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1-3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检测题(RJ)

(时间:85分钟满分:80分)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新型冠状病毒大小约100nm=lX10;m。飞沫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

途径,人们在打喷嚏时如果没有阻拦,则有上万个飞沫以50m/s=l^km/h(相

当于超级台风)的速度带出。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佩戴口罩。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12.10cm。一次测量可能误

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I

Ip^i|Vh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ri|iiii||iii|iiii|

|o12345678910111213cm

3.(2021•云南改编)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救护车救治和转运感染者,救护车

疾驰而过,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是运动的;以救护车

为参照物,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是静止的。

4.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

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

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马(或自己)为参照

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km,乘坐动车约需2

时;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5m/s,则大约需要组小时。

5.如图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该图可

知:他本次跑步通过的路程为2.025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❷9m。

2250150

总步数:步步频:步/分钟

8.10124

时速:千米/小时消耗:大卡

6.甲、乙、丙三人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北匀速骑自行车,甲感觉顺风,乙感

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甲、乙、丙三人的骑行速度大小关系是v中Vv乙Vv

以(选填"v甲Vv乙Vv丙”"v甲>丫乙>丫丙"或"v甲=丫z.=v丙");这时的风向

是南风(选填“南风”或“北风”)0

7.G2204是从成都东开往郑州东的一趟高速列车,其部分运行时刻表如下。

G2204从成都东开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69.4km/h,这个速度比以48

m/s飞行的雨燕速度小(选填“大”或"小”)(.

站序站名到时发时时长里程/km

1成都东----08:08—0

2青北江东08:2208:253分钟32

・・・

7汉中10:4510:483分钟416

8西安北12:0112:109分钟658

8.如图所示是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

曝光时间间隔为0.02s,木块从1位置到3位置运动的距离是3.60cm,木块

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0.90m/so

1234

(iiii|hn|liii|iiii|iiri?n]|iiii|iiii|Liplii|iiii|iiil|iiii|iiii|

)234567cm8〈

二、选择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

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

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

选得0分)

9.(2021•上海)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如图),发现祝融号和

一个九年级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大约有多高(B)

A.0.9mB.1.8mC.3.6mD.7.2m

10.一同学乘坐公交车去公园游玩,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

的参照物是(D)

A.路边树木B.远处高山

C.公路路面D.乘坐的公交车

11.如图,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

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__壶被掷

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

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

上滑行了8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D)

A.8mB.16mC.24mD.32m

12.两个物体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在第2s末甲、乙两物体会相遇

B.在第2s末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

o23t/s

C.在2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在5s内,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大

13.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薄的不锈钢直尺。关于这个直尺,下列描述中正

确的是(AB)

F"!1"11Ml呷口岬阳呷即叫呷叩『叫呵叩那州F叫叫叫叫1aMl"PM

1«.23456789101112131415

前I”!”!'|''rr|iI':।।:,\JI,'I||Hnh'iilm'i小山”:

A.量程为15cmB.分度值为1mm

C.没有零刻度D.两边刻度的分度值不同

14.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

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

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

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B.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7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计算题(共22分,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

15.小李开车从油田镇某处驶向油田高速入口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

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

⑴根据图甲交通标志牌能得出哪些信息?

⑵若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乙速度计所示,则汽车此时是否超速?

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到油田入口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解:(1)标志牌上的信息:4km表示此位置距油田入口4km;60表示此段道

路限速60km/ho

(2)汽车速度计上显示v车=80km/h>60km/h,因此汽车超速了。

s

⑶若v=60km/h,s=4km,由v=;可知,

s4km1

t=『60km/h=TSh=240s。

16.如图为某市半程马拉松比赛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21km,半程排名

第一的选手用时70mine

(1)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2)已知图中大桥全长2600m,以平均速度计算这名选手通过大桥用了多长

时间?

解:(1)这名选手的平均速度:

s21km,,

v=~=~—=18km/h=5m/s;

而h

Q

(2)由丫=工可得

,s'2600m

t=T=T^7T=52°s=8min40s;

(3)设马拉松队伍通过大桥时长度不变,队伍均匀前进的速度为4m/s,整个

队伍通过大桥共用时一700s,则马拉松队伍有多长?

解:队伍通过的路程:

s全=婕't''—4m/sX700s=2800m,

队伍的长度:

s队伍=$全—s桥=2800m—2600m=200m。

17.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200nl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

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20s通过的路程

为100m,此时他发现甲同学比他落后20m;此刻乙同学因不小心摔了一跤

而停留10s,然后乙同学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赶,最后10m乙又以一定的

速度冲刺,最后比甲提前3.5s到达终点,贝IJ:

(1)甲的速度是多少?

