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外科学重点
09级中医五韩克阳
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正宗派——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
全生派——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
心得派——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基本术语
1)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上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2)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3)禽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4)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5)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
6)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指按压时有波动感。
7)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除
而蓄
积袋底。
外科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
受特
殊之毒、痰饮瘀血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阴阳辨证
阳证阴证
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城热凉或不热
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塌下陷
肿胀范围根盘收束根盘散漫
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
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和缓、隐痛或不痛或.
病位深浅皮肤、肌肉血脉、筋骨
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
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
病程长短病程较短病程较长
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
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
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舌淡苔少脉不足
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
部位辩证上部病因多风温、风热中部病因多气郁、火郁下部病因多寒湿、湿热局部
辨证
内容物肉瘦(甲状腺脓肿)--淡黄色或咖啡色液体水瘤(淋巴管瘤)--无色透明液
体胶瘤(腱鞘囊肿)—―淡黄色黏冻样液体结核性脓肿--稀薄暗淡夹有败絮样物质脂瘤
(皮脂腺囊肿)--灰白色豆腐渣样物质
啄痛: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疼痛,病变多在肌肉,常见于阳证疮疡化脓阶段。痛
与肿结合辨
1.先肿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如颈痈。
2.先痛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
3.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为流注。
4.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的,是毒已渐聚。
5.肿势散漫而无处不痛的,是毒邪四散,其势鸥张。
辨痒:中医认为“热微则痒”,即痒是因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
间气血
不和,郁而生热所致;或由于血虚风燥阻于皮肤,肤失濡养,内生虚热而发。
成脓的特点:疼痛、肿胀、温度、硬度。
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泌尿系统尿血的主要原因:肿瘤、结石、感染、损伤
内治三法则
消法:是指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的
治法总则。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毒邪内陷
的治疗法则。如:透脓散。
补法: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如八珍
汤。
内治法具体应用: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
调胃第七章疮疡
第一节拜
拜是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诊断]一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口干、便秘、小便黄等症状。
1.有头疳:患处皮肤上有一色红灼热之肿块,约3cm大小,疼痛,突起根浅,中央有一
小
脓头,脓出便愈。
2.无头拜: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压之疼痛,
2—3
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
3.蟋站疳:好发于儿童头部。临床上可见两种类型。一种是坚硬型,疮形肿势小,但根
脚
坚硬,溃脓后脓出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过一时期还会复发,常一处未愈,
他处又生。另一种是多发型,疮大如梅李,相连三五枚,溃后脓出而疮口不敛,
日久头皮窜空,如螃蛀窜穴之状。
4.疳病: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几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亦可在
身
体各处散发,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
[辨证论治]
(1)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2)火毒炽盛证。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
毒饮。
第二节疔
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
处。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很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
颜面部疔疮
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方、痈。
特点:根深坚硬如钉丁状,易于走黄。
(1)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2)火毒炽盛证:治法:泻火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
减。手足部疔疮
手足部疗疮是指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托盘疔:失去正常的掌心凹陷或稍凸起
(1)火毒凝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2)热盛肉腐证:治法:清热透脓托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3)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方药:五神汤合革解渗湿汤加减。
红丝疔
红丝疔是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可伴恶寒发热
等全身症状,邪毒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
(1)火毒入络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2)火毒入营证治法: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
