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枚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尽管存在着一些片面、过时的观念,但儒家人生哲学的确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睿智的人生哲理。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他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说“博学而笃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等等。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在孔子与儒家的思想中,“仁”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志向,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觉悟和人格境界。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人要建功立业,不但要有一定的能力和才气,而且还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和志向,否则就会一事无成。人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就如同无舵之舟、无缰之马,只能随波逐流。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最终将一事无成。
在孔子及儒家的人生哲学中,所倡导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早年就“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并为其“志”终生奋斗,始终不渝。即使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他也毫不退缩,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的正义性,并为之艰苦努力。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积极进取。《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认为,人生的好多方面,由乎己而不由乎人。
当今,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所说的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它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也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事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主要是指人们依据社会分工和个人条件等状况,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的选择,以及事业目标及其追求。生活理想主要是指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等等。
就进取精神来说,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不是一时的冲动,而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长期的一贯的生活方式。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上,那些伟大的创造和成就,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伴随着挫折和磨难。那些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和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一些不甘现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具备刚健自强、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摘编自杜振吉《开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人生哲学包含着丰富、深刻、睿智的哲理,历代学者对它从不同维度进行了正面解读。B.儒家倡导的人生哲学以“志”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并认为人生好多方面都是由己不由人的。C.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是对儒家人生哲学的继承和发扬,与孔子所讲的“立志”没有本质的差别。D.社会理想即政治理想,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以及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论证儒家人生哲学的两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为下文阐述开掘其现代价值奠定基础。B.文章大量引用儒家学者的语言,一方面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说服力。C.对于理想志向这一分论点,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但重点是阐述理想志向的当代含义。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是论证层次清晰,有条不紊,便于读者接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力、才气以及坚定的人生理想和志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保证,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B.生命不息,积极进取,体现的是儒家人生哲学中人要有主观能动性,是由内而外的进取精神。C.社会要求进步的客观性使得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成为必然要求,而儒家思想成为必然的选择。D.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和做出贡献的人,与儒家思想的精华有着重要的关系。参考答案:1.B
2.D
3.C【1题详解】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扩大范围,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不是“历代学者”而是“历代儒家学者”,根据“尽管存在着一些片面、过时的观念”,可见也不全是“正面解读”;C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四段“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完全不同的”可知此项说法错误;D项,“社会理想即政治理想”偷换概念,由原文第四段可知“社会理想”不完全等同于“政治理想”。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并不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而是并列式。文章先分别论述了儒家人生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最后是论述基本看法。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C项,于文无据,由原文第三段“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一剂良药”可知,文中并没有信息表明“儒家思想成为必然选择”,只是说是“一剂良药”。故选C。【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7题。(25分)木质的村庄王芸
①溯流而上,大致可以发现,木质的多寡,是判断村庄古老程度的一种标尺,也决定着一座村庄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②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木是结构房屋的主体,构造实用的部分,也镶嵌于修饰的部分。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
③这样的老宅经过时光的沉淀,墙体泛出斑驳之色,复杂得难以用颜料描述。木质的部分也无预期地残损了,有人为的破坏,也有岁月随性的手笔。但它安详,如同村头的老树,似乎可以承受一切,布满疮疤,依然无损它的安详。我固执地以为,这些老宅,可以安妥地、舒展地放置身心。
④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树下,总有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着,捉迷藏、抓蚯蚓、滚泥球、抓沙包……他们一茬接一茬地长大,老去,最终销匿了身影。而树还在那里,成为村庄不离不弃的陪伴。
⑤有了这些树,再寡静人稀的村庄,也有了安慰。在江西宜丰采风时,去过一个叫坪上的古村。绕村半壁的石垒古墙上,散布着数十棵八百至千岁的古树,大多为樟树,看起来三四人方可伸臂合围,还有生长极缓慢的石楠和罗汉松,腰身紧致。它们与村庄的年岁相仿,一路绵延成环抱的姿态,护卫着这个村庄。村民出门抬头便见它们的身影,一年四季被它们荫庇。它们仿佛一条隐秘的时光通道,连接着村庄的源头。
⑥盛夏,慕名至婺源,随古村落立档调查人员走访古村。这里古村密集,因被群山抱持而得以保持本真生态。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峰。她家在一个尚未被旅游开发的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
①
。
⑦木质的物件,有自身的寿限。这样的老宅牵系着久远的祖先的脉息,在岁月的起承转合中不断存储着生活的细节、时光的重量。即使有人居住其中,整日小心翼翼地维护,还是有人力难及之处。而且,真实的生活,有着凸凹粗糙的质感,哪里可以做到周全无遗的呵护?
