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十月份限时作业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遒劲(jìn)鳟隙(xià)嶙峋(xún)坦荡如坻(dǐ)B.琐屑(xiè)推崇(chǒng)狼藉(jí)旁逸邪出(xié)C.秀颀(qí)妥帖(tiě)虬枝(qiú)潜滋暗长(qián)D.记载(zǎi)河堤(tī)考订(dìng)交头结耳(jiē)2.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不断,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乐”传统的国家,“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乐”和“礼”。乐器作为“礼乐”制度的产物,其映射出来的“和”文化最为显著。A.绵长升高相辅相成可B.漫长提高相辅相成而C.漫长升高珠联璧合而D.绵长提高珠联璧合可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数千年来,我们的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营建居所,创造了无数的建筑杰作。②直到.今天,许多古建筑已经成为鲜明的文化地标。③古建筑为什么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④建筑本质上是生活的空间载体,建筑之美就是生活之美,是多种艺术门类有机结合的整体。⑤通过一座座古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结构的技术之美、彩画雕栏的色彩线条之美、匾额楹联的书法之美……⑥凡此种种,浑然一体的建筑美穿越时空,唤起古今心灵的共情。A.“创造”“穿越”“唤起”三个词语均为动词,“我们”是代词。B.“营建居所”“文化地标”“生活之美”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C.②句中“直到今天”做句子的定语。D.⑤句标点符号运用有误,应将“、”改为“;”。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红岩》中的江姐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意志坚定,宁死不屈。B.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他教会悟空很多本领,像翻筋斗云、七十二变、火眼金睛。C.茅盾的《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章运用烘托、对比、象征、欲扬先抑等诸多写作技巧,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气势恢宏,感情充沛。D.“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知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2)京剧的脸谱颇有深意: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金脸代表神妖,白脸代表奸八年语文试卷第1页诈。请你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为其选一脸谱,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理由。(3分)①《水浒传》鲁智深②《红岩》甫志高③《西游记》孙悟空5.古诗文默写(4分)(1)萧关逢候骑,。(王维《使至塞上》)(2)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4),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二、古诗文阅读(15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甲】野望【乙】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唐·王绩唐·柳宗元东皋薄暮望,埏倚欲何依。宦情①羁思共凄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春半如秋意转迷。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山城过雨百花尽,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榕叶满庭鹭乱啼。【注释】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②宦情:为官的情怀。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四季景象,【甲】诗写的是秋天,【乙】诗写的是“春半”时节。B.【甲】颔联和颈联写所见景物,颔联写静态远景,颈联写动态近景。C.【乙】诗中反常的气候触动了诗人的情思,既写出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也有对百花凋零的惋惜。D.一首律诗,一首绝句,两首诗即景寓情。【甲】诗尾联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悯,【乙】诗则抒发了诗人遭贬的愁苦与愤懑之情。(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阏处。重岩叠嶂,隐夭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阔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医疗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问,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西,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医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iǎn)划:指时运不济。八年语文试卷第2页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B.春冬之时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C.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三峡》)D.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8.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10.【甲】文写三峡春冬之水滴澈的句子是A,【乙】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甲】文表达郾道元C的情感,【乙】文体现白居易D的精神追求。(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7分)材料一: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圆林泡沼宽敞,就把泡沼作为全圆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泡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库,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节选自《苏州园林》)材料二: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批评苏州园林说:“吾苏虎丘之胜,余取后山之千顷云一处,次则剑池而已。余皆半藉人工,且为脂粉所污,已失山林本相。……其在城中最著名之狮子林,虽石质玲珑,中多古木,然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以余管窥所及,不知其妙。”过分的人工化与脂粉气,正是苏州园林的缺失所在。山石为中国园林之骨架,最忌以石乱砌。在《园冶》的自序中,计成就提到不了解世人何以不做些真山,而要用石堆积,令人发笑。然而在现存的苏州园林中,“狮子林”式的假山处处皆是,似乎有意让人感到假山之假,体会到取得石块的困难与花费,而无意创造一真山之幻境。参观者除了感到困主的财富与人工之堆积外,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显然被忽视了。(摘编自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八年语文试卷第3页材料三:根据文献研究的初步结论,洛阳时代(注:南北朝到北宋)园林其园景为碑锦式组合。亦即一园之内,各具特色的景观多处,加以适当之拼凑,游园老乃穿过这些景观,逐个欣赏,各景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水池成为诸景之一,与花圃之景、古木之景、苍林之景、竹丛之景是相并列的。