毒饮
第三节痈
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
性淋巴结炎。
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结块范围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溃、易
敛、
易脓,或伴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
(1)火毒凝结证。治法:清热解毒,行瘀活血。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2)热盛肉腐证。治法:合营清热,透脓托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
减。
(3)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颈痈
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俗名“痰毒”,又称“时毒”。相当于西医
的颈部急
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特点:初期是局部肿胀,灼热,疼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
状。
(1)风热痰毒证: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方药:牛膏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肿
块坚
硬,加玄参、赤芍、花粉清热消肿。
腋疝
腋痈是指发生于腋窝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米疽”“夹肢痈”。相当于西医的腋部
急性化脓
性淋巴结炎。
肝郁痰火证:治法:清肝解郁,消肿化毒。方药:柴胡清肝汤加减。
脐痈
脐痈是指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脐炎,脐肠管异常,脐尿管异常继
发感
染。
特点:初期脐部微肿,渐大如瓜,溃后浓稠无臭则易敛,脓水臭秽则成漏
(1)湿热火毒证:治法:清火利湿解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
(2)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托毒。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第四节发
“痈之大者名发。”说明发的病变范围较痈为大。故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
疾病。锁喉痈
锁喉痈是指发生在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相当于西医
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特点:来势暴急。初期结喉出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
延至
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舌下,并发候风、重舌甚至痉厥。
(1)痰热蕴结证:治法: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2)热盛肉腐证:治法:清热化痰,和营托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3)热伤胃阴证:治法:清养胃阴。方药:益胃汤加减。
臀痈
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臀部蜂窝组织
炎。特点: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
慢。
(1)湿火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化湿;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
减。
(2)湿痰凝滞证:治法: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
减。
(3)气血两虚证:治法:调补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
手发背
手发背是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特点: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若溃迟敛难,久则损筋伤骨。
(1)热毒壅阻证: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化湿。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
减。
(2)气血不足证:治法:调补气血。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足发背
足发背是发于足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其特点是全足背高肿掀红疼痛,足心不肿。相当于西医的足背部蜂窝组织炎。
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利湿。方药:五神汤加减。
第五节有头疽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木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其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锹热红肿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
脓头
亦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
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和消渴病患者,易巾现内陷之证。
(1)火毒凝结证:治法:清热泄火,和营托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
减。
(2)湿热壅滞证: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3)阴虚火炽证:治法: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药:竹叶黄黄汤加减。
(4)气虚毒滞证:治法:扶正托毒。方药: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四侯“对疽,发背,必以侯数为期,七日成形,二侯成脓,三侯脱腐,四侯生机”古
时7天
为一侯。
第八节丹毒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特点: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涂丹,烦热肿痛,边界清楚,迅
速扩大,数日内可愈合,但容易复发。
(1)风热毒蕴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2)肝脾湿火证:治法:清肝泻火利湿。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
(3)湿热毒蕴证: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五神汤合草裤渗湿汤加减。
(4)胎火蕴毒证: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第十节走黄与内陷
走黄与内陷为疮疡阳证疾病过程中,因火毒炽盛,或正气不足,导致毒邪走散,内攻脏
腑的危险性证候。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感染。继发于疔疮的常称为走黄,因疽
毒或疔以外的其他疮疡引起者,称内陷。
走黄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
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特点:疮顶忽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心烦躁动,神识昏瞧。
