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美苏争锋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美苏争锋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美苏争锋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美苏争锋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美苏争锋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模块一专题五第16讲美苏争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5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2)1947年,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安排”。在该安排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洲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美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促成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B.加强欧美等国家内部团结C.实现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D.抵制苏联对西欧国家渗透解析:选D由材料“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洲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可知美苏冷战中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安排扶植拉拢欧洲国家,进而遏制苏联,故选D项;欧共体的成立推动了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解除A项;美国这一政策的动身点在于加强对欧洲的限制而非欧美的团结,解除B项;马歇尔安排的目的在于维护美国利益而非欧洲经济复兴,解除C项。2.(2025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24)1950年1月4日,杜鲁门在年度国情咨文中再次督促国会通过“技术救济和资本投资的立法”,他说,“广阔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已经骚动和醒悟,假如不支持这些国家去寻求卓有成效的道路,那他们就会落入同人类自由敌对的哲学限制之下”。这表明()A.两大阵营的对抗日益激烈B.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美国冷战的中心起先转移D.美国利用经济救济来为政治和战略目标服务解析:选D据材料,杜鲁门希望通过“技术救济和资本投资”等经济救济来实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杜鲁门督促国会通过利用经济优势拉拢亚非拉国家的法案,并不表明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解除A项;1950年时第三世界还没有崛起,解除B项;冷战的中心始终在欧洲,解除C项。3.(2025届广东湛江高三高考测试二,35)下图为苏联漫画家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图中下方人物代表美国政府)漫画作者意在说明()A.美国意欲利用欧洲遏制苏联B.美苏加紧对中间地带的争夺C.美国未能有效缓和其社会危机D.美苏意识形态之争渐趋常态化解析:选C漫画中,马歇尔安排本是救济西欧,帮助欧洲复原经济发展,但却无法阻挡西欧的社会经济危机,结合漫画标题“不行靠的屏障”,指的就是马歇尔安排没有发挥美国预想的作用,故选C项;利用欧洲遏制苏联是美国实行马歇尔安排的目的,但不是这幅漫画的主题,解除A项;漫画中没有涉及苏联对欧洲的措施,无法谈及争夺问题,解除B项;马歇尔安排是经济领域的表现,不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解除D项。4.(2025届山东滨州二模,35)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人类的月球着陆,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飞行安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探讨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而他当选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化投资、为老年人供应健康保险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推翻,这说明当时美国()A.国会权力在不断增加B.军事实力总体上处于落后C.政策受国际形势影响D.削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解析:选C依据材料“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人类的月球着陆,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飞行安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探讨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而他当选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化投资、为老年人供应健康保险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推翻”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当时美国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涉及当时美国政府的决策变更,并未涉及国会权力变更,解除A项;美国军事实力总体发达,并非落后,解除B项;国会向载人航天飞行安排拨款说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解除D项。5.(2025届山东临沂二模,35)下图中的漫画反映了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历史事务,丘吉尔的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对下图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A.创作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B.该事务标记“冷战”起先C.漫画对该事务持否定的看法D.丘吉尔对希特勒不满解析:选C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丘吉尔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事实上反映出作者认为丘吉尔思想的背后是法西斯主义思想,这反映了作者对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否定,故选C项;依据题干可知,此时其次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所以漫画创作的目的不是反对法西斯主义,解除A项;“冷战”起先的标记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解除B项;二战结束,希特勒已经死亡,解除D项。6.(2025届四川成都高三摸底,19)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苏都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事实上双方之间的隐私接触不断,努力把冲突限制在肯定范围内。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这说明当时()A.多极化趋势得到显著加强B.