⑧老宅里,愈是繁复的细部,那些镂空或雕花的雀替、柱础、窗框、飞梁、翘檐,有着目光和手指难以触及的细微转折和深部空间,却可以被粉尘、虫豸、风雨、阳光轻易抵达。这些来自自然的物事,在漫长的时光中,随性出入,耐心地对这些部件迚行二次雕琢,直到它面目全非。
⑨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问房主如何俅保,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地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已经搬进县城,住进水泥楼房多年,只在年假时偶尔回一趟老宅,但她与老宅有过相同的呼吸节奏,生活习惯也延续着对老宅的迁就与贴合。无论离开多久,她对老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与我们说起老宅,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骄傲,也似连缀着无声的叹息。
⑩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此时,它安卧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似乎有它稳稳地坐镇一方,这满屋的狼藉躁动之气,都不足为训了。梁的下方,几位木匠师傅正在赶活儿。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木屑粉尘“装饰”癿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粉墙上,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是他的作为。他乐之不疲地将时间打发在这些事情上,全然出于自觉自愿,似乎想在老年一气偿还远离古村的那些时光。
?也是在虹关村,我们路过一处只剩支离骨架的老宅,颓败癿脏腑
②
在半人高的草木中。野草恣肆地横逸斜出,疯狂滋长,改变了老宅原本封闭自洁的空间。已经没有门扉的木框上,悬有一枚蓝色簇新的门牌“浙源乡虹关村100”。新与旧,如此突兀地组配在一起,颇为触目惊心。不知这老宅是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的,还是主人主动地放弃,在他处修建了新宅。
?在古村,你会不断地与呈现颓态的老宅相遇。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挺立在同样古老癿街巷与树影中。你也会不断地与形态如旧但质地簇新的新屋相遇。人们改善生活品质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癿。老宅的好,老宅的亲,老宅的贵,老宅的不可复得,只能在懂得、体恤、珍惜它的人那里,才能得以保全并延续。
?也有老宅被移植。人挪活,树挪死,那么老宅呢?它们被从埋入土中的基础上挖掘而出,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来。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癿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
?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檐角,借用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癿技术,老的于新的、真的与假的,混淆一体,看起来面目无异,可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气取代。
?我静静地望着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会否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压抑的呻吟,又会否在体内留下反复发作的伤痛。这些,都叧有老宅来默默地承受了。
?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记得有风吹过,轻轻摇动它们。这一切构成了某一时刻的记忆,留于感觉,留于影像,留于文字。但,这不是完结。1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警觉
隐没
B.惊觉
隐没
C.警觉
湮没
D.惊觉
湮没12.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心翼翼
B.面目全非
C.不足为训
D.触目惊心13.作者对老宅的整体印象,下列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旧
B.安详
C.妥贴
D.压抑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目强调的“木质”,既包括建造村庄房屋的木材,也包括四处见缝生长的草木,还包括村头村尾、桥边河沿栖息的大树。
B.显峰和老詹作为文中描述的人物,他们拥有对木质村庄眷恋不舍的共同情怀,跟江南传统的古村老宅一起成了作者的审美对象。
C.作者只抓住“木质”这一南方传统村庄的构成元素细加品味,便道出了村庄的特点和其蕴含的古风古韵,展现了独特的写作视角。
D.文末提到“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被风摇动,寓意这座老宅有望如作者所期参照商业模式得以复建,这是暗示之法,耐人寻味。15.文章第④段有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树下,总有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着,捉迷藏、抓蚯蚓、滚泥球、抓沙包……他们一茬接一茬地长大,老去,最终销匿了身影。而树还在那里,成为村庄不离不弃的陪伴。
16.请分条概括文中老宅的几种命运及各自背后的原因。(6分)
17.文末“但,这不是完结”体现了作者对古村未来的思考。作家冯骥才也说:“近10年间,我们失去了90万个村落。村庄在崩溃,大批人往城里走。村落问题,越来越让人心疼。”你怎么看待古村逐渐消失这种趋势?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3.阅读下文,完成1—6题(22分)一株临风而立的诗歌之树聂达贵
①2005年的一个七月之夜,北京保利剧院,郭新民诗作《一棵树,高高站着》,在中国朗诵家协会主席、北京朗诵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殷之光激情演绎下,令松涛般的掌声,一次次从观众的森林中诞生,将“拥抱太行——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推向高潮。郭新民的诗歌,借助舞台和剧场的延伸与拓展,重现了诗歌的轰动效应。《一棵树,高高站着》,②缘何有这样的震撼力呢?
