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8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本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感受对应正确的是()A.星云一闪即逝 B.行星圆缺多变C.彗星拖着长尾 D.月球轮廓模糊读下图,虚线箭头表示天体的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2.图中较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A.天体1 B.天体2 C.天体3 D.3.“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若天体1为太阳,则诗中“婵娟”可能是A.天体1 B.天体2 C.天体3 D.4.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A.土星 B.木星 C.水星 D.天王星欧洲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外的太空发觉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像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孕育生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①温度相宜②有液态水③有卫星绕转④宇宙平安、稳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地球上的大气层适合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A.日照条件稳定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D.有原始海洋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下列小题。7.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A.地势高,空气淡薄 B.地面袒露,比热容大C.纬度偏低,晴天较多 D.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8.上海主动推广“太阳能屋顶安排”是因为()A.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隐藏量大 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9.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与太阳能无关 B.太阳活动的主要标记是黑子与耀斑C.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日冕、色球、光球 D.太阳离地球远,太阳活动对地球没什么影响10.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亡时期是指()A.元古代和古生代晚期 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早期C.古生代早期和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1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头是()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哺乳动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示意图,完成下题。1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蒸蒸而上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15.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A.① B.② C.③ D.④读表,回答下列问题。16.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头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17.按由老到新的年头依次,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18.假如地震发生时旁边水域有一艘渔船,渔船上的人们在地震波的影响下会感觉到()A.上下颠簸 B.左右摇摆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D.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19.岩石圈的范围是指()A.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C.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下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1.关于A、B、C圈层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B是一个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B.C圈层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C.A、B、C之间有着严格的界线 D.A是地球上特别活跃的特殊圈层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零点,依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解并描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安排(下称“安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影片中“安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地球推动至木星旁边,须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A.金星 B.水星 C.火星 D.土星23.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现实中在欧洲罗马尼亚的大盐矿镇就位于地下120米深处,关于大盐矿镇描述正确的是()A.纵波能够传播,横波无法传播 B.是岩浆的发源地C.属于岩石圈 D.处于莫霍界面24.被誉为“地球生命的爱护伞”的是()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臭氧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浮悬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所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是()A.氧气、氮气和干洁空气 B.二氧化碳、水汽和杂质C.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D.氮气、水汽和干洁空气26.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27.奥地利探险家鲍母加特纳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地区,于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4日9时30分(西六区)乘氢气球到达距地面39044m后,从太空舱里跳下,于北京时间15日凌晨2时12分03秒胜利落地。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验的大气温度变更是()A.渐渐降低 B.渐渐上升 C.先上升后降低 D.先降低后上升28.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A.对流层大气的特征 B.平流层大气的特征C.臭氧层大气的特征 D.电离层大气的特征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运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依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29.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在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电离层30.从地面到100千米处气温随高度的变更规律为A.降低一升高一降低一降低 B.上升一降低一升高一降低C.降低一升高一降低一升高 D.降低一降低一升局一降低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40分)31.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D_________F_________;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_(填名称)。(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填名称)轨道和________(填名称)轨道之间。(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2.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A是___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这些区域由于____而暗黑。(2)B是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作_____。(3)世界很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更,与太阳________的变更周期有肯定的相关性;___爆发时放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____;太阳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现象。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日弥足宝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特殊感爱好,他们确定利用暑假前去考察探讨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剖面(下图示意),并做了大量学问上、物质上的打算工作,如搜集该区域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请你帮他们完成本次室内的问题探究。(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____________与地质年头、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岩;按地质年头,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代。(3)三叶虫生活的时期该地应为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表现为:_______。(4)依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验了______环境向_______环境的演化34.下图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波。A、B两种地震波在传播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2)图中字母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其中C表示_______界面,该界面下A波B波的速度变更是_______。(3)图中D表示_______界面,该界面下地震波A完全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35.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完成下列问题。(1)A是_________层,它的干脆热源是__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2)B是__________层,该层大气以___________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____________(填名称)。其温度的垂直变更确定了该层大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详解】一闪即逝描述的是流星;圆缺多变描述的是月球;轮廓模糊描述的是星云,ABD错误。彗星是拖着长尾的,C正确。故选C。2.B3.C【解析】【分析】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2.天体2、天体4围绕天体1公转,天体3围绕天体2公转,望见天体3围绕天体2公转的天体系统级别低,该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天体2,所以B正确。3.“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若天体1为太阳,则天体2为地球,天体3围绕天体2公转,诗中“婵娟”可能是天体3月球,C正确。4.C【解析】【分析】【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体积和质量等可分成三类:①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②巨行星:木星、土星;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则C项正确。故选C。5.B6.C【解析】【分析】5.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相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平安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卫星绕转与生命存在与否无关,③错。据此分析选B。6.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相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地球具有相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据此分析选C。7.C8.D【解析】【分析】7.上海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匀称,阴雨日多;日本虽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具有海洋性特征,阴雨日多,C正确;上海地势更为低平,A错误;河湖纵横等地面状况、地表的比热容大小会影响气温,但不会影响太阳辐射,B、D错误。故选C。8.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A错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西藏西部,而非上海,B错误;太阳能资源具有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量比较分散,C错误;上海主动推广“太阳能屋顶安排”的最主要缘由是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D正确。故选D。