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试题
2024.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周易•乾卦•象》最早提出“自强不息”的命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命题集中概括了
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了许多有关中华民族童年的传说,诸如燧人氏钻木取火,是火的发明者;包牺氏结
绳而为网罟,开创了渔猎时代;神农新木为帮,揉木为来,创造了农业……《礼记•乐记》说:“作者之谓圣,
述者之谓明。”很清楚,上述的燧人氏、包牺氏、神农氏等,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创造了上古文明了不起的
“作者”,而非神。中华民族宗教观念淡薄,很早便具有了人的主体性意识,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这是
《周易》得以概括“自强不息”命题的历史文化前提。
孔子重视刚健有为,进而提出了“刚”的思想。在他看来,一个人要做到刚健有为,很不容易,这首先
需要有坚定的信念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他所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朝闻道,夕死可矣”,都是在
反复强调这一点。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才有可能进而做到下面两点。其一,
安贫乐道,志存高远,拒绝各种名利的诱惑。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甘于寂寞,是一种美
德。一个人有无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业绩来,“求为可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非取之有道,君子
不为;贫与贱是人之所恶,非去之有道,君子不弃。“欲”与“刚”不两立,无欲则刚。其二,保持乐观的精
神,百折不挠,奋斗不止。他所以高度赞扬颜回,就在于颜回能在别人难以忍受的艰苦条件下,依然保持乐
观的精神,孜孜追求,成为了楷模。
自强不息精神的核心在顺天应时,日新求进。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多有志士仁人倡言变法革新,甚至
舍生取义,不惜为此牺牲生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故鼎新精神,正是他们赖以倡导社会变革的
思想指导。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既是体现了人的主体性,故在中华民族精神中,最终又归结为品德修养和人格的建
立,从而与重德的特质浑然一体。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说到底,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外烁。孟子所谓“养吾
浩然之正气”,为承担天降之大任,必先苦其心志,也是在强调以建立人格为重。宋明理学强调“内圣外王”,
进一步将此一理念表述得更加简洁明了。
(摘编自史革新《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中新社记者:中国人为何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强调自强不息?
谢茂松: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原典《五经》之首的《周易》,被认为是“忧患之书”。此处的忧患,不是指
怨天尤人,而是强调中国文明传统“返求诸己”,在忧患中不断锤炼和增进自身的德性。
《周易》首卦乾卦的大象辞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也是中
华民族的德性精神。此种德性精神为中华民族首要之德性,也就是乾卦所说的“乾元”之德。要更深刻理解
“自强不息”精神,就要深刻理解“乾元”之德。其中,“元”表示元初,表示仁,即今天人们所说的“初心”。
“元”之德性就是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内部极为深厚、丰盈的主体性,“忧悲”则正是主体性的表现。
纵观历史,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曲折性,也正是历史忧患意识之所在。在数千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
族葆有初心之纯粹,虽然国家力量强弱有时,但民族精神始终自强不息。
中新社记者: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与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联?
谢茂松:'‘乾元"之德与自强不息精神,正是中华文明始终保持连续未断裂的根本原因与动力所在。''元"
之“初心”是要在忧患中、在历史的曲折中不断经受检验而始终保持“乾元”的自强不息精神。
自强不息精神既是中华文明主体精神,也是中国历史精神之所在。一部中国历史,就是面对各种内部、
外部危机考验,而能一次次衰而复兴的历史。朝代虽有更替,但文明一直连续未断裂。虽经历了一次次忧患,
总是能剥极则复,更加发展壮大而持久,这一切都来自于自强不息的文明主体精神,其一以贯之于中国全部
历史和发展进程之中。
中新社记者:中国前进道路上一直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自强不息精神在与时俱进中展现了哪些新的
内涵?