诗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产物。情感乃润泽一切艺术的春雨鲜乳。缺乏情感的艺术作品,只能像一根干瘪的麦穗,一把枯黄的秋草,然而我要说的是,艺术家在情感面前的准备与才能,应当成为作深度探讨的自觉与期待。艺术家对情感的艺术操度与掌控,往往见出艺术家尤其是诗人的艺术功力。我愿意把情感比作有生命的建筑材料,就像春天一般充满蓬勃生机的建筑材料。③在出色的艺术家那里,情感之墨的研磨匀兑,情感线条的编织流动,情感色彩的挥洒泼点,总是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形而上中放光辉,回风舞雪,出神入化。诗人郭新民在这棵“树”里倾注的情感,几乎就是壶口瀑布一样轰烈燃烧的浪花,就是一座太行山的巍巍厚重,就是黎明的天边那一炉浓稠密集的朝霞:“一棵树,朝我走来/一棵树,就这么朝我走来/它坚毅而豪迈的步伐/故意踏出某种韵律和节奏/在满脸皱纹的太行山深处/在老区这个老得不能再老的山村/以父辈和长者的亲切/与我久久地对视/目光同阳光汩汩深入/让我渴望的心田无比温馨”。
然而,这一团“目光同阳光”交织的浓烈的情感,却轻轻被动词“跪”,收拢为一个④经典的细节,“跪”出一个撼人心魄、夺人泪雨的画面:
以中国最传统的礼仪
我命令我的灵魂和诗歌
给它虔诚地下跪
并恭敬地叩三个响头雄哉!惊天泣地;妙哉!神来之笔。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铀浓缩”一般,将一腔沸腾的激情聚凝于一“跪”之中。男儿膝下有黄金。这是“灵魂和诗歌”对皇天厚土的跪拜,是和平的今天对烽火历史的朝圣。综观全诗,内敛蕴藉,张弛有致,均衡适度,谐和匀称。因而举重若轻,收发自如。端的是放得开,收得住。放开来如长空万里潇洒怒卷的云朵,如凡高笔风吹动中色彩奔放的向日葵;收回来像朦胧月色下行将引爆的蓓蕾,像一粒压缩了千卡能量的银质的子弹。你看大写意的一句“一棵树,亲切凝视着我/一棵树,深情凝视着远方”,叫人如同临照秋日平缓的河流,触摸沉静含蓄的果实。“草色遥看近却无”。但闻水流声,不见流水影。这令我想到一段历史情节:北魏文成帝欲在武州山(今大同云冈)开窟造像,恰有来自今斯里兰卡的几个僧侣,携带三幅浮屠画像,“远视炳然,转近转微”。这便是所谓的艺术,所谓的艺术效果。诗画同理,艺术一脉。新民为诗运情,可谓深得其味,卓然超然,风流尽得。它醒着,是一部红色的经典它笑着,是一篇英雄赞歌它活着,是一面精神的旗帜是的,情感不是串缀而是粘连着这里的每一个语词,像蜜那样。不,这还不够,这些多姿多彩的意象,谁能说不是感情的物化与晶体?甚至,情感与意象相互借助,彼此拥抱,就是思想本身。诗人的一项艺术使与职责,就是翻译,⑥将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可感可触的意象。(这好像是康德的话外音。)再比如影视画面的切换与叠印:“一棵树,站在那里/一棵伟岸的红星杨站在那里/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站在那里。”一远景:自然村;中景:人化树;近景:树化人。句句深化,层层推进,一步一景新气象。文学是幻想的产物。马尔克斯就认为,小说是用密码写成的现实,是对界的揣度;那么诗歌干脆就是心灵的录照与折光,耀动着强烈的主观色泽。事实上所有艺术品都该是心灵世界的产物,因为只有心灵才可以感动心灵。而我的意思在于,诗歌是最难的艺术,属于艺术的艺术,是艺术的精灵,就像蓝色的“焰”之于红色的“火”。诗人郭新民笔下的“树”,是诗人“心象”与自然界里的“物象”相交融的审美艺术品。事物的可能性秘密有意思地在于,诗人心中早已孕怀躁动着某种渴望表达的欲望(心象),当这一欲望发现外界某一对应物(物象)时,就会像蝶恋花一般,不顾一切地飞舞过去,并与之忘情相拥,胶也漆也。而自然界的景物,这时便幸运和幸福地成为某种象征与载体。
适合倾听,舞台阅读的诗歌,必须具备更高的音乐品质,音乐美感。不仅文字要养眼润心,而且韵律要悦耳动听。这也便是郭新民的诗歌征服听众、造成强烈剧场效果的宝器之一:“一棵对,站在那里/一棵伟岸的红星杨站在那里/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站在那里……”仿佛一流清泉在我们耳畔叮咚叮咚地响着,跳着。行云流水,在这里找到亲切而具象的范例。“一查树,朝我走来/一棵树,就这么朝我走来/他坚毅而豪迈的步伐/故意踏出某种韵律和节奏/在满脸皱纹的太行山深处/在老区这个老得不能再老的山村/以父辈和长者的亲切/与我久久地对视……”这是灵魂的音乐在流唱?这是情感的音乐在弹奏?这是名词动词的生命在抒情?这是意象的光芒在闪耀?这样的诗歌音乐,音乐的诗歌,怎能不摇撼律动我们的心灵,就像穿着红舞鞋的风吹过春草池塘的水面……
从《一棵树,高高站着》,我们不仅读出一段发烫的历史,读出一种精神和力量,读出一群永远的道路上行进着的“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也读出一个“豁达开朗、包容万物”的诗人形象。而这首诗,也便像一棵瑰美辉煌的“树”,高高地站在那里,站在郭新民诗的春色旷野上。原载《大地》(有删节)1.紧缩①处划线的句子(不超过25字)(2分)2.作者从哪几方面回答了“缘何有这样的震撼力呢”的问题?(请标序号1,2……)(3分)
3.请简析文中“情感之墨的研磨匀兑,情感线条的编织流动,情感色彩的挥洒泼点”这组博喻在诗的表情达意中的层次特点。(3分)
4.以下对“经典的细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男儿膝下有黄金”
B.因为这是“中国最传统的礼仪”
C.因为“‘跪’出一个撼人心魄、夺人泪雨的画面”。
D.因为“这是‘灵魂和诗歌’对皇天厚土的跪拜”。5.文中“诗画同理,艺术一脉”的“理”和“脉”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答)(3分)