因此早期的园林,因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在园子中做一个大水池,把各个景色统一起来,水泡成为园林之重心,可以说是江南时代(注:南宋到明末)园林最重要的贡献。在明代的文献中,对园林的描写,开始明显地看出园之空间组合,为自入园处之小景,辗转进入豁然开朗的池面之大景。然后池之四周,以不同之岸边关系,与困景相结合,或有支水深入腹地,创造不同之景观。(摘编自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11.对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材料一为总分结构,先总说假山和池沼,接着分说假山,再介绍池沼,脉络清晰。B.材料二以“狮子林”为例,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处处皆是,忽视了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C.材料三以时间为顺序,介绍“洛阳时代”至“江南时代”的“水池”在园林中的特征及地位。D.材料二中沈复和计成对假山的一些批评,可以用来印证材料一中关于苏州园林假山的评价。12.上述三则材料,依次介绍了“江南时代”园林的三个特点:①:②;③。(3分)13.材料一中,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哪两类?这两类池沼在布置上有什么区别?(2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5分)世界还很年轻刘丽丽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孩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八年语文试卷第4页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翘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藏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权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选自《中学生阅读》)1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3分)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1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第⑥段画线句“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多重含义。(3分)16.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3分)八年语文试卷第5页17.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什么好处?(2分)18.选文第①段结尾作者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而正是这样的母亲,给了她前行的力量。《背影》中年轻的朱自清也暗笑过父亲的“迂”。请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分)【链接材料】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着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道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选自《背影》(1)链接材料中的我认为父亲“迂”的原因有哪些?(2分)(2)“聪明”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8分)江山千里只此青绿①舞蹈《只此青绿》是2022年央视春晚节目中当之无愧的MVP,这段美丽的国湖舞蹈倾倒了无数观众。关于这部舞蹈诗剧的一句介绍是:“将《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将一幅画作诗歌化、拟人化、舞蹈化,的确是一个精妙创意。2024年,中国电影人将《只此青绿》搬上大荧屏,更是未映先火。这些都让《千里江山图》这部传世珍品改变了“养在深阖人未识”的命运,引来人们的好奇与关注。②《千里江山图》是一部宋代绢本设色写意画,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画作由一幅整纲绘制而成,其上无作者款印,有乾隆题诗,及宋蔡京和元李溥光的跋和题各一。相传作者希孟在宋徽宗诏命和亲自指导下,数易其稿,创作此卷,时年只有18岁,这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作品,但史籍中并没有关于《千里江山图》作者的确切记载。③在艺术上,《千里江山图》有两个最大的特点。④首先是画卷空前的长度,且长得完整和谐。⑤中国古代画家普遍喜欢长卷。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长近5.3术,《富春山居图》现在两段相加约为6.9米,而《千里江山图》达到了11.9米,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长的画卷之一。⑥之所以只能说“之一”,是因为论长度还得看清朝。清代宫廷画家张廷彦绘制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长达30米。更为逆天的是王翚和他的学生杨晋等人合绘的12卷《康熙南巡图》,总长近300米。⑦仅凭长度尚不足为奇,《千里江山图》还完美地解决了山水长卷的布局难题。画作既言“千里江山”,画面自然必须开阔,整幅画构图景象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像一首交响乐。总长近12米的画卷上,七组群山长短不一、疏密有致,一气呵成。画面里有连绵大气的江河交错、烟波浩渺,也有水车、渔村、寺观、农舍、酒馆、书院等细节雕琢。八年语文试卷第6页如果把画面切割成无数个局部,每个局部又都可以是一幅画。⑧其次是其青绿艺术技法的运用,《千里江山图》在解决宫廷山水画设色问题的同时,建立了“丰亨豫大”的审美意识。它赋予了青绿山水一种清秀的贵气。⑨作为代表皇家气质且是宋徽宗本人亲自指点的作品,《千里江山图》的绘制无疑是“不惜工本”。这幅画所用的绢价值不菲,而青绿颜料更是十分昂贵。这也是为什么设色山水的诞生早于水墨山水,但唐代后期逐渐让位于后者的原因。⑩青綠颜料由孔雀石、蓝铜、青金石、砗磲等多种珍贵矿石研磨提炼而成,成本珍贵、工序复杂,除非皇家画院,一般人不可能足量随意使用。⑪在这样的作品中,宋徽宗想要建立一种能够代表皇家宫廷的审美体系以及审美意识———“丰亨豫大”,用色彩表现出富丽、华贵之意,以之与当时另一派文人画的审美风格——萧瑟枯寂、雪色寒山相抗衡。⑫《千里江山图》是青绿山水画的巅峰,海光曾经评价其“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它让青绿设色这种绘画表达方式成熟且固定下来,后世更发展为金碧山水。水墨固然是中国艺术、中国气质的瑰宝,但青绿则是大自然的本真颜色,更有一种清丽灵秀。虽然青绿山水不如水墨山水那样润泽有韵、境在形外,但直到今天依然得到传承并受到人们喜爱。⑬天才少年希孟在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视行业创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考核试卷
- 监控摄像头安装与调试考核试卷
- 日用洗涤剂的清洁效果与环境保护性能考核试卷
- 自行车行业服务标准化建设考核试卷
- 疗养院护理政策法规知识考核试卷
- 城市配送与物流配送环节的末端配送创新考核试卷
- 知识产权法律实务考核试卷
- 节日动画广告设计劳务合同
- 工业设备采购与设备性能维护合同
- 航天材料研发技术保密协议书
- (二模)2024~202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物理试卷(含答案)
- 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的建模与仿真-全面剖析
- 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2023)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跨学科主题学习-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52篇(含范文)
- 《昭君出塞》课本剧剧本:感受历史深处的家国情怀
- 领略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课件)(春晚、文化专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二轮热点专题复习
- 投融资考试笔试题及答案
- 国内常见模具钢牌号对照表
- 解聘证明范本
- 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试验记录表
- 山东发达面粉集团有限公司 员工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