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熟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2005一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年份2005200620072008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666.1110.925.5A.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协同进化B.细菌进化的实质是细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使细菌向着不同方向发生进化C.可通过更换新的抗生素,将细菌对原抗生素的耐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D.耐药率的升高是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上升的结果2.下列不能表示酶活性高低的是()A.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B.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减少量C.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D.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产物的增加量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有4个,基因型为Aa有78个,基因型为aa的有18个,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18%、82% B.64%、36% C.43%、57% D.8%、92%4.异色瓢虫和多异瓢虫是蚜虫等多种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研究发现,受蚜虫危害后的植株可以释放挥发性物质来引诱瓢虫,以此帮助瓢虫定位食物。向农田中混合释放此两种瓢虫时,各瓢虫幼虫均倾向于取食异种或同种瓢虫的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样方法调查农田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B.两种瓢虫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互利共生关系C.受蚜虫危害后的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属于化学信息D.利用人工合成的挥发性物质引诱瓢虫来防治蚜虫属于生物防治5.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计数时应将样方内和边缘上的植株全部统计在内B.利用标记重捕法对2hm2农田中田鼠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2只鼠,第二次捕获38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2只,估算该农田田鼠的种群数量为133只C.对一支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实体镜或放大镜等用具进行计数D.性别比例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6.长白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了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大、小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D.大杜鹃、小杜鹃和黑枕黄鹂都生活在同一地点,生态位相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由于前些年牛奶制品被爆出安全隐患,很多民众认为生牛奶更安全。但有专家指出,没有经过加工的生牛奶中含有大肠杆菌、弧形杆菌、布鲁氏菌等近百种致病菌。为了证实该情况,某实验室按如图方法对生牛奶进行细菌检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该无菌培养基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灭菌→倒平板。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调节pH应该在__________(填步骤名称)之前。(2)图中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能否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操作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3)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可知生牛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菌落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位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菌落检测,取样后的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菌落数目却有较大区别,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位工作人员分别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22、163和186,取平均值157;乙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5、110和186,取平均值107.你认为这两位工作人员的结果中,可信度低的是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⑥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请分析:(1)图中哪种途径为单倍体育种?_____(填数字标号),该育种的优点是_____。(2)图中哪些标号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填数字标号);处理部位有何区别?_____。(3)图中通过①②获得AAbb的育种方式为_____,其育种原理是_____,该方法选育从F2开始的原因是_____。(4)原核生物常选用哪种育种方式_____(文字)?9.(10分)下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降低血糖,能够刺激胰岛B细胞的信息分子,除了葡萄糖分子外,还有神经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这说明血糖调节属于_________________调节。(2)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调节图1中激素______(填编号)分泌量增加,使细胞内呼吸作用增强,从而增加产热,同时通过调节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来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垂体分泌激素A的含量受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调控,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分泌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为了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菊花幼苗,10天后统计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生长素浓度()050100150200主根长度(相对值)10.90.70.50.3侧根数目(个)46863(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为的生长素能够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侧根,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主根伸长。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这种激素会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作用。(2)若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10天后,观察到侧根的数目是6条。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11.(15分)长期的甲醛暴露会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伤,尤其是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严重影响。学习、记忆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之一,研究者欲揭示甲醛暴露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1)神经系统与_____系统、_____系统共同参与机体稳态的调节。学习、记忆有利于提高高等动物对环境的_____。(2)研究者将若干幼年小鼠分别置于染毒柜中,调整甲醛浓度至0.5mg/m3(FA-L)、1.5mg/m3(FA-M)、2.5mg/m3(FA-H),上、下午固定时间各处理1h,持续染毒30天,再进行水迷宫实验,结果见下表。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平均逃避潜伏期(s)穿越平台次数(n)游泳距离(mm)对照组(Control)23.162.326873.27FA-L34.131.846172.53FA-M43.241.515125.36FA-H49.461.353618.53①对照组小鼠的处理应为_____。②该实验表明甲醛暴露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且与甲醛处理剂量呈正相关,其依据是:与对照组相比,甲醛暴露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_____、穿越平台次数_____、游泳距离_____;且随着甲醛暴露浓度的增加,上述数据的变化越显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共同进化,A正确;B、细菌进化的实质是细菌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细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C、耐药率过高预示着此细菌将不受控制的繁殖,因此可通过更换新的抗生素,将细菌对原抗生素的耐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C正确;D、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上升,将导致耐药率的升高,D正确。故选B。2、A【解析】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转化速率来表示,即酶催化的转化速率越快,酶的活力就越高;反之,速率越慢,酶的活力就越低。【详解】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的活性高低可以用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速度表示,酶的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可以影响反应速度,却不能表示酶活性的高低,因此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不能表示酶活性的高低,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解析】1、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在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的基因的比例。