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讲义本章知识
网络
物种丰富度
二卜群落的物种组成1一荒漠生物群落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的主要类型卜-草原生物群落
原始合作]一-森林生物群落
群
互利共生一落群落
的
种间竞争--种间关系结及其一
构演替「概念
捕食-一
寄生-初生演替
一类型七次生演替
垂直结构
1卜群落的空间结构-H群落的演替卜
水平结构
一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的季节性-
生态位」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群落的结构
第1课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
度及种间关系
[学习目标]1.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
的问题。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
机整体。3.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教材梳理
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范围和边界关系
组成和优势种群《--研究群落十结构
各种群占据的位置」L群落的演替
3.群落的物种组成
(1)作用:群落的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0
(3)优势种:在群落中数量________,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________,往往占据优势。
(4)物种组成的特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_______固定不变的。随着的变化,原
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
落中«
4.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实验原理
①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统计方法:一是;二是。
(2)实验步骤
CZV11①制作取样器
鸣亘1I②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_/①去___________
|晨样)-----②取一定土壤样品
、③标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
①常规方法:采集
|采集小动物}
②简易方法:____或采集
'①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名称
--②使用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观察
、③设计,边观察边记录
r①统计_______
I②完成研究报告
(3)实验结论
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群落结构也越
【判断正误】
(D池塘中的全部鱼构成一个群落()
(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3)调查草原上某牧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核心探讨
任务一:土壤小动物的采集和统计
1.诱虫器的选择
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根据这个习性,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诱虫器呢?
热光源冷光源电热板
『筛网『筛网犷筛网筛网
*土壤动物小土壤动物4土壤动物乙土壤动物
u收集瓶U收集瓶u收集瓶u收集瓶
ABCD
2.采集小动物
⑴用诱虫器采集(如图所示)
电灯(40~60W)
无底花盆
±
7-----漏斗
——试管
工二酒精
/铁集合
诱虫器
①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
②酒精起什么作用?
(2)简易采集法
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
镜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镜子将其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则可
用吸虫器采集。
下列为两种吸虫器。请思考: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哪种?如果将
采集的小动物用于实验室培养应选择哪种?
3.统计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什么样的群
落?
任务二:调查统计方法比较
请将下列方法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样方法②抽样检测法③取样器取样法④标记重捕法⑤记名计算法⑥目测估计法
(1)用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o
(2)用于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o
(3)用于统计群落丰富度的方法有。
「核心归纳」调查方法的比较
方法适用范围计数方法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算每个样方的
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活
样方法种群密度,再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
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和卵
均值就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
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
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
标记重捕法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
较大的动物
标记个体数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
种群密度
将含待测生物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
生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上待测生物的数
抽样检测法
微生物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培养液中待测
生物的数量
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
具有较强活动能力、身体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
取样器取样法
微小的土壤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
物的丰富度
一典题应用
1.(2023・四川成都高二期末)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
群丰富度”的探究活动,下列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
A.对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直接忽略,不记录它们的特征
B.在统计丰富度时,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和目测估计法
C.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一些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土壤小动物,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2.(2022•江苏盐城高二期末)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
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则调查数值偏大
C.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种群密度估
算偏小
D.土壤小动物的采集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二、种间关系
教材梳理
种间关系的概念及实例
种间
概念实例
关系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
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
利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
而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狮和斑鬣狗
捕食翠鸟捕鱼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
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判断正误】
(1)原始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且双方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2)蝉吸食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捕食关系()
核心探讨
任务三:群落的种间关系
1.种间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请根据下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判断生物的
种间关系。
个体数I个体数I个体数I个体数
山小「屋;XB
。
间
时
时
时
间
间
时间
刖间
关
系
2.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
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
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3.结合教材“思考•讨论: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红尾鸩和鹤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2)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
「核心归纳」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特点
个体数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A
原始合作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
)时向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个体数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
2
互利共生GB0上常表现“同生共死”的特
)时向征,如果彼此分开,则对双
方都不利,一方或者两方不
能正常生活
1个体数.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
寄生B受害;宿主B一般不会全
部死亡
0时间
个体望一—A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
0
g时间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
图1
种间竞争
,个体数变化,如图1;两种生物生存
XxX:
能力相同,如图2
0时间
图2
个体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
捕食,点CEXD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
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
C~时初
典题应用
3.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种群数量种群数量
O时间时间
乙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种内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竞争加剧
