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课后习题(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阿Q正传(节选)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鲁迅刻画阿Q时,是用一个个喜剧性的外套包装着一个个悲剧性的故事。阿Q的遭遇是悲剧性的,他的结局是令人同情的。(_)。例如,他同小D扭打时,双方抓住对方的辫子,时进时退,显得那样滑稽可笑;他到尼姑庵偷萝卜时,遭到大黑狗的追赶,吓得连滚带爬,显得那样狼狈不堪……所以在人们读《阿Q正传》时,被阿Q可笑的言行常常逗得忍俊不禁;可掩卷沉思,又不免悲从中来,为阿Q的不幸遭遇而唏嘘叹息。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阿Q被压迫者的地位、他身上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的品格和要通过“革命"来改变自己景况的愿望等,无疑是“有价值的东西”。但他的欺软硬、狡猾无赖,他的盲目自大、狭隘保守,他的假装正经、护卫道学,他的忌痛护短、以丑为美等,尤其是他的“精神胜利法",这些都是恶劣的、“无价值的”。鲁迅把他“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把他“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相互映衬下展开艺术的描写,使作品读起来更加令人心酸,令人战栗,同时也更催人醒悟。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这一切又导致了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的发生
B.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在这里表现出来
C.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把这一切表现出来
D.但这一切又是通过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成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不改变原意,可以适当改动词语)
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
③阿Q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农村。
4.下图是画家丰子恺为《阿Q正传》所绘的一幅图。请指出图中哪个是阿Q并说出你的依据。
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从中兴到末路
鲁迅
在未庄再看见阿Q出现的时候,是刚过了这年的中秋。人们都惊异,说是阿Q回来了,于是又回上去想道,他先前那里去了呢阿Q前几回的上城,大抵早就兴高采烈的对人说,但这一次却并不,所以也没有一个人留心到。他或者也曾告诉过管土谷祠的老头子,然而未庄老例,只有赵太爷钱太爷和秀才大爷上城才算一件事。假洋鬼子尚且不足数,何况是阿Q:因此老头子也就不替他宣传,而未庄的社会上也就无从知道了。
但阿Q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蒙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穿的是新夹袄,看去腰间还挂着一个大搭连,沉钿钿的将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未庄老例,看见略有些醒目的人物,是与其慢也宁敬的,现在虽然明知道是阿Q,但因为和破夹袄的阿Q有些两样了,古人云,“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所以堂倌,掌柜,酒客,路人,便自然显出一种疑而且敬的形态来。掌柜既先之以点头,又继之以谈话:
“嚄,阿Q,你回来了!”
“回来了。"
“发财发财,你是——在……”
“上城去了!"
这一件新闻,第二天便传遍了全未庄。人人都愿意知道现钱和新夹袄的阿Q的中兴史,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庙檐下,便渐渐的探听出来了。这结果,是阿Q得了新敬畏。
据阿Q说,他是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这一节,听的人都肃然了。这老爷本姓白,但因为合城里只有他一个举人,所以不必再冠姓,说起举人来就是他。这也不独在未庄是如此,便是一百里方圆之内也都如此,人们几乎多以为他的姓名就叫举人老爷的了。在这人的府上帮忙,那当然是可敬的。但据阿Q又说,他却不高兴再帮忙了,因为这举人老爷实在太“妈妈的”了。这一节,听的人都叹息而且快意,因为阿Q本不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而不帮忙是可惜的。
据阿Q说,他的回来,似乎也由于不满意城里人,这就在他们将长凳称为条凳,而且煎鱼用葱丝,加以最近观察所得的缺点,是女人的走路也扭得不很好。然而也偶有大可佩服的地方,即如未庄的乡下人不过打三十二张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够叉“麻酱",城里却连小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几岁的小乌龟子的手里,也就立刻是“小鬼见阎王”。这一节,听的人都赧然了。
“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阿Q说,“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他摇摇头,将唾沫飞在正对面的赵司晨的脸上。这一节,听的人都凛然了。但阿Q又四面一看,忽然扬起右手,照着伸长脖子听得出神的王胡的后项窝上直劈下去道:
“嚓!"