6.请结合本文中的语句举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例子,简单说明“将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可感可触的意象”的意思。(4分)
参考答案:1.《一棵树,高高站着》令掌声诞生,(将诗歌朗诵音乐会)推向高潮。(括号中的文字可有可无2分)2.倾注的情感可感可触的意象;诗人充满狂烈的跳跃和飞扬,展现锦缎般的华美绚烂与流光溢彩的幻想;音乐品质,音乐美感等(答对其中3点得3分)3.情感的孕育与准备,情感和积累与梳理,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意思对即可)(3分)4.B5.“内敛蕴藉,张驰有致,均衡适度,谐和匀称”(3分)6.举例略,文中内容:“诗人心中早已孕怀躁动着某种渴望表达的欲望(心象),当这一欲望发现外界某一对应物(物象)时,就会像蝶恋花一般,不顾一切地飞舞过去,并与之忘情相拥,胶也漆也。而自然界的景物,这时便幸运和幸福地成为某种象征与载体。”(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叔父镜谓人曰:“此儿,今之乐广也。”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寻加骁骑将军。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绪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常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辨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选自《南齐传》卷三十三,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B.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C.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D.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事: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泛指一般属官。B.尚书: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的官员,隋唐时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的总长官,统管六部。C.东宫:是我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来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即太子。D.祭酒:汉魏以后的官职名。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绪德行高尚,深受敬重。朝廷官员一致推崇他的风度,王俭认为他的德行可以和东汉名臣陈仲弓、黄叔度媲美。B.张绪不阿附顺从权贵。他曾经跟人说过自己一生都不懂得阿谀顺从人,后来长沙王萧晃想用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坚决不同意。C.张绪对《周易》很有见解。他经常讲何平叔所不明白的《易》中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卦的规律所决定的卦义。D.张绪看淡利禄钱财。他平时很少谈及财物,常常一有钱财就分发给他人,有时自己一整天都不吃东西,就算饿了也不要门生弄吃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2)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参考答案:10.B
11.B
12.A
13.⑴当时人认为这次选人得当,和晋朝任用王子敬、王季琰相当。⑵张绪表情严肃地对萧晃的信使说:“这里是我的家乡州郡,殿下怎么可以这样逼迫我!”【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意思是“元徽初年,取消东宫官员编制,负责铨选官员的人打算让舍人王俭任格外记室,张绪考虑到王俭人品和家庭门第都很出色,建议应当让他做秘书丞,皇上听从了他”。“元徽初”,时间状语,后边断开,“选曹”官职,作主语,前边断开,排除AC,“格外记室”官职,不能断开,排除D;“绪”名词,作主语,前边断开,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尚书: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的官员,隋唐时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的总长官,统管六部。”“尚书是总长官,统管六部”错。隋唐时尚书相当于六部各部的长官,不是总长官,不能统管六部。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和东汉名臣陈仲弓、黄叔度媲美”错。陈黄二人比不上他。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以”,认为;“得”,得当。第二句中,“正色”,表情严肃;“谓”,对……说;“此”,这;“见”,第一人称“我”。【点睛】参考译文:张绪字思曼,是吴郡吴县人。张绪少年时就很知名了。