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之古典诗词鉴赏答题规范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试题之古典诗词鉴赏答题规范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试题之古典诗词鉴赏答题规范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试题之古典诗词鉴赏答题规范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试题之古典诗词鉴赏答题规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试题之

古典诗词鉴赏答题规范考点说明

鉴赏评价是古典诗词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考生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所给的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①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知人论世。②借助题目、注释、背景,理解写作意图。③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题干,分析鉴赏设题角度及题干所提示的信息,准确把握鉴赏中心话题。

审题的基本方法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以下几种问答模式,以下对这几种加以例析: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解题思路与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合理地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沉郁忧愁、萧瑟凄凉、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步骤一:作者描绘了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步骤二:作者营造了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步骤三:反映了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第二种模式:分析形象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提问变体: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规范答题步骤:(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在形象中寄寓的情感。注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答题示例: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答案:步骤一: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步骤二: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步骤三: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规范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说是用了这种手法(分析说明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答题示例: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试分析上面这首诗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颈联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步骤二:三四两句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三: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沉郁顿挫、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明快浅显、辞藻华丽、简洁洗练。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陆游的悲壮爱国。规范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全诗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五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重点是

动词、形容词、数词、色彩词、象声词和叠词等。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规范答题步骤:(1)指出用得好的字是什么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步骤一: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六、一词(或一句)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为什么?提问变体: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答题注意:对问题作答,千万不要只回答出哪字就草率收兵,应该回答出“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解答分析注意: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问哪句领全诗词,那么,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如“喜”“惜”“悲”“痛”“怒”“哀”“愤”“怨”“叹”“笑”“喜”“愁”“乐”“冷”“凉”“闲”等,或体现冷、热色调的词(如“暗”“灰”“黑”“明”“亮”“红”等)去把握分析。规范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全诗内容或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例一):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珠帘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①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步骤①——指出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同意。/“柳”,“留”也(谐音)。古“折柳”的寓意含有“惜别怀远”之意思,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抒发思乡之情的。

步骤②——指出该词在全诗内容或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这种思乡之情是由“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六、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规范答题步骤:1、找到原诗词句中的关键几点,

2、分条作答。答题示例:(2005年福建卷第10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从而有力地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引愁心”比“别秋江”更新颖且富有感情色彩和吻合此时特定情境。七、对比鉴赏型提问方式:两首诗词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