、岛屿、经济、科技、地理位置
20世纪美国军事、盟军、文化和国际机制(软实力)
21世纪美国技术、军事、经济、软实力、跨国通信中心
——摘编自赵维良《海洋大国崛起经验及对我国海洋战略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海洋意识淡薄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以来海洋大国崛起的经验。(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马赛曲》,不仅是法兰西民族国家的象征,而且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得到广泛传扬。1936年,左翼文学刊物《光明》发表文章,强调中
国同胞在“中世纪的野蛮主义以及暴政抗战”的双重压迫下,发扬这首革命歌曲所蕴含
的特殊意义。1936年《太原日报》刊登了一首《新马赛曲》,歌词中呼吁中国同胞:“不分
恩怨,不分你我,作一全民族革命战争!”1941年,张志渊深情表示,“为了推翻世界法西
斯,奠定人类的真正和平,我们不该努力再作一个'世界的马赛曲,么?”
----摘编自宋逸炜《〈马赛曲〉在近代中国的多重变奏》
材料二:阿尔及利亚国歌歌词《誓言》作于1955年,内容如下:来见证!法国啊,你
们的大势已去矣。....从1955年11月开始,阿尔及利亚人民浴血奋战七年半,终于赢
高一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得了祖国的独立。……全国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以及
开明的地主士绅等广大阶级、阶层都卷入了反法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阿尔及利
亚人民在同殖民者的长期较量中,懂得了案握枪杆子的重要性。但是政府仍积极争取
和平谈判,以停止流血冲突。……战争一开始,阿拉伯人民、非洲人民、法国人民、社会
主义国家人民都向阿尔及利亚伸出了援助的手……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胜利,也是对各
国人民、特别是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有力支持。
——摘编自罗洪彰《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关注法国国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8分)
20.卡片法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卡片②
意大利的弗吉里
古希腊的体育锻教皇奥古斯丁认
奥()高度
炼不只是为了健身,为身体是囚禁灵魂的1349-1420
赞扬了古希腊城邦教
也是为了提高道德和监狱,禁欲主义身体
育,他臀身体运动引入
灵魂的培希,这种以观使体育运动在中世
学校,认为体育教育应
人的身心和谐为基础纪受到摧残而无法开
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
的体育理念,促进了展,进而严重损害了
古希腊体育的发展。体育的正当价值和功的、得到全面发展的、
身心俱健的人。
卡片④卡片⑤
马丁•路德认为增强卢梭提出培养自然
体质是每一个基督徒的人、自主人、尊重儿童
责任,人们应该根据自身心发育的阶段性特征
己的需求去选择体育项的体育教育观。强调健
目,不用在乎这些行为康的身体是人们获取知
有没有违背教会的规识、增强理解能力的、
定。发展理性思维的物质基
础。
——摘编自李骄阳《欧洲近代早期体育思想研究》等
请从材料中选取至少三张卡片,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
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出所选卡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高一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
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6X3分=48分。
l.C2.B3.C4.C5.A6.D7.A8.C9.A10.B11.A12.C
13.D14.D15.B16.B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考古遗址有助于研究商朝早期社会的状况,使人们对
商朝社会形成更加准确的认识,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河南地区是中华
文明的源头,且中华文明的起源在地域上具有多源性,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早在万邦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的初始形态,该遗址是商朝早期时期
的考古发现,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中的“须依托”说法绝对,故排除。
2.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作者以赞扬盛世为意图,以苏州城市经济繁华为内容
创作了《盛世滋生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都会的兴盛,故
B项正确;A项表述违背了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中的“左右”一词
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从题干材料和插图内容看不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
D项错误。
3.作为“睁眼看世界”的中坚力量,魏源深刻地反思当时的社会文化,明确
把是否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提升到能否战胜西方列强的高度来认识,以世界
的眼光以及开放的文化胸襟表达了自省式的文化改良,故选C项。A项表述不符
合魏源地主阶级的立场,故A项错误;从“制夷”一词来看,魏源在文化选择上
表现出了“功利性”的文化求索目的,故B项错误;从“师夷”一词来看,魏源
对于清政府所信奉的“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深刻地反省,并
未自我沉浸在传统文化的优越感中,故D项错误。
4.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国共十年对峙和抗战时期,国民政
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周边,中国共产党为了保
存和积蓄革命力量,在农村及山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走农
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C项正确;B项表述中“决定”一词过于绝对,且不
符合历史史实;故排除;A项表述违背1927—1945年的历史事实,且从材料和
地图中无法得出,故排除;D项表述虽然符合这一阶段的历史事实,但无法从本
题材料和地图中得出,故排除。
5.根据题干材料的时间和内容来看,当时中国正在酝酿实行改革开放,故A
项正确;当时中国政府组织出国考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发展经济的经验,而
不是体现某种外交战略思想,并且当时中国并未实行大国特色外交,故排除B
项;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期中国与苏联等国家建交就已经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孤
立,故排除C项;1977年中国的对外开放尚未开始,故排除D项。
6.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它推
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文明的出现,这正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内容,
故D项正确;从题干材料内容中不能得出世界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且这
也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内容,故排除A项;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逐步从食
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材料侧重说明农业革命、社会制度与文明产生的关
系,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农业革命对社会分工的影响,且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B项。
7.从题干材料表述可知:奥斯曼帝国建立的“巨无霸公司”还没有来得及规
