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程内容核心素养——提考能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与复原科学思维构建渗透作用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模型科学探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与复原〞的实验社会责任解决农业、食品问题,关注人体健康考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a.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b.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c.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①条件: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②原理③现象a.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别离现象。b.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复原现象。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1.影响渗透作用液面变化因素的模型分析半透膜外表积的大小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在浓度B=C>A,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透膜的外表积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量越多,液面变化越明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量越多,液面变化越明显与渗透作用模型的比拟工程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图解根本条件半透膜、浓度差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水扩散总趋势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2+、Mg2+和SiOeq\o\al(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1)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离子中,水稻主要吸收SiOeq\o\al(4-,4),番茄主要吸收Mg2+、Ca2+。(2)解释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的原因:水稻吸收水分的量多于吸收Mg2+、Ca2+的量。(3)实验结果说明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特点),这一特性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直接相关。围绕渗透作用的原理考查科学思维1.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性的膜材料,用于自制渗透计。他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初始液面如图),对甲、乙、丙、丁四种膜材料,进行渗透实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是一种半透膜,不能允许蔗糖通过B.乙是一种半透膜,不能允许蔗糖通过C.丙开始为半透膜,后来不再是半透膜D.四种材料中最终丁的漏斗液面最低解析图1是渗透作用装置,漏斗内装的是蔗糖溶液,烧杯中是清水,那么渗透计液面逐渐升高,图2中只有膜材料甲使得漏斗内液面上升,A正确。答案A围绕细胞吸水与失水考查生命观念2.(2021·11月浙江选考)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及质壁别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及质壁别离的相关知识点。甲维持细胞正常形态,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和从细胞中出去的水分子一样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A错误;甲→乙发生了渗透失水,细胞质壁别离,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结构②细胞膜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乙→丙发生了渗透吸水,此时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小,C正确;丙细胞可能发生渗透吸水,但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只会膨胀不会胀破,D错误。答案C3.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该细胞可以是根尖成熟区的细胞B.假设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那么曲线中B点左移C.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b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D.AB段曲线说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解析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在a、b溶液中细胞发生了渗透作用,该细胞应该是具有大液泡的成熟细胞,可以是根尖成熟区细胞,A正确;假设b溶液的浓度减小,那么浓度差减小,相同时间内失水的程度变小,复原时所需要的时间变短,即A点下移,B点左移,B正确;据图可知,植物细胞在b溶液发生了质壁别离及自动复原,如果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b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C正确;据图可知,曲线AB段的变化是由于细胞主动吸收b溶液中的离子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从外界吸水所致,所以AB段曲线说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减小,D错误。答案D围绕膜的透性研究考查科学探究的能力4.渗透作用是水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扩散。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有关渗透作用的探究实验。以下图为他们设置的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答复以下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下图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局部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参加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参加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填代号)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4)上述实验中最能表达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解析(1)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有半透膜及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如果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S1>S2。(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半透膜没有这种功能。(3)①出现液面差的应是X,因为其含的是蔗糖溶液,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②选取载玻片后应先标号,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③临时装片在两种溶液中都能发生质壁别离现象。(4)因为细胞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能进行细胞的质壁别离后的自动复原。答案(1)S1>S2(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或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而半透膜没有)(3)①X②标号清水③质壁别离(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别离后会自动复原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拟①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②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考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1.被动运输(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2)两种类型工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物质运输方向高浓度一侧→低浓度一侧高浓度一侧→低浓度一侧特点是否耗能否否是否需载体蛋白协助否是(1)方向:一般情况下物质分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2)特点: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3)生理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4)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连线]:3.胞吞和胞吐(1)胞吞:①概念: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外表,这局部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别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②实例:白细胞吞噬细菌、变形虫吞噬有机颗粒。(2)胞吐:①概念: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②实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1.“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模型解读(1)图1、2表示物质浓度对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其中图1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图2表示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2中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原因是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2)图3、4表示O2浓度对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其中图3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图4表示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图4中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3)假设图3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物质运输,还可表示主动运输。下面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有关模型,答复相关问题:(1)甲、乙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一样吗?为什么?提示不一样。图甲中A点以后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主动运输;图乙中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2)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吗?提示不能,逆浓度梯度运输一定消耗能量。