谢茂松:今天,对自强不息内涵的最新要求,就是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所提“三个务必”中的“务必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报告所指出的“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就是“增强国内大循
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就是“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斗争精神、自我革命精神,都与中国文明传统“自
强不息”精神有深层联系。
至于自强不息的外部意义,不妨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结合起
来看,在《周易》中,两者前后相连,体现出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君子成人之美”之大心量。这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中国自己独立自主发展好了,才能带动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正所谓“己
欲达而达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与他国共同发展不会强行改造对方,而是完全由对方独立做主。另一
方面是“君子以厚德戴物”,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抱有平等心与谦虚态度,正所谓“己所不欲匆施于人”,这
其中包含了对其他文明的真正欣赏与借鉴。
(摘编自《自强不息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重视刚健有为,他的“刚”的思想体系,包括“坚定的信念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安贫乐道”“保持
乐观”等内容。
B.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与中华民族精神重德的特质浑然一体,是一种人格
力量的外烁。
C.《周易》被认为是“忧患之书”,在忧患中,中国文明传统“反求诸己”,这种忧患意识是自强不息主体性
的体现。
D.自强不息的外部意义,不但包括中国独立自主发展,更包含对其他文明的欣赏与借鉴,能充分体现中国精
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乐记》中所说的“作者之谓圣”中的“作者”指具有主体性的人,由此,《周易》得以提出自强不
息的命题。
B.一个人可以甘于寂寞,可以不计较地位,但又努力做出业绩,“求为可知”,这与“人不知而不愠”并不矛
盾。
C.由孟子“养吾浩然之正气”、宋明理学“内圣外王”可以看出,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上,重人格修养的理
念一脉相承。
D.深刻理解“乾元”之德是更深刻理解“自强不息”的前提条件,可见“乾元之德”与“自强不息”两个概
念相通,但并不完全一致。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B.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C.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D.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4.访谈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记者的提问,材料二的访谈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报刊开辟“释典”专栏,本期主题是“自强不息的价值”,编辑选定了三个关
键词:“养德”“延续”“发展”。请你结合材料,围绕主题,对三个词语进行阐释。(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鲸
赫尔曼•梅尔维尔
亚哈船长第三次率领自己的队伍,踏上了找莫比•迪克复仇、殊死相争的航程。“他的心简直是铁打的。”
大船上的斯达巴克望着亚哈船长他们远去的小艇,喃喃地说。“别说是莫比•迪克,这回恐怕是一群鲨鱼就能
把你们都嚼碎了呀!”“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了。”
就在斯达巴克吐露着自己最后的心声时,一只一直跟着他们盘旋的老鹰又落在了主桅顶的球冠上,并且
开始用尖嘴啄起风信旗来。
只几下,老鹰便将它啄烂了。
之后,①那老鹰振翅飞起,将风信旗也给呵走了。斯达巴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禁冷笑起来;
“亚哈船长,你看看这场面吧,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这黄昏就是我们的末日了!”“嗨,桅项上的人,看
见家乡小山坡上我那可爱的孩子了吗?”斯达巴克动情地嚷道。
“快点回来吧,亚哈船长,快点回来吧,鲨鱼,鲨鱼上来了呀!”可是亚哈船长并没有听到这叫喊。
只一小会儿,鲨鱼就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小艇的四周,好像是瞬间从深渊里升上来的一样。那些鲨鱼开始
狠狠地咬起水手的柴叶来,就像它们当初咬拖在大船旁的死鲸一样。这时,海浪大了起来。
隆隆的响声过后,莫比•迪克带着若干的绳索和标枪冲上了半空。“快冲上去!”
亚哈船长对柴手们叫着,小艇们在他的号令中先后冲了上去,闪亮的标枪飞向莫比•迪克。
莫比•迪克一边奋力向前游,一边用它的大尾巴在小艇之间一通乱思。
小艇让它弄得不得不分散开了,除了亚哈船长的小艇没事之外,另两条小艇的艇头已经被碰碎了,刀枪
都掉到了海里。
只有亚哈船长的小艇好好的,甚至一点伤痕都没有。
“破了的艇赶快回大船去修,修好了再下来,我的船接着去追,船上的人谁也不准动,否则我就让他尝
一下做给莫比•迪克的标枪。”
可是莫比•迪克却不想恋战,而是想走了。斯达巴克扯开喉咙向亚哈船长嚷道:
“不要再追了,亚哈,现在回头还来得及,你没发现?莫比•迪克对你并没仇吗,现在是你的问题,你不
要跟它没完没了啦!”
