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必刷卷01(广东省卷专用)(原卷版)_第1页
信息必刷卷01(广东省卷专用)(原卷版)_第2页
信息必刷卷01(广东省卷专用)(原卷版)_第3页
信息必刷卷01(广东省卷专用)(原卷版)_第4页
信息必刷卷01(广东省卷专用)(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1(广东专用)2024年广东省卷题型题量与去年相比未发生变化,总题量为33题,考试时间为8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非选择题3题,共计40分。广东省试卷考查跨学科试题的比例逐渐增加,试题在情境创设、问题创设、答案设置等方面均体现了跨学科的特征。其中在问题创设时,会依托跨学科试题情境,创设跨其他学科的问题,如:跨地理学科;跨物理学科;语文、音乐等多学科在一道试题中融合考查等。新考法1:第3题考查学术情境,学者对秦朝灭亡的思考新考法2:第10题题考查历史图表经济数据研读,数据形式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新考法3:第17题跨学科主题学习,用物理学的角度感受三大改造后社会性质的变化。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A.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B.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C.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D.长江流域文化领先2.西方学者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期间,在北纬30度左右,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等提出各家学说,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继出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东西方同时取得思想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鼓励新思想的提出 B.杰出思想家的大量涌现C.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转型 D.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3.历史学家陈苏镇在《<春秋>与<汉道>》一书中指出,秦之“法律令”与关东文化(泛指秦国以东六国地区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秦统一全国后,把适合在秦国实行的法律强推到六国以后,加剧了六国旧地人民特别是楚地人民对秦政的不满,这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

)A.否认秦始皇的暴政是秦亡重要原因 B.认为文化差异是六国反秦唯一原因C.否认秦的统一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启示国家治理要妥善处理地区差异4.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形象是道德高尚和勇武有力的结合,形成了“勇士”“壮士”等对英雄的称谓;刘邦在《大风歌》中提出了效命忠顺的“猛士”英雄形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才需求文武兼备 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C.英雄观念根深蒂固 D.社会政治发生变动5.“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材料或史实结论A秦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彻底解决了关中平原的水患问题B《伤寒杂病论》一书,总结疾病症候,提出辩证分析病情,而后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C《史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等《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A B.B C.C D.D6.从开元元年到开元十一年设置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这些地域是唐朝的上都长安,东都洛阳和龙兴之地太原的辖区,是唐最重要的核心区域,也是人口众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这样的区域划分反映了(

)A.唐朝北方压倒南方的政治地位 B.江南的政治地位全方位的提升C.唐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内部 D.人口南迁成果已初步显现出来7.包伟民在《宋代城市游民研究》一书中指出,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与前代相比,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以下描述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开封人口超过100万 B.坊市的界限被打破C.商品交易中使用纸币 D.民族关系大交融8.“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该言论意在表明(

)A.专制皇权的加强 B.地方权力的削弱C.政治上的成熟与创新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9.清朝乾隆年间,为了驱逐曾长期流通于西藏地区劣质的尼泊尔银币,中央政府“复允西藏开铸银钱,重一钱与五分二种,文曰‘乾隆宝藏’”。这里“乾隆宝藏”的出现说明了()A.尼泊尔仍然对西藏实行统治 B.西藏的商品经济繁荣C.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D.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0.如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1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12.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标准的变化,影响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时间入党条件1921年中共一大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但在加入前,必须与力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1923年中共三大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纲领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1935年瓦窑堡会议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①国共两党之间关系发生变化②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③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变化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变化(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以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为目标C.完全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D.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14.“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以下军事行动能够充分体现该战略思想精髓的是(

)A.转战陕北 B.解放南京 C.孟良崮战役 D.长沙会战15.商务印书馆总部的历次搬迁都分别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见右图)。风雨历程折射出商务印书馆的价值是(