(3)只要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就是主动运输吗?提示不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了主动运输,还有胞吞和胞吐。教材eq\o(,\s\up7(VS))高考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2021·全国Ⅰ,T1C)()(2)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2021·全国Ⅲ,T1A)()(3)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2021·海南,T1D)()(4)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2021·全国Ⅰ,T3D)()提示(1)×甘油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2)×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3)√(4)×叶肉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是主动运输的方式。2.深挖教材(1)结合教材P74“科学前沿〞:细胞吸收水的途径和神经细胞吸收钾和排出钾的方式分别是什么?提示水分子的吸收可以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神经细胞吸收钾是主动运输,而排出K+是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2)结合教材P76“思维拓展〞说出葡萄糖、氨基酸可能进入细胞的方式。提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围绕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考查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1.(2021·全国卷Ⅱ,2)以下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解析巨噬细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以胞吞的方式摄入病原体,A错误;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答案C2.(2021·11月浙江选考)以下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O2和酒精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胰蛋白酶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C.细菌和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时须穿过细胞膜D.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解析细菌和病毒被巨噬细胞吞噬时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未穿过细胞膜,C错误。答案C围绕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考查科学思维3.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下图曲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该组织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蛋白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D.曲线MN段和AB段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缺乏,抑制了细胞的吸收解析根据虚线上方的曲线分析可知,当细胞内浓度大于细胞外浓度时,甲、乙均可逆浓度梯度进行,所以均为主动运输;MN段和AB段不再上升,说明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消耗速率平衡。答案B4.以下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甲图中b曲线到达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C.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ATP解析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物质出入细胞曲线题的解题关键(1)分析此类曲线题时,要注意区分横坐标表示的意义,曲线横坐标不同,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不完全相同。(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两个方面考虑。围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查科学探究的能力5.(2021·海南卷,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解析由题意可知,通入空气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其原因是:通入空气有利于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为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进而利于根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其中包括a离子,最终有利于植物生长。据分析可判断,A、C、D正确,B错误。答案B6.红树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通常受到盐胁迫。红树林植物为抵抗盐胁迫,通过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那么红树林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步骤:①取生长发育相同的红树林植物,分成A、B两组,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K+、Ca2+的溶液中;②A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论:①假设两组植株对K+、Ca2+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树林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解析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的,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应为是否进行有氧呼吸,因变量是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答案(1)②完全抑制有氧呼吸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K+、Ca2+等无机盐的吸收速率(2)①红树林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②假设B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A组吸收速率考点三(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1)黑藻叶片叶肉细胞的液泡是无色的,为什么可以作为质壁别离的材料?提示因为原生质层中有叶绿体等带有颜色的结构,能形成明显比照。(2)质壁别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是什么样溶液?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是浓度降低的外界溶液。这是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且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渗出来。(3)在实验中,当质壁别离现象出现后,观察时间不宜过长,为什么?提示以免细胞因长期处于失水状态而死亡,影响质壁别离复原现象的观察。(4)假设视野中发现某细胞的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处于别离状态,此时细胞真的正在进行质壁发离吗?提示不一定,也可能正在进行质壁别离的复原,也可能正在处于水分进出平衡的状态。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2.质壁别离发生的条件(1)从细胞角度分析: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别离及复原现象。②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别离及复原现象。(2)从溶液角度分析:①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透过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别离现象,不能发生自动复原现象(只有用清水或低渗溶液处理,方可复原)。②在一定浓度(溶质可透过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等)中可发生质壁别离后自动复原现象。③在高浓度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别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别离复原现象。3.植物细胞质壁别离及复原的拓展应用(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3)比拟不同植物成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围绕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与复原的拓展实验考查科学探究的能力1.(2021·海南卷,5)在不染色的条件下,以下实验材料中,最适合观察细胞质壁别离现象的是()A.紫色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B.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D.紫色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会因细胞重叠而难以观察到质壁别离现象,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的大液泡,不用染色即可清楚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的变化现象,最适合作为观察材料,C正确;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和伸长区细胞没有大的液泡,所以不会出现细胞质壁别离现象,B、D错误。答案C2.请利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别离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是否会吸收物质M。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可以通过观察质壁别离后的细胞是否自动复原来判断细胞是否可以吸收物质M,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那么和对照性原那么进行实验设计:①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制成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液泡大小及原生质层位置;②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定浓度的物质M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或使用引流法),使洋葱鳞片叶细胞浸润在物质M的溶液中;③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别离及自动复原。(2)该探究性实验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及结论:①假设浸润在清水的细胞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浸润在物质M溶液的细胞发生质壁别离但不会自动复原,说明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不会吸收物质M;②假设浸润在清水的细胞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浸润在物质M溶液的细胞发生质壁别离且自动复原,说明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会吸收物质M。答案(1)①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制成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液泡大小及原生质层位置。