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4个,Aa=78个,aa=18个,植物该种群中A=78+4×2=86,a=18×2+78=114;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的基因频率是86÷(114+6)×100%=43%,a的基因频率是114÷(114+6)×100%=57%,C正确。故选C。4、B【解析】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种间竟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化学信息是指在生命活动中,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它们对其他生物有不同影响。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来发挥作用的防治方法。【详解】A、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B、由两种瓢虫的幼虫均倾向于取食异种和同种瓢虫的卵,这属于两种瓢虫的种间竞争和种内斗争,而非互利共生,B错误;C、由分析可知,受蚜虫危害后的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为化学物质,能引诱瓢虫,属于化学信息,C正确;D、利用人工合成的挥发性物质引诱瓢虫,是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而进行的害虫防治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B。5、B【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A、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计数时应计样方内的和位于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不计另外两条边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A错误;B、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数×第二次的捕获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即:种群数量=42×38÷12=133只,B正确;C、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计数,不能用实体镜或放大镜进行计数,C错误;D、性别比例不能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年龄结构才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D错误。故选B。6、A【解析】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环境有关。2、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解】A、红松和红皮云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两者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A正确;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D、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据生活区域就判断生物的生态位,大杜鹃、小杜鹃和黑枕黄鹂只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可能因为占用资源等不同,导致生态位不同,C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灭菌(2).梯度稀释菌液(3).不能,因为平板划线不能计数微生物(4).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5).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6).取样时间不一致(微生物数目不同)(7).乙同学(8).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解析】1、培养基配置的基本过程: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培养基配置的基本过程: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即调pH值应该在灭菌之前。(2)在接种前,进行①系列操作的意图是梯度稀释菌液。平板划线不能计数微生物,只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才能计数微生物。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以观察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3)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态、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两位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菌落检测,取样后的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菌落数目却有较大区别,可能取样时间不一致(微生物数目不同)。(4)甲、乙两位工作人员分别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的结果显示,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因为乙同学的实验结果中有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因此可信度较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方法与原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评价实验结果,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1).①③⑤(2).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⑤⑥(4).图示⑤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⑥处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5).杂交育种(6).基因重组(7).因为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8).诱变育种【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为杂交育种,①⑥为多倍体育种,①③⑤为单倍体育种,④为诱变育种。【详解】(1)图中①③⑤途径为单倍体育种;由于过程中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经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植株细胞内每对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缩短了育种年限。(2)图中标号⑤⑥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⑤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通常可以获得纯合子;⑥处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诱导染色体加倍。(3)图中通过①②获得AAbb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该育种方法可以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原理是基因重组;杂交育种选育从F2开始的原因是由于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4)由于原核生物无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杂交育种,也无染色体,不能采用单倍体育种等方法,所以原核生物常选诱变育种方式进行诱变育种。【点睛】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9、①.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②.神经递质③.神经—体液④.B、C⑤.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⑥.减少⑦.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体内含水量升高,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⑧.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⑨.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详解】(1)胰岛素主要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当血糖升高时,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同时血糖的升高也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说明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寒冷环境下,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使细胞呼吸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等变化以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此时由于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体内含水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3)如图所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当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时,甲状腺激素可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因此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分泌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及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0、(1)①.调节②.促进③.抑制④.抑制(2)实验思路:将生长素溶液适当稀释后作用于幼苗,10天后观察并测量侧根数目结果及结论:若侧根数目大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若侧根数目小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解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切段内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细胞的伸长,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的伸长作用。表格分析,对于侧根而言,生长素浓度为0×10-6mol/L时,生根数为4根;随着浓度增加到100×10-6mol/L左右时,生根数逐渐增加,到150×10-6mol/L时,生根数为6个。【小问1详解】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50×10−6mol/L的生长素能够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