毒盛入血证: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
合并。内陷
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
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
特点:肿疡隆起的疮顶忽然凹陷,或溃疡脓腐未净而忽然干枯无脓,或脓净红活的创面
忽变
光白板亮。
(1)邪盛热极证(多为火陷):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养阴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
合黄
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加皂角刺,穿山甲。
(2)正虚邪盛证(多为干陷):治法:益气补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方药:
托里
消毒散、安宫牛黄丸加减。
(3)脾肾阳衰证(多为虚陷):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4)阴伤胃败证(多为虚陷):治法:养胃生津。方药:益胃汤加减。
十二节博疡
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临床表现:颈部侧或两侧结块肿大如豆粒,皮色不变,按之坚硬,推之能动,不热不
痛。
疼痛,脓液夹有败絮样物质。
第八章乳房疾病
辩证要点:1)肝郁胃热2)肝气郁结3)肝肾不足4)阴虚痰凝
触摸乳房的4个象限,即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男子乳头属
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第节乳痈
乳痈: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特点: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因病机: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
1)气滞热壅证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方药:瓜篓牛劳汤
2)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方药:透脓散
3)正虚毒恋证治法:益气和营脱毒方药:托里消毒散
第二节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
特点: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乳,初期肿块多位于乳晕部,
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屡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第三节乳跨
乳跨: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西医,乳房结核
特点:初起乳房内有一个或多个结块,起病缓慢,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硬而不坚,推
之可移,皮色不变,溃破后,脓液稀薄成败絮样,局部有潜行性空腔或窦道。
1)气滞痰凝证治法:疏肝解郁,滋阴化痰方药:开郁散合消病丸
2)正虚邪恋证治法:托里透脓方药:托里消毒散
3)阴虚痰热证治法:养阴清热方药:六味地黄丸合消骨散
第四节乳漏
乳漏:乳房部或乳晕部脓肿溃破后,久不收口而形成管道者。
特点:疮口脓水淋漓,或夹有乳汁或豆腐渣样分泌物,经久不愈。
第五节乳癖
乳癖:是乳腺组织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特点: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乳房
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
临床表现: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可有刺痛或牵拉痛。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的质地中等或硬韧,表面光滑或颗
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
肿块的形态常分为下列类型:1)片块型2)结节型3)混合型4)弥漫型
1)肝郁痰凝证一一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一一逍遥篓贝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一一调摄冲任一一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第六节乳痈
乳病:男女儿童或中老男性在乳晕部出现的疼痛性结块。西医:乳房异常发育症
特定:乳晕中央有半圆形肿块,质地中等,有轻压痛。
第七节乳核
乳核:发生在乳房部的良性肿瘤,西医,乳腺纤维瘤。
特点:好发于20-25岁青年女性,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至活
动。
1)肝气郁结证一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药:逍遥散
2)血瘀痰凝证一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
藻。
第八节乳蚓
乳蚪:乳窍不时溢出少量血液。
特点:乳头单个或多个乳孔溢出少量血液,或有乳晕下单发肿块。
1)肝火偏旺证一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药:丹桅逍遥散
2)脾虚失统证一健脾养血。方药:归脾汤第九节乳岩
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早期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
热、
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
烂,凹如泛莲。
病因病机:1)情志失调2)饮食失节3)冲任不调
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乳腺癌:常为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
表面
不光滑,不易推动,常与皮肤黏连,出现病灶中心酒窝征,个别可伴乳头溢液。
2)特殊类型乳腺癌:a炎性癌b湿疹样癌。
1)肝郁痰凝证一一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一一神效瓜要散合开郁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一一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一一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3)正虚毒盛证一一调补气血.,清热解毒一一八珍汤加减。
4)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加味。
5)脾虚胃弱证一一健脾和胃一一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第九章瘦
分类:气瘦、肉瘦、石瘦、瘦痈。
病因病机:1.气滞2.血瘀3.痰凝4.痰火郁结5.冲任失调
第一节气瘦
气瘦:患部肿块柔软无痛,可随喜怒而消长。西医,单纯性甲状腺肿
特点:颈部弥漫,皮色不变,柔软无痛,随喜怒而消长。
肝气郁结证一治法: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发药:四海舒郁丸
第二节肉瘦
肉爨:颈前结喉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发展缓
慢。
西医,甲状腺瘤或囊肿
1)气滞痰凝证一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方药: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气阴两虚证一治法: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方药: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第三节瘦痈
