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_第1页
2024年秋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_第2页
2024年秋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_第3页
2024年秋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_第4页
2024年秋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寻找其中较为明显的历史信息,初步分析、解释其中反映的历史特征,形成简单的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的基本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与尊重。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稻作农业发展状况;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特点。教学难点: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三教学过程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同学们能想象到他们的定居生活是怎样的吗?与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到原始社会,感受祖先们的农耕生活吧!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为典型;家畜饲养以猪、狗和为主。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还会运用雕刻等技术制作艺术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及线描图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半坡遗址出土的器具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能制作磨制石器;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会采集野果;使用装饰品,制作乐器陶埙;会纺织、制衣。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陶埙陶纺轮归纳总结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5900—4400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人们能够制作较为精致的陶器。成套陶器山东章丘焦家遗址的大汶口文化随葬品

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距今6000多年的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但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以及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认识到原始农耕生活有许多共同点,如种植农作物、使用工具、建房定居、饲养家畜等,但由于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原始居民的生活也有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