4.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09
)1
跚
恭
2
擦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L0X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网络构建
「丰富度
「物种组成--优势种
-意义
群落的结构一
「捕食
一种间竞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
一寄生
L原始合作
第2课时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及生态位
[学习目标】1.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2.通过分析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
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教材梳理
1.垂直结构
(1)特点:在________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现象。
(2)植物的分层
①决定因素:与植物对的利用有关。
②其他因素:a.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等条件;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
境因素有、等。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⑶动物的分层: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和
2.水平结构
(1)特点:常呈________分布。
(2)决定因素:、土壤湿度和的差异、的不
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判断正误】
(1)森林有垂直结构,草原只有水平结构()
(2)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
(3)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一核心探讨
任务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如图a、b、c分别代表在一200m~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
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l)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
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
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3)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如图所示。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有人说:“b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
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核心归纳」
1.明辨对群落结构认识的三个易误点
(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具有群
落的空间结构。
⑵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光质)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⑶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
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
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
源的充分利用。如植物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并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
空间和食物条件。
典题应用
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
B.草原中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森林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2.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座高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占据不同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这与各种淡水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斑块状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二、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教材梳理
1.群落的季节性
由于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
化。
2.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包括所处的,占用
的情况,以及与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研究范围
①动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种群密度、等特征,以及与其
他物种的关系等。
(3)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
,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结果。
【判断正误】
(1)群落的外貌和空间结构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变化()
(2)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3)如果两种动物的生活空间相同,则它们的生态位就完全相同()
核心探讨
任务二: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请结合教材“思考•讨论: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
4.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
任务三:思维训练•溯因推理
某湖泊中生活着妒鱼和短吻鳄,短吻鳄会捕捉鱼卢鱼,而妒鱼又是人们喜爱的美味。当地居民
为了提高妒鱼的产量而大量捕杀短吻鳄。在短吻鳄被捕杀几乎绝迹后,妒鱼的产量却没有增
加。调查表明湖中妒鱼的种群数量竟然比原来还下降了。追溯原因,有人提出了以下可能:
A.气候变化造成妒鱼食物短缺;
B.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鱼以妒鱼为食;
C.捕杀短吻鳄前妒鱼的种群已经衰退;
D.人类主要捕捞妒鱼幼龄鱼造成种群衰退。
以上四种解释都有道理吗?你认为哪种是最可能的原因?作出推断后,应该怎样进一步判别?
「核心归纳」生态位的内容及研究意义
(1)生态位的内容:包括生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生态位重叠: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
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
(a)生态位移动或(b)一个物种绝灭。
(3)人们根据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的不同进行混养或间作,既降低了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又
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一典题应用
3.(2023•安徽合肥高二期中)在高中阶段,可以将生态位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
角色,即在群落中每个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多个维度上的地位。下列有
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都属于生物群落研究的范畴
B.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一旦有重叠则种间竞争就会加剧
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4.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
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具
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增强
利
用
率
利
种
用
间
率
竞
争
利
用
率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减少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D.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则种间竞争加剧
■网络构建•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
[学习目标]1.概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2.简述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
的。3.阐明群落中的生物彼此相适应,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教材梳理
1.分类依据:根据群落的等方面的差异。
2.陆地群落主要类型
(1)荒漠生物群落
①分布:极度________区,降水__________且分布不均匀。
②群落结构:非常,物种=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荒漠中的生物具有的特性。
(2)草原生物群落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②群落结构:相对,动植物的种类»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a.各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b.动物大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o
(3)森林生物群落
①分布:的地区。
②群落结构:非常_______且相对稳定。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a.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b.动物多为________________生活。
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O
(2)适应生物环境: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形成,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3)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判断正误】
(1)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不同特点()
(2)荒漠中的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3)阴生植物的叶绿体比阳生植物大且颜色深,这与弱光条件下的生活相适应()
(4)群落中的生物之间能和谐共处,是因为生态位的不同()
核心探讨
任务: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
2.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动植物又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呢?