王胡惊得一跳,同时电光石火似的赶快缩了头,而听的人又都悚然而且欣然了。从此王胡瘟头瘟脑的许多日,并且再不敢走近阿Q的身边;别的人也一样。
阿Q这时在未庄人眼睛里的地位,虽不敢说超过赵太爷,但谓之差不多,大约也就没有什么语病的了。
然而不多久,这阿Q的大名忽又传遍了未庄的闺中。虽然未庄只有钱赵两姓是大屋,此外十之九都是浅闺,但闺中究竟是闺中,所以也算得一件神异。女人们见面时一定说,邹七嫂在阿Q那里买了一条蓝绸裙,旧固然是旧的,但只花了九角钱。还有赵白眼的母亲,——一说是赵司晨的母亲,待考,——也买了一件孩子穿的大红洋纱衫,七成新,只用三百大钱九二串。于是伊们都眼巴巴的想见阿Q,缺绸裙的想问他买绸裙,要洋纱衫的想问他买洋纱衫,不但见了不逃避,有时阿Q已经走过了,也还要追上去叫住他,问道:
“阿Q,你还有绸裙么没有纱衫也要的,有罢”
后来这终于从浅闺传进深闺里去了。因为邹七嫂得意之余,将伊的绸裙请赵太太去鉴赏,赵太太又告诉了赵太爷而且着实恭维了一番。赵太爷便在晚饭桌上,和秀才大爷讨论,以为阿Q实在有些古怪,我们门窗应该小心些;但他的东西,不知道可还有什么可买,也许有点好东西罢。加以赵太太也正想买一件价廉物美的皮背心。于是家族决议,便托邹七嫂即刻去寻阿Q,而且为此新辟了第三种的例外:这晚上也姑且特准点油灯。
油灯干了不少了,阿Q还不到。赵府的全眷都很焦急,打着呵欠,或恨阿Q太飘忽,或怨邹七嫂不上紧。赵太太还怕他因为春天的条件不敢来,而赵太爷以为不足虑:因为这是“我"去叫他的。果然,到底赵太爷有见识,阿Q终于跟着邹七嫂进来了。
“他只说没有没有,我说你自己当面说去,他还要说,我说……”邹七嫂气喘吁吁的走着说。
“太爷!"阿Q似笑非笑的叫了一声,在檐下站住了。
“阿Q,听说你在外面发财,”赵太爷踱开去,眼睛打量着他的全身,一面说,“那很好,那很好的。这个,……听说你有些旧东西,……可以都拿来看一看,……这也并不是别的,因为我倒要……"
“我对邹七嫂说过了。都完了。”
“完了"赵太爷不觉失声的说,“那里会完得这样快呢”
“那是朋友的,本来不多。他们买了些,……"
“总该还有一点罢。”
“现在,只剩了一张门幕了。"
“就拿门幕来看看罢。”赵太太慌忙说。
“那么,明天拿来就是,"赵太爷却不甚热心了。“阿Q,你以后有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尽先送来给我们看,……”
“价钱决不会比别家出得少!"秀才说。秀才娘子忙一瞥阿Q的脸,看他感动了没有。
“我要一件皮背心。”赵太太说。
阿Q虽然答应着,却懒洋洋的出去了,也不知道他是否放在心上。这使赵太爷很失望,气愤而且担心,至于停止了打呵欠。秀才对于阿Q的态度也很不平,于是说,这忘八蛋要提防,或者不如吩咐地保,不许他住在未庄。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秀才听了这“庭训”,非常之以为然,便即刻撤消了驱逐阿Q的提议,而且叮嘱邹七嫂,请伊千万不要向人提起这一段话。
但第二日,邹七嫂便将那蓝裙去染了皂,又将阿Q可疑之点传扬出去了,可是确没有提起秀才要驱逐他这一节。然而这已经于阿Q很不利。最先,地保寻上门了,取了他的门幕去,阿Q说是赵太太要看的,而地保也不还,并且要议定每月的孝敬钱。其次,是村人对于他的敬畏忽而变相了,虽然还不敢来放肆,却很有远避的神情,而这神情和先前的防他来“嚓"的时候又不同,颇混着“敬而远之”的分子了。
只有一班闲人们却还要寻根究底的去探阿Q的底细。阿Q也并不讳饰,傲然的说出他的经验来。从此他们才知道,他不过是一个小脚色,不但不能上墙,并且不能进洞,只站在洞外接东西。有一夜,他刚才接到一个包,正手再进去,不一会,只听得里面大嚷起来,他便赶紧跑,连夜爬出城,逃回未庄来了,从此不敢再去做。然而这故事却于阿Q更不利,村人对于阿Q的“敬而远之"者,本因为怕结怨,谁料他不过是一个不敢再偷的偷儿呢这实在是“斯亦不足畏也矣”。
(节选自《阿Q正传》)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阿Q这次上城,未庄没有一个人留心到。其根本原因是管土谷祠的老头子没有替他宣传。
B.未庄人听阿Q讲述进城经历时的“肃然"赧然”“悚然",分别侧重表现敬、愧、畏的心理。
C.阿Q不在举人老爷家帮忙了,听的未庄人都替阿Q失去这样难得的谋生机会而深感惋惜。
D.赵太太还担心阿Q不敢来,而赵太爷却认为不足虑,体现了赵太爷对阿Q的了解和信任。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现钱在钱柜上一扔、“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等细节描写,活灵活现地刻画了阿Q得意忘形的形象特点。
B.小说中提到“未庄老例"不独在未庄是如此”等,让读者感受到封建落后保守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C.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来描述阿Q讲述杀革命党时的情景,形象生动,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结尾才点明阿Q“不过是一个不敢再偷的偷儿",尽管前文未设伏笔,但并不突兀,反而让人感觉甚合情理。
7.小说第2段“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讽刺效果极佳,请分析其手法及表达效果。
8.鲁迅说他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文中国民的“沉默"针对不同的对象各有表现,并映射出不同的“魂灵”,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边城(节选)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朦胧幽幽的深巷,但见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脚踏上去的瞬间,我感觉仿佛踩在了沉重的历史书页上。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边吊脚楼的“翠翠楼"里。“翠翠楼”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的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又像凤凰的女子,外形纤柔,内心善良。
夜渐渐深了,仅听见楼外的沱江水沙沙作响,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才醒。那是《边城》里那水面浮起灵魂的歌声是那撩拨翠翠少女情怀的歌声那歌声韵味十足,给凤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
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刺绣,俯拾皆是。“翠翠楼”里便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只是地气甚潮,那潮湿一直沿着木墙爬上来,给字幅下端涂上鲜黄青绿的印痕。也许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纸上的字已经被绿霉吞噬,而有些东西却还留存。沈从文写字的稿纸已经残缺,他的故事,他的气息却如门外的沱江一样依旧流淌。他的翠翠和那条忠实的老黄狗,已成化石,依旧在痴痴地等候那个年轻人——那用歌声让翠翠的心在梦里飞起来的年轻人。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的密密麻麻的吊脚楼"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B.因为张载家住陕西横渠镇,又曾在那里讲学,所以学者称其为“横渠先生"。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诗歌《登高》中的名句。