他生性清雅简朴,没有贪欲,他的叔父张镜对人说:“这孩子,便是当今的乐广哩。”州里聘请张绪为议曹从事,后推举他为秀才。都令史来询问郡县米事,张绪萧然直视,不曾放在心上。宋明帝每次看到张绪,都要称叹他的性情清高淡泊。吏部尚书袁粲对皇上说:“我看张绪为人有正始之风,适合担任宫廷职务。”元徽初年,取消东宫官员编制,负责铨选官员的人打算让舍人王俭任格外记室,张绪考虑到王俭人品和家庭门第都很出色,建议应当让他做秘书丞,皇上听从了他。张绪对荣耀利禄从不放在心上,朝野人士一致推重他的风度。他曾和客人闲聊,说到一生不懂得应承顺从别人。当时正是袁粲、褚渊把持朝政,有人把张绪的话报告给了他们,于是张绪很快就被派出去做吴郡太守,当时张绪还不知道是这个原因。张绪善于谈吐,向来声望很高,备受尊重。太祖对他特别敬重。仆射王俭对人说:“在北方士人中寻觅张绪这样的人,过了江是找不着的。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否和他相比美?”皇上到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经,由于张绪的座位较远,皇上听不到张绪说话,又不便移动张绪,便把僧达换地方使自己接近张绪。不久,加张绪为骁骑将军。皇上打算让张绪任右仆射,征求王俭的意见,王俭说:“南方士人很少有任此职的。”当时褚渊在座,便启禀皇上说:“王俭还年轻,有些先例恐怕一下子还想不起来。东晋时的陆玩、顾和,都是南方士人。”王俭说:“东晋是衰亡朝政,不能用作准则。”皇上便作罢。建元四年,国子学校刚刚建立,便任命张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张绪升官之后,皇上便让王延之来代替张绪做中书令,当时人认为这次选人得当,和晋朝任用王子敬、王季琰相当。张绪对《周易》很有研究,讲解时总是言语精妙,说理深奥,被当时人所尊崇。他经常讲解何平叔所不明白的《易》中的七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卦的规律所决定的卦义。世祖做皇帝后,张绪转任吏部尚书,祭酒之职仍旧。张绪每次上朝觐见,(离开朝堂时),世祖都要目送他老远。(世祖)对王俭说:“张绪因我的身份地位高贵而尊重我,我因他的德操高尚而看重他。”长沙王萧晃示意张绪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认为他资历不合适,坚持不同意。萧晃派书佐到张绪那里坚持要用闻人邕,张绪便表情严肃地对萧晃的信使说:“这里是我的家乡州郡,殿下怎么可以这样逼迫我!”永明七年,竟陵王萧子良领任国子祭酒,世祖敕告王晏说:“我打算让司徒辞去祭酒,把这一官职授予张绪,外面有什么议论?”萧子良到底没有接受此职。张绪从来不谈利禄问题,一有钱财就散给他人。往往是清言端坐,有时一整天都不吃饭。门生看张绪饿了,就给他准备膳食,但他从来不要求。去世时六十八岁。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史记·乐书》有删改)5.下列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响:回声、回音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畔:通“叛”,背叛C.舜之道何弘也
弘:弘扬D.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演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为恶者天与之以殃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B.乃召师涓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D.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B.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C.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D.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8.请结合原文简要概述:圣人君子该如何对待音乐?(4分)答:
9.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1)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3分)译文: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3分)译文:.(3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4分)译文:参考答案:5.C弘:宽宏6.D表示凭借。可译为:“用来……的”
(A介词,用/连词,导致
B于是/竟然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7.B(3)(3)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向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得分点:“东”1分,“走”1分,“于濮水之上”这个状语后置句1分,“先闻此声者国削”被动句1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出而过焉
过:探望B.不以私吾后
私:私爱,偏爱。C.余特戏曰
特:特意,故意D.而士之行可一乡
行:品行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记以示后之人
