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训练【B】(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训练【B】(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训练【B】(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训练【B】(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训练【B】(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训练【B】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B.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原子的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所示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3.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3B.电子总数为2C.属于氢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14.硅元素的化学符号是Si,旧称矽。1823年,硅首次作为一种元素被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发现,并于一年后提炼出了无定形硅,他随后还用反复清洗的方法将单质硅提纯。硅在宇宙中的储量排在第八位,在地壳中,该元素的含量位居(▲)A.第十四位B.第四位C.第三位D.第二位5.关于Na和N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6.某粒子M2+所含的质子数为a,据此还不能确定该粒子的(▲)A.元素种类B.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C.中子数D.电子数7.下列物质间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铝>氧B.含氧的质量分数:H2O>H2O2Ax-的核外电子数为Y,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其核内中子数为(▲)A.M-X+YB.M+X+YC.M-X-YD.M+X-Y9.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净水剂,除了用于饮用水消毒、净化外,还用于污水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铁酸钠中含有7个原子B.高铁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D.高铁酸钠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0.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2,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A.1:4B.2:3C.3:2D.4:111.已知X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X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24B.56C.40D.6012.下列各组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SO2、SO3B.NaHSO4、MgSO4C.H2SO4、Na2SO4D.Na2SO4、MgSO413.已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银原子的质量是17.928×10-26kg,则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B.C.D.14.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5.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A.B.C.D.16.“酒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交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重铬酸钾(化学式为K2Cr2O7)。下列关于重铬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2Cr2O7中Cr的化合价为+4B.重铬酸钾中含有11个原子C.钾、铬、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52:56D.重铬酸钾是由K、Cr、O三种原子组成的17.已知X、Y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都相等,则两种微粒可能是(▲)①同种元素②不同种分子③不同种离子④分子和离子⑤原子和分子A.全部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⑤18.A、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9,之差为3,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A2BB.ABC.AB2D.A2B319.已知某元素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其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5,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A.-2B.+1C.+2D.+320.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原子量之比为7: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A.XYB.X2Y3C.X3Y2D.X3Y427Co钴58.9321.规范书写是我们学习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图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写成“Co”的原因。(1)“Co”表示▲(填名称)元素。(2)“CO”是由▲(填名称)两种元素组成的▲(填“单质”或“化合物”)。22.对元素或物质按一定标准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请填写下列四组分类标准:A类B类分类标准元素分类C、O、NFe、Cu、AgC、H、CaFe、Zn、I物质分类O2、Fe、CuH2O、NaCl、CuOO2、H2O、KMnO4空气、牛奶、硬水23.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基本学科观念,请从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原子核中选择序号填空。(1)原子序数主要取决于原子中的▲。(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3)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原子中的▲。(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中的▲关系密切。24.如图所示为碳原子结构模型,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构成碳原子有▲种粒子,其中不带电的微粒是▲。整个碳原子不显电性,这是因为▲。25.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比如二氧化碳是由▲(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氯化钠是由▲(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填“原子”“分子”或“离子”)。26.(1)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上面提供了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种;锌原子核外电子数为▲;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填“阴”或“阳”)离子。(2)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原子序数:Z>YB.核外电子数:X=YC.Y和Z处于同一周期27.(1)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已知在上述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2)元素A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xA,元素B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BCIy,若化合价不变,则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时,发现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1)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2)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3)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2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I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第二周期3Li74Be95B11①7N148O169F1910Ne20第三周期11Na23②13AI2714Si28③16S3217CI35.518Ar40(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2)图甲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是▲(填“①”“②”或“③”),它属于▲(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甲乙(3)图乙是氯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表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试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4)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字母)。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30.在K2R2O7中(R代表某元素)含钾元素26.5%,氧元素38.1%,推算出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有X、Y两种元素,且甲、乙两种化合物中X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是30.4%和25.9%(质量分数)。已知甲的化学式是XY2,则乙的化学式是▲。32.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I2O3,请按要求进行计算:(1)AI2O3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AI2O3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求AI2O3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至0.1)33.根据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4计算:(1)组成高锰酸钾各元素的质量比。(2)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3)多少克高锰酸钾与71g硫酸钠(Na2SO4)所含的氧元素质量相等?(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训练【B】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B.