(2)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⑶乙在前40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乙冲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1)由题意可得,经过20s甲通过的路程:

s甲=100m—20m=80m,

efs甲80m,

甲的速度:v甲=丁=7^—4m/s;

ti20s

⑵因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

Q

则由v=j可得,甲全程的时间:

s200m厂八

t==7/-50s,

v甲4m/s

已知乙最后比甲提前3.5s到达终点,

则乙跑完全程的时间:t乙=50s-3.5s=46.5s,

乙全程的平均速度:丫乙=m=亦詈弋4.3m/s;

〃46.5s

(3)由题意可知,前40s内乙同学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赶的时间:t2=40s

-20s-10s=10s,

所以这10s内所跑路程:

s2=V|t2=6m/sX10s=60m,

则乙在前40s的路程:s3=100m+60m=160m,

则前40s的平均速度:丫3=5=胃$=4m/s;

t340s

(4)由题意可得,乙同学以6m/s的速度所跑路程:s,=200m-100m-10m

=90m,

,e,Si90ID

由丫=;可得,这段时间:ti———7厂=15s,

tVi6m/s

由题意可知冲刺阶段的路程s冲=10m,

冲刺阶段的时间:

t冲=46.5s—20s—10s—15s=1.5s,

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丫神=白=$^6.7m/so

t冲1.5s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18.(1)如图所示,小华用刻度尺测量某铁棒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测量的结果应为60.21cm。机械停表的计数是3min10s,合190s。

(2)如图,表示测定金属丝直径的办法,金属丝在铅笔上共缠绕了15圈,则

图中读数为2.50cm,细金属丝的直径是0.17c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

隙,则测量结果将偏大。

19.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电子表“测量小车的平

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

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小车由小车由

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

路程s/cm2664.090.0

时间t/s246

平均速度

131615

v/(cm/s)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答:因为小车前一段路程运动慢、后一段路程运动快,所以小车全程做的不

是匀速运动。

20.(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

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甲车的速度为0.lm/s;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15s

⑵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o

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20m/s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

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3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

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20m/s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

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是叱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选

填,,变快”,,变慢”或,,不变”)。为了预防交通事故发生,请你向司机提出

一条呼吁:不要开车打电话(或不要超速行驶等,合理即可)。

发现情况开始减速汽车停止

777n^^^n7777777777777n^^^^T77777777777777777^n^^7n77777777

F反应过程咸速过程"

21.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

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

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

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

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

如下表。

小球到固定小球往返小球往返

实验小球质摆动幅

点距离(摆摆动20次摆动一次

序号量/g度/m

长)/m的时间/s的时间/s

JL

10.7200.0533.21.7

21.0200.0839.72.0

31.0300.0539.82.0

41.0300.0839.72.0

51.3200.0545.3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测量质量)、

刻度尺、停表。

⑵为验证小敏猜想,应选用序号为1、5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为验证小

颖猜想,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为验证小青猜想,应选

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

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摆长决定。

(3)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

的摆长调通(选填“长”或“短”)。

第二章检测题(RJ)

(时间:85分钟满分:80分)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端午节,某旅游景区举行龙舟大赛,一时间鼓声雷动、挠桨飞舞,鼓声是

由于鼓面振动发声,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耳朵的。

2.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一一《太空漫游记》。小说

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婿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

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

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近

到太空中传来的雷声;判断依据:真空不能传声(合理即可)。

3.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

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音板

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

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4.如图所示是手机工具箱的一款工具,你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分贝仪,根据

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此时的环境不适合(选填“适合”或“不适合”)休息。

80dB

5.考试前夕,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声源

处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响度。

6.地震发生前,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

7.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

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水)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9s才能接收到信号。

8.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以

乙;响度相同的是甲、丙。

甲乙丙

二、选择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

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

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

选得0分)

9.(2021•岳阳)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唱比赛中,师生齐唱《把一切献给党》,

抒发爱党、爱国之情,对于歌声描述正确的是(D)

A.伴奏的钢琴和圆号的音色是一样的

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齐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图

D.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10.(2021•自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色就不同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比水中传播快

D.上课时,,听到窗外嘈杂的噪声后关上窗户,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11.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

乙相比(D)

~~监测器

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Hz

甲701100

乙110700

A.乙音调较高

B.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C.甲响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12.在“哈夏音乐会”上,一男低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时,一女高音歌

唱家小红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

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C)

13.下表列出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情况下的传播速度(单位m/s),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AB)

空气(15℃)340海水(25℃)1531

空气(25℃)346铜(棒)3750

软木500大理石3810

煤油⑵5℃)1324铝(棒)5000

蒸储水(25℃)1497铁(棒)5200

声巨速/(m,s')

°温度/P

A.声音在软木和铝棒中各传播10min所经过的路程之比是1:10

B.室温下,声音在盐水中比在纯水中传播得快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可能符合图象中的b

