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之声现象
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4•芝景区一模)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
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
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跳舞草”能够跳舞同时说明了空气能够传声
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强烈
D.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跳舞草”还能跳一会儿
2.(2024•宁夏)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3.(2024•哈尔滨)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丙图: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4.(2024•孝感模拟)电脑播放视频的软件有“倍速播放”的功能,即播放速度为正常速度的2倍。倍速
播放时,我们觉得视频里的声音也变“尖”了,这是因为倍速播放()
A.提高了振动频率B.增大了振动幅度
C.增大了声音传播速度D.使人耳产生了错觉
5.(2024•深圳校级模拟)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创造和丰富的情感记录,是我
们代代传承的文化瑰宝,其中有很多描写声音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子的振动产生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6.(2024•广东三模)图所示为冰雪大世界演唱会的场景,观众随着舞台上主持人洪亮的歌声舞动,其中
“洪亮”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7.(2024•岱岳区一模)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上春山》为大家所熟悉。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歌词
包含多首古诗词,它带给我们对于春天的美好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场观众听到的美妙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X108mzs
C.现场观众听到歌声的大小只与距演员的远近有关
D.欣赏歌曲期间,观众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8.(2024•邯郸模拟)如图所示,下列对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①中铁钉生锈,②中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或氧气)
B.乙: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c.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D.T:直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拨动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9.(2024•福建模拟)在每个眼镜店里都会有一台眼镜清洗机,其中利用到的物理原理是()
A.次声波B.电磁波C.紫外线D.超声波
10.(2024•天河区校级三模)小明用金属管自制乐器,如图所示。敲击不同长度的金属管,能发出“do(l)
“re(2)”"mi(3)”“fa(4)”“sol(5)”“la(6)”“si(7)”。他演奏童谣《数鸭子》中的“鸭”时,
31331I33565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应敲击的金属管是(
11.(2024•河源一模)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
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声带没有振动
12.(2024•市中区校级模拟)中国人发明的风筝(古称莺)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
录》中描述:“于莺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声如筝鸣”指的是()
A.响度B.音调C.音色D.回声
—.填空题(共8小题)
13.(2024•朝阳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颗骨
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选填“固
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需要时增大音量指的是增大了声音的O
14.(2024•辽宁)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天将雨,琴弦缓”。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
琴声的音调变,琴声通过传至人耳。
15.(2024•香洲区三模)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九同学一听就知道
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听到的
歌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歌声“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音的(选填“音调”“响
度”或“音色”)。
16.(2024•无锡一模)2023年7月,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活动中,歼-20、运-20、歼-16
等新型战机长空劲舞,如图所示。游客听到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航展在
离市区很远的郊区举办,原因之一战斗机巨大的轰鸣声能够传递,可能会把居民住宅的玻璃
17.(2024•辽宁二模)在建造音乐厅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四周墙壁对
声音的反射,因此音乐厅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选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
材料。观众在音乐厅时,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以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18.(2024•庐阳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我国的传统乐器一一短杆坠胡。演奏者在演奏前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
程度来改变发出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9.(2024•郸城县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制作了一个会“吹口哨”的纽扣。他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
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看到纽扣中心发光并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通过传播到小明耳中。
卤
20.(2024•赣榆区二模)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
们发出声音的不同。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他们的不同(前两空选填
“音调”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o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2024•邯郸模拟)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
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
(2)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则轻拨与重拨时,钢尺发出声音
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3)当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此时振动
的频率低于Hz;
(4)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
要差异是(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2.(2024•大荔县三模)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
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
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n?)