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原子的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答案】D【解析】可以根据原子的特征方面以及构成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分析】学生应熟悉微观粒子的性质,认识在各种形态和变化中微粒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详解】A、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故正确;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故正确;C、所有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故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比较而得,故错误;故选D。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所示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答案】B【解析】根据水蒸发的过程分析,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没变,变化的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分析】认清图示的含义及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详解】水受热后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此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变;故选B。3.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3B.电子总数为2C.属于氢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1【答案】C【解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C、根据元素的定义和氢元素的原子序数判断。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分析】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详解】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应为1,故A错误;B、电子总数应为1,故B错误;C、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为1的为氢元素,故说法正确;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故D错误,故选C。4.硅元素的化学符号是Si,旧称矽。1823年,硅首次作为一种元素被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发现,并于一年后提炼出了无定形硅,他随后还用反复清洗的方法将单质硅提纯。硅在宇宙中的储量排在第八位,在地壳中,该元素的含量位居(▲)A.第十四位B.第四位C.第三位D.第二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选D。5.关于Na和N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Na和Na+两者核内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B、粒子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对于Na和Na+分别属于原子和离子,故不属同种粒子,故B错误.C、Na原子失电子变成阳离子Na+,故二者的电子数一定不同,故C错误;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所以Na和Na+中电子层数不同,故D错误;故选A。6.某粒子M2+所含的质子数为a,据此还不能确定该粒子的(▲)A.元素种类B.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C.中子数D.电子数【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某粒子M2+所含的质子数为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化合价(因为化合价与离子带的电荷数数值等,符号同)等信息。【分析】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详解】A、由题意可知,“某粒子M2+所含的质子数为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故可知其元素种类;B、因为化合价与离子带的电荷数数值相等,符号相同,故可推出化合价为+2价;C、由于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必然关系,中子数无法确定;D、因为该粒子失去2个电子,带2个正电荷,故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故选C。7.下列物质间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铝>氧B.含氧的质量分数:H2O>H2O2C.海水中的元素含量:钠>氧D.铁元素的质量分数:Fe3O4>Fe2O3【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要大于铝元素的含量,故A错误;B、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水中氧元素的含量小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含量,故B错误;C、在海水中,含量靠前的元素种类排序为:氧、氢、氯、钠、镁、硫、钙,所以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C错误;D、比较这两种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利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直接求算,但是计算量较大,具体比较时可以分析这两种物质都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我们可以通过原子个数比与质量比的关系来进行判断:在Fe3O4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O=3:4;在Fe2O3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O=2:3,原子个数比值最高的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也就是最高的,可知Fe3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所以可以判断Fe3O4>Fe2O3。故D正确,故选D。Ax-的核外电子数为Y,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其核内中子数为(▲)A.M-X+YB.M+X+YC.M-X-YD.M+X-Y【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A元素是离子为Ax-,是A原子得到x个电子形成的,Ax-其核外电子数为Y,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据此结合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A元素是离子为Ax-,是A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Ax-其核外电子数为Y,据此结合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Y-X;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核内中子数为M-(Y-X)=M+X-Y,故答案为:D。9.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净水剂,除了用于饮用水消毒、净化外,还用于污水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铁酸钠中含有7个原子B.高铁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D.高铁酸钠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答案】B【解析】

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分析】化学式是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质量比的基础,同时也是判断元素组成和原子构成的基础,要注意理解。【详解】A、高铁酸钠中含有很多个原子,不是7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高铁酸钠是由钠元素、铁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3.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高铁酸钠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4)=7: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0.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2,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A.1:4B.2:3C.3:2D.4:1【答案】A【解析】先设出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再根据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来列计算式,通过化简得到分子的个数之比。【分析】本题考查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学生可采用正向思维,将未知的因数当作已知,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列式解答。【详解】设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为x,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为y,根据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2,则化简得即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1:4,故选A。11.已知X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X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24B.56C.40D.60【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因为X元素化合价为+2价,所以跟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O,假设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所以X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16,所以X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解得x为24,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为16+24=40;故选C。12.下列各组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SO2、SO3B.NaHSO4、MgSO4C.H2SO4、Na2SO4D.Na2SO4、MgSO4【答案】B【解析】两种物质混合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两种物质中硫元素质量分数相等,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分别计算选项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侧重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详解】A.SO2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0%;

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B.NaHSO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6.7%;

MgSO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6.7%;C.H2SO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2.7%;