)A.最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B.追求文化与学术价值C.与历史发展同频共振 D.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16.某学者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下表)。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时间1949-1958年1959-1961年1962-1966年1967-1977年1978-1984年特征蓬勃发展衰败倒退农业恢复停滞徘徊黄金时期A.政策性质 B.政策效果 C.人心向背 D.政策范围17.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其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出现下图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C.“一五”计划 D.“大跃进”运动18.1978年9月邓小平的东北之行,多次谈到农村问题。他说,所有在一个县、在一个公社工作的同志,都要根据一个县、一个公社的条件,大队也要根据大队条件搞好工作。这表明邓小平强调()A.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要同步 B.区域经济要协调发展C.各地发展经验要相互借鉴 D.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20世纪80年代,中英双方对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英方曾要求香港作为单独的一方加入中英谈判,并提出了“三脚凳”理论。对此,邓小平公开表示:“香港问题我们会和英国解决,这里只有‘两脚凳’,没有什么‘三脚凳’。”邓小平意在表明()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B.“一国两制”将会以武力达成C.香港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D.中国综合实力已显著提高2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这反映出,中国()A.得到欧美国家普遍认可 B.国防科技领域取得开创性突破C.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1.如表为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数据反映了(

)指标1990年1995年2000年摩托车(辆)1.946.2918.8洗衣机(台)78.4188.9790.50电冰箱(台)42.3366.2280.1彩色电视机(台)59.0489.79116.60组合音响(套)10.5222.2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我国工业体系完善C.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D.改革开放成就显著22.“已知最早纺织棉花的人类群体是生活在印度河谷的农民……棉花最初传入欧洲,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大多数西欧语言中的‘棉花’一词都借用了阿拉伯语qutun,法语中为coton,英语则是cotton。”材料旨在说明()A.西欧语言发源于阿拉伯 B.伊斯兰教扩张给他国人民带来灾难C.棉花是印度独有的植物 D.阿拉伯人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23.1804年法国《民法典》接受了罗马法关于人和物划分的体系,沿袭了罗马法。德国历代皇帝都宣布罗马法的效力遍及全国,视罗马法为其帝国法。西班牙王室聘请罗马法学家在王室参事府和王室法院任职,派学者赴意大利和法国学习罗马法。据此可知,罗马法(

)A.对欧洲法治建设影响深远 B.使欧洲各国开始修订法律C.使法治意识开始全面普及 D.推动欧洲各国的法制建设24.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其中,经济结构占有决定性优势指的是(

)A.封建经济开始衰落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大机器生产的推广 D.“蒸汽时代”的到来25.恩格斯说:“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力图在欧洲帝王中间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因此他尽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他们的宫廷一样;他降低了其他帝王的水平,他力图得到和他们同样的荣誉…”。下列史实,能印证恩格斯观点的是(

)A.颁布《拿破仑法典》 B.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政变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取得对反法同盟作战胜利26.如下图是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英美两国制造业产值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趋势图。对图中甲、乙两线及导致甲、乙两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甲线是英国,甲线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B.乙线是英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C.甲线是美国,甲线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D.乙线是美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27.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统计表。该表说明当时的苏联(

)产品付给农民的收购价面向居民的零售价小麦(每公担)10卢布10戈比216.卢布牛肉(每公斤)21—55戈比7卢布60戈比牛奶(每公斤)9—14戈比1—1.5卢布注:1卢布=100戈比A.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 B.农产品的收售价格很合理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超其他国家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打击28.有的学者认为“危机”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A.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美国通过新政度过了危机B.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机,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面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D.面对落后的局面,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9.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措施中,旨在“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A.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成立世界银行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0.美西方企图通过乌克兰危机削弱俄罗斯。假如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的那样,美西方能同俄罗斯达成一致,将乌克兰作为桥梁或缓冲国家的话,那么对乌克兰而言将非常有利,并将因此而获得发展。但这也是对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一种承认,美西方并没有这么做。这表明(

)A.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C.美俄关系正由激烈对抗走向缓和 D.世界多极化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钱币的发展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夏朝贝币商朝铜贝秦统一货币汉五铢钱夏朝时期,因劳动剩余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交换,但商品价值不同,无法完成等价交换,所以出现了贝币。殷商时期,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钢仿制海贝,出现铜贝,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转变。战国时期,各国自铸货币,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汉初,沿用秦半两钱,这一时期私人铸币还没南完全紫绝。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造五铢钱材料二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钱的制式就被保留下来。铜钱使用时可以用细绳通过方孔将其串起,方便携带、付款、称重。外部的圆形设计打磨光滑,减少磨损,便于长时间流通、存放。……中国古代信奉“天圆地方”的说法,其精髓是天人合一,圆形方孔钱也烙印上这样的寓意,其中也包含了道家辩证法的思想,外圆内方也象征着汉朝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这样的设计一直被延续下来。——摘编自《一枚钱币,见证中华五千年——中国钱币发展史》材料三三国、两晋及以后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货币经济相对衰退的时期……但此点实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换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