D.她虽然天生患有哑疾,但学会了用手指“说话",依然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直到苗族姑娘放声歌唱,黎明到来,我才醒过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学校安排了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专题阅读课程。下面是一位老师推荐给学生的课程实施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5.将下面的文字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和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甜蜜与欢乐。我爱边城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边城(节选)
河中划船的决了最后胜负后,城里军官已派人驾小船在潭中放了一群鸭子,祖父还不见来。翠翠恐怕祖父也正在什么地方等着她,因此带了黄狗向各处人丛中挤着去找寻祖父,结果还是不得祖父的踪迹。后来看看天快要黑了,军人扛了长凳出城看热闹的,皆已陆续扛了那凳子回家。潭中的鸭子只剩下三五只,捉鸭人也渐渐地少了。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她记起祖父嘱咐她不要离开原来地方那一句话,便又为自己解释这想头的错误,以为祖父不来,必是进城去或到什么熟人处去,被人拉着喝酒,一时间不能脱身。正因为这也是可能的事,她又不愿在天未断黑以前,同黄狗赶回家去,只好站在那石码头边等候祖父。
再过一会儿,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鞶鼓弹月琴唱曲子。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的吵嚷声音。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吊脚楼上唱曲子声音热闹了一些,只听到下面船上有人说话,……使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但又不能走开。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七年前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杀了十七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
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慢慢地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地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地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地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地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地叫了几声,表示这里有人,那人才注意到翠翠。码头上已无别的人,那人问:
“是谁人"
“我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这里又没有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了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为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地说: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待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老兄,你要怎么!"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
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一面晃着一面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个人。那人说: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告诉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翠翠听说是祖父派来的,就同那人一起回家,让打火把的在前引路,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了城墙向渡口走去。翠翠一面走一面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告他就知道她在河边。那人说这是二老告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
翠翠说:“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你那只狗不识吕洞宾,只是叫!"
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地问:“二老是谁”
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还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
傩送二老在茶峒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
文本二
《边城》(话剧)第一幕
湖畔初会
[五月端阳,翠翠和祖父一同进城,到大河边去看划船。人很多,很拥挤,祖父却挤得不见了。]
翠翠(焦急地):爷爷怎么还不回来啊他在哪里呢(张望一阵,无奈地走到码头边,凝视着水中的白鸭)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
[水中的傩送敏捷地捉住了白鸭,湿淋淋地爬上岸,注意到岸上的翠翠。]
傩送:你是谁
翠翠:我叫翠翠!
傩送:翠翠又是谁
翠翠: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傩送:你在这儿做什么
翠翠: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傩送(一笑):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醉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翠翠: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
傩送(皱眉思忖了一阵):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手指远方)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了傩送的好意,头一甩,生气地):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傩送(笑道):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待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不要叫喊!