Na2SO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2.5%;D.Na2SO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2.5%;

MgSO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6.7%;由此可知,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3.已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银原子的质量是17.928×10-26kg,则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分析】根据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详解】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可得: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B。14.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根据原子的构成特点来回答本题,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微粒是质子和中子。【分析】通过回答本题加深对原子的认识.知道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同一类原子的质量不一定相同,原子不是实心球体。【详解】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说法错误。②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外空间中绕核做高速运动,故说法错误。③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同一类原子只能说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故说法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5.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A.B.C.D.【答案】C【解析】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用公式表示为: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分析】解答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时,要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碳原子质量之比,掌握此知识点就能轻松解题。【详解】根据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和“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将可设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则108=,解得x=,则设相对原子质量为16的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y,则16=,解得y=。故选C。16.“酒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交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重铬酸钾(化学式为K2Cr2O7)。下列关于重铬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2Cr2O7中Cr的化合价为+4B.重铬酸钾中含有11个原子C.钾、铬、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52:56D.重铬酸钾是由K、Cr、O三种原子组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略17.已知X、Y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都相等,则两种微粒可能是(▲)①同种元素②不同种分子③不同种离子④分子和离子⑤原子和分子A.全部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⑤【答案】B【解析】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因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离子中质子数一定不等于电子数,以此来解答。【分析】本题考查微粒中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明确中性微粒不显电性,离子带电,离子中的质子数一定不等于电子数即可解答,难度不大。【详解】①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X、Y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电子数都相等,它们可能是同一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②根据分子不显电性,因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不同种分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有可能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③离子中质子数一定不等于电子数,但两个不同种离子中有可能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如NH+4和Na+,质子数均为11,核外电子数均为10,故选项说法正确。④分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的质子数不等于电子,如果一个分子和一个离子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的电子数一定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⑤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可能均分别相等,如Ne和HF的质子数、电子数均为1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8.A、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9,之差为3,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A2BB.ABC.AB2D.A2B3【答案】A【解析】由A、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9,之差为3,可以确定AB原子的种类,进而可确定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分析】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设A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B的核外电子数为x+3,则x+x-3=19,x=11;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故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是钠原子;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是氧原子;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2O。故选A。19.已知某元素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其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5,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A.-2B.+1C.+2D.+3【答案】C【解析】要想解答好该题,首先要设元素的化合价为x,再结合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书写出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然后再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结合题干给出的它们的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列方程,计算出x的值即可。【分析】本题不仅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而且考查了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常见元素(即氧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应用,更考查了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等。它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时的比较难一点的一道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理清解题思路,然后大胆地设未知量,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设元素的化合价为x(奇数),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2Ox和RClx,并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公式,可得出:2y+16x=40,y+35.5x=95,联立这两个方程,并解得x≈2.7,不合题意,当x是偶数时,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O和RCIx,则y+8x=40,y+35.5x=95,解得x=2,符合题意,故选C。20.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原子量之比为7: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A.XYB.X2Y3C.X3Y2D.X3Y4【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原子量之比为7:2,据此可确定其分子中原子个数比,进而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原子量之比为7:2,则其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3:4。A、该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B、该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2:3,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C、该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3:2,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D、该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3:4,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故选:D。27Co钴58.9321.规范书写是我们学习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图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写成“Co”的原因。(1)“Co”表示▲(填名称)元素。(2)“CO”是由▲(填名称)两种元素组成的▲(填“单质”或“化合物”)。【答案】(1)钴;(2)碳和氧;化合物【解析】(1)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2)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和元素组成回答。【分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最简单的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必须掌握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概念及判断。【详解】(1)由图示可知“Co”表示钴元素;(2)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答案为:(1)钴;(2)碳和氧;化合物。22.