瘦痈:瘦病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炎症性疾患。西医,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
特点:结喉两侧结块,色红灼热,疼痛肿胀,甚至化脓,常伴发热、头痛等症状。
1)风热痰凝证一疏风清热化痰方药,牛著解肌汤
2)气滞痰凝证一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方药,柴胡疏肝散
第四节石瘦
石瘦:坚硬如石不可移者。西医,甲状腺癌
特点: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吞咽时移动受限。
1)痰瘀内结证一解郁化痰,活血消坚方药,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白花蛇舌
草、三
棱、莪术
2)瘀热伤阴证一和营养阴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
第十章瘤、岩
瘤: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
特点:局限性肿块,多发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自觉症状。
岩: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
特点: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
病因病机:1.六淫之邪2.情志郁结3.脏腑失调4.饮食不洁
瘤主要是邪气偏生,岩主要是正气不足第一节血瘤
血瘤: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西医,血管瘤
特点: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紫暗,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
1)心肾火毒证一清心泻火,凉血解毒方药:苓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
2)肝经火热证一清肝泻火,祛瘀解毒方药:丹桅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
3)脾统失司证一健脾益气,化湿解毒方药:顺气归脾丸
第二节肉瘤
肉瘤:发生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西医,脂肪瘤特
点:软似绵,肿似馒,皮色不变,不宽不紧,如肉之隆起。
气郁痰凝证一理气健脾,化痰散结方药:化坚二陈丸合十全流气饮
第三节失荣
失荣:发生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
树木
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西医,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
特点:颈部淋巴结肿大,生长较快,质地坚硬,结块表面不平,固定不移,有压痛,癌
肿溃
破后形似翻花状。
1)气郁痰结证一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方药:化痰开郁方
2)阴毒结聚证一温阳散寒,化痰散结方药:阳和汤
3)瘀毒化热证一清热解毒,化痰散瘀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二陈汤
4)气血两亏证一补益气血,化痰散瘀方药: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
第十一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皮肤病病因: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
病机: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
自觉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瘙痒,其次是疼痛此外尚有灼热感、蚁行感、麻木
他觉症状以表现在患处的皮肤损害最有意义
*1、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
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1)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的称斑片
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2)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为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
*3)斑丘疹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的皮损。
*4)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痕迹,发作时伴
有剧痒。
*5)结节为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气血
凝滞所致,常见于结节性红斑等病。
*6)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肤的损害。
*7)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混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
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
成,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破裂、苔辞样变、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2.注意控制感染
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
6.外用软膏时需注意事项
第一节热疮
定义:在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发生在皮肤黏膜交界处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特点:皮损为成群水泡、有的相互融合、多在1周后痊愈,易于复发。
L肺胃热盛证:疏风清热、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
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板蓝根、紫草、玄胡索
3.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增液汤加板蓝根、紫草、马齿觅、石斛
第二节蛇串疮
定义: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西医,带
状疱
疹
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
布、
疼痛剧烈。
1)肝经郁热证--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证-一健脾利湿,解毒止疝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
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柴胡舒肝散
西医治疗: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阿糖腺背,法昔洛韦
2)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3)止痛药--去痛药,布洛芬,口引噪美辛
第三节疣
定义: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的良性赘生物。
寻常疣:好发于手指、手背、甲廓此处、乳头状赘生物,
扁平疣(扁痕):颜面部、手背为主
中西医病名疣目-一寻常疣扁痕--扁平疣鼠乳--传染性软疣跖疣--掌跖疣丝状
第五节癣
定义: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长期性和广
泛性
的特征
1)白秃疮(白癣):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
2)肥疮(黄癣):有黄癣痂堆积,癣痂蜡黄色,肥厚,富黏性,边缘翘起,中心凹陷,
上有
毛发贯穿,质脆易粉碎,有特殊鼠尿臭。