翠翠: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散漫的灯光下,翠翠和傩送四目相对,害羞地低下了头,含笑地走开了。]
[不一会儿,有人打着火把走来。]
傩送家伙计(晃着火把,大叫着):翠翠,翠翠!
翠翠(娇憨地嚷着):爷爷,爷爷,我在这里!你怎么现在才来,我等了你好久!(当看到举火把的人不是爷爷,不大高兴地)是我爷爷——碧溪岨撑渡船的让你来接我的
傩送家伙计:不是,是我家二老。
翠翠:二老是谁
傩送家伙计(吃惊地):二老你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
翠翠: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傩送家伙计(笑着):他从河边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看到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
[翠翠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不作声地随着火把走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吊脚楼上的人家、楼下船只上的热闹、水手谈话,表现了当地自然祥和的生活状态,为二老出场做了铺垫。
B.“假若爷爷死了”这一突然间冒出的可怕的念头,看似无来由,实际上是表现翠翠对祖父的依赖、担心。
C.小说写翠翠与傩送见面,通过她的从吃惊羞涩,再到默然无语,可以看出她的微妙心理:后悔、懊恼、自责。
D.话剧《湖畔初会》写翠翠与傩送的见面背景,只用了“端阳、划船、人多、拥挤"等,寥寥数语就交代清晰了。
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河面、码头渐渐变得冷清,衬托了翠翠越来越焦急的心情,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反差,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B.文中的黄狗形象忠诚又极富灵性,衬托了翠翠的天真、单纯,表现了人与物的亲密关系,使这里的风土人情充满和谐。
C.“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运用环境描写,衬托翠翠想要回家的心理,也暗示了祖父年寿已高,未来暗淡。
D.话剧《湖畔初会》省却了大量场景与人物心理的描写,只突出展现了原小说里主要人物之间的相见与冲突。
8.“误会"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手法,小说中写了翠翠误会二老、二老误解翠翠,这有何表达效果请你赏析。
9.有人说,话剧《湖畔初会》里的画线句改编得不佳,请谈谈你的看法。
5阿Q正传(节选)
1.D解析前文说的是阿Q的遭遇是“悲剧性的”,结局是“令人同情的",选项中所填句子主要讲“喜剧性的事件”,据此可知,前后文之间存在转折关系,故排除B、C两项。A、D两项相比,A项中的“……导致了……"的表述与文意不符,排除A项。故选D项。
2.示例所以人们在读《阿Q正传》时,常常被阿Q可笑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
3.示例阿Q是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的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农村的破产农民的典型形象。
4.示例树下正前方居中正面向外的那个。他因输钱而惊诧无奈,夹在这一堆人的中间,众人大都开心满足。
5.B解析A项,“根本原因”错,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阿Q地位低下。C项,“深感惋惜"错,原文表述为“听的人都叹息而且快意”,叹息是因为不能在举人老爷家帮忙,就依附不上权贵了,不是为阿Q惋惜。D项,“体现了赵太爷对阿Q的了解和信任"错,不是体现了赵太爷对阿Q的了解和信任,而是体现了赵太爷对未庄惯例的了解和对自己权贵地位的“自信”。
6.D解析D项,“尽管前文未设伏笔"错,前文有多处伏笔,如赵太爷说“听说你有些旧东西,……可以都拿来看一看”,阿Q回答“我对邹七嫂说过了。都完了",暗示他“不敢再偷”。
7.①本句使用了反语手法。②讽刺了未庄人见风使舵、随波逐流的特点,表现了国民的愚昧和劣根性。③反语的使用使表达委婉含蓄、发人深省,增强了批判性。
8.①对阿Q的“沉默"。知道阿Q是小偷后纷纷“敬而远之”,体现了国民趋利避害、明哲保身。②对权贵的“沉默"。认为只有赵太爷和秀才大爷上城才算一件事,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珠宝首饰行业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考核试卷
- 常用办公软件课程培训
- 体育锻炼与心率课件
- 门诊部护理及治疗规范
- 小儿腹泻护理与健康指导
- 2025技术机密成果转让合同专业版
-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汇报
- 2025买卖合同买卖终止协议
- 2025年至2026年无线通信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诊断A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二)(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贸易公司员工管理制度
- 专利代理师高频题库新版2025
- 肝硬化护理新进展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DB15-T 1339-2025 风电场机组布置技术规范
- 养老院护理九防内容课件
- CNASGL011-202X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内部审核指南征求意见稿
- GB/T 24894-2025动植物油脂甘三酯分子2-位脂肪酸组分的测定
- 2025-2030中国北京市写字楼租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