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8与朱元思书
(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卷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石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手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崎,为岩。青树翠蔓,蒙孥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
者相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猛浪若奔奔:奔跑B.畲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C.蒙缉摇缀络:缠绕D.心乐之乐:以…为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乃记之而去吾妻之美我者
C.相与步于中庭此所谓战胜千朝廷D.潭西南画望学财不思则罔
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A.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C.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D.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景物各有特色。甲文富春江雄奇秀丽,乙文庭院月色空明澄澈,丙文小石潭静谧清幽。
B.选文均景中传情。甲文含避世退隐之心,乙文有幽微难言之情,丙文因美景而全然忘却官场失意。
C.选文均用侧面描写。甲文以“直视无碍”证明水清,乙文以竹柏影子烘托月明,丙文以鱼影突出
水清。
D.选文写景方法各异。甲文多角度多感官写景;乙文虚实结合;丙文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结合。
(2023•上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丛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
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a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②轩邈(mido):意思
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
活用为动词用。③嘤(yl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5.《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人名)
6.《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
别》中一句,“:相似。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
排遣的(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之情。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丛流飘荡
②窥谷忘反
8.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B.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C.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D.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9.《与朱元思节》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上册教材《答谢中书节》中的“书”都是的意思,两
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侧面描写这个特点,与《小石
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朱元思书》作者写“奇山异水”,文中山的奇特
表现在山势险峻,还表现在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023春•甘肃兰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31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
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⑤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⑥者,窥谷忘反。横柯
⑦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碧]青白色。②[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③[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④[千转]
长久不断地叫。⑤[莺飞戾天]比喻极力追求名利。⑥[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⑦[横柯]横斜的树枝。
10.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珊,牛竹树外合
B.斗折蛇行大道之行也
C.伐竹取道虽有至道
D.记之而去去以六月息
11.下面是两位同学对小石潭景色的画面描绘,正确的一项是()
【甲】参差披拂。
画面:小石潭周围那些青翠的细枝长蔓长短不齐,在风中轻柔地摇曳,婀娜多姿。
【乙】明灭可见。
画面:小石潭曲径通幽,两岸形状交错不齐,到明亮的地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12.结合语境,下列语句中不能表明“水清”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3.同样是面对优美山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柳宗元和吴均面对
美景时的感受。
(2023春•广西防城港•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率酉。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打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郡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
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②颐物,悟衷⑧散赏。
(有改动)
[注释]①信:真,确实。②荡累:消除疲劳。③悟衷:内心领会。衷,内心。
14.下面对《与朱元思书》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是自己内心在官场中无法把握方向的折射。
B.“千丈见底”“直视无碍”,以正侧面描写极言水之清澈,照应“异水”。
C.“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美景令人忘却世俗功名,点明主旨,意境高远。
D.此文风格简淡清新,文辞隽永,语言如诗,情景皆美,属骈文山水佳作。
15.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
其他类词,这种用法叫作词类活用。请你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义。
词语意义用法
任意李酉名词活用作状语
猛浪若弃②动词活用作名词
互相甘潮③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7.《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均出现了“猿”和“鸟”,分别说说它们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作用。
18.郑振铎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此“三书”“皆为绝妙好辞,能以倩
巧之语,状清隽之景”。请你结合《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的内容,谈谈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2023•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任意枣西___________________
(2)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
(3)莺飞尿天者_________________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乙】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②,鲂鲤跃鳞于将夕,
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③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⑥,
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⑦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选自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注释】①邻曲:邻居。②曾城:山名。③南阜:南山,指庐山。④嗟叹:这里指吟诗作赋。⑤皋:
近水处的高地。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⑦率:即兴。⑧乡里:指籍贯。
21.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鲂鲤跃鳞于将夕
(2)不复乃为嗟叹
2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23.分别找出甲、乙两篇选文的关键性词句,并说说两篇选文共同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3•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文】
故一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2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
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支
【注释】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④荡累:消除烦恼。颐
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
24.对乙文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郡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B.故郡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C.故郡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D.故郡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25.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正确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奔)
B.负势竞上,互相打邈(远)
C.横村上蔽,在昼犹昏(树木的枝干)
D.绿惮百重,清川万转(屏障)
2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景顺序先“水”后“山”,详写“水”略写“山”,由近及远。
B.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直接描写水流之清澈。
C.乙文从视听角度,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描写了一年四季的山水美景。
D.两文都抒发了热爱自然,寄情山水,不愿为世俗所累之情。
2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钻潭西小丘记
柳宗兀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钻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巴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②然相累而下者,
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黑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
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
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
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漕漕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
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
【注】①偃蹇(yanjia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族(qin):形容山石突出。③漕漕(ying):形容