3)鹅掌风(手癣):初起掌心或指缝水泡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泡,水泡多透明如
晶,散在或簇集,瘙痒难忍。
4)脚湿气(足癣):皮下水泡,趾间浸责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瘙痒。
水泡型、糜烂型、脱屑型
5)圆癣---体癣
6)紫白瘢风--花斑癣
风湿毒聚证-一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消风散加地肤子、白鲜皮、威灵仙
湿热下注证--清热化湿、解毒消肿草薜渗湿汤、龙胆泻肝汤、五神汤。
第九节湿疮
1、定义:西医称湿疹、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特
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性,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1)急性湿疮(急性湿疹)
皮损常为对称性、原发性、多形性(常有红斑、潮红、丘疹、丘疱疹、水泡、脓疱、流
滋、结痂并存)。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状,无明显边界
2)亚急性湿疮(亚急性湿疹)
皮损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泡和轻度糜烂。自觉剧烈瘙痒,夜间尤甚。
3)慢性湿疮(慢性湿疹)
皮损较局限,皮肤粗糙肥厚,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皮纹显著或呈苔解样变,自觉
瘙痒。
耳部湿疮、头部湿疮、面部湿疮、乳房湿疮、脐部湿疮、手部湿疮、阴囊湿疮、小腿湿
急性湿疮接触性皮炎
病因病因常不明确常有明显的病因
部位不固定,常对称分布常局限于接触部位
皮疹多形性,丘疹,水泡等边界弥漫不较单一,有水肿、水泡
清
接触史不明确有
主要症状瘙痒剧烈痒或灼热感
转归常有复发倾向去除病因则较快痊愈,
不复发
干燥,无多形性损害
1、湿热蕴肤证--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合革解渗湿汤加减。
2、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止痒-一除湿胃苓汤合参苓白术散。
3、血虚风燥证--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一当归饮子合四物消风饮。
第十一节药毒
药毒: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或粘
膜的
急性炎症反应。
特点: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
可泛
发或仅局限于局部。
常见分型:L尊麻疹样型2.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3.多形红斑样型4.固定红斑样型5.剥
脱样
皮炎型6.大疱性表皮松懈型7.湿疹皮炎样型
第十三节瘾疹
瘾疹(尊麻疹):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特
点: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
辩证论治: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
2风热犯表-一疏风清热止痒-一消风散
3胃肠湿热--疏风解表,通腑泻热--防风通圣散
4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
第十五节猫眼疮
猫眼疮: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别名,雁
疮、寒
疮。西医,多形性红斑。
特点:发病急骤,皮损为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和具有虹膜样特征性红斑。靶形损害
或虹
膜状损害。
第十六节白花
白疮,相当于西医银屑病
特点: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或露水珠样出血点。病程长,发作反
复,
不易根治。
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
寻常型分期L进行期2.静止期3.退行期
1、血热内蕴--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
2、血虚风燥--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合四物加消风
3、气血瘀滞--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桃红四物加减
4、湿毒蕴阻--清利湿热,解毒通络-一革廨渗湿汤
5、火毒炽盛--清热泻火,猊血解毒-一清瘟败毒饮
气滞血瘀证: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第二十四节红蝴蝶疮(红斑狼疮)
红蝴蝶疮:一种可累及皮肤和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特点:盘状红蝴蝶疮好发于面颊部,主要表现为,多为慢性局限性;系统性红蝴蝶疮除
有皮
肤损害外,常同时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手部遇冷有雷诺氏现象,病变呈进行性经
过,预后较差。
1.热毒炽盛证: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2.阴虚火旺证:六味地黄汤合大补阴丸、清骨散
3.脾肾阳虚证: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4.脾虚肝旺证:四君子合丹桅逍遥散
5.气滞血瘀证: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淋病
淋病:由淋病双球菌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性传播疾病。
特点:以尿道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为主症。
治疗:
西医: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按规范方案及时、足量用药。
中医1.湿热毒蕴--清热利湿,解毒化浊一-龙胆泻肝汤加土茯苓、红藤、革菊
2.阴虚毒恋一-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加土茯苓、草解第二十六节梅毒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性传播疾病。
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可造成骨骼及眼部、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多
器官组织的病变
传播方式:精化传染(直接传染)、气化传染(间接传染)、胎中传染。
第二十七节尖锐湿疣
定义:以HPV(人类乳头瘤病毒)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多发于外阴、肛周皮肤黏膜交界
处的淡红色或者污秽色表皮赘生物,经性接触传染,多发于性活跃人群。
内治:
1.湿毒下注证-一利湿化浊,清热解毒--革解化毒汤加马齿免、土茯苓、大青叶
2.湿热毒蕴证--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加苦参、土茯苓、大青叶、马齿览
第十二章肛门直肠疾病
肛门直肠疾病常见症状:便血、肿痛、脱垂、流脓、便秘、分泌物。
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3、7、11点处;赘皮外痔多发于6、12点;血栓外痔好发于
肛缘3、9点;肛裂好发于6、12点
第一节痔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
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
内痔
定义: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
团。
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又称为母痔区
特点: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临床表现:1)便血2)脱出3)肛周潮湿,瘙痒4)疼痛5)便秘
内痔的分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核脱出。
