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中学部24-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阶段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类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上经过考古发现:“……近10万件各类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以上材料表明北京人()①会制造石器②会建造房屋③会使用火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近10万件各类石器”,可见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石器,故①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可见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故③符合题意。故①③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显示北京人会建造房层,而且结合所学知识,会建造房屋是在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时期,故②不符合题意,故AD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显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故④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为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化石。它们体现了山顶洞人()A.懂得人工取火 B.会狩猎和捕鱼C过着群居生活 D.掌握钻孔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和所学可知,骨针和项链说明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懂得美,D项正确;燧石说明懂得人工取火,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兽骨、鱼骨化石可说明会狩猎和捕鱼,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原始人类的遗址可说明过着群居生活,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国家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因此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人类起源,A项正确;农耕生活是指依靠农业耕作而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排除B项;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排除C项;国家的起源是指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国家和阶级一样,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4.下面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位于图2中的①处,A项正确;②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排除B项;③是大汶口文化,位于黄河下游地区,排除C项;④位于辽河流域,这一地区发现红山文化,排除D项。排除A项。5.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②元谋人的牙齿化石③河姆渡人骨耜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⑤半坡彩纹陶盆A.④①③②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④①③⑤【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②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③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⑤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所以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⑤,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环境 D.劳动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造成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原因是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黄土高原,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保温,坚固利于防风;河姆渡居民住房是干栏式房屋,有利于通风防潮,原因是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南方多雨潮湿。C项正确;饮食习惯、劳动工具、劳动技术也影响着原始居民的生活,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7.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联系所学可知,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通过物品交换来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排除A项;商朝时期广泛使用青铜工具,排除C项;牛耕技术开始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8.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A项正确;尧、舜、禹是黄帝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为部落联盟贡献了力量,但并非是人文初祖,排除BCD项。故选A项。9.“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进行了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B项正确;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战役,与平定蚩尤无关,排除A项;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战,与平定蚩尤无关,排除C项;巨鹿之战是秦军与项羽反秦军队在巨鹿发生的战役,与平定蚩尤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A.发祥地是远古时期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各民族经过杂居相处,不断加强交流交融,逐渐走向一体,形成了华夏民族,D项正确;题干反映华夏民族由各族人民交融而成,未体现华夏民族发祥地是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排除A项;题干反映华夏民族由各族人民交融而成,未体现华夏民族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题干反映华夏民族由各族人民交融而成,未体现华夏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A.尧 B.舜 C.黄帝 D.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部落联盟首领舜年老时,让位给禹,禹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故禹具有双重身份,D项正确;尧、舜、黄帝都属于部落联盟的首领,排除ABC项。故选D项。12.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A.夏朝文明 B.商朝文明 C.西周文明 D.东周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和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A项正确;经上分析,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文明,而不是商朝文明、西周文明以及东周文明,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3.下列历史事件中使商朝保持相对稳定的是()A.打败蚩尤 B.盘庚迁殷 C.牧野之战 D.商汤灭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下列历史事件中使商朝保持相对稳定的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是因为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B项正确;打败蚩尤发生在黄帝时期,与商朝无关,排除A项;牧野之战是周武王伐纣,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排除C项;商汤灭夏是商朝建立的事件,但未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14.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A.战国 B.夏朝 C.商朝 D.西周【答案】D【解析】【详解】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因此,“武王伐纣”的铭文最有可能铸造于西周时期,D项正确;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夏朝时期没有周武王,排除B项;“武王伐纣”显然是歌颂周武王的功绩,排除C项。故选D项。15.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名称齐文化博物馆晋国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省份山东山西北京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齐、晋、燕”,可知与西周的分封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选项C符合题意;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A排除;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B排除;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D排除。故选C。16.下列出土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浙江良渚遗址·玉琮四川三星堆遗址·玉琮山西陶寺遗址·玉琮A.先进丰富 B.稳定发展 C.多元一体 D.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浙江良渚遗址·玉琮”“四川三星堆遗址·玉琮”“山西陶寺遗址·玉琮”可知,浙江、四川、山西等都出土了玉琮,这说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项正确;题干并未与国外文明进行对比,因此先进丰富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与稳定发展和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17.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8世纪上半期 B.公元前7世纪上半期C.公元前8世纪上半期 D.公元前8世纪下半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公元前的年份,去掉后两位数字,把前面的数字加1。比如公元前37年,去掉“37”,前面的数字是0,0+1=1,所以是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771年,去掉“71”,前面的数字是7,7+1=8。即公元前771年是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771年,接近公元前九世纪,因此,公元前771年是公元前八世纪前期,C项正确;ABD项时间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8.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战国变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可知,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推动了民族融合进程,故C符合题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未直接推动社会转型,故A不符合题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对贵族政治并无直接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战国变法受到争霸战争的直接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王室衰微C.牛耕的出现 D.兼并战争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盗牛者加(枷刑)”可知,牛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保护。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得到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所以春秋战国时期保护耕牛以便用于农业生产,C项正确;题干反映了牛耕的出现使牛的地位提高,未体现祖先崇拜的消失,排除A项;春秋时期生产力提高,引起王室衰微,但与题干描述的牛的地位提高不符,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引起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但与题干描述的牛的地位提高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0.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对这里的“革命”理解准确的是()A.推翻暴政,改朝换代 B.奴隶起义,夺取政权C.革新制度,社会巨变 D.发动战争,完成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的信息可知,夏桀和商纣都实行残暴的统治,所以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的汤武革命是推翻暴政统治的正义之战,都实现了改朝换代,A项正确;“汤武革命”不属于奴隶起义,排除B项;“春秋战国”属于革新制度,社会巨变,排除C项;“秦的统一”属于发动战争,完成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摘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三齐桓公改革: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材料四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最能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什么?最能体现“天下为家”的制度是什么?中国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朝代是哪一个?(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2点即可)(4)从材料看来,孟子认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都是不义战争,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制度:禅让制。制度:世袭制。朝代:夏朝。(2)时期: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3)共同原因:善用人才;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或改革内政,重视军事和经济发展);利用“尊王攘夷”为口号(或采用灵活外交手段)。(答出两点即可)(4)判断:不同意;理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尽管以争夺霸权为主要目的,但其中有些战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尊王攘夷”
的主张,如齐桓公联合诸侯抵抗外族入侵,维护周王室的权威,这种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和社会需求;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改革和称霸,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发展、政治改革和生产力的提高,稳定了局势,改善了民生,也促进了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制度:根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并结合所学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故最能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禅让制。制度:根据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并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最能体现“天下为家”制度是世袭制。朝代:根据材料一“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并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中国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朝代是夏朝。【小问2详解】时期、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余各依次受封”结合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作品冲抵房租协议书
- 与车子签合同写协议
- 2025年执业药师直播真题及答案
- 高标准农田灌溉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
- 公司下水改造协议书
- 光伏总承包合同协议
- 一般租房的合同范本
- 一次的咨询合同范本
- 供水管网漏损消减与管网改造实施方案
- 两人合资合同协议书
- 本科护理系毕业论文
- 第6章 绩效反馈(《绩效管理》第3版)
- 沈阳康莱德酒店设计方案
- 2025年工行私人银行考试题库
- 2025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参考答案详解
- 美的历程全集讲解
- 2022版10kV及以下业扩受电工程技术导则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MBA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
- 劳模精神教育
- 肛肠科中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