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题(一)_第1页
湖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题(一)_第2页
湖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题(一)_第3页
湖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题(一)_第4页
湖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题(一)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

1.梁启超先生在《饮冰室合集》中指出:“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

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由此可见,梁

启超先生的观点是()

A.华夷有别,各有特色B.国家统一,发展巩固

C.民族交融,形成华夏族D.中华文明,多元■体

2.历史图片做为一种凝固的历史记录,能够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

下列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的生产工具B.独特的陶瓷艺术C.高超的手工工艺

D.先进的科技成就

3.宋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这与宋朝的哪一

治国策略有关()

A.强化中央集权B.强干弱枝C.重文轻武D.分化相权

4.某同学在学习明清时期历史时归纳出: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

发展。下列史实与他的结论相符合的是()

A.1684年设台湾府B.设宣政院C.设西域都护府

D.建立行省制

5.徐中约认为“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

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政

权……”,其中的“这场败仗”和“自强运动”分别是指()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

6.学会归纳比较的方法可以培养历史素养,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比较,

最合适的是()

A.都经过了长期的准备B.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7.探寻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

确的选项是()

选项原因结果

A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

B红军长征开始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A.AB.BC.CD.D

8.战斗英雄黄继光在家书中写道:“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

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

嫂弟弟不必挂念。……”,从中可以感受的精神品质是()

A.长征精神B.抗战精神C.抗美援朝精神D.两弹一星精神

9.从2023年9月15日开始,位于湘西南山区的邵阳,宣告结束没有国际贸易班列的历史,

迈入全新的“口岸时代”。与它相邻的怀化,也早已打开山门,汇聚来自湘鄂赣等地的各种货

物,从怀化国际陆港这条大通道,源源不断发往东盟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湖南近年来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扩大开放的步伐

B.改革开放仅仅有助于湘西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伟大决策与党的十八大有关

D.湖南作为内陆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排在首位

10.2023年12月9日,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在历经程序转弯、一二级

分离、二级点火、整流罩分离等特定程序后,朱雀二号成功将搭载的三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

轨道,至此,朱雀二号成为世界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

一领域的是()

试卷第2页,共8页

A.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釉型杂交水稻B.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屠呦呦发现了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11.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

次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一次“。以下理解最符合以上

观点的是()

A.罗马以征战扩张的方式,建立了东抵印度河的大帝国

B.佛教兴起于罗马,并成为世界性宗教

C.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D.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12.马克斯・韦伯指出:“在欧洲中世纪,城市的明显特征是具有自己的法律、法庭和自治的

行政”,下列关于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与中国古代城市一样,都是政治性的B.取得自治的城市完全可以摆脱国王和领主

的控制

C.城市的基本居民是商人和农奴D.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

层逐渐形成

13.对历史地图的研究可以培养时空观念,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迪亚士向东航行,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能够到达印度的航路。

B.达•伽马向东航行,最先发现了好望角

C.麦哲伦船队向东航行,依次穿越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返回欧洲

D.哥伦布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

14.英国工业革命开了工业文明之先河,对英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下图片

材料说明了工业革命()

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示意图

A.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建立了现代工厂制度

D.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15.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19世纪60年代的这

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了()

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林肯在战场I: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6.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

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

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退却”认识正确的是()

A.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B.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开始进行五年计划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

二、综合题

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包容性,连续性,和平性。阅读材料,

试卷第4页,共8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

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

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局面。请举例说明诸子百

家思想对后世统治者治国的影响。

材料二:由于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所处的时代面临着政治危机和价值取向危机,双重

危机之下,他们迫切追求的价值观和宇宙观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法国启蒙思想所包含的民

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被他们接受,科学和人权作为运动的两面旗帜,被他们升华为一种信

仰,视为挽救中国的“德先生”“赛先生”,希望个人与民族国家一块儿得到拯救。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文化运动在

中国近代史上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

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

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

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

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

——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

要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

理论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谈谈如何推动中华文

明的持续发展。

三、论述题

1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

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是中国近

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

议,对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

和国家富强。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

择的必然结果。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结合表格中材料反映的重要会议,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这一核心主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

条理清楚。

时间会议

1927年8月八七会议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45年4至6月中共七大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综合题

19.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

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此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有西方学者把大西洋沿岸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统称为“大西

洋革命”。“大西洋革命”的高潮集中于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

——摘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史历史读本》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西洋革命”高潮时期的英、法、美及拉美地区分别发生

了哪些重大政治、经济变革事件。并谈谈其中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试卷第6页,共8页

材料二: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1750〜1900年)(节选)

1831861881

1750年1800年

0年0年0年900年

英国1.94.39.519.922.918.5

法国4.04.25.27.97.86.8

德意志2.93.53.54.98.513.2

俄国5.05.65.67.07.68.8

美国0.10.82.47.214.723.6

——(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60年和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最高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尽管苏联仍然

是帝国主义包围下的一个“孤岛”,但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

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

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

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

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3)材料三中的“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指的是一战后确定了哪一国际秩序?根

据材料三分析,联合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

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

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

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

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

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

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4)根据材料四分析: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是什么?哪一因素对海上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决定

性作用?人类应该如何应对海洋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CCACCDCAB

题号111213141516

答案DDDBCB

1.C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的论述明确指出,华夏民族不是由单一民族

形成的,而是由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相互接触、交流、融合,逐渐形成的,C项正

确;梁启超的论述中强调多民族之间的融合与统一,选项强调的是“华”与“夷”(即中原与边

疆)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特色,排除A项;原文的重点并不在于“国家统一”的过程或结果,