14.下列有关声的特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D)

A.词语“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B.“听声辨人”说的是音色

C.拉二胡时演员调节弦的松紧是为了使音调低一些

D.用力拨动琴弦,弦发出的响度就会大

三、计算题(共22分,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

15.声呐装置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一艘装有声呐装置的舰艇从码头出发直

线前往120公里外的某处海洋进行探测海洋深度的任务。请回答以下问题:

(1)舰艇的出发时间和抵达探测处的时间如表。舰艇航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干

米每小时?(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抵达探测处后,声呐装置垂直向下发出声信号,如图甲,并在0.8s后检

测到回声信号。已知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⑶如果声呐装置在测量某处海洋深度的过程中有鱼群经过并反射了声信号,

如图乙,则发射声信号和检测到回声信号的时间差相对图甲会变长还是变短?

请简述分析过程。

解:(1)由题可知,

s=120km,t=14:00—9:30=4.5h,

舰艇航行的平均速度:

s120km.

"=三=771产26-7km/h;

(2)发出的声信号到达海底处所用的时间:

,0.8

t=—z—s-0.4s,

此处海洋的深度为

s1=丫声/=1500m/sX0.4s=600m;

(3)有鱼群经过时,声信号触碰到鱼群就会发生反射,未到达海底,则声信号

s

运动的距离变小,由v=f可知,距离变小,声的传播速度不变,则时间变短,

故时间差相对图甲会变短。

16.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2s后听到回声,则:

(1)鸣笛处距山崖有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解:(1)在t=2s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

s1v1115m/sX2s30中,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X2s=680m,

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s2,所以s=W&=

30m+680m

-----------=355m;

⑵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的距离:

s'=s—Si=355m—30m=325m。

答:略。

17.如图,A是一辆装有超声测速装置的警车,正匀速行驶在一平直的公路上

执勤,某时刻向前方360m处一静止在路边的大卡车发射第一个超声波信号,

经过2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求:

(1)从警车发射到接收到信号,声波通过的距离;

⑵警车的速度;

(3)某时刻有一辆速度为30m/s的小车刚好超越警车,行驶一段时间后,警

车在距小车62m时发出第二个信号,求警车从发射到接收到信号所用的时间。

(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设警车和小汽车的速度都保持不变,结

果保留两位小数)

Q

解:(1)根据v=f可得从警车发射到接收到信号声波通过的距离:

Si=v,bt=340m/sX2s=680m;

⑵警车移动的距离:

S2=2S—SI=2X360m—680m=40m,

警车的速度:v警车=3=岁=20m/s;

⑶设警车发出超声波后经过3后到达小车,警车距离小车的距离为62m,则

V声11S'+V不.11,即

340m/sXti=62m+30m/sXti,解得:3=0.2s;

超声波经过小车反射后再到达警车的时间为t2,则v瞥-v警it+v声t2=S'

+v车ti,即

20m/sX0.2s+20m/sXt2+340m/sXt2—62m+30m/sX0.2s,解得:

tz^O.18s,

故警车从发射到接收到信号所用的时间:

t3=ti+t2=0.2s+0.18s=0.38So

答:略。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18.探究声现象的小实验:

(1)如图1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被

弹开。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转换法。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用小

锤敲击鼓面时,会看到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二1

图2

⑵如图2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

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⑶探究声音的特性。

如图3,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K

①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是

过程

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图

结论

3

②换用更高发声频率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

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1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多种因

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

A铜600.76

B铜600.89

C铜601.02

D铜800.76

E铜①②

F铜1000.76

G钢801.02

H尼龙801.02

I尼龙100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C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

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F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⑵为了验证猜想三,请你将表中所缺数据补全①以;②1.02。应选用编号为

E、G、H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⑶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

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使用同一根琴弦,只改变其松紧

程度,用同样的力拨动,判断音调的高低与松紧程度的关系。

20.某中学八⑴班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⑴他们选择了两座建筑物A、B之间(相距约150m)的空旷地带做实验,需要

的实验器材是卷尺和停表。

⑵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补充完整。

A.测量出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为s;

B.某同学在A处大喊一声,并同时开始计时,听到回声时停止计时,记录时

间为t;

C.声速的表达式为v==7;

D.重复上述步骤,再测两次,并求出声速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误

差。

⑶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计时操作反应时间的误差(或测

量路程的误差或停止计时的误差或卷尺本身的误差等)。

(4)本实验中,若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太长,听到的回声响度会变小(选填“大”

或“小”),这一现象说明,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21.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如图所示。

小明发现汽车走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

路面的材料有关呢?