9.B【解析】【分析】【详解】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太阳能转化而成,A错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记是黑子与耀斑,B正确。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C错误。太阳离地球虽然远,但太阳活动对地球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太阳活动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猛烈抖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难,比如地震、水旱灾难。D错误。故选B。【点睛】10.D【解析】【分析】【详解】基础学问不坚固是易错的主要缘由。古生代末期,发生二叠纪物种灭亡事务,地球上几乎95%的物种灭亡;中生代末期发生白垩纪末灭亡事务,地球上绝大多数物种灭亡。故选D。11.C12.C13.A【解析】【分析】本题组以动物演化进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出现繁盛的时代,考查学生对动物演化进程的驾驭程度。11.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选项C符合题意,解除A、B、D。故选C。12.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头是中生代,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古生代爬行动物起先出现,种类较少,解除A。图中显示,元古代爬行动物还没有出现,解除B。图中显示,新生代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解除D。故选C。13.图中显示,新生代时,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为速度,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快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爬行动物时代在新生代物种较少,解除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解除C。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解除D。故选A。14.D15.C【解析】【分析】14.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蒸蒸而上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正确。15.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由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即③时期,故C正确。从两图中年头确定,①是太古代,②是元古代,④是中生代,ABD错误。故选C正确。16.B17.B【解析】【分析】16.读甲、乙两个地质年头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B对。A、C、D错。故选B。17.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代最老,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ACD错误。动物进化依次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三叶虫是无脊椎动物,三叶虫→鱼类→恐龙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点睛】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殊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化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变更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需依靠、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建者和改造者。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亡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亡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亡,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亡,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亡,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亡。18.A【解析】【分析】【详解】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所以地震发生时,水域上的渔船只能感受到纵波,即上下颠簸,故选A。【点睛】19.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C正确。故选C。20.D21.D【解析】【分析】20.按距离地球表面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占据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结合图示中ABC与大气圈位置可推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由上题分析可知,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C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的部分)组成,B错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C错误。A生物圈是地球上特别活跃的特殊圈层,D正确。故选D。【点睛】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22.C23.C【解析】【分析】2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影片中“安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地球推动至木星旁边,须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火星轨道,因为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C符合题意;金星、水星轨道与地球与太阳之间,土星位于木星轨道之外,解除A、B、D。故选C。23.题意表明,现实中在欧洲罗马尼亚的大盐矿镇就位于地下120米深处,而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因此大盐矿镇位于地壳之内。地壳主要由固体岩石构成,横波和纵波都能够传播,A错误;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软流层,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平均位于地下100~110千米以下,而大盐矿镇仅位于地下120米处,不行能是岩浆的发源地,B错误;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为岩石圈,大盐矿镇位于地壳之内,因此属于岩石圈,C正确;莫霍界面为地壳与地幔交界面,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则莫霍界面平均位于地下17千米处,大盐矿镇仅位于地下120米处,不行能处于莫霍界面,D错误。故选C。【点睛】地壳平均厚度(莫霍界面的深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更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24.D【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的组成为背景,主要考查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详解】臭氧能够猛烈汲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生物避开受到紫外线的损害,因此被誉为“地球生命的爱护伞”【点睛】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干洁空气又是由氮、氧、二氧化碳和臭氧等物质组成的。它们在大气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氧气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氮气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25.C26.A【解析】【分析】25.低层大气距离地面较近,受人类活动、水分蒸发和地表物质影响较大,所以主要成分是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C正确。故选C。26.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主要是水蒸气发生的三态变更,水蒸气主要存在于对流层,所以主要发生在对流层,A正确。故选A。【点睛】地球大气层中水汽主要来自地球的水圈,所以对流层水汽含量较高。27.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详解】美国的新墨西哥州位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从距地面39044m上空落地,是从平流层经过对流层落到地面。平流层温度随海拔上升而上升,对流层温度随海拔上升而降低,因此鲍姆加特纳经验的大气温度变更是先降低后上升,D正确。28.D【解析】【详解】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存在着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所以,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电离层大气的特征,D正确。ABC错误。故选D。29.A30.C【解析】29.空气中的水汽来自地面,主要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高度高,离水汽源地远,空气淡薄,水汽少,因此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在对流层,故本题选A。30.地球大气平均高度12千米左右以下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平均高度12千米左右至50千米左右处为平流层,气温大致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平均高度50千米左右以上,气温随高度上升先降低后上升,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大气分层。31.火星土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西东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及运动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学问。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须要加强对课本相关学问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依据所学地理学问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D为火星,F为土星;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轨道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2)依据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3)依据所学地理学问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均自西向东绕日公转。(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主要有: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相宜;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具有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该图反映了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相宜,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32.光球太阳黑子温度比四周低色球耀斑黑子耀斑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加拿大极光【解析】【分析】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详解】(1)依据图示分析,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四周低,因此看起来暗一些。(2)B是色球层,耀斑活动发生在此层,有时色球层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耀斑。(3)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并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4)加拿大是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国家,其北部在北极圈以内,太阳活动爆发时可观赏到极光现象。【点睛】33.(古)生物化石沉积古生海洋陆地气候暖和潮湿,植被茂密海洋陆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时期演化依次及不同时期生物的种类等学问点,结合教材学问不难解答。【详解】(1)据材料分析,“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他们确定利用暑假前去考察探讨一番”,考查涉及到古脊椎动物化石、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所以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头、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查古生物化石,化石存在于沉积岩,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沉积岩;化石有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类化石,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的寒武纪,恐龙属于中生代,按地质年头,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3)寒武纪的海洋生物主要是底栖的三叶虫,三叶虫生活的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中生代时,陆地的不断扩大,爬行动物(恐龙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