II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HI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核脱出,需用手还纳。
W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环死,疼痛剧烈。辩
证论治:
A、内治:多适用于I、II期内痔。
1)风热肠燥证一清热凉血祛风一凉血地黄汤加减。
2)湿热下注证一清热利湿止血一脏连丸加减。
3)气滞血瘀证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一止痛如神汤加减。
4)脾虚气陷证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一补中益气汤加减。血虚者合四物汤。
B、外治法:1)熏洗法2)外敷法3)塞药法4)枯痔法
C、其他疗法:
1)插药法
2)注射法:硬化栓塞和坏死枯脱两种①硬化萎缩注射法②消痔灵注射法③坏死枯脱注
射
3)结扎陪疗法:①贯穿结扎法②胶圈套扎法
4)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5)手术后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①疼痛②小便困难③出血④发热⑤水肿
外痔
定义: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
而成
的疾病。
特点: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
织外
痔等。
1.结缔组织外痔:
指急、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使肛门缘皱裳的皮肤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肥大,痔内无曲
张的静脉丛。包括哨兵痔、赘皮外痔。肛门异物感为其主要症状。
2.静脉曲张性外痔
是齿状线以下的痔外静脉从发生扩大曲张,在肛缘形成的柔软团块。以肛门坠胀不适为
主要症状。
3.血栓性外痔
是指痔外静脉破裂出血,血积皮下而形成的血凝块。其特点是: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
并有暗紫色血块。好发于膀胱截石位的3、9点处。
混合痔
定义;是指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
一整
体者。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n点处最为多见。
第二节息肉痔
息肉痔是指直肠内粘膜上的赘生物,是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
临床特点: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
第三节肛隐窝炎
肛隐窝炎:指肛隐窝、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肛窦炎,常并发肛乳头
炎,肛乳头肥大。
肛隐窝炎是肛周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肛隐窝炎不愈可致肛脓肿,肛脓肿不愈可致肛
漏特点:肛门部不适,肛门潮湿有分泌物
湿热下注--清热利湿-一止痛如神汤或凉血地黄汤
第四节肛痈
肛痈: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
周围
脓肿。
特点:多发病急骤,疼痛剧烈、肿胀,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
分类1.肛门旁皮下脓肿2.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4.直肠后间隙脓肿
1)热毒蕴结证一清热解毒一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2)火毒炽盛证一清热解毒透脓一透脓散加减。
3)阴虚毒恋证一养阴清热,祛湿解毒一青蒿瞥甲汤合二妙丸加减。
其他疗法:
1)手术:①脓肿一次切开法(浅部脓肿)②一次切开挂线法(高位脓肿)③分次手术
(体
质虚弱或不愿住院治疗的深部脓肿患者)
2)术后处理
3)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①定位要准确
②切口: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③引
流要彻底
④预防肛漏形成
⑤术中如确实找不到内口,不应勉强行一次根治术,可仅做切开引流。
第五节肛漏
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想通所形成的瘦管,也称肛瘦。一般由内口、瘦管和继
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
临床表现: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可触及或探及搂管通到直肠。
肛痿与肛周脓肿分别属于肛周间隙化脓性感染的两个病理阶段。急性期为肛周脓肿,慢
性为肛疹
分类1)单纯性肛搂
2)复杂性肛搂
低位单纯性肛痿低位复杂性肛屡高位单纯性肛屡高位复杂性肛瘦
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一清热利湿-一二妙丸合革薜渗湿汤2)正虚邪恋--托里透脓―-托里消毒
散
3)阴液亏损--养阴清热一-青蒿鳖甲汤
第六节肛裂
肛裂: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溃疡者称肛裂。一般在肛门前后正中位特点:
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
分类:1)早期肛裂2)陈旧性肛裂
辩证论治
1)血热肠燥证一清热润肠通便一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2)阴虚津亏证一养阴清热润肠一润肠汤。
3)气滞血瘀证一理气活血,润肠通便一六磨汤加红花、桃仁、赤芍等。
第七节脱肛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特点: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伴肛门松弛
直肠脱垂分三度:
一度脱垂: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
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二度脱垂: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
的黏膜皱裳,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
无力。
第八节锁肛痔
定义: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
锁住肛门一样。
临床表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转移征象
第十三章泌尿男性疾病
《外科真诠》认为:“玉茎(阴茎)属肝,马口(尿道)属小肠,阴囊属肝,肾子(睾
丸、附
睾)属肾,子系(精索)属肝”
泌尿男性病常见证型:湿热下注证,气血淤滞证,浊痰凝结证,肾阴不足证,肾阳虚衰
证。
第一节子痈
子痈是指皋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急、慢性睾丸或附睾炎。
特点: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2)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药:橘核丸加减。
第二节囊痈
囊疝是发于阴囊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的阴囊蜂窝组织炎。
特点:阴囊红肿疼痛,皮紧光亮,寒热交作,形如瓢状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药:龙胆泻肝汤或泻热汤加减。
第三节子痰
子痰是发生于肾子的疮痍性疾病。中医文献称肾漏、穿囊漏。西医的附睾结核。
特点:患病的附睾有慢性硬结,逐渐增大,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
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
第六节尿石症
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以疼痛,血尿为主。
[诊断]