下表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查到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实验数据:

实验实验普通沥青多孔沥青

车速

次数车型路面噪声路面噪声

1XX轿车8085.478.5

2XX轿车10092.680.6

(1)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

①由实验次数1可以看出: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孔越多,噪声

越小;

②对比实验次数1、2可知:同一辆车在相同路而上行驶,车速越大,噪声越

大。

⑵小明还猜想出汽车行驶在普通沥青路面和多孔沥青路面上噪声不同的原

因是:噪声传到小孔里,经过反射被吸收,所以孔越箜,噪声越小。

(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主

轮的粗糙程度有关。(写出一个因素)

第三章检测题(RJ)

(时间:85分钟满分:80分)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蜜化(填物态变

化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保持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保

持不变”)。

2.(2021•云南)民间俗语“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属于凝华(填物

态变化名称)过程,形成该过程需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3.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

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的过程中,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花一宽度和湿度都在优上优一张熨料薄水在熨料养屐背而最集

[大约OSm的坑.&黑,井用石头压住薄起央.并落列杯子里

卜庆部放一个坏子理中心和边埠四周

4.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

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

这是因为干冰在牙空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滴。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

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但

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汽化成水蒸气;寒

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凝固成小冰粒,危及道路安全。

6.炸油条、鸡翅膀用食用油;煮地瓜、玉米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

提供各自所需的温度(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由于油和水的沸点不

同。

7.液化方式有两种,气体打火机里的液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的,而

冬天呼气时口腔周围冒出的“白气”则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液化的。

8.下列几种现象①霜的形成;②樟脑丸变小;③湖水结冰;④雾的形成;⑤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⑥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其中属于吸

热的有②⑤⑥(填序号),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二、选择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

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

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

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三个一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0℃的冰比0C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10.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

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

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

1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北方冬天洁白的雾淞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

B.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C.阳光下的雪人“流汗”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D.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

12.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冰棍升华成的水蒸气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

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出的水蒸气

13.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D)

物质名固态水金冰钢固态

称银氢

熔点/℃-39106401515-259

A.在一260℃时,氢是固态

B.水银温度计在一40°C时能够使用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

14.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

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

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会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

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

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一2℃

B.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过程用时20min

C.乙图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少

D.乙图中,烧杯中盐冰水混合物中水会变多

三、简答与综合题(共22分,第15小题4分,第16小题4分,第17小题6

分,第18小题8分)

15.好神奇呀!将一把金属勺子放进热水中搅动一会儿它竟然在水中熔化了,

如图所示。

请你根据表中所给的信息,判断制成勺子的材料是什么,并用所学物理知识

解释此现象。

金属像锡锢合金铝不锈钢

熔点/℃29.8120—190660.41440

答:制成此勺子的材料是金属线,由于金属线的熔点只有29.8℃,热水温度

高于钱的熔点,且勺子能从热水中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它会在水中熔化成液

/ivTo

16.北方低于零下30。。的冬天,端一盆开水,迅速奋力抛向空中,会看到如

天女散花般的漂亮“小冰晶”,如图所示。请分析说明用开水比冷水更容易形

成“小冰晶”的原因。

答:开水的温度高,在抛向空中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温度较高的水蒸气

遇到温度极低的空气,迅速放热,温度会骤降,远低于0℃,凝华成小冰晶;

而冷水抛向空中不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只在空中形成了较多的小水滴,凝

固成冰的时间较长,无法在瞬间形成大量的小冰晶。

17.如图所示的纸杯,其着火点大约是183°C,就是说,当它的温度达到183c

时,它在空气中就会自动燃烧起来。在纸杯里装些水,放到酒精灯上加热,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500℃,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过一

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杯却不会燃烧。请解释纸杯为什么不会燃烧。(此时气

压为标准大气压)

答: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始

终保持在100℃,并且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因此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

保持在100℃,而纸杯的着火点大约是183°C,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

杯不会燃烧。

18.爸爸开车送小明上学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一个现象。人在车内,车窗关

闭时一,汽车前面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起雾。起雾后,爸爸打开冷风吹向前挡风

玻璃,就不再起雾,而且原先的雾也很快消散了。

⑴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玻璃上“起雾”的原因。

⑵为什么吹风能让雾很快消散?

⑶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热风,把玻璃吹热了,就不会起雾了。”某一次,

当玻璃刚刚起雾时,小明让爸爸打开热风吹向玻璃,结果发现热风吹向玻璃

的时候,玻璃上起雾反而更严重了。请问: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为何实

际情况与他的想法不符?

答:(1)车内空气中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时会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

玻璃的内表面,所以玻璃上会“起雾”。

(2)因为风能加快小水珠表面的空气流速,从而加速小水珠的蒸发,所以雾很

快消散。

⑶小明的想法有道理,玻璃热了水蒸气就不容易在玻璃上液化了。但刚开始

一吹热风,玻璃还没有那么快热起来,而热风里有大量的水蒸气在冷玻璃上

液化,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