美苏关系实现了全面和解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解析:选D由学过的美苏冷战的学问可知,冷战期间美苏两极对抗态势明显,再由材料“事实上双方之间的隐私接触不断”“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可知,当时双方也有妥协,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故选D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多极化趋势刚出现,并没有得到显著加强,且材料中论述的主要是美苏的冷战,并没有提及多极化趋势,解除A项;B项“全面”一词过于肯定,表述错误,解除B项;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冷战结束后,解除C项。7.(2025届福建莆田二模,35)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赫鲁晓夫偷窥西柏林》。该漫画表明()A.苏攻美守态势已成定局B.苏联战略目标发生变更C.西欧国家经济合作加强D.柏林危机得到彻底解决解析:选C《赫鲁晓夫偷窥西柏林》表达苏联希望与西方进行经济合作的意愿,故选C项;《赫鲁晓夫偷窥西柏林》无法推断苏联与美国争霸的态势,解除A项;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战略目标是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目标是没有变更的,解除B项;漫画《赫鲁晓夫偷窥西柏林》可以看出东西柏林的隔离是存在的,没有变更,解除D项。8.(2025届宁夏银川二模,35)1972年,在雷克雅未克实行了一场国际象棋竞赛,竞赛双方是苏联当时的世界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和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比·非舍尔,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场竞赛。这表明“冷战”期间()A.体育竞赛带有深厚政治色调B.体育成为美苏竞争的焦点C.文化沦为“冷战”中的万能武器D.美苏重视双方的文化沟通解析:选A依据材料“1972年,在雷克雅未克实行了一场国际象棋竞赛,竞赛双方是苏联当时的世界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和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比·非舍尔,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场竞赛”表明“冷战”期间体育竞赛带有深厚政治色调,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体育成为美苏竞争的焦点,也不符合历史事实,解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成为美苏竞争的万能武器,也不符合历史事实,解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美苏重视双方的文化沟通,解除D项。9.(2025届广东惠州4月模拟,35)1975年至1989年,欧共体依据《洛美协定》共向非洲等落后地区供应了约422.5亿埃居的发展救济。20世纪90年头欧盟发展总司发布的评论中指出:“1989年的巨变使得《洛美协定》变得不再重要”。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力图弥补经济全球化弊端B.对外救济受到“冷战”思维影响C.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解析:选B通过题干中“1989年的巨变使得《洛美协定》变得不再重要”,可以推知,在1975年至1989年,欧共体之所以向非洲等落后地区供应发展贷款,其目的在于抗衡苏联,争取更多中间地带新兴国家支持欧洲,可知这种思维是受到了“冷战”的影响,故选B项;通过题干再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在1975年至1989年,欧共体之所以向非洲等落后地区供应发展救济,其目的在于抗衡苏联,并非弥补经济全球化的弊端,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在20世纪七八十年头,世界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不会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解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欧洲救济非洲等落后国家的目的,并未涉及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程度问题,解除D项。10.(2025届安徽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34)1959年在闻名的“厨房辩论”上,尼克松对赫鲁晓夫说道:“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并不希望全部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确定,而恰恰是这个人让全部的房子都盖得一模一样。”这反映出()A.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迹象B.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C.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D.美国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解析:选C依据材料,在1959年的“厨房辩论”上,尼克松对赫鲁晓夫说,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并不希望一切由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确定,这反映了尼克松在抨击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全部的房子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体现多样性和自主选择的权力,故选C项;20世纪50年头末美苏之间的对峙由两大阵营的对立到美苏两国的争霸,形势并未缓和,解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在尼克松在辩论中指责了苏联高度集权的体制,未体现美苏经济实力的比较,解除B项;材料反映尼克松指出美国可以展示多样性以及自由选择的权力,而且二战后美国推行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非自由主义经济,解除D项。11.(2025届福建宁德高三上学期期末,35)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向苏联,两国元首一样表示“将尽一切可能避开军事对抗和防止爆发核斗争”。次年6月,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并签署了《美苏关于防止核斗争协定》等协定。这表明()A.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国的共识B.美苏两国起先进行军事领域合作C.美苏两国对抗态势有所缓和D.美国起先变更对苏联的冷战政策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美苏两国元首一样表示“将尽一切可能避开军事对抗和防止爆发核斗争”,可知在20世纪70年头,美苏两国的对抗态势有所缓和,故选C项;题干涉及的是美苏两国的对抗态势有一些缓和,不能扩大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国的共识”,解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将尽一切可能避开军事对抗和防止爆发核斗争”,没有提及两国进行军事合作问题,解除B项;两国对抗态势有所缓和,不等于“美国变更对苏联的冷战政策”,解除D项。12.(2025届四川泸州二模,35)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这种合作,主要通过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睬五个常任理事国“一样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变更,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变更。这表明()A.雅尔塔体系源于五大国实力均衡B.冷战的结束标记着雅尔塔体系的崩溃C.两极格局结束后冷战思维仍旧接着存在D.