而是强调民族融合的过程,排除B项;原文的重点在于民族融合的过程,而非文明的多元

性和统一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图片分别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四羊方尊、骑驼乐舞佣

和宋代孩儿枕,它们都展示了古代人们高超的手工技艺。这些艺术品或生活用品的制作都需

要精湛的技艺和长时间的劳动,因此“高超的手工工艺”是这些图片资料的共同主题,C项正

确;这些图片展示的都是艺术品或生活用品,而非生产工具,排除A项;虽然这些图片都

涉及到了陶瓷制品,但“独特的陶瓷艺术”只是它们的一个方面,不足以概括所有图片的共同

主题。例如,四羊方尊是青铜器而非陶瓷,排除B项;虽然这些艺术品或生活用品的制作

确实体现了当时的一些科技水平,但“先进的科技成就”并不是它们的共同主题。这些图片更

多地是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手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出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

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C项正确;强化中央集权,是

指朝廷权力的加强,特别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与题干信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没

有联系,排除A项;强干弱枝是指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与题干信息“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没有联系,排除B项;分化相权是指通过分散宰相或丞相的权力,以实现权

力的制衡和监督,从而加强皇权或中央集权的政治手段,与题干信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第1页,共8页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表现,A项正确;元朝时期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排除

B项;西汉时期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排除C项;元朝在地方上建立行省制,加强了中

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据材料“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

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政

权……”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其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

护清王朝的统治,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C项符合

题意,C项正确;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六十年代,与材料不符,

排除A项;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而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与材料不符,排除B

项;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于1898年以失败告终,D项与材料不符,

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由于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三

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以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故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

封建主义的性质,C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未经过长期准备,排除A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

舞台,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

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此后,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确实对清朝统治造成了巨大冲击,但

辛亥革命才推翻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排除A项;红军长征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保存实力和战略转移而进行的,并未直接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

进程,排除B项;国共第一次合作主要发生在北伐战争期间,它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但并未直接导致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第2页,共8页

8.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

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嫂弟弟不必

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其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正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写照,C项正确;黄继光并未

参加过长征和抗日战争,因此不能提现出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排除AB项;两弹一星精神

主要与以邓稼先和钱学森为首的科学家相关,而黄继光是一名战士,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从怀化国际陆港这条大通道,源源不断发往东盟国家”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邵阳从没有国际贸易班列的历史,到现在怀化国际陆港的开通,商品源源不断的发

往东盟国家,体现了湖南近年来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扩大开放的步伐,A项正确;“改革开

放仅仅有助于湘西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实行改革开放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而非中共十八大,排除C项;题干并未对湖南

在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地位进行说明,因此无法得出其排在首位,排除D项。故选

A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揭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B项正确;釉型杂交水稻有利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排除A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排除C项;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

大贡献,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第三次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

一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

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D项正确;罗马以征战扩张的方式,建

立了东抵印度河的大帝国,与题干信息“第三次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

平,最为持久的一次”不符,排除A项;佛教兴起于古代印度,而不是罗马,排除B项;儒

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与罗马的历法相关,与题干信息“第三次以法律,

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一次”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

答案第3页,共8页

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

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

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

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D项正确;中

世纪的城市主要经济性的,而非政治性的,排除A项;取得自治的城市仍然是受到各种形

式的暗地里的受到国王和领主的盘剥,排除B项;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排

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他接受了西班牙王室的资

助,率领船队向西航行,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D项正

确;迪亚士的航行方向实际上是向西,他率领的船队在1488年春天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

的好望角,从而开辟了从大西洋绕道非洲南端通往印度的海上航路,排除A项;达・伽马是

葡萄牙航海家,他最著名的成就是找到了从西欧直通印度的新航路,排除B项;麦哲伦船

队实际上是向西航行,进行了环球航行,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出现机器生产,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英国城市人

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排除A项;建立了现代工厂制度、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

题干信息都没有反映,题干内容反映的是英国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排除CD项。

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图二反映1861年农奴制改革,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道路;图三反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据此

分析可知,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日本、俄国、美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

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扩展和巩固,C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初

步确立是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排除A项;走向近代是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等,

答案第4页,共8页

题干没有涉及走向近代,排除B项;俄国、美国不是被殖民者侵略进而进行反抗,排除D

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列宁”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宣布实施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允许一定程度的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从而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建设,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成强大的工业国,排除A项;五年计划是斯大林时期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而制定的,与新

经济政策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危机和恢复生产,

而不是为战争做准备,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局面:百家争鸣

举例:西汉初年采用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秦朝采用法家思想建立大

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任举一例)

(2)口号:民主与科学

影响: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

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3)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之一)

(4)①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

积极创新。②积极学习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文明互鉴、文明共享。

【详解】(1)局面:据材料“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

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的

百家争鸣局面。

举例:据所学可从西汉初年采用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秦朝采用法家

思想建立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方面举例。(任举一例)

(2)口号:据材料“由于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所处的时代面临着政治危机和价值取向危机,

双重危机之下,他们迫切追求的价值观和宇宙观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视为挽救中国的

‘德先生"赛先生‘,希望个人与民族国家一块儿得到拯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中

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的民主与科学。

答案第5页,共8页

影响:据所学可从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

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方面回答。

(3)理论:据材料“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并结

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之一)

(4)做法: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同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创新;积极学习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文明互鉴、文明共享

等角度回答。

18.(1)中共一大的召开。

⑵观点:党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对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

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

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人从此富起来了,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综上所述,党召开的具有

转折意义的会议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革命胜利和国家的富强,因此

,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详解】(1)事件: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图表提及的会议,可选会议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次会议都是新

中国成立前后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提炼出观点

为:党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对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然后围

绕观点,结合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

总结即可。论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