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一)_第1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一)_第2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一)_第3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一)_第4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必修五学问点总结归纳5篇

高二这一年,是成果分化的分水岭,成果会形成两极分化:行那么扶摇直

上,不行那么每况愈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五学问点

总结,盼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必修五学问点总结1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

合共同应对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乏)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振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状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嵯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嵯函之固(险固,坚实,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实,形容词用作

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坚实,顽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

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镰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限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谋,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到达、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构造助词)

(2)......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L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蒙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镇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疼惜,敬重,动词。)

高二语文必修五学问点总结2

一、文言实词

L通假字

⑴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才智)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分)

⑷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来回)

⑸而徵一国(通耐,能)

⑹御六气之辩(通变,变更)

2.古今异义

⑴腹犹果真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⑵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⑶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⑷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⑸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分)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更)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才智)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鲸(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⑷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

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

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假设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

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阕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

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至I」,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接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⑵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

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假设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那么

(1)连词,就。海运那么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那么不至

(3)连词,那么。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4燃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⑴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二语文必修五学问点总结3

《归去来兮辞》

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飓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

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

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行期植杖而耘籽东皋舒啸赋诗奚疑

《滕王阁序》

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阚,俯雕薨,山原

旷其盈视,川泽纾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叫弥津,青雀黄龙

之岫。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鹫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陈情表》

夙遭闵凶悯臣孤弱零丁孤苦门衰祚薄期功强近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夙婴疾病,常在床薜逮奉圣朝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陨

首具以表闻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奉诏奔驰刘病日笃伏惟犹蒙矜育特为

尤甚历职郎署不矜名节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望。

但以刘日薄西山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陛下报养皇天后土鉴矜悯愚

诚庶刘幸运生当陨首

高二语文必修五学问点总结4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才智)

⑶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分)

⑷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来回)

⑸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更)

2.古今异义

⑴腹犹果真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⑵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⑶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⑷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⑸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分)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更)

⑵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才智)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鲸(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⑷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

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

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假设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

吹也/且夫水之枳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天阕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

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至IJ,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

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假设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⑷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那么

(1)连词,就。海运那么将徙于南冥

⑵连词,或者。时那么不至

⑶连词,那么。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⑴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⑶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似

⑴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⑵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⑶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⑴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⑵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⑶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⑴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⑵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淇

⑴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

⑵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⑶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二语文必修五学问点总结5

一、文言实词

L通假字

⑴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⑵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才智)

⑶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分)

⑷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来回)

⑸而徵一国(通耐,能)

⑹御六气之辩(通变,变更)

2.古今异义

⑴腹犹果真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⑵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⑶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⑷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⑸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分)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更)

⑵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才智)

⑶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鲸(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⑷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

气息)

4.词类活用

⑴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

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

者(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之:⑴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T•里也/其翼假设垂天之云•(助词,

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

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阕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