“少废话,赶快把大船掉头,跟着我,注意保持距离。”亚哈船长对斯达巴克下着命令。现在,莫比•迪
克游进的速度已经开始慢了下来。
不知道它究竟是在历经了三天的被追捕之后累了,还是又在想耍什么花样。桨手们以比平时多出许多的
力气来划着桨。
他们的桨现在已经变成像很大的锯齿一样参差不齐了,每划两三下才和平常划一下起到的作用一样。
亚哈手持自己的标枪站了起来,就像是一个古代神话里的英雄。
他的身子向后一仰,双臂笔直地高举起来,对准莫比•迪克的眼睛,连同他无比恶毒的咒骂一起,把手
里闪着寒光的标枪扔了出去。
标枪和着亚哈船长的叫骂,一起插进了莫比•迪克的眼窝,②就仿佛陷进了一个深深的无可自拔的泥渊。
莫比•迪克身子一扭,侧腹猛地滚动了起来。
小艇灵活地一闪,躲开了这致命的打击,但却被弄了个底朝天。小艇上所有的人都被翻进了海里。
“快,放绳,把小艇靠上去,别让它跑。”亚哈船长着急地嚷着。莫比•迪克感到小艇追上来了,急忙转
身,用自己的额头去迎击。
就在它回转身来的时候,它看到了那艘应亚哈船长的命令紧紧跟着小艇的大船。
一时之间,它把千仇万恨都集中在了那黑乎乎的庞然大物身上,在它看来,那也许是它一切灾祸的总根
源。
莫比•迪克毅然转身,向大船的船头扑去,用它疯狂的大嘴,对着船头乱咬乱嚼起来。莫比•迪克痛快
淋漓地发泄着自己的愤怒,这时候,一切都是它的仇敌。
“那白鬼在咬我们的大船呀!”小艇上的一个桨手绝望地叫起来。
他的声音颤抖着,叫人听了感到可怖。“我的眼瞎了吗?”亚哈船长有些神志恍惚地问,他的气力已经到
T最后。
“快呀,快划呀,快去阻止那疯鬼,救我们的大船,那是你们所有人的命呀!”亚哈船长声嘶力竭地叫喊
着。
“莫比•迪克,你这混蛋!你这疯子!你只管冲我来,管斯达巴克他们什么事!你放开他们,让我俩一决生
死!来呀,你来呀!”
可是莫比•迪克不理会亚哈船长的叫阵,依旧疯狂地沉醉于对大船的专心致志地扑咬之中。
亚哈船长举起最后的一支枪,用尽最后的力气,掷了出去。
“你这无法征服的家伙,我会记住你的,即使到了地狱,我也不会放过你,我还要接着追你,直到你做
了我的枪下之鬼为止,呸!”
最后的枪击中了莫比•迪克。
莫比•迪克用尽最后的体力,狂奔起来。捕鲸索绞在了一起。亚哈船长弯腰去解。如飞的绳索勒住了他
的颈。
亚哈船长一声没吭,就被绳子拖了出去,不见了。
绳子放尽的时候,索桶弹了出来,一下子就把一个水手射倒了,只见他往海里一沉,立时没了。
海面上迷蒙一片。莫比•迪克静静地仰在不远的水面上,白光一片。
③几个原本在高处的水手,现在正以一种安详的神态,随着大船一起下沉。
红色的风信旗在水面翻卷着。
一群苍鹰赶来,围绕在这周围。
④一只鹰用长嘴去啄那旗,不料旗子一卷,正把它给卷了进去,于是它随着最后的旗帜一起,没进漩涡。
海面上顿时死一般沉寂。海鸟围着此地盘旋,声声凄厉。海涛滚滚而去,仍旧寻常。一切都像是没有发
生一样。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斯达巴克吐露的心声,表现了他眷恋家庭,忧心忡忡,不愿再与白鲸搏斗。
B.白鲸带着若干的绳索和标枪,侧面展现了白鲸的凶猛和捕鲸者的穷追不舍。
C,密密麻麻的鲨鱼象征大海中无时不在的风险,会时时威胁船员的生命安全。
D.白鲸游进速度变慢,表明它在迷惑对手,后文的乱咬、扑咬、狂奔便是印证。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老鹰叼走风信旗,象征大船迷失了航向,预示了小说悲剧的结局。
B.句子②既是标枪插入眼窝的形象表述,又是下文捕鲸者们陷入深渊的预兆。
C.句子③中“安详”写出了几个水手面对船长不见、死亡来临时的镇定与从容。
D.句子④中老鹰被卷走这一情节看似偶然,实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匠心独运。
8.请结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概括亚哈船长和圣地亚哥形象的不同。(4分)
9.画外音指电影中不是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外加于人物或事件的议论。请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白鲸与亚哈船长同归于尽的近景与远景,并拟写画外音。(6分)
①近景:
②远景:
③画外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士议之不可辱者,大之也。大之则尊于富贵也,利不足以虞其意矣。虽名为诸候,实有万黍,不足以挺
其心矣。诚辱则无为乐生。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忠臣亦
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国有士若此,则可谓有人矣。若此人者固难得,其患虽
得之有不智。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所贵富者,宫人
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弘演至,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裸®。"桓公闻之
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卫于楚丘。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
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奉质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功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仲冬纪》,有删改)
材料二:
乌震,冀州信都人也。少事赵王王铭为军卒,稍以功迂裨校,隶符习军。习从庄宗于河上,而铭为张文
礼所弑,震丛习讨文礼,而家在赵,文礼执震母妻及子十余人以招震,震不顾。身先士卒。晋军攻破镇州,
震以功拜刺史。震为人纯质,少好学,通《左氏春秋》,喜作诗。及为刺史,以廉平为政有声。明宗闻其名,
擢拜河北道副招讨使,领宁国军节度使,代房知温成于卢台军。
呜呼!忠孝以义则两得吾既已言之矣若乌震度可谓忠乎?甚矣,震之不思也。夫食人之禄而任人之事,事
有任,专其责,而其国之利害,由己之为不为,为之虽利于国,而有害于其亲者,犹将辞其禄而去之。蚓其
事众人所皆可为,而任不专己,又其为与不为,国之利害不系焉者,如是而不顾其亲,虽不以为利,犹曰不
孝,况因而利之乎!夫能事其亲以孝,然后能事其君以忠,若乌震者,可谓大不孝矣,尚何有于忠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注】裸(b6):表,外衣。翟人攻卫,杀懿公,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出使归来,剖腹,把懿公的肝置入
自己的腹中,犹如给肝穿上外衣,故自称为“攥”。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3分)
忠孝A以义B则两得C吾既已D言之矣E若F乌震者G可谓日忠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乘,兵车万辆,与《过秦论》中“致万乘之势”中的“万乘”词义相同。