多极化趋势维持着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解析:选DA项表述与题干中“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干中“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变更,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变更”不相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牵涉冷战思维的变更,牵涉的是大国合作、一样表决的运行模式,故C项错误;结合前面的分析,多极化趋势维持了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25届山东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奉行“大陆政策”,追求在欧洲大陆的崛起,被英国视为抑制俄法的力气。德皇深知,在成为霸权国前,英国随时可以给德国以沉重打击,因此要求尽量维持与英国的良好关系。当时的欧洲大国频繁结盟与反结盟,错综困难的条约与联盟关系造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到20世纪初,在工业生产方面,英国已落在美德之后。对英国而言,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的德国成为其头号对手,英德之前的良好关系走到了终点。——据张新奇《国际关系中的结构性冲突及其转化》材料二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干脆发生斗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准备,为精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开因误判导致斗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到1987年接连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防止核斗争协定》《中导条约》等协议。这即使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缘由,至少起到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惊慌关系、防止世界斗争的客观效果。——据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英德两国关系的特点并分析缘由。(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美苏保持“漫长的和平”的缘由。(9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相识。(6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通过材料一“(德皇)尽量维持与英国的良好关系”和“德国成为其(英国)头号对手”,可以推知英德两国关系的特点是从和平共处到斗争对抗。其次小问缘由,依据第一小问的答案,我们在作答时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两国和平共处的缘由,另一个是两国对抗的缘由;依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两国和平共处的缘由有以下几点,第一,英德间存在共同利益,其次,欧洲大国间错综困难外交条约关系的推动;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学问可知,两国之所以对抗,是由于以下几点缘由,第一,其次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国力增加,英德战略目标根本冲突,其次,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2)依据材料二“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干脆发生斗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准备”可以得知避开与对方发生干脆斗争;依据材料二“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可以得知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其缘由还有以下几点,吸取二战教训;核斗争的威慑。(3)依据所学学问,对于大国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第一,大国关系关乎人类命运,大国在处理相互间关系时应全面考虑本国利益和国际责任;其次,建立广泛互信机制,加强沟通协调,避开斗争实现合作共赢应是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答案:(1)特点:从和平共处到斗争对抗。缘由:和平共处:英德间存在共同利益(若仅从英德各自详细状况作答不得分);欧洲大国间错综困难外交条约关系的推动。走向斗争:英德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或其次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国力增加,英德战略目标根本冲突);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2)缘由:避开与对方发生干脆斗争;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或以国际协议相互制约);美苏势均力敌;吸取二战教训;核斗争的威慑。(3)相识:大国关系关乎人类命运,大国在处理相互间关系时应全面考虑本国利益和国际责任;建立广泛互信机制,加强沟通协调,避开斗争实现合作共赢应是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基本原则。14.(12分)(2024·河南洛阳高三上学期期中,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第40任(第49~50届)美国总统(1981~1989年),他也是一位闻名的演说家。下面是他的部分演说内容:(一)1981年首任总统就职说:美国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经济危机,我们遭遇着我国历史上历时最久、最严峻的通货膨胀之一……停滞的工业使工人失业、蒙受苦痛并失去了个人尊严。几十年来,我们的赤字不断上涨,为了图一时便利,我们抵押了我们自己和我们孩子的将来……在我国,是人民限制政府,而不是相反。今日,我们的政府超出须要而过度膨胀,导致了对我们生活的干预和侵扰,现在适时制止、遏制政府的扩张……至于自由的敌人、那些潜在的对手,我们提示他们……我们情愿为和平而谈判……但不要误会我们的忍耐。我们不愿发生冲突并不意味着我们丢失了意志。当国家平安须要我们实行行动时,我们不会迟疑。(二)1987年在柏林墙前的演说:在我后面有一个包围着本市自由的墙,它是一个将全欧洲分割的巨大邪恶系统的一部分……准确地讲40年前的这个月,乔治·马歇尔说:“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者任何学说,而是反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饥饿,贫困,无望和混乱。”今日,我深深地被德国人民的重建景象打动了……我们可以把这一景象简洁地理解为:美国在这里帮助和加强了自由世界……意大利,法国,比利时——事实上每个在西欧的国家都望见了政治和经济的再生,而欧洲共同体也建立了。依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学问,从上述演说辞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或事务,并对其进行概述和评价。(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或事务,对其概述和评价应精确全面。)解析:从上述演说辞中提取一个信息,假如选取材料一,可以从1973年的经济危机切入,论述其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调整。假如选取材料二,可以从柏林墙危机切入,论述冷战对欧洲的影响,即导致欧洲的分裂;可以从马歇尔安排入手,论述美国对西欧的扶植与限制,加剧了冷战对抗,同时客观上也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信息:美国正遭遇着严峻的通货膨胀与工业发展停滞的经济危机。历史现象:这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头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概述及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