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夜断

章新课导入一座桥,一轮明月,一个“你”,一个“我”,一场梦。这些简单的词语在卞之琳的笔下,构成了一幅画,一幅迷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画。只要你读过,只要你随之幻想,一切都是那么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断章》吧!学习目标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体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诗歌。走进作者卞之琳(1910.12.8-2000.12.2),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写诗。走进作者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省简,较晦涩难储,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走进作者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园三诗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主要诗集还有《三秋集》、《鱼目集》、《十年诗草》等。背景链接本诗选自《鱼目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己说,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诗歌虽仅短短四行,却用简明的意象阐释了深刻的哲理。题目解读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断章》,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诗歌朗读

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歌鉴赏

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8个意象。诗歌鉴赏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几幅美丽而形象的画面呢?他们之间有何联系?前两个画面,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歌鉴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与风景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两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风景”你原先看到的“风景”,在注目“你”的人中,又不是“风景”了。诗歌鉴赏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际,没曾想在楼上赏景的“你”,又下意识的到窗前,欣赏明月的万里清辉,不经意间却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风景”,在别人的梦境中,你是他的一轮皓月。前两句的意蕴从连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升华,形成了一种无限繁富的多元开放系统。诗歌鉴赏分析前两行诗中“你”与“我”之间的关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是主体;“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客体。诗人展示出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是为了说明世间人物、事物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诗歌鉴赏如何理解“你”?“你”“楼上人”、无数个“你”,无数个“楼上人”,共同组成这个世界。你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楼上看风景”;“楼上人”也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楼上看你”。在某一个偶然,或者必然,你们相逢之后,或者离开,或者相交相知,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怀着自己的梦想,共同创造这个美好的世界。或者彼此相辅相成,相依相存,装饰着彼此的“窗子”与“梦”。诗歌鉴赏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诗歌鉴赏诗中多个词语反复使用,这有什么表达效果?本诗中“看风景”“你”“装饰”等词语反复使用,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加深了诗的意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诗歌鉴赏《断章》是如何将抽象的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的?本诗要表达抽象的观念,但不是直接陈述和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间接地将诗意加以表现。它运用了类似修辞上的“顶针”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象融为一幅和谐完美的画面,使诗意深奥而不晦涩。加之主要词语的复现,更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它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课堂小结《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之间搭设了一架“天堑变通途”的飞桥,在其逻辑结构的贯联之下,意象的单薄骨架立即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盈与丰富,并不断膨胀链接,最终形成了无限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体现了诗人刻意求工的美学态度与追求。写作特点画面剪合,构思巧妙。意象交叠组合成了四幅画面,每幅画面内部又有微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四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写作特点含蓄蕴藉,哲理丰富。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句,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板书设计以桥为中心

以夜为中心

断章第一幅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第二幅画: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第三幅画: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第四幅画: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主客体互相转换世界相互存在当堂检测解析:D.《断章》这首诗采用了“环中环、套中套”的意象结构方式,由于意象链条的串接,四个静止的事态画面有了视觉流动感。因此,本项中“句与句之间不紧密相连”错误。D1.下列对《断章》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行中的“你”是欣赏风景的主体,“风景”是客体。作者在第二行中做了一个快速的转换——“你”成了风景的一部分,被楼上“看风景的人”看着。B.第三、四行诗给第一、二行诗以情境的补充。“明月”“窗子”“梦”这些极具情调的意象,用“装饰”一词连接起来.使全诗在“意”和“境”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C.这首诗的主旨重在“相对”上,“你”看风景,“你”也是风景,这种相对是广泛的、连绵不绝的。短短四行诗,包含了深奥的哲理。D.这是一首四行诗,四行诗在句式上不很讲究。本诗句式长短不一,句与句之间不紧密相连,但在思维上却有严密的连贯性。当堂检测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A当堂检测3.模仿下面诗句的格式,另写一组句子。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仿写:当堂检测(示例1)老是把自己当作千里马就时时有怕不被重用的痛苦把自己当作老牛吧默默承载更多的重量(示例2)老是把自己当作月亮就夜夜有担心残缺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星星吧努力把月亮烘托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