B.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国家政权。本文指前者。
C.迁,指晋升,与《苏武传》“稍迁至移中厩监”中的“迁”词义相同。
D.从,指跟从,与《鸿门宴》“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人珍视名节,把它看得比富贵还尊贵,私利就不足以使士人的心情快乐了。
B.翟人攻卫,卫国百姓认为国君把官位俸禄给予鹤、把富贵赐予宫人,拒绝迎战。
C.乌震不为敌军所屈,身先士卒,率军队攻破镇州,因军功升为河北道副招讨使。
D.乌震为人单纯质朴,少时好学,精通“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喜欢创作诗歌。
13.上述材料对“忠臣”的看法各是什么?请加以概括。(3分)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4分)
⑵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4分)
高二语文试题第8页(共10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冬夜读书
陆游
莫笑灯集二尺余,老来旧学要耘组。寒生点滴三更雨,喜动纵横万卷书。
本著儒冠那免此,可因吏牍顿抛渠?善和旧赐今犹在,剩采芸香辟蠹鱼”。
【注】①灯柴(qing);灯架。②耘姐(chd);同“耘锄”,耕种。③查(dU)鱼;蛀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灯集”指的是矮小的灯台,象征作者年纪已经老迈,写出了诗人穷困落魄的境况。
B.颈联运用反问,表明身为儒生就应勤于读书,即使担任官职,公务缠身,也不能抛弃读书。
C.尾联中的“芸香”指驱除书籍蠹虫的香料,“剩采芸香”体现了作者对书籍的无比珍视。
D.本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书愤》中体现的雄放豪迈、沉郁悲壮的风格不同。
16.本诗的颔联广受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语文老师批阅作文时,面对学生缺少修饰或过于浮夸的语言,引用《论语》中的“,”作为评语,
引导学生文质兼备。
(2)《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先是军事出击,南征百越,使得百越的君王只能,,o
(3)“沧海”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体,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
别绪等,如“,
三、积累与运用(20分)
(一)整本书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②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③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
④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
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⑤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免于刑戮②刑于寡妻
B,①以其兄之子赛之②率零子邑人来此绝境
C.①天下有道则加②靡不毕加
D.①奚目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在“有道之邦”和“无道之邦”如何立身处世,孔子分别持怎样的主张?(4分)
20.材料⑤中的晨门对孔子的评价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你是否认同这一评价?请结合前四则材料
或《论语》原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12月22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从喜气洋
洋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①一,传承震续数千年历史底蓝的文明瑰宝,焕发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许多国家和
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一全球约.1/5左右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的春节,展现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
春节是传承不息的文化纽带,春节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寄托着对家庭和睦
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舞狮、连庙会等传统方式,还是城市周边短
途游、非遣大集买年货、体育健身迎新春、文博场馆过大年的薪新尝试,②。
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赋予传统佳节以更深意蕴、更多意义。今天,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日益
提升,③,世界也在热情拥抱春节。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庆祝这个寓意美好的节日,
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心系远方、肩担责任是一种大境界。而现在也有不
少青年人胸怀远方,却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不了解朝夕相处的人,呈现出一种“附近的消失”现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二、古代诗文阅饿(35分)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叽,(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分)
10.CEG(忠孝以义则两得•忤既已自之矣•若乌震者•可谓忠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DC•用法相同”错)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2.CL因军功升为河北道副招讨使”错)
1.DL不但包括中国独立自主发展,更包含对其他文明的欣赏与借鉴”错)13.①材料一认为,只要便主利国.敢于舍生成国,就是忠臣.