3.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
什么影响?
4.结合在学习“群落的结构”时对群落中生物生态位的分析,说一说不同物种之间是如何彼
此协调、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5.同是森林群落,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完全相同吗?
典题应用
1.陆地群落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是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的差异作出的类型划分
B.生活在这些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分别有各自适应环境的方式
C.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群落里
D.这些群落的形成受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2.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不相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A.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B.散生在草原上的乔木矮生且多分支,具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是典型的旱生
结构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的板状根暴露在地面以上不利于乔木生长
D.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网络构建
国型画外貌和物种组成等
群
落
的一荒漠生物群落
陆地群落
主一草原生物群落
要—森林生物群落
类1
型
生物的「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适应性L生物与生物的适应
第3节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
程。2.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演替的关系,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认同我国实行退
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
一、演替的类型
教材梳理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被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但被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一一-草本
植物阶段一灌木阶段一O
③实例:在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一一灌木
―乔木。
③实例:在______________、、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划分依据起始条件不同
不演替速度慢
同趋向恢复原来的群落
点经历阶段较多
群落结构由_______到_____—,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
相同点
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影响演替的因素
⑴群落的变化。
(2)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的发展变化。
(3)人类的活动等。
4.演替的原因及结果
(1)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_______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_________甚至被淘汰,因此,群
落就不断演替。
(2)最终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的状态。
【判断正误】
(1)在裸岩上发生演替时,首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
(2)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
(3)初生演替趋向于形成新群落()
(4)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不会影响群落演替()
(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所有的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
(6)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核心探讨
任务一:分析群落的演替
1.根据教材“思考•讨论:分析群落的演替”,回答下列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葬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群、草本植物和灌木吗?为什么?
2.归纳比较裸岩与弃耕地上发生演替的异同
实例裸岩弃耕地
起始条件裸地,无任何植物繁殖体有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繁殖体
裸岩一地衣一苔辞一草本植
演替阶段弃耕地f草本植物一灌木一乔木
物f灌木f乔木
速度
有机物越来越________,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食物网越来越
共同点______,群落的结构越来越________O
最终群落发展成一个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3.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阶段,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核心归纳J关于群落演替的五个“易错点”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
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葬
等。
⑵演替的方向能被改变。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
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
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4)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果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最高阶
段一森林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或低矮灌木阶段。
(5)群落的结构不一定越来越复杂。群落结构也可能从复杂到简单,如从草原演变为荒漠。
方向简单f复杂f稳定复杂一简单f稳定
实例大多数自然群落(环境条件适宜)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
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
变化曲线厂
o时间。时间
结果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典题应用
1.(2022.福建厦门高二期中)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
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
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
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I扁秆蔗草群落I
(芦苇群落)
u与湖心距离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微藻项目投资计划书
- 产品专有技术转让协议书8篇
- 中国高分子絮凝剂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仓储货物保险合同
- 北京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师上岗资格认证考核
- 2025年供用水合同补充合同(GF-1999-0501)补充协议
- 2025年成人体育培训教练合作协议样本
- 2025年工程合同保密协议
-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术语与报表翻译试题
- 2025第二人民医院护理科研设计考核
- 银行从业资格2025年法律法规模考训练冲刺试卷(含答案)
- 保险基础知识培训
- 口腔药品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宁夏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2025年教育系统学校中层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含答案)
- 养老院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手机媒体概论(自考14237)复习题库(含真题、典型题)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文详解及课后答案
- 第2章_铁路线路
- NX-ug理论试题
- 矩量法 Method of Momen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