A铜600.76E铜801.02
B铜600.89F铜1000.76
C铜601.02G尼龙801.02
D铜800.76H尼龙1001.02
(1)小华选用了A、D、F三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的关系。
(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三根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I,
它的长度应该为cm、横截面积为mm2o
(4)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
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问题:o
③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选填
“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3.(2024•盐田区二模)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射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
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驶离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射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8.8s。
发射第一个脉冲后0.8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2.4s收到反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
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在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之间行驶的距高;
(2)汽车行驶速度。
超整A运动方向
金「胫」A,
24.(2023•吴江区二模)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
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信
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
(2)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
(3)“奋斗者”号还需多长时间潜到海底。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之声现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4•芝景区一模)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
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
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跳舞草”能够跳舞同时说明了空气能够传声
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强烈
D.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跳舞草”还能跳一会儿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产生的原因.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
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
【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
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
B、跳舞草”能够跳舞说明了声音引起周围空气振动,故B错误;
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
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
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o
【点评】解答本题需清楚:跳舞草能随音乐起舞,是由于音乐响起,导致空气振动,导致跳舞草振动造
成的。
2.(2024•宁夏)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考点】响度.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解: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时,要注意控
制自己讲话声音的响度,避免影响别人。
故选:Co
【点评】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特征的区分。
3.(2024•哈尔滨)
甲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丙图: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B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
B、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改变了弦的有效长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
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
4.(2024•孝感模拟)电脑播放视频的软件有“倍速播放”的功能,即播放速度为正常速度的2倍。倍速
播放时,我们觉得视频里的声音也变“尖”了,这是因为倍速播放()
A.提高了振动频率B.增大了振动幅度
C.增大了声音传播速度D.使人耳产生了错觉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2
倍。
【解答】解: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则频率变为原来
的2倍,所以频率变高,音调变高;频率变高,不会改变振幅和声音的传播速度。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目。
5.(2024•深圳校级模拟)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创造和丰富的情感记录,是我
们代代传承的文化瑰宝,其中有很多描写声音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子的振动产生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
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
个特性。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A、由于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乡音无改是指声音的音色没变,故A错误;
B、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难度不大。
6.(2024•广东三模)图所示为冰雪大世界演唱会的场景,观众随着舞台上主持人洪亮的歌声舞动,其中
“洪亮”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A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
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同种介质中,同一温度下,声速大小不变。
【解答】解: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歌声“洪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
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认识与辨别,属基础题,难度不大。
7.(2024•岱岳区一模)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上春山》为大家所熟悉。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歌词
包含多首古诗词,它带给我们对于春天的美好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场观众听到的美妙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X108m/s
C.现场观众听到歌声的大小只与距演员的远近有关
D.欣赏歌曲期间,观众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考点】响度.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气体可以传声,现场观众听到的美妙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
B.音乐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现场观众听到歌声的大小只与距演员的远近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故C错误;
D.观众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速、响度、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题。
8.(2024•邯郸模拟)如图所示,下列对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①中铁钉生锈,②中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或氧气)
B.乙: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C.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D.T:直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拨动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考点】探究声音在真空能否传声;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D
【分析】(1)根据实验条件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接触;
(2)根据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干冷的烧杯倒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上出现细小的水珠,说
明有水生成;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A.实验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也是利用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隔绝氧气,该实验说明
铁生锈需要氧气,故A正确;
B.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同时也与溶质种类有关,
故B正确;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后听到罩内的闹钟铃声逐渐变小,若无空气,将听不到闹钟铃声,据此推理
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直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拨动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为声学综合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难度不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考查。
9.(2024•福建模拟)在每个眼镜店里都会有一台眼镜清洗机,其中利用到的物理原理是()
A.次声波B.电磁波C.紫外线D.超声波
【考点】声与能量.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D
【分析】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眼镜清洗机利用的是超声波具有能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属于基础题。
10.(2024•天河区校级三模)小明用金属管自制乐器,如图所示。敲击不同长度的金属管,能发出“do(D”
“re⑵”“mi⑶”"fa⑷”“sol⑸”“la⑹”"si(7)”。他演奏童谣《数鸭子》中的“鸭”时,
31331I33565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应敲击的金属管是()P■aR■
A.aB.bC.eD.f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时,是金属管在振动,金属管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时,是金属管在振动,金属管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
“do⑴”“re⑵”“mi(3)”“fa(4)”“sol(5)”“la(6)”“si(7)”对应的管分别是a、b、c、d、e、
f、g;
小明演奏歌曲《数鸭子》中的“鸭”时,对应的音是“sol(5)”,应敲击的金属管是e。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11.(2024•河源一模)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
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声带没有振动
【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以及距离发声体的
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反映的是
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解答】解: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人们听到的笛声是通过空气到我们的耳朵,故A
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诗人“放歌”时声带振动,故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借古诗句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特性等知识点,属于声学基础题。
12.(2024•市中区校级模拟)中国人发明的风筝(古称莺)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
录》中描述:“于莺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声如筝鸣”指的是()
A.响度B.音调C.音色D.回声
【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
【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
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声如筝鸣”的意
思是声音像是筝发出的,所以指的是音色,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
因素各不相同。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2024•朝阳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颍骨
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固体(选填“固
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需要时增大音量指的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考点】响度;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人听到声音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耳