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为奇状者,阳不可数殆:几乎。
B.余怜而售之怜:怜惜,喜爱。
C.以效兹丘之下效:效仿。
D.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依仗。
30.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E砸的一项是()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
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
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31.翻译下列句子。
(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专题18与朱元思书
(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卷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石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手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崎,为岩。青树翠蔓,蒙孥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
者相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猛浪若奔奔:奔跑B.畲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C.蒙缉摇缀络:缠绕D.心乐之乐:以…为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乃记之而去吾妻之美我者
C.相与步于中庭此所谓战胜千朝廷D.潭西南画望学财不思则罔
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A.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C.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D.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景物各有特色。甲文富春江雄奇秀丽,乙文庭院月色空明澄澈,丙文小石潭静谧清幽。
B.选文均景中传情。甲文含避世退隐之心,乙文有幽微难言之情,丙文因美景而全然忘却官场失意。
C.选文均用侧面描写。甲文以“直视无碍”证明水清,乙文以竹柏影子烘托月明,丙文以鱼影突出
水清。
D.选文写景方法各异。甲文多角度多感官写景;乙文虚实结合;丙文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结合。
【答案】LA2.C3.C4.B
【解析】L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句意: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故选Ao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顺承,就/表假设,如果;
B.代词,代小石潭的景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介词,在/介词,在;
D.表修饰,不译/表转折,但是、去L
故选Co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重点词有:澈,穿透;俶尔,忽然;
故译为: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
石潭的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联系《小石潭记
原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
愁便随之而来,“乐”是短暂的,“乐”的底色是“悲”,是“忧”,表现了作者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
凄凉、忧伤;”丙文因美景而全然忘却官场失意”有误;
故选Bo
【参考译文】
(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
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
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
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
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
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
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
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
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
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
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丙)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
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
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
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
相取乐。
(2023•上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丛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鹿。横柯上蔽,在
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a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②轩邈(miM):意思
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
活用为动词用。③嘤(yl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5.《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人名)
6.《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
别》中一句““相似。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
排遣的(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之情。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丛流飘荡
②窥谷忘区
8.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B.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C.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D.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9.《与朱元思节》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上册教材《答谢中书节》中的“书”都是的意思,两
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侧面描写这个特点,与《小石
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朱元思书》作者写“奇山异水”,文中山的奇特
表现在山势险峻,还表现在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5.柳宗元6.万里送行舟忧伤(凄苦)思乡7.跟从,跟随同
“返”,返回8.D9.信,书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奇峰众多山上长满奋发
向上,奇特雄姿的树
【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
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写于作者被贬永州期间。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万里
送行舟”相似,“万里送行舟”一句表面写家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行,实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和不
舍;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过程和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其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渡
荆门送别》一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写远游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表达了
对家乡的依依不舍,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从,跟随。
②句意:观赏到这山谷,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急湍:急流的水;湍,水势急速。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
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因此翻译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故选Do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空,《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中的“书”都是书信的意思;“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
文体,多记事陈情或抒发情志。
第二、三空,结合“水的清澈见底”“侧面描写”可知,《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一句通过描写水中鱼儿清晰可见的情形,侧面描写出水的清澈见底;
第四空,结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富春江两
岸的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
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由此可知,作者不仅写山势的险峻,还写了群山
上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奋发生长的树木。
【参考译文】
【小石潭记】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
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
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
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
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
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
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2023春•甘肃兰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31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
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④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⑤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⑥者,窥谷忘反。横柯
⑦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碧]青白色。②[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③[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④[千转]
长久不断地叫。⑤[莺飞戾天]比喻极力追求名利。⑥[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⑦[横柯]横斜的树枝。
10.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琳,坏竹树孙合
B.斗折蛇行大道之行也
C.伐竹取道虽有至道
D.记之而去去以六月息
11.下面是两位同学对小石潭景色的画面描绘,正确的一项是()
【甲】参差披拂。
画面:小石潭周围那些青翠的细枝长蔓长短不齐,在风中轻柔地摇曳,婀娜多姿。
【乙】明灭可见。