②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定浓度的物质M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或使用引流法),使洋葱鳞片叶细胞浸润在物质M的溶液中。③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别离及自动复原(2)①假设浸润在清水的细胞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浸润在物质M溶液的细胞发生质壁别离但不会自动复原,说明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不会吸收物质M。②假设浸润在清水的细胞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浸润在物质M溶液的细胞发生质壁别离且自动复原,说明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会吸收物质M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易错易混]易错点1对渗透作用的条件及渗透物质的方向分辨不清点拨(1)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如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小,故水可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2)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3)只有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别离和复原。易错点2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原理与条件分辨不清点拨(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并非都通过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进行转运,例如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运出的。(2)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3)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胞吞和胞吐。(4)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5)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不要漏掉浓度差。(6)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不要漏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7)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易错点3质壁别离实验的3个“并非〞点拨(1)并非所有细胞都可发生质壁别离。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别离及复原现象。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别离及复原现象。(2)并非所有溶液都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及复原①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别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如0.3g/mL蔗糖溶液。②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别离后自动复原现象,如KNO3溶液、甘油、尿素、乙二醇等。③在高浓度溶液(如0.5g/mL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别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别离复原现象。(3)并非一定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只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中含有色素,使液泡呈现一定的颜色,更有利于观察。[深度纠错]1.(针对易错点1)以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各溶质分子都不能通过半透膜)示意图,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甲溶液为清水,乙溶液是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那么水分子只进不出,导致漏斗内液面上升B.假设甲溶液是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乙溶液是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那么漏斗内液面髙度不变C.假设漏斗内液面上升,那么渗透平衡时,漏斗内的液柱会阻止液面继续上升D.假设甲、乙溶液分别是质量浓度为0.1g/mL、0.2g/mL的蔗糖溶液,那么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解析假设甲溶液为清水,乙溶液是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那么单位时间内由甲进入乙中的水分子多于由乙进入甲中的水分子,导致漏斗内液面上升,A错误;假设甲溶液是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乙溶液是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由于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蔗糖,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即乙中的水分子数少于甲中的水分子数,所以水分子由甲透过半透膜进入乙,导致漏斗内液面上升,B错误;假设漏斗内液面上升,那么渗透平衡时,因漏斗内的液柱的静水压的作用,会阻止液面继续上升,C正确;假设甲、乙溶液分别是质量浓度为0.1g/mL、0.2g/mL的蔗糖溶液,那么单位时间内由甲进入乙中的水分子多于由乙进入甲中的水分子,导致漏斗内液面上升,因漏斗内的液柱的静水压的作用,所以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等,D错误。答案C2.(针对易错点2)以下关于物质运输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物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和排出细胞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驱动动力是ATP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胞吐作用没有联系解析离子进入细胞一般通过主动运输,A错误;有些物质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和排出细胞,如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B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ATP功能,驱动动力是浓度差,C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胞吐作用有关联,如神经元间进行细胞交流需要通过胞吐分泌神经递质,D错误。答案B3.(针对易错点3)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别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正在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正在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其紫色区域逐渐缩小,该区域颜色逐渐变深C.发生质壁别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D.该实验不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是由于该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别离解析正在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因不断失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紫色区域逐渐缩小,该区域颜色逐渐变深,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错误,B正确;因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实验发生质壁别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该实验不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是由于该类细胞的细胞液无色,不易观察质壁别离及其复原现象,D错误。答案B随堂·真题&预测1.(2021·全国卷Ⅰ,3)以下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eq\o\al(-,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解析小麦不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A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增强农作物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对矿质元素进行吸收,B正确;土壤微生物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离子等,植物的根系能吸收这些无机离子用于生命活动,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土壤渗透压升高,当其高于玉米根的细胞液渗透压时,玉米会因根系水分外流而出现“烧苗〞现象,D正确。答案A2.(2021·全国卷Ⅱ,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局部)的体积变化趋势如下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解析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别离后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错误;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正在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h内发生质壁别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答案C3.(2021·全国卷Ⅱ,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进度管理措施
- 资质认证某某公司营业执照及相关资质证明(6篇)
- 呼吸机使用前的准备流程
- 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计划
-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质量练习口算题大全附答案
- 小数除以整数过关检测口算题带答案
- 100以内三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自我检测试题
- 第一次坐飞机1200字10篇
- 机场跑道混凝土养护的特殊措施
- 汽车制造业岗位职责与质量控制
- MOOC 民事诉讼法学-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大学公共体育-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机电顾问服务建议书123
-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造价综合定额答疑汇编2022年11月更新
- 科学发展观基本解读(完整版)课件
- 基坑工程施工验收记录表
- 夜间施工专项方案
-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评估报告
- 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
-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压死救活技术研究
- 主体结构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