2.AC•由此,《周易》得以提出自强不息的命题”错,②材料二认为忠臣应该••忠孝两全”.只尽忠不尽孝,算不上是忠晓.
3.D<*3分.1分.两点3分,
4.①能够紧扣主题.围绕核心问髓进行采访.访谈围绕自强不息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展开.】4.(】)像这样的人.有权势一定不会为自己谋利.做官一定不会贪赃任法.率凌军队•定不
提出相关向膝.没有偏南.②提向层层深入.逻辑性强.由••数千年前中国为何强调”出会屈服败逃.
(共4分.每译对一句给1分)
发.到••与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之间内在关联”.用过渡到一时代内8r问题•不蔓不枝•层层
(2)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脚.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助
深入.③提问语言指向明确,针对性强。如1•为何”“如何看待”“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
自己的.
新的内涌”.这些词语简明扼要、自践「当。
<共4分.每译时一句给1分.句章1分)
(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意思时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88共2小题.9分)
5.①养德:自强不息体现r人的主体性.是•种人格力般的外燥,人们在忧患中不断锤炼和
15.AC"象征者作者年肥巳经老迈.写出了诗人穷困落魄的境况”错)
增进自身的德性,提升品德修养.②延续: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国历史精神之所在.是中华16.①簇联前句描写读书环境.画面感极强.“点滴雨”衬托寒夜寂伸.与后句读书相衬.构成
文明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和基本动力.③发展:一方面,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增添新内涵•一幅寒夜读书图.
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在自主发展的基础I:,带动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②对仗工整.“寒”*广喜点滴”对••纵横”,“二更雨”对“万卷书”.写出寒夜清冷之景
〈关'6分。每点2分,奇思对即可)与读书之乐.读书时间之长与读书之多,呈现出一个勤奋读书的诗人形象,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腮.16分)③运用对比手法.三更的寒.冷气逼人,但诗人沉浸书海.心生欢喜.•塞•喜•对比
6.DC•表明它在迷惑对手”错)鲜明.
①直接抒情一个••喜”字.丸接点出诗人寒夜读书的快乐.情感充沛,
7.CL死亡来临时的镇定与从容”错)
(共6分.每点2分.若出三点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①亚哈船氏固执自私、极端自我、蔑视自然•是一个充满仇恨的自大狂和偏执狂.
(三)名篇名旬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②圣地亚哥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是永不气馁的••硬汉”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形象,
<2>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关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氏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①近景:亚哈船长被捕稣索勒住脖子•起6.不见踪影;莫比•迪克不再狂奔•停止挣扎.
沧海月明珠有沼蓝田11峻玉生烟
②远景:迷蒙的大海.远处白光•片.莫比•迪克静静仰住远处水面上.③画外fh人与寄蟀咐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自然没有谁是最终的胜利者.应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现山不是云
(共6分.每点2分,亳思时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3;可酌情给分)(共6分。每句1分,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3页)高二语文试题答案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复方含糖胃蛋白酶颗粒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碱制剂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环保再生玻璃建材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环保再生塑料建筑板材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智能灯光跟随系统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复方赖氨酸补血剂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玉米皮工艺篮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供暖煤炭合同范例
- 智能手环健康监测系统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与网吧合同范例
- DB62-T 4134-2024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
- 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含答案)
- 美术创作行业艺术品损坏免责协议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 家装主材下单安装流程
- 供水管网漏损更新改造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课题申报参考: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专业技能人才“岗课赛证”融通路径研究
- 2025年度合伙人利益共享及风险分担协议范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课件
- 仓库礼仪培训
-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反应热与焓变(2024年7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