画面:小石潭曲径通幽,两岸形状交错不齐,到明亮的地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12.结合语境,下列语句中不能表明“水清”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3.同样是面对优美山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柳宗元和吴均面对
美景时的感受。
【答案】10.D11.甲12.D13.示例:面对小石潭美景,柳宗元先有“心乐之”的愉悦,
后有“悄怆幽邃”的忧伤;面对富春江美景,吴均既有“从流飘荡”的自由惬意,也有沉醉美景之中的流
连忘返。
【解析】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环:名词,玉饰/动词,环绕;
B.行:动词,前行/动词,实行;
C.道:名词,道路/名词,道理;
D.去:动词,离开/动词,离开;
故选Do
11.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乙,“明灭可见”是“时隐时现”的意思,联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可知向小潭的西南方向
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因此本项中“到明亮的地方就可以看得清
清楚楚”是错误的;
故选甲。
1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A.“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从侧面表现了“水清”;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从侧面表现了“水清”;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意思是: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直接写“水清”;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写水流速度之
情,没有表现“水清”;
故选D。
1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
《小石潭记》中,由“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可知,当听闻水声时作者“心乐之”;由“似与
游者相乐”可知,以小鱼的自由来衬人的心情;由“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
知,写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抑郁和孤寂。所以作者的心情由愉悦到忧伤;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吴均因动乱而生
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根据文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知作者尽享自然山水的自由惬意;由“莺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行为的蔑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留恋,表现其爱慕自然、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2023春•广西防城港•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卷酉。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行承,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郭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
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②颐物,悟衷③散赏。
(有改动)
[注释]①信:真,确实。②荡累:消除疲劳。③悟衷:内心领会。衷,内心。
14.下面对《与朱元思书》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是自己内心在官场中无法把握方向的折射。
B.“千丈见底”“直视无碍”,以正侧面描写极言水之清澈,照应“异水”。
C.“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美景令人忘却世俗功名,点明主旨,意境高远。
D.此文风格简淡清新,文辞隽永,语言如诗,情景皆美,属骈文山水佳作。
15.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
其他类词,这种用法叫作词类活用。请你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义。
词语意义用法
任意奉酉©名词活用作状语
猛浪若奔②动词活用作名词
互相甘邀③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7.《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均出现了“猿”和“鸟”,分别说说它们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作用。
18.郑振铎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此“三书”“皆为绝妙好辞,能以倩
巧之语,状清隽之景”。请你结合《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的内容,谈谈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答案】14.A15.①向东或向西②奔跑的骏马③向高处远处伸展16.(1)看到这
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只有雄鸡还在啼叫不止。17.《与朱元思书》中的“猿”和“鸟”增
加了景物的声音,生动描写出了山间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或反衬山间的寂静);《与施从事书》中
的“猿”和“鸟”使文章与前文一起构成有静有动、动静结合的描写,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18.①
语言以四字句为主,间有五字句、六字句,句式整齐且多用对仗;②富有音韵和意蕴之美,描摹风景准确
生动,传神写意;③多视角、多感官描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④在写景中抒发自己对山水的热爱,表
现自己热衷于在山水中找到心中的愉悦,消除官场琐事的烦恼,流露出作者对名利鄙弃淡漠的心境。
【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作者“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自己泛舟湖上的悠然自乐,并非“自己内心在官场中无法把握方
向的折射”;
故选Ao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向东或向西;
②句意: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奔:奔跑的骏马;
③句意: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莺,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2)晦:昏暗;不己:不停。
17.本题考查意象和写作手法分析。
结合【甲】“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猿则百叫无绝"可知,【甲】文描写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
嘤,和谐动听以及猿不停地啼叫的情景,“猿”和“鸟”的叫声增加了景物的声音,生动描写出了山间幽
静美妙,反衬出山间的寂静;【乙】文"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意为:归来的鸟,比
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作者通过描写“猿”和“鸟”的动作,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增强了文章的画面美和层次感,为山水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1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
结合【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
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和【乙】
文“绿嶂百重,清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可知,两
文以四字句为主,间有五字句、六字句,句式整齐且多用对仗,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结合【甲】“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和【乙】文“风雨如晦,鸡鸣
不已”等内容可知,两文写景采用多感官相结合手法,细致全方位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摹的景物生动准
确,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结合【甲】文"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乙】文"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
赏”可知,两文作者在写景之余均流露出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怀,抒发作者渴望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参考译文】
【乙】故彰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极高,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
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
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恰养性情,使人心
胸开阔,得到慰藉。
(2023•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任意东西
(2)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
(3)莺飞尿天者________________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乙】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①,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②,鲂鲤跃鳞于将夕,
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久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⑤,遥想灵山⑥,
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⑦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选自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注释】①邻曲:邻居。②曾城:山名。③南阜:南山,指庐山。④嗟叹:这里指吟诗作赋。⑤皋:
近水处的高地。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⑦率:即兴。⑧乡里:指籍贯。
21.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互联网产业风险管理与合规体系建设报告
- 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社区参与路径研究报告
- 物理法则的现代应用试题及答案
- 社交电商裂变营销:从内容营销到社群运营的全面解析
- 维保考试题及答案
- 科技互联网行业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与性能提升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智能化改造成果鉴定报告
-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改进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数学一诊试题及答案
- 整装定制合同协议
- 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 2025年全国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比赛题库及解析(共八套)
- 防汛安全培训课件
- 关于临期商品的处理管理办法
- 新能源全面入市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136号文政策解读
- 2025消防业务理论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机关财务报销制度和流程
- DB12-T1196-2023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水幕电影制作合同
- 交通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