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
色。
【解答】解:将耳机贴在颗骨两侧因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所以耳机发出的声音就可以以骨骼为介质将
声音传递到听觉神经。
需要时增大音量指的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固体;响度。
【点评】本题通过新型耳机的应用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骨传导知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属于基础题。
14.(2024•辽宁)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天将雨,琴弦缓”。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
琴声的音调变低,琴声通过空气传至人耳。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低;空气。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
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解: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频率变低,则琴声的音调变低;琴声是通过空气传至人耳的。
故答案为:低;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音调与频率关系的认识,对声音传播介质的了解,属基础题。
15.(2024•香洲区三模)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九同学一听就知道
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听到的
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歌声“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
【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音调;空气;响度。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
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
特性,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气体和液体。
【解答】解:男女声的区别是男声音调低,女声音调高,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区别男女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声音的大小用响度表示,歌声“响彻礼堂”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
答的关键。
16.(2024•无锡一模)2023年7月,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活动中,歼-20、运-20、歼-16
等新型战机长空劲舞,如图所示。游客听到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入耳的;航展在
离市区很远的郊区举办,原因之一战斗机巨大的轰鸣声能够传递能量,可能会把居民住宅的玻璃
震碎。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空气;能量。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游客耳朵的;航展在离市区很远的郊区举办,原因之
一战斗机巨大的轰鸣声能够传递能量,可能会把居民的玻璃震碎。
故答案为:空气;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利用,我们要学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7.(2024•辽宁二模)在建造音乐厅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四周墙壁对
声音的反射,因此音乐厅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松软多孔(选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
材料。观众在音乐厅时,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考点】回声;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松软多孔;波。
【分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要减少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可以利用松软多孔的材料来装饰
墙壁。
【解答】解:要减少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可以利用松软多孔的材料来装饰墙壁。所以,在设计、建造
音乐厅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即音乐厅内四
周墙壁表面要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
观众听音乐时,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故答案为:松软多孔;波。
【点评】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减少声波的反射可以利用松软多孔的材料来吸收部分声波。
18.(2024•庐阳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我国的传统乐器一一短杆坠胡。演奏者在演奏前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
程度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音调。
【分析】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
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
体发出的声音。
【解答】解: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故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
故答案为:音调。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三要素及区别,属于一道声学基础题,难度不大。
19.(2024•郸城县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制作了一个会“吹口哨”的纽扣。他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
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看到纽扣中心发光并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振
动而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小明耳中。
【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振动;空气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解答】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
由纽扣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0.(2024•赣榆区二模)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
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他们的音色不同(前两空选填“音
调”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考点】声与能量;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
【答案】音调;音色;能量。
【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
幅越小,响度越小;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
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1)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2)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听声能辨人,我们便可分辨是谁在讲话,主要是依据不同人
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和音色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2024•邯郸模拟)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
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
(2)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则轻拨与重拨时,钢尺发出声音
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3)当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此时振动
的频率低于20Hz;
(4)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
要差异是音色(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考点】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声现象;实验基本能力.
【答案】(1)低;(2)响度;(3)20;(4)音色。
【分析】(1)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4)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将变慢,因
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
(2)轻轻拨动时,振幅小,响度小,重拨时,振幅大,响度大;
(3)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
(4)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因此当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钢尺均相同时,听
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
故答案为:⑴低;(2)响度;(3)20;(4)音色。
【点评】本题考查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音色的认识,以及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重
点是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各特征的因素。
22.(2024•大荔县三模)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
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
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n?)
A铜600.76E铜801.02
B铜600.89F铜1000.76
C铜601.02G尼龙801.02
D铜800.76H尼龙1001.02
(1)小华选用了A、D、F三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A、B、C三根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L
它的长度应该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mm2o
(4)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
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问题:固体传声能力与材料有关吗?。
③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不能(选填
“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1)琴弦长短;(2)A、B、C;(3)80;1.02;(4)①固体;②固体传声能力与材料有关吗;
③不能。
【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长度和材料不变;
(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
(4)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②相同传声距离,声音大说明传声效果好;
③声在松弛的琴弦中传播,能量损失很快,传不了多远。
【解答】解:(1)小华选用A、D、F三根琴弦,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选择的是横截面积和材料都
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所以能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作控制变
量法;
(2)为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
B、C进行研究;
(3)因为是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所以要求三根琴弦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由表
中提供的信息可知,EG符合条件,所以添加这根铜琴弦J,它的长度也为80cm和横截面积为l.OZmn?;
(4)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②声音通过细铜金属丝传播时比通过尼龙绳传播时声音大,也就是说细铜金属丝比尼龙琴弦更容易传
声,可以研究的问题:不同的固体材料传递声音的能力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纸张微纳米结构加工考核试卷
- 聚丙烯酸甲酯溶液纺丝考核试卷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微课版)教案 4.2.1仪表显示剩余电量异常故障诊断与排除;4.2.2车辆充电异常故障诊断与排除
- 理解并运用有效的反馈技巧考核试卷
- 禽类罐头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宣传与教育考核试卷
- 糖果企业生产调度与物流配送考核试卷
- 卫生陶瓷洁具的生态设计理念与实践考核试卷
- 珠海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产品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中央银行学与金融监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杭汽HNKS50-63-28型汽轮机大修施工方案
- Q∕GDW 12113-2021 边缘物联代理技术要求
- 电缆沟工程量计算表(土建)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 中层干部因私出国境请假审批表
- 潍柴发动机WD615系列分解图册
- 碎石、砂出厂合格证
- 泵站水锤计算书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评估收费标准
- 配件来源及报价明细表
- IQC供应商品质管理看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