对元素或物质按一定标准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请填写下列四组分类标准:A类B类分类标准元素分类C、O、NFe、Cu、AgC、H、CaFe、Zn、I物质分类O2、Fe、CuH2O、NaCl、CuOO2、H2O、KMnO4空气、牛奶、硬水【答案】非金属、金属;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解析】(1)根据元素名称,判断非金属、金属元素;(2)了解人体中的11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3)掌握单质、化合物的概念;(4)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析】本题是对人体所需元素的考查,熟记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详解】(1)C、O、N为非金属元素,Fe、Cu、Ag为金属元素;(2)人体中的11种常量元素是碳、氢、氧、氮、硫、磷、氯、钙、钾、钠、镁,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是铁、锌、铜、锰、铬、硒、钒、碘等,所以在选项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3)O2、Fe、Cu为单质,H2O、NaCI、CuO为化合物;(4)O2、H2O、KMnO4为纯净物,而空气、牛奶、硬水含有多种成分,为混合物;故答案为:非金属、金属;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23.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基本学科观念,请从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原子核中选择序号填空。(1)原子序数主要取决于原子中的▲。(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3)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原子中的▲。(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中的▲关系密切。【答案】(1)①;(2)④;(3)①;(4)③【解析】

根据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及原子的构成粒子分析,并知道它们对原子及元素的性质的关系来解答。【分析】熟练掌握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即: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详解】(1)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2)一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原子质量的大小取决于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故答案为:(1)①;(2)④;(3)①;(4)③。24.如图所示为碳原子结构模型,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构成碳原子有▲种粒子,其中不带电的微粒是▲。整个碳原子不显电性,这是因为▲。【答案】3;中子;原子核所带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解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知道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中各量的关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构成以及原子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详解】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由图示可知构成碳原子有3种微粒;中子不带电;整个碳原子不显电性,这是因为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答案为:3;中子;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25.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比如二氧化碳是由▲(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氯化钠是由▲(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填“原子”“分子”或“离子”)。【答案】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原子等【解析】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离子,比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原子。26.(1)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上面提供了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种;锌原子核外电子数为▲;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填“阴”或“阳”)离子。(2)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原子序数:Z>YB.核外电子数:X=YC.Y和Z处于同一周期【答案】(1)2;30;阴;(2)A、C【解析】(1)除汞外,其它金属元素的名称书写上都带有金字旁,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得到电子(电子带负电)后形成带负电荷的微粒,称为阴离子;(2)元素周期表中,横行表示周期,纵行表示族,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位于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在同一周期里,越往右原子序数越大。【分析】此题考查了元素的分类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是一道综合题目。【详解】(1)除汞外,其它金属元素的名称书写上都带有金字旁,在题目中“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中,铁、锌属于金属元素;锌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0;原子得到电子(电子带负电)后形成带负电荷的微粒,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2;30;阴。(2)A、元素周期表中,横行表示周期,Y和Z在同一横行,所以位于同一周期里,且Z在Y的右侧,越往右原子序数越大,故A正确;B、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X与Y属于不同的元素,所以原子序数不同,故核外电子数也不同,故B错误;C、Y和Z在同一横行,所以位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故答案为:A、C。故答案为:(1)2;30;阴;(2)A、C27.(1)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已知在上述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2)元素A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xA,元素B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BCIy,若化合价不变,则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答案】(1)3;(2)BxAy【解析】【分析】【详解】(1)在Na5PXO10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5+(+5)×x+(-2)×10=0,解得x=3;(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NaxA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A的化合价为-x;在BCIy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B元素的化合价为+y,所以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BxAy。故答案为:(1)3;(2)BxAy。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时,发现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1)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2)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3)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答案】(1)a粒子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a粒子通过原子内或原子间的间隙;(3)a粒子撞到金原子核【解析】根据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来分析: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每一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详解】(1)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a粒子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原子很小,但原子内的原子核的体积相对更小,原子内原子核有很大的空间,当α粒子通过原子内,就没有阻挡,原子与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隙,当α粒子通过时也没有阻挡,所以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故答案为:α粒子通过原子内或原子间的间隙;(3)由于原子内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只有少数的α粒子会碰到质量很大的带正电的原子核,所以会被弹了回来;故答案为:α粒子撞到金原子核。故答案为:(1)a粒子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a粒子通过原子内或原子间的间隙;(3)a粒子撞到金原子核。2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I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第二周期3Li74Be95B11①7N148O169F1910Ne20第三周期11Na23②13AI2714Si28③16S3217CI35.518Ar40(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2)图甲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是▲(填“①”“②”或“③”),它属于▲(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甲乙(3)图乙是氯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表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试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4)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字母)。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答案】(1)硅;(2)①;非金属;(3)3;得到;F-;(4)A【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即可查得元素的名称、符号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Si,名称硅;(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易知质子数为6的原子为碳原子;(3)又氯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根据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氟原子在化学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