1.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腰部或腰腹部绞痛或血
尿。
2.膀胱结石:小儿多见,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
道,此
时患儿常手握阴茎,蹲坐哭叫,经变换体位后又可顺利排尿。
3.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
留。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2)气血淤滞证。理气活血,通淋排石。方药: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补益肾气,通淋排石。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第八节慢性前列腺炎
本病属于中医的“白浊”“劳淋”“肾虚腰痛”等范畴,因病位在精室,故又称“精
浊”。
主要表现:会阴、小腹胀痛,排尿不适,尿道灼热
特点:发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抓住本病肾虚(本),湿热(标),瘀滞(变)三个基本病理环节,以及肝郁贯穿始
终,分清主次,辨证用药。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方药: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淤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前列腺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4)肾阳虚孙证。补肾助阳。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5)补充: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加减。
第九节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特点: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甚至
出现肾功能受损。
[病因病机]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
治疗以温肾益气,活血利尿为基本治疗法则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消痛通闭。方药:八正散加减。
(2)脾肾气虚证。补脾益气,温肾利尿。方药: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肉灰蓉,补骨
脂,
车前子等。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方药:沉香散加减。
(4)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通窍利尿。方药:知柏地黄丸加丹参,琥珀,地龙等。
(5)肾阳不足证。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第十四章周围血管疾病
间歇性跛行:病人以一定速度行走一段距离后,即在下肢某个部位出现酸胀感及痉挛
感,迫
使病人停步,休息-5分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次行走又出现同样症状。
常见症状及体征:L疼痛2.皮肤温度异常3.皮肤颜色正常4.感觉异常5.肢体增粗或萎
缩
6.溃疡坏疽
周围血管病的病及特点:血瘀
基本治法:活血化瘀
第一节股肿
股肿: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相
当
于西医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往称血栓性深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
[病因病机]
中医:血脉损伤、久卧伤气、气虚血瘀西医:血流滞缓,静脉管壁结构改变,血液高凝
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而外伤,
手术,分娩,肿瘤可直接诱发本病。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疼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肢体肿胀•般较局
限以
踝及小腿部为主。临床上常称为周围型。
(2)骼股静脉血栓形成:突然性、广泛性的单侧下肢粗肿是本病的临床特点。临床上
常称
为中央型。
(3)继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兼具有1、2的特点。成为混合型。本病可致急性股动脉
挛和肺动脉栓塞两种危重性并发症。
(4)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出现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的后
遗症。
[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
(2)血脉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活血通脉汤加减。
(3)气虚湿阻证。治法:益气健脾,祛湿通络。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
第二节血栓性浅静脉炎(简单了解)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体表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
临床表现以浅静脉走行处呈条索状突起,色赤,形如蚯蚓,硬而疼痛为特征。
(1)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方药:清利通络汤加减。
(2)脉络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方药:活血通脉汤加鸡血藤、桃仁、
忍冬
藤。
(3)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解毒。方药: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第三节筋瘤
筋瘤: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筋瘤好
发于下肢,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曲张。
[鉴别诊断]
血瘤筋瘤
瘤体小如豆粒,大如拳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定义网络SDN安全防护策略研究报告
-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二区直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应对焦虑的翻转课件樊登
- 2025年抖音电商滑雪运动用品市场趋势洞察分析报告
- 尾矿库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输液港宣教课件
- 小鸭子舞蹈创编课件
- 电力线路施工终止及设备回收处理协议
- 跨区域个人住房贷款合同管辖规定
-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教学课件)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 2025年安徽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库(带答案)
- 急性白血病课件
- GB/T 46142-202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快速响应矩阵码应用指南
- 场景速写课件讲解
- 2025广东惠州惠城区招聘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6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第15课 红红火火中国年(教学课件)小学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
- 人体十二经络系统解析
- 2025年巷道掘砌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交通安全宣传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