划如何进行内部管理就摊大饼式地无限扩展新地盘去了,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空
有其表而实际上很脆弱的霸权国家,故A项正确,其它选项错误。
8.从题干时间来看,当时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英语、西班牙语使用语言
人数排位靠前,说明两国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控制了大量人口,
故C项正确;A项表述“易于学习”无法得出,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欧洲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B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15
—18世纪的阶段特征,故错误。
9.根据材料“19世纪八九十年代”和材料内容可知,鹿鸣馆是在当时脱亚
入欧的社会气氛中为便于和欧美先进国家交流学习而设置的,目的就是实现文明
开化,故选A项;B项表述中的“实现了”,D项表述中的“开启了”说法违背
历史事实,故排除B、D两项;鹿鸣馆是日本全盘西化的产物,不能体现“东西
文化的兼收互鉴”,故C项错误。
10.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80年代”可知,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英国并未进行产业转移,而是更多的依靠贸易,而且认为“要么死亡,要么贸易”,
说明当时的英国对海外市场过分依赖,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
表述不符,故排除。
2
11.题干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巴黎公社将普选制与监督制相结合,这是无产阶
级专政下无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尝试,并未体现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特征,故A
项正确,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在自发状态下发生,并非以马克
思主义学说为指导,故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巴黎公社注重民众监督,无法说明
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否,且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很短,并未建立起完善的民众监督
机制,故排除D项。
12.从题干时间和内容来看,“刀刺在背”传说体现了德国保守主义势力的
思想观念,这一观念未认识到德国战败的自身原因及发动战争带来的破坏性,一
定程度上体现并助长了德国国内的复仇情绪,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准确体
现出法西斯主义的特征和嚣张状况,故A项错误;“刀刺在背”传说体现的是对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的错误分析,并不是反战情绪的表达,且看不到“愈演愈烈”
的状况,故B项错误;D项表述无法从材料得出,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故
错误。
13.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922年10月”和内容表述可知,当时苏俄正在实
施新经济政策,从农民的反应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在执行中存在较大问题,需进
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中的表述,如“反法西斯战争”“农业集体化”
“余粮收集制”都和题干时间不符,故A、B、C三项均错误。
14.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早于联合国提出且都
不惜成本地支持非殖民地化,其目的在于拉拢第三世界国家,服务于冷战战略,
表明美苏冷战对抗渐趋激烈,故D项正确;A项中“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的
表述违背历史事实,故排除A项;从题干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多极化趋势加速发
展”和“民族自决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故B、C两项错误。
15.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抑制了市场
经济发展的活力,也说明了凯恩斯主义的失灵,故B项正确,A项错误;“经济
危机”“福利国家建立”只是题干材料现象生成的助推因素而非主要因素,故C、
D两项错误。
16.根据题干材料内容表述可知,各国以货币为武器和美元之间进行斗争,
说明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冲击,由此并结合题干时间可以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
3
的加强逐渐冲击了后冷战时代事实上仍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结论,
故B项正确;当今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强国,故A项错误;21世纪,经济全球
化依然是不可阻挡的潮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变化而非经济全球
化遭遇重大挫折,故排除C项;全球“去美元化”政策,冲击美元霸权甚至美国
金融霸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世界金融风险,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
16分,第20题12分,共计52分。
17.(1)转变:埃及人由最初对边疆的恐惧发展到对边疆扩展的征服和期待。
(2分)
转变原因:地理认知的深化;王权的强化;农耕文明的优势。(4分,答出
任意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影响:促进了埃及的对外扩张,有利于扩大埃及的疆域;推动了埃及
同外族的贸易往来;传播了埃及文化;强化了埃及的族群意识。(6分,答出任
意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8.(1)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传统
文化(儒家思想)具有保守性;古代文明长期领先。(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经验:国家(政治)凝聚力强大;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技术创新;政
府政策支持;软实力不断提升。(6分,答出任意3点,紧扣材料立意正确表述
完整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9.(1)原因: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马赛曲》中的自由、民主、
爱国精神引发中国民众的共鸣,成为救亡宣传的重要媒介;创作抗战革命歌曲激
励国人抗战的需要。(8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
分)
(2)特点:经历时间长;斗争过程艰苦;群众基础广泛;武装斗争为主辅
以和平谈判;坚持自力更生并得到国际援助;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可靠的家装工装施工方案
- 河北装配式医院施工方案
- 黑龙江古建彩绘施工方案
- 迈凯伦售后营销方案
- 少年宫建筑方案设计重点
- 营销引资策划方案
- 国际篮球场施工方案设计
-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总结
- 修订版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 企业年终总结与未来规划方案
- 2025年五荒土地承包合同
- 40亿方煤制天然气项目水处理系统BOT招标技术规格书
- 《探索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课件解析》
- 生食间管理制度
- 钣金间管理制度
- 弱电工程投标书样本
- 重症医学科人员准入制度 2
- 2025年仓储物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电解锰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 “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成信校史课程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