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第1课时课件_第1页
《祭十二郎文》第1课时课件_第2页
《祭十二郎文》第1课时课件_第3页
《祭十二郎文》第1课时课件_第4页
《祭十二郎文》第1课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祭十二郎文韩愈学习目标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背景介绍: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祭文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各位来宾: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的-----------------同志是----------,--年--月生于---,在度过了他---时代,并在---年---毕业后的他,从事---工作。为了----的需要,---年--月,他去。。。。。不幸于--年月---日,离开了我们,年仅----岁。

---同志在工作上,他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并多次为他人排忧解难,对同事的事情认真对待。他的随和、热情,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同志不仅对工作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家庭的关心负责,同样让我们敬佩。他热爱他的家庭,爱护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孩子,无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朋友都把他当作心目中最可信任的人。他重义气、重友情,他可以为朋友奉献一切。现在,他不幸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震惊、悲痛。我们为失去这样好的朋友、这样好的同志而悲痛,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好的丈夫、这样好的父亲而惋惜!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同志未做完的事业。

…同志安息!祭文示例

带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主要字、词、句的意思、特点,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闻汝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sāng)(xǐng)(hù)(mò)(xǐng)(nú)(hōng)(róng)(jù)(shèng)(yǔn)(biǎn)(xiǎng)翻译课文1—3段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得以怀着悲哀表达诚意,派遣建中在远方备好应时鲜美的食物作为祭品,祭告你十二郎的灵位:

(远:在远方,形作状)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兄嫂。

(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惟依兄嫂”)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于)河阳。哥哥在中年的时候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安葬在河阳。(中年:在中年,名作状)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谋生,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嫂嫂曾经一手抚摸你、一手指着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孤苦相依,身负重任少孤失怙零丁孤苦形单影只未尝一日相离从嫂与汝在孙惟汝,在子惟吾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四年以后,我到宣州去看你。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结果没有来。(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即“吾于汴州佐董丞相”)(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被免职离去,你又没有来得成。

吾念,汝从(我)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作长远打算,不如回到西边的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致: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成家:古义——安家今义——成立家庭)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我和你都是青年男子,认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的,所以才丢下你客居京城谋生,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少年:古义——青年男子今义——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的阶段)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如果早知道会弄出这么个结局,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不愿一天离开你而去就职上任啊!

三会三别二十三岁应试归来二十七岁墓地相会二十九岁居住汴州离开汴州徐州罢官西归京城分析:

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明确: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分析:

在这两段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明确:如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再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一语,“抚汝指吾”的细小动作,体现出为母为嫂的深切关爱与顾惜;“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仅寥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