士大夫之族B.视其居枵然
其后用兵C.学博而才敏
吾尝终日而思矣D.以彼之材
以资政殿大学士行18.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3分)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4分)
参考答案:20.①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丐”“卒”各1分,整句意思1分)②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被”“材”各1分,反问句式1分,整句意思1分)参考译文我年轻时客居南京,慧礼和尚跟着我在一起。我赴扬州任职后,慧礼也得到了龙兴寺的寺舍,和他的徒弟每天在寺内讲习他师父的佛经。我曾经外出来南京,探视他,见寺内有数十间低矮的房屋,上面破下面有洞,从旁边走出看后院,都长满了荆棘,看不见院墙。慧礼指着后院对我说:“我将要除掉这些荆棘,在这里建造房屋。即使这样,等房子建成了,我不会把它作为我子孙后代的个人所有。一定会找个能继承我衣钵的人,托付给他。愿意记录这件事来传给后人看,使他们不能占为私有。”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我故意取笑他说:“姑且等到建成了,我再写记也不难。”以后四年,慧礼来我这里,说:“以前想要建造的房屋,总共一百二十间,依靠州里蒋氏的帮助,都已经建成。你何不写文章呢?”咦,为何他有这般才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时候在深夜,急走于湫隘的小巷之中;万籁无声,只有自己的足音,橐橐地回响着;沉重地敲在心上,叫人惊忌不安。有时候悉悉索索的衣裾
,仿佛有谁尾随在背后似的,更令人惶悚害怕;然而这种静寂,在一个过惯了喧阗生活的我看来,觉得是大有风趣的。我会丢开了一切________的杂念,专心致志于欣赏当前的静境,耽忧不测的遭逢——我觉得这些都是夜行的乐趣。有时候结伴同行,那我更会放大了胆,恣肆地________一切叫我害怕的声息,________似的证明自己的无畏精神;然而只要有一声犬吠,一阵枭鸣,我都会蓦然振骇起来。(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湫隘(yì)
橐(tuò)橐
惊忌(jì)不安
B.衣裾(jū)
惶悚(sǒng)
喧阗(tián)C.结(jiē)伴
恣(zì)肆
枭(xiāo)鸣
D.似(shì)的
蓦(mó)然
振(zhèn)骇(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芜杂
谛听
自欺欺人B.芜乱
谛听
掩耳盗铃C.芜杂
聆听
掩耳盗铃D.宪乱
聆听
自欺欺人参考答案:(1)B(2)B
(1)A项,湫隘(yì)——ài,惊忌不安——惊悸不安;C项,结伴(jiē)——jié;D项,振骇——震骇。故选B。(2)芜杂:杂乱,没有条理。芜乱:杂乱。与“杂念”搭配,两个词语都可以。谛听:注意地听,仔细听。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结合“一切叫我害怕的声息”分析,选用“谛听”。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结合“似的证明自己的无畏精神”“只要有一声犬吠,一阵枭鸣,我都会蓦然振骇起来”等分析可知,我只是自己欺骗自己,并没有真正做到无畏,选用“掩耳盗铃”。故选B。故答案为:⑴B;⑵B[点评](1)此题考查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及字音的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机械专用油合作协议书
- 2025汽车买卖合同的范本
- 2025年金属紧固件、金属钉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显示、记录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5居间服务合同在贷款公司间的应用
- 2025年妇幼保健院康复试题
- 2025年聚烯烃及改性材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高性能铁氧体一次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碳二馏份加氢催化剂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雕刻雕铣设备控制系统合作协议书
- 二方审核计划
- DB62∕T 3176-2019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优秀病例演讲比赛PPT
- 吉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 最新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公司员工基本礼仪培训ppt完整版课件
- 工程项目综合应急预案(通用版)
-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设计与仿真
-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附表
- 城市桥梁工程竣工验收
- NB_T 10393-2020《海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_(高清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